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和反思改革,合理又合情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已經實行了30年。改革開放究竟怎么樣?其利弊得失是什么?今后應該怎樣進一步把改革開放的路子走好?對于這些問題,過去,雖然說不是沒有進行過某些反思,但是,由于改革開放從起步開始,可以說就是一門心思地往前走,一鼓作氣地往前闖,遇到問題就“克難攻堅”,很少明確地、認真地反思過。大概是因了這個緣故吧,所以,現在有些人把反思改革設置成為了禁區,一提到對改革進行反思,他們立馬就敏感起來,緊張起來,好像這是大逆不道的事。其實,對改革進行必要的總結和反思,是既合實情又合道理的事,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情了。
從理論上來說,對改革進行反思是非常合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原理的。第一,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任何人,任何事物,任何政策,任何過程,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換句話說,都是一分為二的。只有成績,沒有缺點,只有正確,沒有錯誤,只有利益,沒有弊端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我國的改革開放,作為人的活動,作為政策,作為過程,也一樣地要遵循唯物辯證法的原則,不可能是例外。反對對改革進行反思,就是用形而上學的觀點來看待改革,就是認為它或者是要求它必須十全十美。這種認識和態度是直接違反辯證法的,在事實上是根本做不到的。
第二,從辯證唯物論認識論的觀點看,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一個不斷地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比較全面的過程,是不可能一下子完全就把事物全部地透徹地都認識清楚的。正因為如此,任何人和任何政黨就都有可能甚至于是必然要犯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錯誤。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里進行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事業,就更加是如此了。這就決定了對改革必須進行經常不斷的反思,經常不斷地總結經驗,糾正偏差,從而為改革不斷地撥正航向,使改革沿著健康的軌道前進。反對對改革進行反思,就是認為或者要求對改革的事物必須一下子都全部認識清楚,認識透徹,不允許有認識上的深化、反復和展開。這是違反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同樣是根本做不到的。
第三,改革開放的理論指導原則是“摸著石頭過河”。為什么要提出“摸著石頭過河”?就是因為改革中的許多情況事先是并不清楚的,有許多政策是帶有試驗性質的,有許多行動是帶著盲目性的。這種狀況的存在,決定了改革產生偏差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因而也就決定了經常不斷地對它進行總結反思的必要性。鄧小平同志就多次說過“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發現問題就及時糾正”的話。這里說的“發現問題”至少包括了兩層意思,一是改革中必然會出現問題,如果不是必然會出現問題,何必要無中生有地去提“發現問題”呢?二是要經常地進行總結反思,不總結反思,怎樣能夠“發現問題”呢?可見,反對反思改革,是違反鄧小平制定的“摸著石頭過河”這一改革的指導原則的。
從我們黨的歷史經驗來說,反思改革符合我們黨的傳統。我們黨歷來就有勤于和善于自我總結、自我反思的優良傳統;可以說,這是我們黨的一個極大的優點,也是我們黨取得成功的一個法寶。舉例來說吧,在民主革命時期,仗打的比較多一些。當時的作法是,打一仗,就發動官兵總結一次,從而使部隊的作戰水平提高一步。這樣做的結果是,全軍官兵的作戰經驗越來越豐富,作戰水平越來越高,仗越打越精。毛主席把這叫做“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兵多將廣且當官的都是從正規軍校畢業的國民黨部隊,卻打不贏小米加步槍且干部多半只受過短期培訓的紅軍、八路軍和人民解放軍,原因在哪里呢?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黨和軍隊有這種進行經常性的、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認真的自我總結和反思的傳統,而國民黨卻沒有也不可能有個傳統這一條。
在社會主義時期,我們黨也保持了這樣的優良傳統。比如,在社會主義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因為當時我們自己沒有實際經驗,因而曾經照搬過蘇聯的經驗和作法。但是,善于總結和反思的我們黨,很快就發現蘇聯建立的社會主義制體,雖然較之資本主義制度有著根本的優越性,但是,它卻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同時,我們黨經過經常及時的總結和反思,很快就認識到,由于國情的不同,有些在蘇聯是成功的經驗和作法,卻并不一定就適合中國。于是,我們黨就開始探索自己的路子,并且一路堅持下來,從而逐步地積累起了自己的經驗,取得了許許多多的巨大成功。再比如說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后進行的“撥亂反正”等等舉措,無疑也是一次全黨性的總結和反思。盡管那場反思今天看來也有許多值得再反思的地方,但是,那是一場總結和反思則是肯定的。試想,如果沒有那場總結和反思,能夠有后來的許許多多的變化和進步嗎?肯定沒有。
回顧我們黨的這些歷史,很容易地就會發現,我們黨從經常地及時地自我總結和反思中,獲益匪淺。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這樣的自我總結和反思,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歷史證明,我們黨的這個好傳統,是絕對丟掉不得的;如果丟掉了,是要吃大虧的。
