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他們的事跡,我們心中充滿著感動,總認為我們沒有想到或者想到了又不好意思、沒機會實施,感動時總會懷著從明年、下個月或者明天實施,然而到了那時卻又拋之腦后了,反正總有理由擺脫。但對于獲獎者們來說,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我想問在我們一般人與他們之間究竟有什么樣的一種差距,是觀念的不同,還是環境的差距?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難道說那些貧困家庭中出生的孩子總會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社會,而那些富二代以及有些資產的家庭中出來的孩子卻一味地享受別人的付出卻不回報社會?
前幾年廣州女大學生價值觀調查,得出的結果是:絕大多數女大學生認為戀愛和結婚可以分開。對于和男朋友將來結婚的預測,從沒考慮過這個問題的占22.4%,43.6%沒把握,7%認為根本沒可能;59.2%愿意嫁給富二代,理由是可少奮斗很多年,超過總數的一半;57.6%則愿意選擇“潛力股”結婚對象。難道說當今這個社會真的是拜金主義而非社會主義,男女地位平等卻依舊要靠另一半金山銀山來維持而非按勞分配?當我們每次看《感動中國》時,總與平常有感覺差距的存在,那說明我們還為全部變成拜金主義者,至少這個社會中還有許多人認為付出總有回報,但自己并不完全追求回報,而是以付出為主。對于這些人來說,他人、國家的利益遠比自己甚至自己的家庭要重要得多。
十年了,《感動中國》的舞臺上站出了百余位英模與多個團體,這些人上了電視我們也許會對他們的行動感動,但為什么他們沒上電視前卻沒有多少人向他們學習甚至發現在這個拜金主義社會中還有這么一群人的存在?
這幾年,每年感動中國的第一位獲得者都是在科技上做出貢獻的人,這說明至少我們國家是一個以科技興國為第一發展要素而發展的國家,正是他們的存在而推動著我們國家的發展與進步;但也不能忽視那些底層人民及草根感動中國者的存在,因為正是他們的存在而使我們國家在這個創造價值的時代富有生機,使人們相信即使沒有金錢等物質的存在還有人間真情的存在,這種真情是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的,沒有這份真情,也許人與人之間會變得越來越冷漠,而這也是我們感到最可怕的東西。
今年頒獎晚會上出現了一個90后的小姑娘,她用柔弱的身軀支撐著整個家庭。孝——本來是我們國家優良傳統之一,在我國,父母也常常以“萬事孝為先”來教育子女,這樣想,這件事本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一件極其平常的事卻被提到了感動中國10周年上,這說明了什么?萬事孝為先、幫助他人在我國傳統中是最基礎的道德標準,但今年卻出現了一個90后、一個“最美媽媽”、好幾個教師甚至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看到這些我真的講不出什么來了。是的,好人終有好報,是道德模范的我們應該嘉獎,孝順、助人的事跡我們確實應該教育后人,但這些應該是每個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的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讓國家以此來教育國民,而這種事還發生在我們這么一個有著5000年優良傳統的文明國度里。更何況中國的文化精髓——儒學就是以仁愛為根基而流傳下來的一種文化。
以前看《感動中國》,我總帶有一種崇拜的心情進入其中,再從其中出來,總認為這種事情離我們很遙遠或者根本無法實施,但睡覺時仔細想來,再聯系中國的傳統來看,就會覺得這種事情其實就是先人在我們血液里流傳下來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應該再由我們自覺地付諸行動。
四大文明古國中間沒有消失而且現在又在蓬勃發展的國度就只有中國唯一的一個,有人也曾探討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實際上說白了就是中國從遠古發展到現在唯一不變的就是對本國優良的歷史文化先搜集在系統化的一個過程,即先取其精華再去其糟粕,這個過程是艱巨的,但一旦做成了對后代也算是一種最好的的教育,這種教育的結果應該是這樣的:它們遠比電視熒屏上放的《感動中國》要感人得多,但卻被我們認為是最基本的一種行為方式甚至認為是不值一提的。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東林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