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喬良談抗戰: 日本人為何耍賴不認罪?

喬良等 · 2015-07-08 · 來源:搜狐讀書
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資本主義是如何驅使歐美和日本進行海外擴張的?美國的海權戰略思想時如何影響了日本的呢?

  導語: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中國從此開始了長達八年的艱苦抗戰。從今天開始,搜狐文化中心將繼續推出“二戰”名家專訪系列,重點解讀影響至今的抗日戰爭。

  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要先從20世紀的世界形勢入手,了解近代以來,資本主義是如何驅使歐美和日本進行海外擴張的?美國的海權戰略思想時如何影響了日本的呢?國防大學喬良教授將一一進行詳細解讀。

  嘉賓簡介:喬良,空軍少將、國防大學教授。代表作為《超限戰》,從戰爭與戰法兩個方面,首次提出了超限戰的理論,并揭示未來的戰爭形態與規律。

  資本主義在歐洲發展受限開始對外侵略

 

  工業革命初期的英國工廠

  搜狐讀書宋晨希:英國等老牌殖民地國家在近代以來衰落,這與它的殖民模式有什么關系?

  喬良:到現在為止,我認為世界上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都沒有人可以很清晰地說出來,英國的衰落原因是什么。

  我去年專門研究了一戰,我雖然不能說我的結論一定正確,但我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因由。1782年前,瓦特改進蒸汽機時,英國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工業革命為英國帶來了巨量的產能,產能過剩使它必須開拓海外貿易,通過推進海外貿易,英國開始了大不列顛帝國的全球化。

  人類歷史上有過多次的全球化。有些西方學者認為全球化是一個斷斷續續的歷史進程,從古羅馬開始到現在還沒有結束。其實這不對,他們并沒有理解真正全球化。

  全球化,究其本質,是所有帝國在它的上升期,也就是它的青壯年時期,必然會產生的一種擴張沖動。因為它有過剩的能量向外輻射,這種能量外溢的過程就是它的全球化過程,當它的能量輻射達到全球,這就是全球化。你可以這樣理解:“全球化”就是越出了自己國家的邊界,去影響其它的國家,然后再把其它國家整合到自己的勢力范圍內,這就是全球化。

  古羅馬的“全球化”,只屬于古羅馬,與后來大英帝國的貿易全球化,美帝國的金融全球化無關。把今天的全球化與古羅馬扯上關系是可笑的。古羅馬的力量就那么大,十幾個軍團,十幾萬人,再加上些馬匹和戰車,它所能到達的最遠點也就是地中海周邊,所以地中海周邊的羅馬化就是古羅馬的“全球化”。

  與古羅馬相對的是中國的大秦帝國,它也有屬于它的“全球化”。大秦崛起于秦晉高原,由西向東,兼并六國,平百越,征西戎;車同軌,書同文,錢同銖,統一度量衡。這就是大秦帝國的全球化過程。同樣因其能力所限,它的“全球化”就這么大:大致囊括了亞洲東部平原這一部分。中華帝國從秦朝開始的“全球化”,最遠端也就是覆蓋整個東亞最大的平原。喜馬拉雅山以東,漠北荒原以南,太平洋以西,南海、百越以北的這些地方,是秦包括漢帝國的“全球化”所能到達的地方。后來受儒家,佛教的影響,中國的版圖有時會溢出自己的邊界,但也是在一定的區域內。就此意義上說,古羅馬帝國,大秦帝國的全球化,只能算是區域化。

  人類歷史上真正的全球化開始于大英帝國

  人類歷史上真正的全球化,是從大英帝國開始的。蒸汽機帶來巨量的產能,直至產能過剩導致了資本的產生,資本的產生導致了資本家的出現,資本家的出現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為了消化自己的過剩產能,不讓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危機”把自己困死,英國人的辦法是推動貿易全球化。

  英國人這么做,完全是出于資本逐利的本能,大英帝國并沒有清晰地理解馬克思“每一種生產方式要與生產力相適應”這句話的道理,同樣也不可能進一步理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道理。當然也就不會設計與資本主義發展最佳匹配的政治模式和社會結構。其實,當時歐洲所有的封建王國的政治體制都不能說非常適合早期資本主義的生存和發展。

  此時,誰能夠找到最好的制度與資本主義匹配,誰就能持續興盛強大。然而當時整個歐洲都沒有找到這種制度,包括大英帝國。為什么呢?大英帝國雖然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但是它還留著封建社會的尾巴,還是一個帝國。它的上層建筑,即它的國家制度、體制仍然不完全適合資本主義的發展。