從當前的現實情況來說,也極其需要對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政策進行認真的總結和反思。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科技教育明顯進步,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許多群眾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總之,各個方面的成績都是有目共睹的。這是主流。但是,實事求是地看問題,也確實出現和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在經濟建設中,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污染和破壞驚人,為進一步的發展埋下隱患,為子孫后代種下禍根;商品交換觀念和原則嚴重地侵蝕著黨和政府的肌體,黨政官員中的腐敗現象嚴重,貪官污吏層出不窮,黨和政府的威信降低,黨群矛盾、干群矛盾突出;兩極分化問題嚴重,貧富懸殊居世界首位,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都有眾多的貧困人口,這些都嚴重地有失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醞釀著社會危機;城市失業率居高不下,就業難,農民外出打工大軍的收入、生活特別是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隨時都醞釀著不安定的因素;社會誠信嚴重缺失,“一切向錢看”的觀念滲透到社會肌體的方方面面,成為通行的原則,以至于制假售假泛濫成災,各種各樣的坑蒙拐騙肆虐,廣大群眾深受其害,怨聲載道;吸毒販毒、賣淫嫖娼、賭博成風、拐賣婦女兒童、殺人越貨、搶劫搶奪、偷盜扒拿、走私販私等等各種丑惡現象惡性蔓延,犯罪率居高不下,監獄人滿為患,群眾普遍感到沒有安全感;以及群眾上不起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等等,等等,社會問題不少。這些,都突出地影響和妨礙著和諧社會的建設,也嚴重地有負于幾代革命先輩出生入死投身革命的初衷。這些問題是怎樣產生的?這些問題的產生并且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解決,究竟原因何在?我們到底能不能克服這些突出問題,化解這些尖銳的矛盾,建設起真正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問題,都是無法回避的,都需要經過認真的總結和反思才有望得到解決。這說明,認真地對改革進行總結和反思,是客觀形勢的需要,是廣大干部群眾的愿望和呼聲,也是改革本身健康發展的需要。那種把反思和改革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觀點和態度,是完全錯誤的。
從以上幾個方面都可以清楚地看出,對改革開放進行總結和反思,本來是極其正常、既合理又合情的事。可是,如前所述,現在我們的有些人卻聽不得說對改革進行總結和反思;一聽見說對改革開放進行總結和反思,他們就反感,就緊張起來,甚至就暴跳起來。他們甚至于不惜學著“四人幫”的樣子,動輒給人上綱上線,打棍子,戴帽子;誰要是提一下“反思”二字,他們就給人扣上“反對改革開放”,“要走回頭路”等種種的大帽子,企圖以此將別人的口封住。其實,這種認識,這種情緒,不僅是極其錯誤的,也是極其有害的。這種認識和態度,是鄧小平同志當年所一再批評的看問題不是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而是喜歡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半僵化”的那種思維方式在新的形勢、新的條件下的翻版。這里,還是讓我們重溫一下鄧小平同志的話吧:“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鄧小平的這個話,不只適合于當時,也適合于現在和將來。換句話說,它有著普遍的指導作用。所以,我們過去不能迷信盛行,思想僵化,搞“凡是”;今天同樣不能迷信盛行,思想僵化,搞新的“凡是”。也就是說,在堅持“兩個基本點”的前提下所進行的總結和反思,是沒有禁區的。這才是我們應該采取的嚴肅的科學的態度。
一些同志反對反思改革,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害怕有人打著“反思”的旗號否定改革。我認為,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誠然,在我們的社會里,反對改革開放的人也許是有的。但是,作為改革的擁護者,應該相信那樣的人只是極少數;如果連這樣的信心都沒有,說明你所謂的“擁護改革”完全是盲目的。防止極少數人借對改革進行總結和反思的機會否定改革,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以此為由,不讓人們對改革開放進行總結和反思,則是虛弱和霸道的表現。既然改革開放是正確的事業,成績是巨大的,是有目共睹的,為什么要那樣地害怕反思和不允許反思呢?如果大多數的人擁護改革,反對改革的人只是極少數,你又怕什么呢?反之,如果大多數的人反對改革,那就說明改革真的是有問題了,那就是要對改革從根本上加以否定的問題了。如果情況真的是這樣的話,你怕又怕得掉么?所以,怕是沒有任何道理的,怕也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同時,應該看到,對于大多數要求反思改革的人來說,他們并不是反對改革,而是因為看到了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突出的問題。他們希望通過認真的總結和反思,找出問題之原因所在,而后對癥下藥,采取正確的政策和措施加以糾正。請問:這有什么不對呢?這又有什么不好呢?對此,我們的正確態度和做法應該是,抱著對黨和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一切以群眾的利益和愿望為最根本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大膽地發揚民主,廣開言路,允許人們自由的總結和反思,允許合乎憲法和法律的各種言論的自由發表。而后,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的改革政策和舉措繼續好好地堅持;對損害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群眾不滿意的改革政策和舉措堅決地加以擯棄,代之以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得到群眾擁護的政策和舉措。這樣做,才是一個慎重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所應該有的態度。這樣做,才會使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更加得到廣大干部和群眾的擁護,更加興旺發達。反之,如果我們忌諱反思,拒絕反思,不管是對是錯,都要硬著頭皮蠻干下去,那是十足的對黨和對人民不負責任的表現;那樣做,出發點也許是好的,是為了繼續堅持改革,但是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