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雨,把倒下的扶起
黃紀蘇
《東風雨》看著面熟,讓我想起《色戒》。背景都是遠去了的中日戰爭,場景都是舊油畫一樣的十里洋場,故事都是殺機四伏、鮮血四濺的特工活動,主角都是情生愛死的俊男俏女,扮演者都是娛樂業中的“發達”明星或“發展中”明星——從國際政治那兒蹭個詞兒用用。其他如手法、趣味、以及藝術家們老愛說的“感覺”之類,這兩部片子也頗多似曾相識之處。如果把它們拆散了,我是沒有把握原樣組裝回去的,我可能會組裝出另外兩部依然很相似的片子。同一個時代的產品有著誰也別想甩掉的共性,不信你找部五六十年代的片子如《51號兵站》比比看。
雖有諸多相同,它們卻有一處相反。這相反因為反在了關鍵部位,就像迥異的眼神,能讓相同的手袋相同的披肩甚至相同的嘴臉靠邊站。我指的是立場。《東風雨》有著和《色戒》截然相反的立場,而且我不覺得這立場是由上頭統一下發、通常叫作“主旋律”的那種。我知道今天很多人看不慣“立場”,那就換個他們看得慣的“價值取向”吧。《色戒》的價值取向是姑奶奶的利益高于愛誰誰的利益。“一個城市毀滅了,卻成就了一段愛情”是張愛玲的名言,還原為張氏行動,就是別人死的死、傷的傷、投筆的投筆、蓄須的蓄須都為抗日,她卻到太陽旗下聚精會神謀發展,直謀得“映日荷花別樣紅”。《色戒》鼓吹的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由于有情愛性愛的瑰麗包裝,2007年底一登院線即讓無數適齡男(尤其是)女為之傾倒。同樣的價值觀,半年后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精簡成一絲不掛、六親不認的范跑跑,也依然贏得喝彩無數。連六親都不認的價值觀由于毒性過大,古往今來沒有哪個社會不像安放強酸洗廁液那樣將它安放在偏僻的角落。可這樣的兇物居然這些年在中國就這么橫行無忌。它對我們這個生命共同體造成的傷害難以估量。諸如令人目眩的兩極分化,家國認同的快速流失,社會信任的大面積崩塌,種種一切的背后都能見到它忙碌的手腳。這副手腳還會繼續為害中國未來的發展。
《東風雨》選擇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人類社會要想不散架而可持續,守護多數人利益的價值觀不可或缺。這種價值觀樸素得像食堂里的碗筷,跟烏托邦、“道德理想國”沒多大關系。不過趕上風云變色的危機時代,它會放出異彩,升級或升華為一種英雄利他主義——從耶穌到馬丁•路德金,從甘地到切•格瓦拉,星光一樣的名字寫在苦難民族、被壓迫群體的夜空。中國近代一百年風雨飄搖、國勢危殆,于是便有英雄毀家紓難,有壯士舍生忘死,他們以小我成全大我,用一己的犧牲換得四萬萬生靈、五千年血脈的一道生機。這些人的選擇與張愛玲之流的選擇孰輕孰重、孰高孰下,在一個不瘋不傻、知道起碼好歹的社會里應該沒有爭議。但中國情況復雜,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這幾十年官僚集團濫用甚至盜用全體人民的名義對一個一個的人民實施侵奪,使得幾代人對群體、家國心存戒懼。這些人由于人性的弱點會從一個極端倒向另一個極端,會為躲避第一種罪惡擁抱第二種罪惡,就像苦于便秘的人謳歌腹瀉。少部分人以“個人”名義侵奪公眾利益的第二種罪惡,因為有了一邊倒的群己觀而理直氣壯愈演愈烈。學者文人吹拉彈唱鼓噪這樣的價值,有些是為了以后分紅,有些自己將為魚肉還幫人磨刀霍霍。光價值觀不夠,還要有歷史觀的支持。于是兩種罪惡以各自的方式奇妙聯手,共同綁架并歪曲了一段近代歷史。在很多人的筆下和鏡頭前,捍衛全體中國人利益的抗日戰爭就像是跟每個中國人過不去。在這樣的形勢下,《東風雨》向先烈致敬,投家國一票,實在是一個有分量有意思的選擇——選擇普通人的立場,在老想不普通的文化圈會得人緣么?
這部電影跟一般的娛樂片和主旋律片不大一樣,它顯然是有話想說,顯然說得很用力,屬于濃墨重彩一路。為了一件重要的戰爭情報,許多優美的生命走進諜影重重的迷局,然后像花一樣吹落,玉一樣粉碎,歌一樣消失。而揭開謎底,那情報卻是假的。這樣的結果很容易引出已不大時髦的主題——歷史虛無和價值幻滅。但影片要說的卻恰恰相反:戰爭的情報或許是假的,戰爭的性質卻假不了——范冰冰扮演的女特工全家九口死于南京大屠殺;戰爭中的價值選擇——即影片中國民黨特工領導老X從容赴死時說的“我們對國人的承諾”——也假不了。創作者也許怕觀眾留意不到這一點,特意在影片中插入趙氏孤兒的故事來做注解。可成天擺弄小沈陽等各類玩物的廣大觀眾,能有幾個知道、又能有幾個理解《趙氏孤兒》呢?在現實生活倒下的東西,他們在哪兒都會視若無睹。據說很多觀眾不明白《東風雨》在說什么。要讓他們明白,的確需要先把現實中倒下的扶起。但要扶起現實,往往又先要扶起文化包括藝術。世道就是這樣首尾相接、因果循環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