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隊不生產谷物,但生產安全。”我們重視國防建設,或許不一定會面對戰爭,頂多只是耗費些金錢;但如果我們不重視國防建設,一旦戰爭爆發,我們喪失的就可能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今年1月22日,《南方都市報》在《大放絕詞》欄目中,推出該報特聘專欄作者史杰鵬的博文《軍人只是一種職業》(以下簡稱《職業》),后經網絡媒體無數的轉發,無數的置頂,無數的推薦,赫然擺出一副誓把軍人拉下“馬”的架勢。
史杰鵬何許人也?北師大副教授,自稱歷史作家,新浪微博名“梁惠王”是也,在《南方都市報》辟有專欄。2014年3月20日,此人就曾在《南方都市報》上刊文《為什么當兵的都是窮人》(以下簡稱《窮人》),他在文中強調所指現象是“體制問題”,認為“士兵窮鬼,并非作戰失敗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可怕的制度把人剝奪得一無所有,除了當兵,別無選擇”。
《職業》一文與《窮人》一文的立意如出一轍,采用暗示和隱晦的筆法,污損數百萬革命軍人用鮮血和生命塑造的人民軍隊的良好形象,丑化普通百姓眼中的人民子弟兵,將軍人貶損為一群只是為了生計、穿著軍裝、每月領薪水的職員,一個只知道操槍弄炮、不能給社會創造任何價值的群體。
一位邊防軍人曾告訴筆者:軍人不需要特權,更不需要仰視,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份最基本的理解和尊重。《職業》一文,對眾多視“使命重于生命”的軍人來說是一種傷害,尤其對廣大青年具有較強的誤導性和蠱惑性。筆者代表廣大軍人,就《職業》一文問史副教授幾個問題。
(和平是軍人用腳步丈量的“足跡”。喬天富 攝)
一問:軍人該不該得到光榮待遇?
史杰鵬的“項莊舞劍”,“意”當然不止于評價軍人的好與壞,更重要的目的,是貶低中國軍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意在制造出軍人只是一份普通的社會職業、是不值得也不應該獲得“光榮待遇”的輿論氛圍,以此誤導公眾認知,毀我長城。
有網友戲謔說,史杰鵬還是很“慈悲”的,對中國軍人依法享受的種種優撫待遇竟然沒有一一數落,比如:軍人在軍隊醫院就診可使用軍人優先窗口、一些城市里軍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免費的、一些景點軍人是免門票或優惠的,等等。他僅用了一個來自美國大片中的例子,“二戰片中,那些美國軍人,戰后有的去了大學念書,有的從事商業,有的回故鄉種地,沒有人認為誰欠他的,要求獲得一官半職……”
呵呵,史副教授,既然你對好萊塢大片和美國軍人多有研究,那你一定知道,美軍官兵的福利待遇主要由固定工資、生活補貼、特殊津貼、免費醫療等組成,軍官的年薪普遍高于公務員約15-25%;個人及直系親屬享受政府免費醫療;享有高額的人身意外保險;退役后可申領數萬美元助學金和金額可觀的低息貸款去讀大學、創業;許多公共基礎設施外都張貼有“軍人優先”“軍人免票”標志;乘飛機可直升頭等艙;外籍人員參軍可迅速獲得美國籍……
膜拜美國軍人的史杰鵬,對于美軍的這些“不正常”待遇,你要不要也寫一篇文章聲討一下呢?
軍人的“至高無上”是對信仰的堅守,是對人民的熱忱,是對祖國的忠誠。一個人,恰似一道風景,更是一座豐碑。 喬天富 攝)
二問:荒唐的論據從何而來?
在評判事件和人物時,脫離具體歷史背景而妄下定義,最終演繹的結果只能是荒唐和荒謬。
史杰鵬在《職業》一文中,為了證明中國軍人低俗、粗暴,用了一個例子“就連那些國民黨敗兵,也喜歡把步槍拍在桌子上大吼:‘老子在前方賣命,吃一個西瓜,還他媽給錢。’”文章雖然只字未提解放軍,但其語境自然讓人聯想到解放軍,加之其冠以“中國傳統”等字樣,人民軍隊“躺著中槍”就成了必然。此外,他雖未明言今天的中國,但卻采用“在專制國家,士兵大多時候是炮灰,更談不上英雄了”,“把軍人看得高人一等,大概是部分受了文化傳統的毒害”等語句進行隱晦地暗示,這等文字功夫實在了得。
其實,史杰鵬完全應該寫一篇《軍人就是殘暴的職業》,因為如果按照他這種模糊朝代、模糊國家、模糊歷史背景的立論方式,二戰時希特勒指揮的德國軍隊干的那些摧毀文明的缺德事不勝枚舉,日本軍國主義干的慘絕人寰之事更是數不勝數,用他們的例子來支撐自己的論點豈不是更貼切?
