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右派的空想資本主義——對中特資本社會意識形態生產與傳播機制的初步分析
老田
一
大右派本身是現存社會統治結構的一部分,其意識形態生產過程服務于再生產統治結構的需要。小右派與大右派不同,本身不僅不是既得利益中人,還往往是現存統治結構中間敏銳地覺察到自己受壓迫的那一部分,但是,小右派帶著滿腔的受壓迫感受,卻被大右派裹挾,成功地改造成為既得利益結構的輿論維護力量。
小右派之所以能夠以自身的受壓迫境況和感受,成為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產品最熱誠的消費者和傳播者,主要原因是:小右派幻想有一個好資本主義讓他的聰明才智得到發揮并且爬上社會的上層,始終懷有先富先貴的不滅愿景,是小右派拒絕識別階級結構及其內在流動邏輯,有且僅有等級制社會體制存在,才有小右派向上爬的幻想得以寄托。正是因為如此,小右派很多人極端痛恨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以及階級分析的邏輯,這兩者有徹底毀壞等級社會從而徹底斷絕向上爬希望的愿景。正是因為自覺地拒絕馬克思主義和階級分析,小右派不得不幻想在保留階級等級制現狀的情況下,如何造就一個更為合理的好資本主義社會,由此,各種虛幻的民主憲政帶來公平正義的意識形態,對小右派而言就更具有吸引力了。
大右派的民主憲政意識形態產品,成了小右派的鴉片,鴉片不能夠真的治病,但是可以麻醉精神、撫慰痛苦,也許這對那些痛恨革命的小右派來說,這就已經夠了,難道還可以指望更多嗎?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間說,物質生產領域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在精神生產領域也要占據統治地位,許多小右派就是這樣陷入盲目的“精神被統治狀態”。只要是接受了統治階級的前提——需要一個階級等級制社會,那么,在意識形態方面就必須接受統治階級選定的一切策略和后果,就這樣,小右派成為大右派言論的理想二傳手,在整個社會中間維持作為既得利益結構保護需要而生產出來的意識形態產品。
法國學者布爾迪厄在討論文化場域時指出:各種學術場域內部的規則和競爭都傾向于再生產出一種支配和被支配的結構,這樣的意識形態產品被消費之后會自動地肯定既存社會的支配結構。因此,各種意識形態的生產邏輯,都在于再生產出一種“誤識”——依據這個誤識人們不再反思社會支配結構的合理性,而是轉而思考支配地位的合理分配問題,學術場域的競爭策略中間個人的相對位置,決定了大資本往往采取保守主義策略,而小資本往往采取激進主義策略,核心邏輯是基于支配結構的位置爭奪。在這樣的誤識生產中間,既有認同巫術的生產,也有不認同巫術的生產,這兩種產品都共同服務于誤識的生產和支配結構復制。
二
今天中國特色的資本社會中間,意識形態產品一樣有認同巫術和不認同巫術的分類存在,大體而言,對毛澤東和毛時代的否定屬于意識形態生產的不認同巫術品類,而對于西方的追捧則屬于認同巫術產品。后一個品類中間,官學機構里頭的學官們,負責生產市場化品類的認同巫術,而與“官學產媒四大同盟”關系密切的公知們,則分工負責生產政治意識形態的認同巫術產品。
在意識形態產品的消費市場中間,凡屬肯定階級分化正當性的小右派,會自覺自愿地接受中特資本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兩大生產部類:對毛時代的不認同巫術和對西方的認同巫術產品。很多小右派自詡自身的獨立思考,其實,小右派也沒有完全虛妄:他們對于自身現狀的不滿意和對階級分化的憧憬,決定了其意識形態產品的消費意向:不認同毛時代,同時也不認同今天的中特資本社會。正是從這樣的不認同出發,恰好落入中特意識形態生產的彀中:小右派帶著一定程度的自覺自愿,去擁護對毛時代的不認同巫術,同時擁護對西方的徹底認同巫術。在這一點上,小右派實際上也不反對官學的市場化巫術,而是覺得還不夠,需要走到公知們的政治市場化高度,才能夠滿足其消費欲望。就這樣,小右派自認為業已建立起對官學意識形態的獨立性。
