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光榮嗎?提出這樣的設問,似乎是一種悖論。勞動當然光榮,這個口號都喊了成百年了。為了彰顯勞動的光榮,全世界還倡立了一個共同的節日———“五一”國際勞動節。在這一天,勞動人民放假休息,可以盡情地慶祝自己的節日。的確,勞動本身是光榮的,這一點無可質疑。
然而,我還是想問一句:勞動真的光榮嗎?拋開種種口號和形式,透過現象看本質,卻不難發現,所謂勞動光榮,不過是一句過時的口號,而勞動和勞動人民也早就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崇尚金錢萬能,早已把勞動是人類生存的必需扔到了腦后。在學校里,老師告訴學生們,努力學習的目的,是考上大學,考上大學的目的,是將來能找個好工作。否則,農村的學生只能像父輩那樣在土里刨食,城里的學生必須與掃大街、掏垃圾的工人為伍。在家里,家長們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父母吃苦受累地供你念書,是為了你將來能過上上等人的生活,進外企,當白領,穿筆挺西服,坐高級轎車,在寬敞明亮的寫字樓里辦公……反之,沒聽說有人指著正在掃大街的清潔工人對孩子說:瞧啊,勞動多么光榮,做清潔工多么偉大。等你長大了,就像他們一樣,辛苦地勞動,做一個普通勞動者吧!是的,倘若有誰真說了這樣的話,也會被當成是一句具有諷刺意味的玩笑。正是這種對勞動的輕視和蔑視,導致了一些人的好逸惡勞,坑蒙拐騙,巧取豪奪。
這些,就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很多人的眼里,勞動不僅不光榮,而且還成了“沒本事、愚蠢”甚至“下賤”的代名詞。就連那些通過勞動致富的人,也是被人瞧不起的。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使我深有感觸。春節過后,一位鄉下的朋友突然造訪。他是個養豬專業戶,擁有一個頗具規模的養豬場,也因為養豬發了財,在附近鄉鎮很有些名氣。但這位養豬專業戶走進門后,卻是一臉的沮喪。他請我們幫他在城里買一套房子,說要把養豬場賣掉,全家搬到城里來住。細問原因,他才吞吞吐吐地說:像我這樣的鄉下人,吃苦受累過富了又有什么用啊!不過混個“土財主”的名分。孩子在學校里也讓人瞧不起,背地里同學們說他全身都是豬糞味。聽了這位老鄉的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曾幾何時,老師在課堂上教育我們“要拜工農為師”,一位偉人也說過,勞動人民雖然腳上沾滿了牛糞,卻是最干凈的。那時,勞動者工人和農民走在街上志高氣昂,他們確實感到了勞動的光榮和偉大。但隨著金錢萬能之風的愈刮愈烈,人們不由自主地將欽羨的目光投向那些一夜成名的名人和一夜暴富的大款身上。很自然的,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文學和藝術也逐漸染上了銅臭,尤其在影視作品中,代表社會主流的勞動人民的形象越來越單薄,甚至不見了他們的蹤影。有時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屏幕上層出不窮的燈紅酒綠下一擲千金的帥男靚女,心里直納悶,這些人是做什么的?他們哪來那么多錢啊?繼而又想,現在還有人勞動嗎?工廠里的機器誰來操作?廣袤的田野上誰來播種?一時間,勞動和勞動者在我們的文學藝術中絕跡了,即使偶爾露一次面,也是窩窩囊囊地充當配角,甚至成為被取笑的對象。如此這般,空喊幾句“勞動光榮”的口號又有什么意義?又有誰會把勞動者當成榜樣去效仿呢?
今年的“五一”勞動節,對那些辛勤地工作在第一線的勞動者來說,似乎有了別樣的意義。因為,在經過了多年的被埋沒之后,在“群星燦爛競相爭輝”的今天,他們終于有了自己的典型人物。但這還很不夠。作為社會的主流群體,僅僅有一兩個典型人物,實在是微不足道的,與眾多的“星”和“家”們比起來,這樣的數字也顯得極不公平。看來,要重現勞動者的光輝形象,要讓勞動光榮由口號變為實際行動,并不是樹一兩個典型可以解決的。這需要從點滴入手,潛移默化。只有當那些初諳世事的孩子,能用敬佩的目光去注視勞動者時,勞動和勞動者才會變得至高無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