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京!南京》、《拉貝日記》熱映的時候,湖北巴東發(fā)生了鄧玉嬌案。
原本風牛馬不相及的兩件事,因為時間關系,冥冥之中似乎有了某種割不斷的聯(lián)系。
熱映期的兩部電影都相當?shù)睦鋱觥S^眾們大都保持沉默,甚至顯得有點冷漠。可是鄧玉嬌案卻是熱鬧非凡。人們對之表現(xiàn)出別樣的熱情。眾多平面媒體、各大門戶網(wǎng)站紛紛對案件進行跟蹤報道、熱切分析討論。更有網(wǎng)友、律師結(jié)成某種聯(lián)盟為鄧玉嬌提供無償幫助。一個是有關民族屈辱的宏大歷史事件,一個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案件。但是一冷一熱懸殊之大,絕對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換個角度看,冷熱懸殊是必然的。
首先,無論《南京!南京》、《拉貝日記》(以下簡稱《南》、《拉》)從哪個角度介紹或表現(xiàn)南京大屠殺,如何體現(xiàn)導演、制片人及相關人員的才華和思考,但關于南京大屠殺這個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屈辱、最慘烈的史實是沒有任何懸念的,雖然日本政府一再否認或拒絕承認。但鄧玉嬌案原本是一個簡單明了的案件,卻因巴東警方的介入調(diào)查,不斷發(fā)展、升級為撲朔迷離、錯綜復雜的社會事件。有好事網(wǎng)友不辭辛苦將巴東警方的言行羅列如下:“《鄧玉嬌被強奸事實子虛烏有,鄧母聲明與律師解除委托》”;“經(jīng)警方找鄧玉嬌、有關證人進一步調(diào)查和現(xiàn)場勘察,證實不存在鄧玉嬌被強奸的事實”;“鄧玉嬌及其母親和其他親屬對受委托律師不顧事實向外散布‘鄧玉嬌被強奸’一事感到非常憤慨”;“目前鄧玉嬌母親張樹梅已聲明與受委托律師解除委托關系。原因是受委托律師未履行好職責,沒有對委托人提供實質(zhì)上的法律幫助,偏離了委托的方向”;“經(jīng)查,公眾關注的‘鄧玉嬌案’中‘第三人’系巴東縣野三關鎮(zhèn)財經(jīng)所轉(zhuǎn)制分流人員鄧中佳,公安機關認定其沒有違法行為”;“另訊‘鄧玉嬌案’發(fā)生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了確保信息發(fā)布的公開透明、及時、準確、權威,巴東縣政府新聞發(fā)言人歐陽開平負責對外發(fā)布‘鄧玉嬌案’的相關新聞信息,通報有關情況。”等等。雖然巴東警方的謊言一一被網(wǎng)民揭穿,但是換個角度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事實:巴東警方講故事的能力非同尋常,可謂是天馬行空,騰挪跳躍——不受甚至徹底擺脫客觀事實的限制,追求創(chuàng)新,追求情節(jié)的曲折,搞得幾乎全國人民都為它某種說法或行為血脈賁張、怒火中燒、寢食難安。待稍微平靜下來,它又拋出一離奇言論,于是全國人民又群情激憤、板磚橫飛,口水成洋。廣大人民特別是網(wǎng)民一會兒跌入山重水復疑無路的絕境,一會兒又依靠自己的智慧重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緊張刺激,精彩絕倫。所以,兩事件中,誰更有吸引力,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不過,不少網(wǎng)友在緊張刺激之余,還既覺得慶幸,又感到悲哀。慶幸的是,巴東警方好在當年沒有去支援日本,不然日本不但不承認在南京屠城,可能連侵華的行徑也也會一并否認,而且會反咬一口說它來中國玩,中國有神經(jīng)質(zhì),向它進攻。那中國渾身長滿嘴也說不清啊。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悲哀的是,最優(yōu)秀的編劇怎么都到巴東警局了!巴東警局也忒會挖墻角搶人才了。以前老是感慨中國最優(yōu)秀的編劇去哪里了!以致于中國老是出產(chǎn)些哼哼唧唧無聊無比的電視劇、電影!現(xiàn)在終于找到了答案:去巴東警局了!!!他們隨便說兩句就抓住了大眾敏感或者憤怒的神經(jīng),就攫住了大眾的眼球,讓大眾為之喜怒哀樂。如果讓他們坐下來認真創(chuàng)作,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那我們的電影業(yè)、電視劇業(yè)將迎來欣欣向榮的春天、茁壯成長的夏天和碩果累累的秋天。到時,我們的金爵獎將取代奧斯卡金像獎成為最讓人矚目的電影獎項。(似乎扯得有些遠了。)