就馬克思而言,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領域的統一,才是一個完整的社會形態,而且,馬克思進一步指出:經濟基礎的狀況會要求一定形態的上層建筑狀況來適應它。小右派在這個方面,也徹底與馬克思劃清了界限,認為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可以完全分開,相互獨立,相信別種上層建筑會完全有別于此種帶來的社會分層后果,就此全盤接受了西方學術傳統推薦的兩分法觀察視野:政府/市場、國家/社會的兩分法,在這個兩分法中間,似乎政府和市場不是一回事,國家是有別于社會的異己力量。小右派之所以認為自己有學問,有獨立性,原因概在于此。
從中國網絡時代小右派成為大右派意識形態產品的狂熱二傳手角色看,這個二分法的最大“誤識”或者其能夠蠱惑人心的“巫術”原理是:向小右派許諾在一個階級分化社會中間,只要是恢復了某種政治形態的正義,就有了小右派向上爬的機會。也就是說,誤識中間的巫術要領是:階級分化社會的藩籬僅僅與某種形式的政治制度相關,舉凡資本占有、權力分配格局和思想領域的支配地位,都會在實現某種政治制度變革的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誤識、巫術或者鴉片,其作業機理并不復雜,也不是外在于人心的高明學問和科學邏輯,而是如何有效地激活人們心底最深刻的期盼。借用醫學對傳染病研究的概念,中特資本社會的意識形態產品及其生產邏輯,是針對著小右派這個易感人群的“易感性”特點而專門生產的。
三
在網絡時代,由于言論空間的極度擴張,靠傳統的職業利益生產、壟斷和占領方式,大右派是無法壟斷輿論和傳播平臺的,哪怕是資本平臺傾斜分配傳播機會,要做到這點也是不容易的。但是,有了大量的小右派的自覺自愿支持之后,再結合資本平臺的傳播機會傾斜,輿論一邊倒就比較容易實現了。也就是說,在網絡新空間里,中特資本社會的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主要是經由小右派的自覺自愿努力來維護的。
應該說,正是經由小右派的自覺努力,網絡空間的輿論統治地位才繼續保持了與中特資本社會需要的一致。而網絡意見發布平臺大多掌握在資本手里,他們能夠不公正地傾斜分配傳播機會,把小右派的二傳手工作,在網絡上被放大近五倍,而反對派左翼的聲音則縮小了六倍多。
以社科院政治學所在社會現實中間獲得的調研數字,對照南方都市報的網絡調查數字,可以較為粗略地得到這樣的對比:經過網媒平臺的傳播機會放大和縮小之后,左派觀點從現實中間占38.1%被縮小到網絡上的6.2%;同時,右派觀點在現實中間占比8%卻被放大到38.7%,也就是說,左派觀點被網媒縮小到六分之一弱,而右派觀點則被放大近五倍,由于中間派很少在網絡上參與論戰和發聲,這就更加放大了網絡右派觀點的優勢。
網媒對傳播機會的傾斜分配,與張明澍對現實社會成員調查的結果迥異:“中國人想要的民主,德治優先于法治;解決反腐敗和群眾監督政府問題優先于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重視實質和內容優先于重視形式和程序;協商優于表決。中國人想要中國自己的而不是外國的民主。”“右的比例低,左的比例高,社會上很大一部分人跟著主流媒體導向走,這三點很出乎我的意料。1988年的調查中,受調查對象的西方化程度比現在明顯高很多。當時剛改革開放,社會對西方的東西是一種擁抱的姿態。”“反觀這次,我們發現:一些在知識階層看來左的、脫離時代的觀點,事實上在社會上有相當的影響力。按照調查數據,當今中國社會的左派占38.1%,中間派占51.5%,右派占8%。這讓我感到意外。但你冷靜地去觀察你身邊,不要只往知識分子里面套,到你自己的家鄉去,到街頭去,你會發現這個比例是基本準確的。 ”【張明澍:《中國人想要什么樣的民主》,轉引自《調查“中國人眼中的民主”》,載《南方周末》2013年5月2日】
