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了,北大永遠年青!
孔慶東
15號下午到中文系開教授會。一邊開會一邊回憶,20年前的今天,我和同住47樓207的同學來到北大三角地,貼出了全世界第一幅悼念胡耀邦逝世的大字標語,貼完回去的路上,我強烈地預感到:80年代結束了,一個新的時代降臨了。那天到下午3點,北大的三角地,就成了大字報的海洋和世界革命的中心。而20年后這一天的下午3點,我離開中文系,又趕去百年紀念講堂,參加歌劇《青春之歌》新聞發布會,陳建功、喬羽、王曉嶺以及楊河趙為民等人已經先坐在那里了。我發言希望北大青年繼承“一二九”光榮傳統,愛腳下的土地,與工農相結合,讓北大精神永葆青春。說這話的時候,感覺自己似乎有點老氣橫秋的。于是想起20年前有個老人拿著喇叭說:“我們都老了,你們很年輕。”
晚上去海峽衛視,與孫云曉老師談父教問題。我贊同孫云曉提出的中國當下父教缺失。我認為第一父教與母教必須平衡互補,第二父教不一定非由父親來承擔,孟母和岳母就都是承擔了父教重任的偉大的母親,第三輿論宣傳要多重視父教,摒棄那種“世上只有媽媽好”的亡國滅種的思維。順便給主持人徐德亮帶了《格言》09年第8期,上面有徐德亮《相聲的歷史到底有多遠》。本來這類刊物我一般不做讀書筆記,翻翻就送人的。
夜里讀北大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21號研究報告,社科院路愛國研究員的《改革三十年——中國成為“正常的”發展中國家?》,文章從多個角度所進行的論述指出,我們用了三十年的努力,結果卻是中國越來越接近其他的“發展中國家”,除了所有國家都具備的GDP連續增長外,基本上乏善可陳。腐敗、污染、崇洋媚外和三座大山重新壓在人民頭上不說,連掃盲工作、脫貧工作都以失敗告終。無論美國、日本和歐洲,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般“開放”,開放到沒有一絲廉恥的地步!跟三十年前相比,我們離世界強國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了。文章可能過于強調了問題的嚴峻,三十年來的巨大成就也應該肯定,但警鐘不敲得響一點,災難就會來得更可怕。
北大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的《觀察與交流》27期是陸壽筠《讓社會科學理論回歸東方哲學之道》。文章批判了西方科學的“單極中心主義”和“基本粒子堆積論”以及由此導致的資本霸權和虛偽的普世價值論掩蓋下的拜物教。其實在孔和尚看來,西方人倒是越來越重視東方文化的價值了,把自己家里的好東西說得一錢不值的,倒是我們中國自己的敗家子們。
而28期是加州大學李放春《“地主窩”里的清算風波——兼談北方土改中的“民主”與“壞干部”問題》。我在十多年前研究趙樹理的時候就指出,趙樹理的一個偉大發現,就是革命政權經常被“壞人”控制和篡奪,這是對魯迅“阿Q革命”論的一個深化。壞人控制了“正確”的理論和制度后,偽裝得比誰都“左”,以革命的名義鎮壓和迫害真正的革命者,這是革命最大的危害,也是一部革命史至今未能深入思考和妥善解決的問題。
16號去昌平教研中心給中學語文老師做報告。這是語文界諸侯之一薛川東老師去年給我布置的任務,昌平的鄭學英老師跟我聯系了多次,一直拖到現在才完成,好在老師們都很滿意,我也就打消了愧疚。
回家后翻讀《咬文嚼字》09年4期,這一期的文章很不錯。姚安隆《千萬別折騰漢字》,寫得入情入理。很多主張恢復繁體字者認為臺灣還用繁體字,所以就“代表中華正統文化”,所以大陸也應該恢復繁體,其實他們不懂,臺灣民眾也向往簡化字,很多人寫“臺灣”而不寫“臺灣”。大陸人迎合人家,信封上故意寫著“臺灣”,反而遭人家笑話。文字由繁入簡,是文明的普遍規律,大多數簡化字是合乎文字發展方向,并兼具有書寫美感的。而很多繁體字卻是丑陋臃腫,不合字理,早在千百年前就遭到人民的厭煩和唾棄。大規模的簡化字運動始于中華民國時代,國民黨政權若不是被打到臺灣去,也同樣會通過簡化字方案,這是一件文化事業,而不是單純的政治措施。少數簡化得不好的簡化字,可以局部調整,正如少數仍然沒有簡化的繁體字,今后還可能在實際使用中被人民自動簡化。那些主張恢復繁體字者,沒有一個是研究文字的,也沒有一個是漢字使用水平很高、文章讓人佩服的,孔和尚不客氣地說一句,那些人不是大意粗心,跟著起哄湊熱鬧,就是別有用心,準備臺灣政權跟著美國打回來之后邀功請賞的。
同期還有一篇戎宏寬《1958年哪來的紅衛兵》寫得簡潔有力。報載某文為了丑化毛澤東時代的輝煌歷史,杜撰一口大鐘“在1958年大躍進中被紅衛兵運到煉鋼廠煉鋼去了。”紅衛兵是1966年才出現的,但一心要否定革命歷史的君子們誰管那個?其實類似的謊言已經傳播30年了,只講大躍進和文革的缺點,不講那個時代的偉大成就和前人給我們攢下的真金白銀。廣大青少年被欺騙后,都誤以為那是一個沒有人性的荒謬時代。哪個時代是沒有人性的,歷史自會公斷,謊言早晚是要遭受報應的。50年后恐怕會有這樣的謊言:2008年抗震救災的800萬群眾,被100萬城管活活打死了三分之一,三鹿奶粉毒死了三分之一,央視大火燒死了三分之一。只要聽著過癮,誰有閑工夫去鑒別真假啊?
17號上午到北大一院開教學骨干培訓總結會,大家講得很活潑生動。中午母親包的豬肉白菜大餡餃子,一口氣吃了30多匹,撐得迷迷糊糊,下午便小睡了一會。
收到上海某部隊一個混蛋的來信,即以其人之道復之。老同學送我好多東北河蟹,煮好后個個蟹黃如金,清香四溢,連吃了三天,大快朵頤。每年秋天一般都吃大閘蟹,但很多是假冒的。東北的好東西數不勝數,因為不善宣傳,人多不知。雖然是個商業上的缺點,但也因此減少了假冒,有一失也有一得也。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09年1期發表龐書緯孔慶東的《小說·電影·現代性》,以小說《海上花列傳》和電影《海上花》為中心,考察兩種敘事媒介在現代性歷史中的不同作用。欄目主持人是蘇大的湯哲聲教授,首篇文章是范伯群教授的《現代通俗文學研究將改變文學史的整體格局》。
網友王鵬程在查閱舊期刊時,發現1940年1卷4期的《學生之友》上,有一篇孔慶東寫的《敵機轟炸下的南開一日記》,特意給我發來。本人第一對王鵬程先生表示由衷感謝,第二對文章作者孔慶東先生表示由衷敬仰,第三聲明那篇文章絕對不是我寫的,1940年的時候,我正在澳柯瑪星球擔任丐幫幫主呢。我知道把生辰往前改改能夠顯得更老,以便早日充當國學大師。但我想人生苦短,何必那般著急?其實我們現在就已經老了,但是這無所謂,只要北大永葆青春,我們就可以放心吃餃子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