但自稱歷史作家的史杰鵬大概忘了,恰恰因為世界上有德國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操縱的殘暴軍隊,才催生出為和平和正義而戰的盟軍;正是有了國民黨指揮的內戰不義之師,才有了通過“三大戰役”摧枯拉朽、勢如破竹般將國民黨、蔣介石趕到臺灣島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才是對以和為貴和尚武精神這兩種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正統傳承與發揚。
三問:軍人的地位緣何崇高?
文章開篇便說“小時候我們讀過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更是把軍人的地位看得至高無上”,讀到這句,筆者還以為史副教授的歷史觀終于回歸正途了,可他后面闡述的一系列觀點,卻讓人明白他其實是在質疑為何我們國家把人民子弟兵宣傳得如此美好。那么,就讓筆者來告訴你答案。
作為軍人,維護和平、保家衛國、甘于奉獻、勇于犧牲原本就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更是職責使命。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被稱為“人民子弟兵”“最可愛的人”,那是人民軍隊從革命戰爭年代到和平建設時期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真刀真槍打出來的,人民擁護愛戴他們,祖國銘記懷念他們。“至高無上”的地位是祖國為他們的豐功偉績樹立的不朽豐碑,是人民群眾因“魚水深情”而在心中澆筑的高大形象。
史副教授將祖國和人民賦予人民軍隊的“至高無上”地位,狹隘地理解為軍人的自我夸大和吹噓,曲解為特權和高高在上,其實是想挖個“坑”把軍人“埋”進去,殊不知,聰明反被聰明誤,你否定的是祖國的承諾和軍人的忠誠,你傷害的是許許多多愛國民眾的感情。
回顧歷史,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先輩們,憑借超人的毅力與英勇的犧牲將聯軍趕到“三八線”以南,打出了中國的國際聲威、中國軍人的血性豪氣,也打出了中國人民幾十年的和平幸福生活;1998年抗洪一線,在面對百年不遇的天災時,是人民軍隊憑血肉之軀筑起那一道道鋼鐵般的“長城”,守護身后的人民群眾安然無恙;再把目光轉回2014年的中國版圖,新疆反恐、南國救災、巡航釣魚島、南海權益斗爭,國家發展的戰略步伐、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每一個畫面中都能夠找尋到中國軍人剛毅的背影。
為什么是背影?因為中國軍人從不貪戀虛名,從不居功自傲,從不在意自己的地位是否“至高無上”。軍人因血性而勇猛、因信仰而堅守,他們期待被理解、被尊重,但從沒聽說哪個軍人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無上尊貴。可是,如果“至高無上”的地位意味著祖國召喚時、人民需要時挺身而出,那中國軍人必定當仁不讓。
四問:人的價值沒有差異性?
為了得到更多不明就里的網友認同,文中還祭出了“人和人的價值難道有什么不同嗎?”此種論調,想煽動起陳勝、吳廣起義時喊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那種氣勢。其實,這不過是又玩了一個偷梁換柱的把戲。
的確,無論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或是軍人,盡管社會分工不同、職業崗位不同,但所從事的事業都在體現各自的人生價值。“人生價值”的實現,不涉及身份尊卑,更不分職業貴賤,每個社會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能夠發光發熱,這本無可厚非。但“人的價值”與每個社會人各自的“人生價值”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一個是外在的,一個是內在的,一個是對全社會而言的,一個是對自身目標定位而言的,范疇與定義從哲學和社會學上有很大區別,決不能相提并論。
社會人實現各自的“人生價值”是無差異性的,誰都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但若以此偷換概念,否定每個人的獨一無二性、不可復制性、不可替代性,否定每個人社會價值的差異性,那么這種說法只能是別有用心。
這就如同你史杰鵬,寫的那些個文理不通的文章也是在實現你的人生抱負和人生價值,可如果拿你跟泰戈爾、莫泊桑、契科夫,亦或是北師大的前輩梁啟超、陳垣等相比,誰的價值更大不言自明。
五問:軍人有沒有存在的價值?
在史杰鵬眼里,和平年代的軍人因不創造價值而不具有存在價值。首先,他認為軍人沒有創造文明。如史杰鵬所說,“創造人類文明的,是科學家,知識分子,以及普通勞動者,而不是軍人”。的確,中國軍人不允許經商,創造不了商業價值;部隊實行社會化保障后,部隊農場和副食品生產規模也逐年縮減,軍人連農副業生產的價值也無法創造……在他的論調中,這樣一支白吃白喝、靠國家養活的軍隊,似乎的確不必存在。
可是,他的這種論調,是不是有點眼熟?是不是和甲午戰爭前期清政府的理念類似?
