懷念毛老師的第514條理由——“人性化管理”
最近,針對某些頻發的事故,一些專家學者管理者紛紛提出“人性化管理”的問題。不過看他們說的“人性化管理”,有些“虛”和“假”。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時代的管理倒是很有“人性化管理”特色的,值得研究與借鑒。
毛澤東時代并沒有明確提出“人性化管理”的概念,但它可以從老百姓的回憶中感覺到。下面可以看看大家比較熟悉“通鋼事件”中媒體記者報道的有關“回憶”: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來通鋼采訪時,正值“八一”建軍節,這里卻沒什么動靜。“這要擱2005年以前,不是部隊文工團來廠里演出,就是我們的文工團上部隊慰問,現在倒好,連文工團也沒了。”從事財務工作的退休女職工鐘珍(化名)說,不只“八一”,每每逢年過節,都是通鋼人張燈結彩歡慶的由頭。
這時候,魚、肉、蛋的發放是默認的慣例。碰上過年,每個分廠都要出節目,廠里發票給大家看。各分廠組織匯演,年底表彰先進、勞模和積極分子,這些通鋼人保持了近50年的生活習慣,“有個氣氛在這里,再困難工人也不叫苦,我們通鋼人的工作動力不都是物質刺激的。”
除去政治教化的功能,這種高度組織化的生活,更多體現出一種時代特色鮮明的人情味。退休前一直從事黨群工作的王殿昌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解釋他的工作范圍,“干部的思想工作,工人想不開的事,柴米油鹽、吃喝拉撒,都得管”。
在通鋼,解決職工生活難題的流程往往是:有事找工會,工會沒轍去黨委,黨委問車間,不行找財務,最后寫個收據,預借半個月的工資。
通鋼的這種封閉性,或許與工人的來源渠道有關。通鋼要進工人,在計劃經濟時代是靠接收部隊轉業軍人和子承父職式的頂替,之后主要依靠吉林工大和廠里的技工學校輸送,前者往往從事技術工作,后者主要是操作工。在技工學校的學生中,通鋼子弟占了絕大部分,因為子弟可以在入學考試中享受加20分的待遇。這樣一來,一家三代都是廠里的同事,在這里并不鮮見,通鋼人由此覺得自己“心特別齊”。
什么是“人性化管理”?百度百科解釋說:“所謂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種在整個企業管理過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開掘人的潛能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體內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對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給人提供各種成長與發展機會,注重企業與個人的雙贏戰略,制訂員工的生涯規劃,等等。”
其實,沒有必要說這么多,所謂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從內心中真正把人當人看,讓他們體面的勞動,有尊嚴地生活。當然,毛澤東時代是把工人作為企業主人看的,現在的一些企業在這方面不可能去比。但是,其中一些“人性化管理”的做法是有普適性的,對任何企業都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