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新左翼文藝-大眾筆談(4)
當我還是剛剛喜歡論壇的時候,我知道了一位著名的哲學家,那便是今日遭右派圍剿正酣的劉小楓教授。雖然那時候他的思想我還不能明晰,但他誠摯和優雅的散文已令我為之傾倒,尤其那篇《記戀冬妮婭》,給當時的我以巨大的震撼。在彼處,冬妮婭被描繪成熱愛生活、渴望幸福的小女人,但保爾卻因為奉行革命的禁欲主義,竟不顧念這份情感,毅然將她拋棄。由此,劉教授質疑理想在生活面前輕重幾何,在生命荒蕪、前景飄忽的革命潮流當中,是否有人認真思考愛情和歡愉的權利,是否應該承認男歡女愛的正當。
顯然,這種解讀,與學校教育所灌輸給我們的完全不同,也更具有人性和對讀者的吸引力,也因為這種另類知識的誘惑,我逐漸開始學習一些西方經典著作,企圖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在這個閱讀過程中,我開始拋棄過往的信念。無論政治課本的教條,還是打著人性、啟蒙旗號的各色主義,或是劉小楓教授提倡的自由主義及一般基督教理念。它們逐漸在我心中變得可疑起來。
多年以后,我再次捧起我摯愛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發現它展現的內容竟與以往有如此的不同,并且較之過往更富深意。而我作為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工人,也決定了審視的角度-或曰階級立場,我無法做到高深和客觀,只是希望,這不是再一次簡單的老調重彈。
一.資本主義的愛情
保爾與冬妮婭的愛情簡單明快,不蔓不支。冬妮婭附一出場,便打破了富家女孩纖弱多愁的慣例,代之以一個健康活潑樂觀奔放的快樂少女形象,渾身散發著熱情洋溢的青春氣息。更可貴的是,她看不起周圍那些俗里俗氣、以貌取人的的女同學,懷有強烈的平等觀念。眼前這個臟兮兮的叫保爾的男孩,在“勢力”的女伴眼中簡直不可交往,對她而言并不因身份地位差距而不可攀談,當保爾對她這個小姐有一定敵意時,她依然愿意和他聊天。而當貴族流氓維克托欺負保爾時,她還毫無猶豫滴站在了保爾這邊,當保爾打敗了維克托,她還為之鼓掌喝彩,也正是她這種帝俄時代所罕有的公正待人的態度,使她贏得了他們之間最初的友誼。
謙卑今天被視作美德,同情則是一種被當代認可的“合宜”的情感,可是它們均與愛情完全無關。從打出現起,他就不過是個襤褸和粗魯的少年,只不過她所受的現代教育以及她的良知告訴她—平等地對待他是合宜的,在道德上站在有道理的一邊也是合宜的,僅此而已。冬妮婭對保爾的另眼相看,絕不是由于他的窮困潦倒,而是從保爾用工人的鐵拳打敗了維克托那一時刻開始的。保爾取得的第一個成就,便具有強烈的競爭性,足以彰顯出他的英雄氣概與能力。而當第二次見面,冬妮婭自詡跑步冠軍,最后卻也被保爾追上,這第二個成就使她對保爾愛慕之情更深一分,并確立了戀愛關系。
如果不計細節,我們完全可以這樣敘述故事梗概:護林官的女兒冬妮婭,不計出身,愛上了卑微的鍋爐工保爾柯察金,接著贊頌她這種行為在帝俄時代是何等叛逆何等高尚,可惜實質上這段愛情卻遠非如此單純,或者說所有看似單純的愛情,在認真審視之下都脫離不了更深層次的人性動機。就這段戀愛而言,冬妮婭顯然處于主動狀態。愛情的基礎應是互相付出,互相包容,然而在這里,保爾開始時由于階級觀念,與她寸步不讓地爭吵,其后在她家遇見他所厭惡的中學生時,當面與其發生口角并甩門而去,但這些并未影響他們的戀愛關系,冬妮婭依然容忍她這不近人情的保夫沙魯。保爾曾一度被抓入獄,有個同牢的猶太女孩不愿第二天被白匪糟蹋,因而向他投懷,保爾因記戀冬妮婭拒絕了她。逃出之后,他參加了紅軍,在戰斗中受傷,并在養傷時再次遇到冬妮婭。他痛苦地發現,冬妮婭不愿參加工人組織以及革命工作,并常常在他們面前故意表現她的資產階級身份,因而最后提出與冬妮婭分手。