  那么這個時候誰最適合資本主義發展?美國。美國從一開始就不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帝國,所以它沒有封建社會的“尾巴”,而且美國用的是它自己最符合市場經濟、對資本的發展束縛最小的制度。它的三權分立制度在最大限度上保證了政治上的互相制約,然而在經濟上盡量給資本家放權。美國政治實行的是民主分權制,但它卻可以容忍企業實行垂直式集權管理。企業集權才能發展,企業要是分權就會完蛋。美國采用了最適合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模式,這一點歐洲沒有跟上。

 

  德皇威廉二世

  帝國讓資本擴張反被資本所埋葬

  搜狐讀書宋晨希:這種變化是否也導致了一次大戰的發生?

  喬良:為什么歐洲會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自從資本這個怪胎在封建社會的母體里產生后,資本這個胎兒與封建社會母體之間一直都是互相排異的。每個帝王都想將資本在本國壯大,然而每個帝王都沒有意識到資本壯大后就會埋葬帝國。

  帝王們都希望通過資本發展來強盛帝國,于是資本主義一開始在帝國內部發展非常快,很快這些歐洲小國的資源能源就不夠喂養資本主義生產這個壯碩的嬰兒了。當帝王們看到資本主義在本國發展受限的時候,他們就盡量拓展海外殖民地,通過掠奪海外的資源和能源,使本國的資本主義壯大起來。

  老牌帝國主義在獲得到海外殖民地以后,迅速獲得了資源和能源的補充,通過這種方式讓本國資本得以壯大。而新的帝國崛起之后,他們不可能照同樣的方式去發展,因為海外已經沒有生存空間。

  德國從德皇威廉二世一直到希特勒,他們在一戰、二戰期間所喊出的口號都是一致的,即為德意志民族尋找生存空間。他們認為一旦德意志民族找到了生存空間,帝國也就強大了,不過他們誰都沒有意識到,資本強大后會埋葬帝國。當一戰打響的時候,新老帝國開始進行殖民地爭奪,他們以為要么我把殖民地從別的帝國搶過來,要么我保護好我的殖民地,這樣,帝國就會千秋永固。讓帝王誰也沒想到的是,一戰打完之后,歐洲帝國的王冠幾乎全部落地。

  大英帝國表面上還有女王,實際上已經是民主制國家,經過一戰二戰,英國被迫調整自己的制度,讓其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適合資本的自由流動。因為原來那些由專制王權去控制資本的可能性失去了基礎。

  所以,反思一下,一戰為什么會爆發?就是由于帝王們沒有意識到這個變化。當他們還滿懷熱情想為資本尋找生存空間的時候,資本卻在壯大的同時將帝國和帝王們一個個埋葬,這個原因很多歷史學家并沒有認識到。

  社會革命無法改變不了封建社會形態

  一戰爆發很重要的原因,是歐洲封建帝國的政治體制與資本的不匹配。帝王們以為通過戰爭就可以為資本尋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間,就理應得到資本的感激和回報,使資本與帝國的矛盾得到緩和,然后將國內的階級矛盾甚至爆發社會革命的危險,都通過戰爭轉嫁或化解,帝王們想錯了。

  說到社會革命,我認為長期以來我們在認識上一直存在一種誤區,就是對其可能影響歷史的作用,評價過高。政治革命與人類的經濟活動相比,哪個對社會的改變作用更大?比如,被歷史學家們所鐘愛的法國大革命,它真的對歐洲和人類歷史那么重要嗎?法國大革命對歐洲的影響巨大,但是其意義并不像想的那么重要。的確,法國大革命可以造就一個新法國。在這樣的一個新法國,由拿破侖帶領一支被革命洗禮過的新軍,滿懷著昂揚和激情,投入到橫掃歐洲那些“神圣家族”的戰爭。在戰爭中,底層貧民可以不受階級身份的約束,只要足夠勇敢就可能擢升為將軍,這使每個普通士兵身上都煥發出一種向上的熱情。

  這也是法國歷史上,軍隊戰斗激情達到頂峰的時期。在歷史上,法國自凱撒遠征高盧之后,就再沒有出現過激情。拿破侖被法國大革命激發出了這種激情,并靠它打造出一支新軍,打遍整個歐洲,把一頂頂皇冠掃落在地。但是他改變了什么?他可以一時把歐洲的帝國全部摧毀,然而等到自己走到滑鐵盧的時候,那些帝國又全都紛紛復辟,他依然改變不了歐洲的封建社會形態。

