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烏有之鄉”的版面設計,本來是不大適合網友間互相辯論的,所以雙方針鋒相對的論戰幾乎沒有,這其實也是個遺憾。在“烏有之鄉”我一般也只發原創,但是今天要破例一下,專門回復“沙文”網友的一段話。
我在《大戰當前該給戰士們放什么電影——再看“集結號”》一貼中([InstallDir_ChannelDir]Class12/200808/48504.html),談了對“集結號”的一點看法,有個“沙文”網友給了如下回復:
如果你好好看當年的處理方法,這個電影告訴的情況是真實的。不要為了什么宣傳就違背真實的歷史。我想,這部電影之所以在當前放映時引起了各種不同意見,其根本的原因是所謂的正面教育,還是什么真實展現的問題。同時,也要告訴我們有關政府層面,看到我們的子弟兵在為人民做出犧牲時,大叫什么最可愛的人,千萬不要忘了他們;當他們轉業到地方工作時,不要因為要安排他們,甚至可能把你的位置擠掉了而討厭軍人,不讓讓他們成為最可恨的人。我就是一名有30年軍齡的轉業老兵,體會深刻!
那么上面這番話,非常完整的展現了傷痕文學和造謠者的本質。別的先不說,“30年軍齡的轉業老兵”是什么概念?30年的“兵”只可能是士官,根據我國有關法律,士官服役年限最高也就是30年,而且滿了30年后,不是“轉業”,而是“退休”!轉業是繼續安排工作,退休是國家發退休工資養老,這是重大的區別。“沙文”網友編故事前不該把年限吹噓的這么長。
其次,30年的士官是什么概念?那是五級、六級的高級士官,比大熊貓還要稀少,屬于軍隊“重點保護對象”,即便回到地方,能干到高級士官的,都是握有絕活的(非專業士官到不了這個級別),就算你看不上退休工資想自己打工,那也是各個單位搶手貨。“沙文”網友試圖編造一段悲慘的“轉業軍人安置故事”,為什么非得選個最不可能悲慘的身份呢?
傷痕文學和造謠者的第一點本質如何,看得非常清楚了。純粹就是為了扣屎盆子,臉皮都不要了,還顧慮什么自己真實的身份、年齡、職業呢?
“沙文”網友聲稱集結號是真實的,那就麻煩“30年的老兵”告訴我們,你所在的部隊曾經吹過“真實的集結號”么?你所在的部隊曾經真實拋棄連隊么?你所在部隊曾經真實的漠視烈士么?傷痕文學和造謠者的第二點本質昭然若揭:信口雌黃,滿嘴謊言,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那么現實生活中,“退伍軍人安置”有沒有問題?當然有問題!有些地方還很嚴重!但是這個問題,是前三十年,還是后三十年發生的?“集結號”的那個年代哪級地方政府敢于侮辱烈士、怠慢烈屬?“30年的老兵”連這個都分辨不清楚?傷痕文學和造謠者的第三點本質大起底:抓住一切機會摸黑過去那個年代,把所有的問題都歸根于過去。
要想在傷痕文學的道路上有所突破,“沙文”網友還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