保爾究竟有何優點值得她如此眷顧?可以想見的是一種崇拜情感居中作用。拳擊冠軍與賽跑冠軍的光環,始終對她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此兩者證明了保爾的優秀,在對她自己也是隱秘不宣的潛意識里,“優秀”是選擇戀人的第一要件。冬妮婭,帝俄末期的年輕知識分子,她所定義的“優秀”,已經不意味著他目前的出身、地位和財富,不關心目前擁有什么,它指向一個人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代表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換言之攫取財富的能力—因為財富不問來路,“綜合素質”便籠統涵蓋了達成目的的各種能力與手段。這種新的擇偶條件,在我國時下特別風行,叫做選“潛力股”,潛力雖然不是如存款、住宅、股票那樣的動產和不動產,卻也是一種“物質”,依然屬于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且其體現亦來自最廣泛最現實的生存競賽當中,具備直接的經濟意義,因而也成為新時代有教養女性的擇偶標準。現代資本主義賴以維系的特征便是廣泛的社會流動,在此間錢財或許貶值,公司尚能破產,惟獨可依賴的便是“人”-擁有源源不斷獲得財富的能力的所有者,對之享有奪不走的主權。
在人人生而平等的旗幟下,這種新的和更甚的不平等形式堂皇地登上了愛情和其他社會生活的舞臺,并于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占據了統治地位,貴族的財產早就蕩然無存,如今他們在人口再生產上面的唯一一點優勢——血統的傳統影響力,如今也被逐漸消失了,高貴品德和優雅做派意味著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所以20世紀初的那些藝術人物,如馬塞爾與阿希禮,已經被時代女孩們所拋棄。他們只是出身與阿爾貝特與斯嘉麗相仿佛罷了,經過時間那無情的洗禮,哪怕是斯嘉麗這樣的真情女子,都要慢慢覺出這是些頑固的死海之果,大到她們咬不動,因而從深戀變成鄙視。
“你可以愛上我,那你為什么不能愛上整個工人階級呢?”分手前,保爾對冬妮婭最后的話,便有了答案。在冬妮婭眼中,工人并不都如同保爾那樣引人注目,具備她所青睞的優點。多數人,例如保爾的哥哥,只是樸實平凡的普通人。縱然他們的雙臂比保爾還要強壯有力,勞動本領比保爾還要靈活巧妙。他們修路,他們煉鋼,他們操縱復雜的機器,然而這只是沒有才智的象征罷了。工人們墨守成規,并不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對勞動造就的社會秩序采取了默認的態度。而保爾柯察金,只是落入這群蠢漢當中的金子,他很快會爬出來。他不屬于下等的工人階級,她也不是庸俗的資產階級子女。他與她,同是有思想、有野心、愛好競爭的,懷抱資產階級精神本質的人。保爾在工人當中是佼佼者是由于他愿意上進,以參加革命為表現。這就意味著他有吸收進資產階級的資格。而她,并沒有被優渥生活泡壞,并沒有退化成無用的貴族,因而繼承了資產階級一貫的精明強干。他配得上她,他很快會離開工人行列,成為革命后新的統治者,一道奔向新的生活。
這里,保爾和她都搞錯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保爾依舊認為冬妮婭對賜予他的平等相待,就是他理想中的人人相等,如他所理解的。而冬妮婭錯誤理解了保爾參加革命的行動,把源自無產階級“類”的對舊的社會秩序的反抗,當作了保爾為改變個人處境的奮斗。她無法理解按階級分類的人—既然所有人都是競爭關系,那么社會的人就沒有“類”,只存在個別的社會人。
他們的愛情便這么悄悄結束了。
當重逢的時刻,他們才清醒的認識到彼此。
二.資產階級英雄們
冬妮婭僅是偉大的資產階級人物中的一個。不同的是,她曾在蘇維埃國家存在過,并與覺醒的無產階級發生過悲劇性的聯系。
而大多數資產階級精英,活在屬于他們自己的國家與時代里。
反叛、倔強并存留一顆金子般的心,已成為二百年來時代英雄們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亦是這些藝術形象的魅力所在。如今豬尚且要以特立獨行為榮,英雄們更需要以“個別的”形態佇立于社會背景當中,以區別于“普遍的”人類—也就是越發有變成貶義趨勢的“群眾”,故而人們對他們印象極為深刻。
