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的編寫不合我軍當時作戰的情況
[ 數學 ]
看了《集結號》的劇情介紹,認為劇作者瞎編的故事不合我軍當時作戰的實際情況。
當時的人民解放軍,每一個連配備一個號兵,用軍號指揮連隊作戰。但是,團里用號兵向連隊發命令的,卻基本上沒有。
另一方面,連隊作戰,并不是任何命令都用軍號來指揮的。通常是,沖鋒的命令用軍號指揮。這是有意讓敵人聽見我軍的軍號而膽寒。但是撤退的命令是不用軍號的。撤退的命令是悄悄下達的。想想也就知道,無論如何不能夠大明大擺地告訴敵人,“我撤退了”,那不是扯淡嗎?
這一點,影片《南征北戰》描述得很正確,就是部隊打退敵人進攻,甚至有反攻的表現的時候,卻突然撤退了。被打痛的敵人第二天戰戰兢兢地發起沖鋒時,發現我軍原陣地上已經空無一人,這才是典型的解放軍戰法。
那么,一個連隊接受到了阻擊任務,什么時候撤退呢?通常不是由團長或者上級伺機決定的,通常是按時間來確定的。也就是說,時間一到,就撤,時間沒有到,就堅守到最后一人。
那么,怎么掌握時間呢?在我軍建立初期,一個連隊有一個鬧鐘就不錯,但是后來也有繳獲到手表的,那就用手表。在任何戰役開始之前,各級指揮員都是要對表的。
而軍隊的作戰參謀是怎樣計算好各個時間呢?當然是精心計算的,什么時候開炮,什么時候停止打炮,什么時候沖鋒,都是按時間進行。
當然,也有的時候靈活,那主要就是要有電話,和無線報話機。反正不會有“撤退號”這種東西,撤退的命令怎么會告訴敵人呢?非常愚蠢。最簡單的傳達命令辦法,那就是傳令兵跑一趟。如果電話線炸斷了,就是這樣。在抗美援朝期間黃繼光就是傳令兵。
狼牙山五壯士,那就是一個班的戰士阻擊敵人,掩護我大部隊和群眾轉移。那就是約定時間,我記得回憶錄的描述是約定守到中午就撤退。因此中午一過,班長就下令撤退了,最后剩下的五個人向棋盤垜方向撤退,把敵人引入了死路,自己也都跳崖了。參謀在計算好阻擊時間的時候,當然也就相應地給其它的部隊的行動以時間限制了。比如說撤退,那就必須在幾點鐘之前撤退到指定地點。例如《南征北戰》,“四百五十里路限你們五天趕到”。
再說故事講的是淮海大戰,那么我軍最艱苦的時候已經過去,是處于戰略反攻階段,傷亡當然是巨大的,但大多是進攻中的犧牲,沖鋒中的倒下。
順便講一下另一點,就是現在的戰爭片導演,有可能會學美國,因此會認為解放軍戰士也有人性,也怕死,什么什么的。比如說,上窮碧落網友就講長征是一種求生精神什么的。
但是當時的中國和美國相比,中國的士兵們更多的是求死精神。下面我來說明這一點,這一點是許多生活在現代的網友們,年青人們,包括導演們,所不能夠了解的。
日本鬼子進攻中國,屠殺了多少中國人?一說是六千萬,另一說是三千萬。
好吧,設想一下,原來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結果老婆被奸被殺,孩子被刺刀挑了,就剩下你,要參加八路軍,你是個什么希望呢?是想和鬼子拼了,對不對?這個時候一想起家人當年的音容笑貌就悲痛萬分,因此只想死不想活,如果有一個機會手榴彈一拉弦和四五個鬼子同歸于盡,這對于你是不是覺得是“無限幸福”的事情?我認為是的。也就是說,這就有了一個“只求死不求生”的人。我把這樣的人,稱之為“死士”。他為什么不自己去報仇呢?單干不行嗎?單干效率不高,而且有可能根本都沒有接近鬼子的機會或者沒有獲得炸藥包的機會。只有加入八路軍,才有更多地報仇的機會,才有和鬼子同歸于盡的機會。
那么,假設鬼子屠殺了三千萬中國人,從這三千萬中國人的家人中,親屬中,招收到一百萬名光想著死,光想著報仇的人,是不是很現實的一件事情呢?是非常現實的事情的。在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八路軍新四軍加在一起,就是一百萬人,那可是一百萬“死士”!
所以現在的人看了電影《南征北戰》他們就不理解,他們以為這部電影在造謠,在說謊,怎么會戰士們一聽到要打仗,有了死的機會,會興高采烈呢?怎么一沒有仗打,就心里特別難受呢?怎么戰士們一聽說分配到了特別艱苦的戰斗,就特別特別高興呢?因為他們總算盼來了光榮地死去的機會。或者說,當年親人的死亡使得他們根本就不想活了。
因此,我以為,在當年的紅軍和解放軍中,極“左”思潮容易泛濫,也是這個道理。我想,李德指揮紅軍打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有可能是受到許多紅軍的擁護的,因為他們都是死士,他們有可能感謝李德給了他們一個拼死的機會。
因此,毛澤東上臺之后,一方面要領導這些死士,但另一方面卻要把這些人往稍微“右”的方向領。這一點影片《紅色娘子軍》就特別典型,就是那個瓊花,一見到南霸天就怒火中燒,不顧紀律也不管自己的生命危險不危險,上去就要干,于是就有黨代表洪常青對她的教育,教育的目標當然是要使她別那么“左”啦!
所以當時的國民黨有一句話評價共產黨,說共產黨“左兵右將”。就是說,兵都是不怕死的,甚至是盼死的,而官必須考慮到革命隊伍的保存和壯大。
這一點和美國軍隊就不同。美國軍隊是怎么回事?在二戰中,可以認為痛恨小日本,但是,那種痛恨,更多的是白人的一種霸氣,并不是說日本鬼子奸殺了許多美國人。美國士兵并不直接和德國兵有過節。因此,描述美國在二戰中的表現,其中的人性,當然是和描述中國軍隊中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
我想我們的導演如果真的想要現實地表現革命戰爭年代的戰爭,就別學美國大片中的戰爭的情況,因為,那是不同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