近年來,這種論調在網上頗成氣候。一些不了解國防建設的人無端抨擊軍隊和軍人是“無所作為的軍隊”和“不創造任何顯性價值的軍人”,認為軍人“活沒干多少,工資待遇不低”“不創造價值,還拿納稅人的錢”。他們不明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此古訓的真正內涵。
正如恩格斯所說:“軍隊雖不生產谷物,但生產安全。”
我們重視國防建設,或許不一定會面對戰爭,頂多只是耗費些金錢;但如果我們不重視國防建設,一旦戰爭爆發,喪失的就可能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尊嚴。遙想121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軍隊疏于軍備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嗎?
六問:軍人打仗只是為“加官晉爵”?
文中稱我國“自商鞅以來,打仗就是為了分田宅,獲爵位,論功行賞,所以軍人總以為自己是統治者,應該得到光榮待遇”。說真的,讀到這里的時候,筆者突然為“作家”這個職業感到羞愧——是的,如果作家們都如史杰鵬一般罔顧歷史,那“作家”、尤其是“歷史作家”這個職業和稱謂就真得讓人刮目相看了。“史作家”,現在是21世紀,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既不是那些論功行賞的野蠻軍隊,也不是提籠豢鳥的八旗子弟,更不是派系傾軋、互為掣肘的國民黨軍隊。
當長征路上,一個戰士被凍死,戰友們掰開他緊握的一只手一看,里面是黨證和一塊銀元——這樣的軍人難道只是為了分田宅、獲爵位?當荊江大堤上,家境殷實、棄商從戎的李向群因過度勞累而猝然離世的時候——擁有這樣士兵的軍隊需要論功行賞來激勵士氣嗎?
對一切真正高尚的質疑與詆毀,不僅是對英雄的污辱,也是自找無趣、自取其辱。
(堅守,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使命。)
七問:軍人真的只是一種職業?
職業不分高低貴賤,但相較一般的職業,軍人因其特殊性,往往意味著更大的犧牲和奉獻。換句話說,一般職業是可以自由辭職的,且無需承擔更多的連帶責任。但是,當戰爭和災難來臨時,當危險和死亡逼近時,軍人能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脫下軍裝,脫離崗位,混同于老百姓,過自己的小日子嗎?
當年,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場潰敗時就有人這么干過,但我們的人民子弟兵決不會。有人說,那是因為軍隊有紀律,戰場擅退、畏死者斬。這話對,也不對。人民軍隊的紀律外化于行、內化于心。戰場上,國民黨敗兵如潮,機關槍架在后面督戰都無濟于事;人民軍隊沖鋒陷陣、殺聲震天,軍令一下,赴湯蹈火、勇往直前。紀律,只能是信仰的一種規范和輔助。
由此,我聯想到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節目嘉賓周正教授所說的,“一支筆、一張紙的事,誰不會?當作家,就是這么簡單,人人都會……軍人和商人的成敗一目了然,唯有作家可進可退,無所謂勝負成敗”。
初聽此話時,其實并不同意周正教授的論斷,但今天看來,周教授此言對個別打著“作家”旗號卻無所作為、甚至胡作非為的人來說,真是入木三分。與之相比,軍人就算是一種職業,也應該是一種值得青年投身、人民擁護、社會尊重的高尚職業。
八問:你是否有品評軍人的資格?
筆者并不了解史杰鵬,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服過兵役,更不愿意相信網上所傳他對軍隊的數次抹黑,是因為過往的積怨。史副教授或許會狡辯說:我只是從第三者的角度進行評判,更客觀、更理性。可這就如同學生給老師授課進行滿意度打分,如果你的學生從沒聽過你講課,僅憑道聽途說或是感覺你其貌不揚,就給你打了個“0”分,你是否覺得他客觀理性呢?
同時,還要說一說《南方都市報》,不管你們的大編小編們有沒有服過兵役,但作為一份公開發行的都市報紙,一個個護憲有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把史杰鵬原本發在網上的《軍人是最可愛的人嗎?》且標有“個人看法,不同意也請理性討論,謾罵者拉黑”的博文挑出來整理加工,再冠以《軍人只是一種職業》之名在紙媒公開發表,用以抹黑軍隊,這一舉動足見你們的“用心”!
“尊貴”的史副教授,永遠別忘了,新中國今天的和平和發展,你之所以能悠閑地坐在桌前寫寫小說、發發謬論,絕對不是靠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天資以及大放厥詞、信口雌黃的魯莽,是靠人民子弟兵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的!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也永遠得不到,靠你這樣的“歷史作家”的“妙筆”更不可能得到。
(作者:一一道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