普通的人物,并不特指人物的身份,而是代表他們的能力與進取心。富人與資產階級實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人的財富狀況,后者表示人的精神狀況。前者說明了一個既成事實——他擁有財富,后者則包括了一個趨勢,即他打算發財。他們共享相同的一部分外延,他們都可能是英雄,又都可能都會因缺乏能力和缺乏進取心而成為普通人物。
這樣的藝術形象,是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的典型范例。資產階級英雄總是要超越于普遍性之上,憑著優異的才能脫穎而出。他們是世上的主人,而作為陪襯的庸碌普通人,其存在價值僅僅是給英雄們提供展現舞臺與充作布景,如同時間和空間一般不可或缺卻無需贅言。
他們攜帶了摧毀舊時代的武器匆匆奔來,那便是資產階級的純粹的“美德”,如今被叫做普世價值的那些觀念。征服一切的無畏勇氣,熱愛自由,獨立人格,平等精神,對等級制度的憤慨。沒有對手能抵擋他們道義的進攻,對抗者要么在肉體上被粉碎,要么在精神上被毀滅。昔日財富與權力的鴻溝必被逾越,貴族和奴隸主們的磨刀石也定要永沉海底,這在資本主義時代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普世價值外化為具象的人物時,冉阿讓、蓋茨比、白瑞德、斯嘉麗、哈克貝恩、簡愛、老柯林斯、老漁夫這些真正的資產階級便誕生了,成為19~20世紀時代精神的化身。他們的教養并不出眾,多數還出身貧寒,卻擁有超常的機敏與堅忍不拔,并永遠保持斗志昂揚。用蓋茨比的話說,這樣的精神叫做“赤子之心”,代表美國夢中內心幻象世界的美麗假象。因而,這些英雄的理想人物造型,不過是在這場資產階級之夢里,個人將自身的神化結果,“夢神自己就是個性原則的尊嚴的神象。”人們相信這樣的內心力量的真實存在,并且要永遠保持不朽,直到歷史的終結。
沒有陳腐觀念的英雄們,一旦脫離社會文化的束縛與羈絆,他們一個個便都獲得了成功。冉阿讓不再偷竊神父的銀湯勺,老柯林斯也不再明火執仗的盜搶,蓋茨比并不需要親自出面殺人越貨。“一個都比不上你”是作者對蓋茨比的評價,我十分不解他為什么要這樣說——紈绔子弟湯姆雖然揮金如土,卻不曾做任何非法勾當,他究竟哪點比不上蓋茨比呢?或者按法的精神,執著的沙威警長莫非不該懲罰一個逃跑的搶劫犯——尤其是剛出獄就搶劫小孩這種天理不容的行徑?當然,冉阿讓和老柯林斯待人寬厚有加,白瑞德異常慷慨,蓋茨比愛好結交朋友,但這只是西方的一種習俗,在競爭中將他人打的附耳貼耳后,需要表示出一點合乎身份的禮貌罷了。
私酒販子、逃犯、走私船長、流浪漢和黑幫老大們,在過去幾十年內,被我們認為秉承了底層勞動人民的優秀品德。他們靠自身努力獲得了財富和地位,卻始終不見容于社會上層,被傳統勢力看做暴發戶,被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打擊和鎮壓,還在“客觀上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獲得了社會主義中國文學評論家們的無限同情和推重。
遺憾的是,這樣的錯誤贊同,實際是對資本主義價值觀與階級意識的肯定,也反映出中國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這與其說是在批判資本主義,不如說是為自由資本主義的殘酷歲月招魂。我們在改革開放后從未向敵人繳械,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拿起過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器,從來沒有認識到什么是我們,什么是敵人,以及什么是敵人向我們的轉化。當我們為競爭的優勝者們沒有獲得資本主義承諾的待遇與地位所憤怒的時候,我們豈不也是將自己置在了競爭者的角度嗎?平等意識最大也不過是,連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建立新中國,最終也被理解成一個成功學敘事而已。新中國的意義沒有多少人思索過?如果有的話,多數人也認為,它不過就在于戰場上不斷勝過國民革命軍罷了。而競爭竟是可憎的,這在經歷了幾十年戰爭的中國人,哪怕是新中國的中國人來說,都是多么不可理解!仿佛它像佛家發霉的勸善文。
三.資本主義的神圣宗教
