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黨強烈呼吁:要發動群眾切實討論改革自身的“方向”問題
此文,乃一篇舊文,曾在人民網上多次地發,可惜,曾有兩天時間一直“音訊杳無”。后來,好象是李晶當值,終于上了論壇了,不想,上去不到半小時,就又被刪了。再后來,便是“屢發屢拒”!
說實話,在人民網,我寫的關于改革的文章,從來都“比較的”難上網。現將這些“‘難’文”發來烏有之鄉,境遇似好了點。不過,上網之余,我又有點擔心:會不會有一天網“警”又“跟隨”我到烏有之鄉,警示這里的版主,要他們“慎”發我的文章……
哈哈!哈哈!
這讓我想起20年前的改革討論,當時,不但我寫的文章發表不了,就連相關言論也常被婉拒在“發言、講話人名單”之外。那時,我只好在黨的組織會議、或民主生活會上,一次一次地熱切呼吁:“希望黨考慮我們的意見,──我們(決不是我一個人)認為:用‘純屬眼前的個人利益去激勵’、用‘經濟人理論為改革打道’等,一定會導致兩極分化,一定會動搖公有制,一定會使社會主義思想失落,一定會產生各種強烈社會性矛盾……的。”后來,改革在“不要爭論”中“上高速路”了,我們一些人對改革的不同意見,也被置放到“最‘該’遺忘的地方”。如今,──改革已有30年,出現的問題,卻使我們當年的批評,基本上都兌現了。然,我們的批評文章,還是上不了報刊雜志,甚至連言論最應自由的網上論壇,也常常是“不‘拒’即‘刪’”……此乃大憾也!
我坦誠地說:在改革開放多年的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政權亦已穩固的今天,對本該廣開的言路,作如此禁錮,似有不妥。我建議,黨應調整這方面的政策。
尤其是網上對改革開放的討論,我總認為──只要不是象某些人的那種無端漫罵、無半點事實根據的胡說(我早已發現,人民網上有些話語,明顯是網特們的肆無忌憚,或曰:有恃無恐。這些言論倒是應適當“拒”、“刪”的),宜無禁忌地放開。其中,特別、特別是對改革開放的方向討論,已不宜再作“不要爭論”的封禁了;也不要大而化之,或模而糊之地說“堅持改革方向”(不僅要以改革為方向,還應具體指出改革自身是什么方向)。因為改革方向這個問題,現在已經繞不過去了。
我說過,如今,就人們對改革的總體心態論(我的認識可能不全面、或片面偏邪。大家盡管批評),人們是漸生憂心。為什么漸生憂心?原因很是簡單:是因為人們一直沒有忘記改革之初,我黨的承諾。人們都記得,我黨當年是有關于改革的十個“如果”的“保證”的。改革行進至今,人們對十個“如果”的印象愈來愈深,不少人是不斷地拿十個“如果”來對照現實并預測發展。也由此,也漸感問題的存在(這也可以說:出現問題,以及人們感、憂問題,都是正常的)。
憑心而論,在我接觸的人中,不少人們越來越強烈地希望:全黨和全國人民,應及時對改革作認真的反思和總結,把握好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不要偏聽某些精英的“一面之辭”。這些精英可能也是好意,但他們的利益“坐凳”,因現今整體覺悟的局限和社會財富未豐,立點總會有些片面性,致這些精英的改革設局,通常跳不出他們那個“自炫于他人的‘書齋’”和“個人名利埸”。對這些人的意見是要聽的,但必須將其置放在千百萬個意見之中去考念和認識,在全民的合力性的意見中,發掘其價值。──噢!這不是本題主旨,暫且擱置于一邊。本文要說的是改革方向問題。
下邊,即根據我掌握的人們對改革方向的反思,──主要是對“十個如果”的反思(因為“十個如果”,基本都是在說改革方向問題),扼要地寫幾名話。
──關于“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如果那時十五億人口,人均達到四千美元,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六萬億美元……就表明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
對這一“如果“的反思,當前人們談得較多的是:既然長期以來,在好多問題上,一些人已不講姓“社”姓“資”了,而這里卻還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我們應作怎樣的思考呢!這里是不是一種矛盾! 而這一矛盾的實質,又實際寓含著改革方向上存在的矛盾。
