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現代快報》的“深度解讀周久耕”有感
作者: 紅色戰士 我心悠悠
看了《現代快報》的“深度解讀周久耕”文,感覺署名記者王夕實在是對
久耕的被捕深深惋惜,還找了一個 “多年黨建工作者”來說自己想說的話。草民不吐不快。
王夕,你說網民給官方施加壓力了,網民和政府沒有良性互動對嗎?你是紀檢機關還是久耕們的代言人?你是為周局長鳴冤?呵呵!網民讓紀檢機關很痛苦很為難,也很被動難堪是吧?理解他們的壓力,因為他們習慣了沒有壓力的工作;30年來人民被剝奪了大鳴大放大字報等權利,所以你們沒有壓力;但是自從有了“萬惡”的互聯網,有些事情包不住了讓紀檢機關有壓力了,所以不好暗箱操作了,真痛啊!我建議你們南京向徐州學習抓緊立法,如立了《禁止人肉搜索官員法》《舉報各級領導立刻槍斃法》等等,這樣周久耕、林嘉祥們就沒有壓力了,紀檢機關也沒有壓力了,皆大歡喜!
請問記者王夕:網民為什么要“仇貪仇腐”?為什么毛主席時代人民不“仇貪仇腐”呢?因為毛主席時代人民找不到“貪官污吏”來"仇";主要的問題根源是你們已經拋棄了共產主義信仰和毛澤東思想,不為人民服務了,改革成為人民幣服務了!你們的信仰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讓一部分周久耕們先富起來”是你們老爺們讓網民群情激奮的!到底是老爺們還是網民背離了法制社會的基本要求?我們是法制社會嗎?法律真的讓“屁民”體會到公平與主義了?我不明白你所謂的法制社會為什么會出現楊佳、胡文海等梁山式的“英雄”?為什么會出現“甕安事件”“隴南事件”等等惡性事件呢?他們為什么不相信法律呢?他們真的活夠了喜歡去死?為什么林嘉祥大人口中的“屁民”變成龍永圖大人口中的“刁民暴民”?人民對“人民政府”產生信任危機不是中國的悲哀嗎?我知道,也有相信法制社會的人,如湖南郴州的彭北京就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在北京“上訪村”的全國各地的“屁民”還相信法制社會。可是草民看見的法是保護富人的法,打擊窮人的法。對保護資本家貪官污吏利益集團財產的《物權法》出臺實施的效率真的神速,可是對利益集團不利的《財產公示法》卻研究了20年了還沒有頭緒。你這個利益集團豢養的無恥寫手能蒙蔽人民雪亮的眼睛嗎?人民在互聯網上的監督吶喊能有制造冤假錯案的本事?網民有刑訊逼供的權利還是有法院審判的權利?我看你是危言聳聽、包藏禍心才是真!
記者大人你說要實現看的見的公平主義,要追求程序的公平主義。草民看見的盡是人民公仆吃喝嫖賭、魚肉百姓、貪污受賄、高薪養廉等等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公平正義”!主人在體會上不起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工人下崗、農民失地、大學生失業的有程序的“公平和正義”!王夕你說這個社會還有一點公平與正義嗎?你的眼瞎了還是良心讓狗吃了?是不是網民不懂“潛規則”不按套路出牌,攪了你們“有程序的公平正義”的局啊?!
你說辦案人員沉默是金 ,我真佩服你拍馬屁的水平!調查不公開是怕打草驚蛇呢,還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一貫工作精神呢?可是“萬惡”的互聯網讓你們紙包不住火了,沒有辦法只有犧牲一個保全大家。為什么不追查是誰提拔的周久耕的?難道只有一個被網民爆光的房產局周局長有問題?其他的建設局、土地局、衛生局、教育局......李久耕、張久耕他們沒有問題嗎?我們的紀檢機關的大人們還要繼續沉默是金?這個事件難道紀檢機關沒有缺位、失職?是不是一丘之貉呢?
你說人肉搜索存在“偏差”,網民情緒化表達和過分渲染使部分失真。請問快報記者王夕網民為什么會情緒化?因為社會到處充斥著不公平不正義,主要不是腦殘,肯定是滿腔怒火,大人們給什么渠道表達民意了?你們所謂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幾個人民群眾?是誰選舉出來的?你們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難道要把人民唯一可以表達民意的互聯網也要封殺?網民發出的信息失真,你們大人們發出的信息沒有失真?