在五十年代的美國,弗洛姆一陣見血的說到:“人們在勞動市場和人格市場上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從社會性格上講,這種經濟競爭的需要導致了日益加強的競爭觀念,人們受到一種欲望的驅使,這種欲望就是要超過自己的競爭對手。同中世紀時期封建制度形成的社會穩定性相反,近代西方出現了一種前所未聞的社會變動性,每個人都為爭取最優越的地位而奮斗,盡管只有少數人可以達到這一目的,在獲得成功的爭奪戰中,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在競賽中獲得第一名。”(《健全的社會》)
是的,人生就是場奧林匹克競賽!因而,送別了高老頭之后,拉斯蒂涅便發下這樣的宣言:“面對這個熱鬧的蜂房,現在咱們倆來擠一擠吧!”。可以看到,而競爭,成為青年人生命沖動的至高點,亦即資本主義體系的崇拜物,它同時就意味著和要求著,個體價值成為社會認可的唯一的價值,而這些個體意識,便是資產階級一切美德的源泉,也是它最本質的階級意識。競爭制度的神化及與之伴生的個體價值的確立,需以下三個必要條件:第一,個體價值可以被比較,這是存在的基礎。第二,證明個體價值的數額與善的程度成正比,這是它的合理性基礎。第三,將利益等同價值,證明其他一切價值觀的錯誤。
市場化以幾乎是宗教的方式完成了第一個任務,我們知道,奧林匹克競賽本來就是一個祭神儀式,剛巧它又在資本主義時代得以復興。在這種與宗教并無二致的“競賽之神”加冕以后,不但人們擁有的土地、房產都已納入交易范圍,連人的勞動乃至人自己也具有了交換價值—這個過程據說叫做“解放”。 貨幣關系是一種基數體系而非序數體系,它的原則是可以進行簡單的四則運算比較。當所有東西都折算成貨幣時,一個人的個體價值便能被準確的計算出來,然后與其他人的個體價值做橫向排列,有時候還可以跟過去的自己做縱向對比。因而,一個人的成功也有兩個尺度——社會的尺度與自我的尺度,而尺子都是一把——貨幣保有量。由此,人們可以平等相待,依財產確定地位,即便原本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人群,也可進行統一的比較,成為可以競爭的對手。“一切堅實的基礎都消失了”,只留下沒有終點的競賽。信息化在繼續擴大競爭制度已取得的戰果,將隨時更新的排名第一時間通知所有競賽者,并力圖讓每個人的個體價值更加透明。然而,人們滿懷熱情地參加到這場游戲,多數人卻只能永遠感到不滿意。無論它能否與福柯趙汀陽精辟的指出,人們的幸福感并不因自己擁有多少財產,而因鄰居們擁有多少財產,富有的意思是比別人更富有。
當媒體將故意制造的炫富行為又夸大幾番,在大眾面前公開展示時,人們便不斷被“羨慕嫉妒恨”這樣的負面情感所左右和折磨,默默忍受、自殺或制造各種極端犯罪的事件。這實際是競爭給予人們的懲戒方式,一種加諸于失敗者的酷刑。有時,它甚至還展覽一些失敗樣品,如各類心理咨詢節目里出鏡的詩人、發明家、賭徒、游戲高手或失業者。當這些無能者出場后,大眾又懷有一種極度鄙夷和恥笑的心理來看待他們——他們已被判決為瘋子和不正常的人,公開的電視訪談則是贖罪展覽的機會。他們沒有犯罪行為,然而這些電視審判本就與行為無關,因而它實質是中世紀式集道德審判和酷刑展示于一體的、為彰顯金錢宗教力量而舉行的群眾教化儀式,將那些追求其他價值的人們,以冒犯金錢的罪名而予以示眾,而擊碎他們脊梁的訊問便是那痛苦的贖罪過程,為的是拋棄過去拋棄追求,將他們重新拖入為金錢而競賽的社會中來。
如果是被物控制便是異化,那么競賽便是異化之源。這場神圣的競賽里,資本家既是競賽的暫時冠軍,卻又同時成為神龕上的燔祭。資本果斷地拋棄它的無能主人,財產權固然重要,然而競爭本身,被喚作市場的生機與活力的東西,更為神圣不可侵犯。它要叫停下來略作喘息的企業破產,叫因生活優裕而慵懶,甚至因而稍微有良心的資產者變作乞丐。因而有一個超然于個別資產者的資產階級意識,它甚至當做一個抽象的主體,它深刻的知道,強大的萬年不變的托拉斯,就意味著競爭統治的結束和社會主義曙光的到來,正如馬克思所預言的那樣。因而它號召它狂熱的衛道士們,以自由與平等的名義抵制所有信托基金和聯合工會,抵制所有因分工生產而將人類聯合起來的大企業,摧毀他們,拆散他們。
(2014-2-25北京)
群號:225174960
[全文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