──關于“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富裕問題”、“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生……” 、“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少數人更快地富起來,形成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產生一批百萬富翁,但頂多也不會達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擺脫不了貧窮,甚至連溫飽問題都不可能決”、“ 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以及,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出現百萬富翁,我們就失敗了……等等,
這里,又說了“四個如果”。這一系列“如果“的提出,──今天的好多人都清楚地記得,這是當時改革者對人民的承諾和保證;并且,這些承諾和保證,全部都是在對持不同改革意見者的批評、批判作反批評、批判中提出來的。如以上所說,因為當時對改革持某些不同看法的人(本網民也在中),正是認為:用“純屬眼前的個人利益去激勵”、用“經濟人理論為改革打道”等,一定會導致兩極分化,一定會動搖公有制和社會主義方向,一定會使社會主義思想失落,一定會產生各種強烈社會性矛盾……的。
撫今思昔,爭較個人是非已沒有必要了;現代文明和“構建和諧”的努力,是拒斥“爭較個人是非的”。但,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改革之初,一些人對某些改革精英的改革取向的批評,確不乏中肯和科學;并且,眼下,一些不理想的帶有方向性的“如果”,有的已經出現;也有的正在出現。所以,如今,善良的人們當然是希望──并相信我們黨能夠盡快對改革作出正確、科學的方向性總結,從而推動改革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老泥頭]說得好極了:改革自身不是方向。這就是說,改革往哪里去才是方向。我們黨的主流媒體,能在這個問題上給人們一個明確說法嗎?或讓人民在廣泛討論中,產生一個明確的定向嗎?
──關于“按照現在開放的辦法,到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幾千美元的時候,我們也不會產生新資產階級。基本的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歸集體所有,就是說歸公有”、“……同時也有右的干擾,概括起來就是全盤西化,打著擁護開放、改革的旗幟,想把中國引導到搞資本主義。這種右的傾向不是真正擁護改革、開放政策,是要改變我們社會的性質。一旦中國全盤西化,搞資本主義,四個現代化肯定實現不了。中國要解決十億人的貧困問題,十億人的發展問題。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于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歷史上有人想在中國搞資本主義,總是行不通” “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以及“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以上,又是五個“如果”。不必諱言,現實中各類矛盾和問題的出現,──對照這“五個如果”,確使很多認識嚴肅者產生了改革方向上的憂疑。有憂心者的主要的觀點有:(1)我們黨對一些人提倡的“私有化”“資本主義”需進一步警惕;(2)對某些人在實際工作的“‘說’了的不干,‘干’了的不說”“打左燈,向右走”“去‘天津’,先佯說去‘廊坊’”的歪作,要有更為有效的克制措施;(3)對極少數知識精英的改革計謀要在謹重的分析后取利除弊;(4)我們的黨風、社會風氣、利益階層的分化,確存有一些問題,如長期得不到解決,這是容易蓄積出另一些大的問題的,因此,需努力平抑和防范;(5)資本主義在一些人那里,現已經成了一種吶喊,應有有力的教育……
愚見以為,以上這些方向上的問題,只要我們全黨以一種勇敢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去面對,是不難產生健康的方向共識的;反之,──時至今日,如還持“不要爭論”“刻意回避”的態度,是不科學的。
歷史有時需要寬容,甚至“模糊”,但最終還是要求清醒和科學。否則,歷史只能在舊有的基地上無可挽救地兜圈子。
因為,──誠然,辯證法規定下的事物,固然都可“一分為二”,但對負面的東西長期“不爭論”、聽之任之,就有可能在某個質的范圍內,由“二”歸回于“一”,──即歸于舊物的“一”。我向黨呼吁!改革歷史已經到了──正確評估、從而端正或進一步端正改革方向的時候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