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然近照 資料照片
清晨的解放軍歌劇院。舞臺上傳來聲聲呼喚,深情而又悲傷。“岸英!岸英!”時隔9年,劉思齊見到毛岸英的墓地,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你聽到我的呼喚了嗎?”
舞臺下,劉毅然站起來鼓了鼓掌,又招呼演員們聚到臺前,對表演進行點評指導。這是話劇《毛澤東和他的長子》的排練現場。距離11月19日在國家大劇院的首演越來越近,大家全身心投入,不敢有絲毫懈怠。
作為一名作家導演,拍慣了電視劇的劉毅然,這次是首次與話劇親密接觸。“在這個領域,我是個‘小學生’,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不過,就像一張白紙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我沒有受科班各種程式化的限制,反而能綜合運用多媒體技術,打通場次的局限,采用片段式回憶的方式敘事,實現時空的自由轉換,或許能讓這部話劇具有更多突破的可能。”劉毅然說。
湘水之岸,英木蒼蒼,身在異域,魂歸故鄉……2010年,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60周年以及毛岸英犧牲60周年,電視劇《毛岸英》以清新、剛健、大義凜然的風格,觸動了時代的神經,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一等獎、“金星”特等獎。
3年后的今天,時值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劉毅然又將這一題材搬上了話劇舞臺。話劇《毛澤東和他的長子》的主創人員沿用了電視劇的陣容。故事講述了1946年毛岸英回國后,上“勞動大學”、參加土改、深入工廠、投身抗美援朝戰爭壯烈犧牲的人生經歷,表現了毛澤東、毛岸英父子之間的濃濃深情,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巨大魅力。
無法想象,創作出如此厚重的文藝作品的劉毅然,在二十幾歲時是一個搖滾青年,且內心叛逆、憤世嫉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歷的豐富,他漸漸體會到老一輩革命家為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一個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則是不可救藥的生物之群。”著名作家郁達夫曾在魯迅追悼大會上如是說。劉毅然深感于此,他出資并導演話劇《毛澤東和他的長子》,正是要歌頌英雄主義,弘揚民族精神,為當代青年樹立榜樣。
“看看毛岸英的一生,作為共和國領袖的長子,他沒有享受過任何特權,從小歷經磨難,顛沛流離十幾年。憑借自身的努力,他掌握了多國語言,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從原蘇聯回國后,他脫下軍裝,在延安與陜北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手上結了厚厚的老繭;他深入工廠,與工人師傅一起干活的同時還堅持學習工業生產知識;面對日益逼近鴨綠江邊的戰火,他又挺身而出,成為‘志愿軍中的第一人’,最后為國捐軀。這種對祖國和百姓的拳拳之心,對工作的謙虛好學,對同志的平易近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對不良風氣的嫉惡如仇,都值得青年人崇拜和學習。”劉毅然說。
一說到毛岸英的英雄事跡,劉毅然滿是崇敬之情。“毛岸英身上,那種堅持為人民服務,把老百姓當‘活菩薩’的精神,最令我感動。文藝工作者也應該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創作出有良知的、接地氣的作品。”
誠如劉毅然所說的,無論是早年創作《父親與河》《油麻菜籽》等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還是成為導演后以攝像機為筆,在熒屏上“書寫”出《我親愛的祖國》《星火》《蒼天》等電視劇,他一直通過反思歷史、觀察社會,來探索什么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
然而,時代不斷變化,如今一些年輕人對弘揚主旋律的文藝作品有所抵觸。談及此,劉毅然卻不擔心:“作品不論什么題材,最重要的是要感人、好看,表達最樸素的情感,真實而不加粉飾。像當年的電視劇《毛岸英》,就取得了很好的收視成績。而這次話劇,我們也是以情為靈魂,相信一定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本報記者 李 蕾 本報通訊員 邱明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