其次,從《南》、《拉》放映的最大現(xiàn)實意義看,(撇開片方賺取票房拉動內(nèi)需的經(jīng)濟意義外,)應該是警醒國人永記國恥,奮發(fā)圖強,不讓歷史重演。這話說起來容易,可是顯得特別空洞。永記國恥,到底記什么?是記住日本人曾經(jīng)侵華,曾經(jīng)犯下了南京大屠殺等滔天罪行?還是記住小小的日本為什么能如此猖狂,古老的中國為什么如此軟弱可欺?顯然應該是后者!但事實上,很多中國人選擇記住的是前者,以致于陷入了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中不能自拔——對日本不承認該段歷史、篡改歷史課本、繼續(xù)參拜靖國神社、詆毀中國政府捏造事實等行為恨得咬牙切齒,喋喋不休地竭力宣傳抵制日貨。可另外一方面又極度推崇和傾向購買日產(chǎn)電器、化妝品、汽車等等。這種自相矛盾、帶有人格分裂特征的行為也絕對讓人瞠目結(jié)舌、匪夷所思。
以這樣的方式記住國恥,是悲哀的。南京大屠殺之所以會發(fā)生,跟日本侵略者的殘忍、變態(tài)有關,但你要在戰(zhàn)爭中講人道,是不是有些天真呢?戰(zhàn)爭本身就非常殘酷的。我們觀看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影片時,總是被一幅幅慘絕人寰的照片或情節(jié)所震撼,并震怒、悲憤。但沒有看到的照片或情節(jié)更讓人憤怒。你在影片中看到了當時政府的影子了嗎?看到抵抗日軍軍隊的影子了嗎?如果說日軍的殘酷暴行令人發(fā)指,那么當時政府和軍隊的行為就讓人心寒了。當年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將南京的行政責任委托給由德國人拉貝為首的十幾個西方人組成的“國際委員會”,荒唐透頂吧!守衛(wèi)南京的主力是蔣介石的最精銳部隊。他們也曾頑強抵抗日寇的進攻,但在最關鍵時刻即12月12日晚南京城防司令唐生智突然發(fā)出撤退命令,并帶頭出逃,南京守軍一下就崩潰了,完全失去了組織,官兵們開始各自設法逃命,不可思議吧!所以,影片中我們只看到手無寸鐵的無辜老百姓暴露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殘忍暴行下,而不見政府和軍隊的影子或聲音。老百姓被那腐朽又腐敗的政府和軍隊完全拋棄了。
我們總希望歷史不要重演。但是歷史在不在重演呢?鄧玉嬌案中那兩位官員、警方的行為言論跟當年的日寇、當年的政府有什么本質(zhì)區(qū)別嗎?——無端侮辱、甚至蹂躪無辜的百姓。它的惡劣影響恐怕不比南京大屠殺小(這似乎有些危言聳聽)。南京大屠殺雖然慘絕人寰,但它激起了國人的斗爭意志,最終把日帝趕走。鄧玉嬌案中兩個官員、巴東警方的無恥嘴臉、辦案細節(jié)和左支右絀的辦案情節(jié),只會讓百姓對生活和將來失去了希望和信心。就像魯迅曾說那樣,面對社會惡勢力時,勇士總是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并勇往直前。但對來自親人的傷害他卻無法抵御。如果說南京大屠殺毀滅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的話,那么,作為人民公仆、百姓親人的那兩位官員和巴東警方則是在一步步摧毀人們的信念,這比失去生命更可怕。但是廣大網(wǎng)民是不愿就此放棄希望,就此失卻信心,于是他們熱議該案,用盡力量頂住那根搖搖欲墜的信念支柱,只要案子沒結(jié),就還有希望。
所以,關注鄧玉嬌案就是紀念南京大屠殺的最好方式之一。我們要看看我們的官員有沒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看看他們是不是把自己的利益、欲望放在第一位,要看看他們是如何對待飽經(jīng)磨難、急需愛撫的百姓的,要看看他們?nèi)绾谓忉屪约旱男袨榛蜓哉摗! ?/p>
當然對南京大屠殺的紀念,更少不了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奮發(fā)圖強,堂堂正正做人,腳踏實地做好每件事,在經(jīng)濟、政治、軍事、科技、教育等方面超過日本。在中日關系上,我們老是怨氣重重,坐在歷史的墳墓上埋怨小日本這樣小日本那樣。其實,我們應該追求這樣一種中日關系:在日本面前能露出超然、優(yōu)越和自信的微笑——日本人爭相買中國電器、汽車或化妝品。廣大網(wǎng)友、百姓熱議該案其實也是奮發(fā)圖強的表現(xiàn)——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正義不倒。
另外,南京大屠殺最直觀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張張充滿暴力的情節(jié)或圖片。雖然真實,但多多少少會引起我們內(nèi)心的不適。一方面是因為畫面太猙獰恐怖,另一方面誰也不愿把自己的傷疤揭了又竭,仿佛只有借此來警醒百姓或博得他人的同情,而毫無他法。所以,壓抑、憋屈、惡心是觀看影片時及觀看后的無法消除的感受。而鄧玉嬌案的鄧玉嬌的勇敢反抗、正當防衛(wèi),都能讓我們從壓抑、惡心中解放出來,呼吸一口清新空氣。
所以,鄧玉嬌案打敗了《南》、《拉》兩部影片,成為2009年人們紀念南京大屠殺的方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