  什么東西會改變社會形態?不是造反,革命,戰爭,而是兩樣東西:一個是生產方式的改變;一個是交易方式的改變。生產方式改變造成產能的飛躍,產能的飛躍會導致了大量的產品出現,大量產品的出現,使舊的交易模式陳舊過時,這時候就必須要有新的交易方式。生產方式、交易方式的改變,最后導致社會的形態改變。這才是歐洲封建社會被資本社會替代的主因。

  日本被蘇聯打敗導致南下侵華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在讀報紙

  搜狐讀書宋晨希:英國的衰落有人認為是因為海外殖民地太多,導致英國不需要對技術進行轉變。這種評判您如何看待?

  喬良:這作為一種理由是可以成立的。所有的變革動力都來自于走投無路,但凡有路可走,可以照著舊的方式生存生活下去,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一般都不會尋求變革。

  從這樣一種普遍的人類的心理動機來看,這個說法成立。英國作為一個日不落帝國,它的產品不像德國那么精致,不像美國那么先進,但是它可以在大英帝國的勢力范圍內強行推銷和交換它的產品,并且獲得資源。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感覺不到變革的緊迫性,必然不如美國和德國對變革抱有熱情,何況它生性就是個偏向于保守的民族。

  搜狐讀書宋晨希:為什么到了19世紀末,英國以及各地方的民族主義會崛起?

  喬良:民族主義是在殖民地產生的。一般來說,宗主國都會把殖民地國家的公民當作二等公民、三等公民看待,這顯然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任何國家和地區,有效的統治都是由于信息得到有效的壟斷和屏蔽。這是統治的基本秘密,殖民地統治也是如此。這種不平等之所以會被殖民地民眾強烈意識到,一定是因為信息傳播的結果。

  從紙媒到廣播電臺,再加上1895年之后電影的出現,信息有了更多的傳播渠道。每一次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都變成人類共同的課題,這無疑是媒體工具的進步所致。它使信息在更大范圍內得到傳播,信息在更大范圍內的傳播使人們對自身所處的環境開始產生反省和認識。

  當現代傳播工具在殖民地國家開始盛行的時候,殖民地民眾就感覺到自己和宗主國民眾之間的差異,何況宗主國對于殖民地的統治是直截了當的,不像后來的美國。

  美國作為一個金融殖民帝國,它的統治是無形的,是不易察覺的。雖然英國人在其本土一直以秉承紳士精神為榮,但是對殖民地的態度卻并不紳士,包括對香港的統治,都并非完全按照本國的方式。香港作為英聯邦成員,其民眾并不能獲得選舉權,總督的任免都由國王親自簽署,與香港民眾無關。

  今天有些香港民眾希望回到英國統治時期,大概忘記了在英國治下的香港并沒有他們想要的民主,包括一人一票選特首。因為英國并沒有給你這種民主。大陸給你的比英國多,你為什么不要呢?這顯然是一種訴求的混亂。

  從19世紀末期開始,傳播工具、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其后將近一百年,隨著信息傳播工具越來越發達,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認識不斷加深,這每一次的加深,直接導致了各個國家的民族主義的出現。

 

  美國軍事理論家馬漢

  陸權論:控制中亞即可控制世界?

  搜狐讀書宋晨希:記得在19世紀,麥金德有本書叫《歷史的地理樞紐》,馬漢有本書叫《海軍戰略》,這兩本書對于當時的世界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喬良:這兩本書是地緣政治學陸權論和海權論的基本范本。

  搜狐讀書宋晨希:關于陸權論和海權論的討論也是非常激烈,您能不能說一下當時為什么會有陸權和海權的爭論?

  喬良:麥金德和馬漢是兩個思路截然不同的戰略思想家,在他們面前擺的哪怕是同一份地圖,這兩位也一定會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它。不管怎么說,麥金德是個在大學教地理的老師,他眼中的世界與馬漢當然不同。馬漢是海軍,寫這本書時是海軍上校。一個人的職業決定他的視野和視角,他作為海軍軍官,習慣從海上看陸地,一張地圖擺在面前,他更多關注的一定是藍色的部分。

  麥德金沒有當過海軍,也從未在海上工作過,所以他的想法一定和海軍不同。他看待地圖的方式、視野也一定和他自己的身世、職業、教養乃至全部的知識儲備有關系。在面對地圖的時候,他會從大陸的地緣政治角度想問題,看控制什么樣的陸地可以控制世界。他認為,這個世界并不需要從每一塊陸地出發去控制,整個世界一定有它的中心點。所以,他得出結論,誰能夠控制歐亞大陸誰就能夠控制世界。因此在他看來,歐亞大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塊大陸,它集中了人類文明的主要精華,無論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四大文明古國都集中在歐亞大陸,而不是在非洲或美洲。