人民為什么會放棄了傳統方式的舉報而選擇了網絡,因為紀檢機關不做為造成的,傳統的舉報信會轉到被舉報人手中,他們會用手中的公權打擊報復舉報人,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在首都的中央信訪局門口,各個省市縣都派駐大量的“東廠”“還鄉團”守株待兔,這個你比我都應該清楚!輕的仁慈點會把舉報人暴打一頓送進精神病院;嚴重的讓他們“躲貓貓”你說網民會對社會構成傷害,引起社會無序與混亂。到底是誰傷害誰?是誰把這個社會主義社會變成“四不象”?請問馬屁精王記者:連我這個沒有文化的草民都明白的道理你會不懂?你是火星人!現代快報就靠你這樣的來“講真話、辦事實、樹正氣”的?!!!
附全文:
專訪資深黨建專家,深度解讀“周久耕事件”
近日,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原局長周久耕因嚴重違紀被“雙開”。由于涉嫌犯罪,他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這一系列動作,使“周久耕事件”再次成為社會熱點。該事件源于他的一次不當談話,致使“得罪”網民引發“眾怒”,繼而被“人肉搜索”,接著“丟官”被查,現在又失去黨籍公職并面臨“牢獄之災”。在事件看似戲劇色彩的背后,有著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深層次問題。為此,記者走訪了一位長期從事反腐敗研究工作、對整個事件一直保持著密切關注的資深黨建專家,請他對這一事件進行深度解讀。
網民給官方施加壓力
在互聯網時代,網民和政府或者說民間和官方如何互動、如何良性互動,是必須正確面對的課題。
這位專家表示:周久耕被查處令人欣慰,尤其網絡世界更是一片叫好聲。很多網民認為,這是自我的勝利,這是草根的勝利。甚至有網民稱,要建立網絡紀委。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網民群體,數以億計的網民參與,使包括反腐敗在內的政治生活每天都發生著變化。在互聯網時代,網民和政府或者說民間和官方如何互動、如何良性互動,的確是必須正確面對的課題。我注意到,在周久耕事件發生時,云南還出現了看守所在押人員非正常死亡事件(“躲貓貓”事件)。兩起事件中,網絡都翻騰著洶涌的民意,網民給官方施加了強大的壓力,但兩地處理方式卻大不同。一個高調,成立網民調查委員會,把網民推向前臺。另一個是低調應對,甚至在一定時期內盡量回避網民質疑。結果前者無功而返,不得不由執法機關啟動調查程序;后者卻是近乎刻板地按有關黨內調查的規定程序,初核、免職、立案、“雙開”、移送司法機關等等。坦率說,我更欣賞后者。
一味迎合“仇貪仇腐”可能制造冤案
倘若一味迎合“仇貪仇腐”的激憤情緒,快意恩仇,不僅背離了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還可能制造出冤假錯案。
這位專家說,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是公正執法的基本保證,必須堅持理性的法治精神,按照法紀程序保證社會的有序運行。毫無疑問,腐敗必須嚴懲,這是我們全社會的共識。但現代法治社會的一個基本準則是嚴格執行程序、依法行事,懲治腐敗也不例外。若一味迎合“仇貪仇腐”的激憤情緒,快意恩仇,枉法行事,不僅背離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甚至還可能制造出冤假錯案。
“周久耕事件”中,雖然網絡和社會輿論給執紀機關造成巨大壓力,但他們堅持嚴格按規定程序履行職責,體現了較好的理性和法治精神。我們設想一下,面對輿論壓力,如果紀檢機關僅僅是為了樹立所謂“嚴查快處”的形象,僅憑其抽好煙、戴名表的現象就對周久耕立案調查,甚至不按程序罷官免職,這可能不僅是對周久耕的不負責任,也是對社會和網民的不負責任。如果真是那樣,他們就不是履行職責,而是胡亂作為。在對周久耕調查過程中,有關履職機關在網民僅提供一包名煙、一塊名表的有限信息情況下,一周之內初步掌握了周久耕違紀問題的有關證據,第二周便作出免職處理的決定,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當時網民對這個結果已經是一片叫好了。但紀檢機關并沒有就此而止,而是繼續開展深入調查工作,最終掌握了周久耕涉嫌犯罪的有關證據,將其送上司法追究之路。
實現看得見的正義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要追求程序的公平和正義。