因此,小右派對于大右派的輿論壟斷目標實現,所起到的二傳手作用,很值得重視,這并不是布爾迪厄研究的文化場域內部的競爭和規則所控制的生產邏輯,而是一種自主性很強的非職業生產狀況。也就是說,如果僅僅只有大右派的原發性生產,沒有小右派的繼發性生產的輔助和維持,意識形態領導權的一邊倒局面是難于維持的,尤其是在網絡輿論統治地位的維護方面。
忽然想到毛澤東在文革期間的一句話:“小資產階級當權,大資產階級就要上臺。”【毛澤東:關于軍隊支左問題的指示,一九六七年八月,載1968年武漢版《毛澤東思想萬歲》61-68卷】正是因為小右派不妥協的向上爬愿景,才支持了大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統治地位,還在資本平臺的傾斜傳播機會分配機制下,占領這個新的輿論空間并保證了一邊倒的輿論優勢。
四
有人認為,同樣存在著大左派和小左派的區別,這個恐怕不能夠成立的。因為左翼內部缺乏共識,也就缺乏對共識形成作出貢獻的權威,為此,今天的左派實際上是要重新從零出發,所以目前左翼思想中間也基本上處于原初的混亂和自由狀態。原本的大左派都倒了,馬恩列斯毛都被權力與資本聯手推倒了,新的左派權威尚未形成,目前都還處于小左派狀態。
有些小左派不承認自己的小左地位,認為自己已經有了臧否理論和現實的超級左派地位,在網絡上往往像門派掌門人或者執法長老那樣發言,后果是引發了太多的不必要的口水戰,也基本上沒有借此獲得過承認和真正的執法長老地位。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左派的任務需要認真讀書,認真調查研究今天社會的事實和問題,從民眾的切身生存感受和生產體驗出發,再生產出符合多數人利益的意識形態產品。而不是自居老大,臧否這個不夠左,那個不純正,這樣的行為怎么看上去都像是“打碼頭的”——想要借此確立自身的權威地位,而不是對改變現實和民眾覺悟提升有什么真實興趣。從許多年的網絡口水戰后果看,那種以純正左派立場出發批判別人的人,基本上沒有完成過多少覺悟民眾的工作,反而是他們的批判對象在此一方面有所成就。
在左翼理論建設中間,不僅需要分析今天的社會,去激活人們的生存經驗和感受(包括喚醒少部分可能覺悟的小右派一道努力),提升為普遍的制度化要求。而且,還需要對過去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作出有說服力的解釋,在經驗的基礎上提升理論和認識。應該說,與前輩革命導師們相比,今天左翼的理論建設任務,不是減少了,而且增加了,這些都不能夠簡單指望前輩導師為我們預先解決,需要投入新的努力來應付。
在小右派中間,還有一種是沖著“承認的政治”需要,進行二傳手意識形態生產的,在這樣的生產過程中間,得到網友喝彩和大右派肯定,即便是沒有職業利益跟隨,也往往覺得是一個很大的成就,甚至進一步幻想由此獲得上等人地位。這樣的追求和人格,史不絕書,在封建時代武訓就是部分小右派今天的自選角色,“像武訓那樣的人,……反而狂熱地宣傳封建文化,并為了取得自己所沒有的宣傳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對反動的封建統治者竭盡奴顏婢膝的能事,這種丑惡的行為,難道是我們所應當歌頌的嗎?”(毛澤東)恐怕有些熱衷于“打碼頭”的小左,與“武訓式生產”也有可比性——他們往往把自己臆想為革命導師的最純正代言人,始終要防止左翼群眾在壞左的錯誤引導下走錯了路。因此,在他們的眼里社會現實中間的不覺悟民眾跟他沒有關系,如何梳理歷史經驗提煉新認識他們也沒有興趣,他們感興趣的只有一點:各種左翼言論中間不純正的內容在哪里?
二〇一七年八月一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