這幾天的報道,很多人忽略了南京紀檢部門一位負責同志講過的一段話,這段話是我最欣賞的。他說:“對周久耕涉嫌違紀行為的調查,是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等有關規定進行的。調查中堅持依紀依法、不枉不縱,不放過每一個疑點和線索。經過深挖細查,終于使案件得到突破。”有一句法律名言說得好:“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正義”這個詞總能激起我們心中澎湃的激情,但追求正義和公平的審判必須堅持程序的公平和正義。當年主審“辛普森殺妻案”的法官在辛普森被宣告無罪后說“全世界都看到了辛普森的罪行,但法律沒有看到”就是這個意思。這也是周久耕案件辦理的成功之處。因此我絕不否認周久耕被查是網民的勝利,但我認為這同樣是程序的勝利,是執法者法治精神的勝利。
辦案人員沉默是金
調查工作初期是不宜公開的,尤其是紀檢部門查處的腐敗案件。如果公開,那么在讓公眾了解案情的同時,也等于給被調查對象和其他涉案人通風報信。
網民對“周久耕事件”披露后紀檢機關“遲遲”沒有說法感到不滿。實際上,這是少數網民對案件調查工作特點不夠了解所產生的誤解。無論國際還是國內,因案件調查工作的特殊性,調查工作初期都是不宜公開的,尤其是紀檢部門查處的腐敗案件。如果公開,那么在讓公眾了解案情的同時,也等于給被調查對象和其他涉案人通風報信,豈不是讓這些人早作應對之策。在紀檢機關對周久耕秘密核查過程中,某境外媒體爆料稱:周久耕因貪污受賄200萬元在醫院掛水時被“雙規”,講得活靈活現。這一虛假消息不僅誤導和愚弄廣大網民,實際還有“投石驚魚”的負面效果。在這種不利因素下,辦案人員通過大量調查工作,終于獲得了有關證據,并向媒體正式披露周久耕涉嫌嚴重違紀被立案調查的消息。周久耕被立案本應是值得網民高興的好消息,但僅僅因周久耕“遲遲”沒有被“雙規”,就使網民發出了“官官相護”的質疑。其實,立案是紀檢機關辦案的必經程序,而“雙規”僅是辦案工作審查措施之一,不是必經程序。辦案人員既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誤解,還要靠智慧收集證據弄清真相。有一句諺語說,沉默是金,我們應感謝那些默默無聞的辦案人員。
人肉搜索存在“偏差”
互聯網的高度開放性決定了網上信息具有不確定性,情緒化表達和虛擬世界的過分渲染易使部分信息失真。
表面上看,周久耕被查處似乎是“人肉搜索”推動了反腐,許多人為此歡呼雀躍,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的偏差,更沒人關注被錯誤的“人肉搜索”無辜曝光的個人信息。互聯網的高度開放性決定了網上信息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情緒化表達和虛擬世界的過分渲染易使部分信息失真,這些都直接影響“人肉搜索”在反腐中作用的發揮。海量的網絡信息是否具有可信度,是否有反腐價值,取決于相關部門啟動調查程序進行甄別和認定,取決于調查的深度和廣度。
在“周久耕事件”中,當人們潛意識中認同非理性咒罵時, 我們還是個公正的旁觀者嗎?經濟學祖師亞當斯密告訴我們:在下列場合,我們的道德情感最易于遭到腐蝕,那就是身旁站立的是縱容和偏袒我們的旁觀者。”
反腐需要客觀公正,人性化。我們反腐敗是為了建設一個人性張揚的社會,我們需要的是法治理性下的反腐敗。如果以消滅人性來反腐敗,勢必有悖于社會的文明進步。
網絡舉報是對傳統舉報的豐富
舉報無論是傳統方式還是網絡渠道,能真正收到反腐肅貪之實效,才是最大的硬道理。
“周久耕事件”具有網絡監督的標本意義。網絡舉報是傳統舉報的延伸,是對傳統舉報形式的豐富和完善,其本質和傳統舉報并無特別之處。無論是腐敗現象的曝光,還是對無良官員的監督,越是正義的行為,就越要秉承節制理性的方式,循著制度路徑去履行監督權利。一旦網絡虛擬世界的正義感超出適當的范圍,就易成為一種精神層面的群體暴力行為,有時會對社會構成傷害。如果民間力量過分介入打擊犯罪這類專屬于公權力的事務,反而會引起社會的無序與混亂,這無疑對執政黨是個考驗。當前反腐敗查辦案件更多依靠的是傳統舉報和職能部門辦案中帶出的線索,有賴于職能部門的深挖細查。比如,日前媒體報道的南京千萬女貪官潘玉梅案,有關機關從辦案中發現的一條線索查處了15名貪官。還有無錫新興公司鄧斌案,當時互聯網還不發達,也是一件案件帶出了幾十人。總之,舉報無論是傳統方式還是網絡渠道,能真正收到反腐肅貪之實效,才是最大的硬道理。現代快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