  控制歐亞大陸的重點在哪兒?他繼續看地圖思考問題,最后他認為核心的地帶實際上在中亞,誰控制了中亞誰就能夠控制世界,即歐亞。這體現了他對中亞地區十分的看重。這種看重讓人感覺很奇怪,他的理論總體上是有道理的,可是控制中亞真能控制世界島嗎?事實上,從來沒有人成功過,所以這個理論到今天也沒有被驗證。當年亞歷山大最遠到過這個地方,他以為這里是世界盡頭了,就停兵于此。成吉思汗成功打通過這片區域,但實際上還沒有完成占領中亞的雄圖大業就死了,他的兒孫們替他完成了遺愿,不過剛剛完成整個蒙古帝國也就解體了。

  麥金德的理論到現在也沒有成功,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中亞地區雖地處歐亞中心地帶,但它并不具備控制歐亞大陸的資源和潛質,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地理阻隔。倒是馬漢的理論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成功。馬漢的理論雖然沒有得到美國人的重視,但是被英國人看重。英國人在這之前就很重視海權,實際上,英國稱霸之前,在海上馬車夫荷蘭時期,海上霸權就已經很重要了。誰控制海洋誰就控制世界的財富,這是從北歐海盜時就萌生于歐洲人大腦中的理念,為什么?因為在瀕海國家的人看來,整個人類的財富流動就是海上物流的過程。運用海上力量的目標就是控制物流。從大炮巨艦一直到航空母艦,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海上通道和物流。誰能控制海上通道和物流,誰就可以控制住別國財富和資源,從而就可以控制世界。

  從這個意義上講,馬漢的海權論比麥金德的陸權論在實踐方面更為成功。

  搜狐讀書宋晨希:二戰時期,德國重視的是陸權,它想往東到印度與日本會師,從而控制歐亞大陸,反觀日本更多走的是海上戰略,如何看待兩個國家對于戰爭的不同戰略選擇?

  喬良:這主要取決于工具。德國從威廉皇帝開始,它的戰爭工具就是陸軍,海軍一直不強大。雖然在二戰之前,鄧尼茨這些人在潛艇發展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是德國從來沒有一支真正的遠洋艦隊可以和英國抗衡。而日本這個國家的陸軍和海軍,二者實力基本均衡,在由誰主導的問題上,爭論一直很激烈。

  日本海軍在二戰之前的半個世紀里,贏得了兩場超乎他們意料的勝利,一場是甲午海戰,一場是對馬海戰。這兩場海戰提升了日本人與海上霸主國家一決雌雄的信心和膽氣,這和與陸權霸主國家進行決戰的心氣是不太一樣的。海軍打贏了這兩場戰爭,再往后也沒有被別人打敗過,心氣自然較高;而陸軍不是這樣,陸軍試圖北上從外蒙去拿下前蘇聯的整個西伯利亞地區,這嘗試在諾門坎戰役后鎩羽而歸,整個北上派被打壓得灰心喪氣,最后一致決定南下,于是產生了侵華戰爭。

  日本的如意算盤:偷襲珍珠港旨在逼美國和談

  搜狐讀書宋晨希:關于二戰軸心國的形成,德國與日本在法西斯道路上是如何達成共識的?兩個完全不同的種族與民族、兩個既定方略完全不同的國家是如何達成“占領全世界”的共識的?

  喬良:他們其實并沒有多少真正的共識。我們統一給他們一個名字叫做法西斯,其實他們也不是統一在法西斯旗幟之下的,德國從來都是“國家社會主義”(即納粹),真正的法西斯政黨是墨索里尼領導的意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日本也并不覺得自己是法西斯,它是軍國主義,法西斯只是反法西斯國家給他們的共同命名。

  他們怎么走到一起的?其實就因為他們特征相似:后發國家,缺少殖民地、缺少生存空間的國家。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國小實力強,小小的國土面積不足以滿足自己帝國的生存和欲望,這種情況下只能擴張。小國挑戰大國這樣一種擴張勢頭,使這些國家同命相連地走到一起。真正是否互相喜歡看不出來,但是一種共同的命運把他們捆綁到了一起。

  日本被蘇聯打怕了轉而偷襲美國

  喬良:整個侵華戰爭期間,雖然說日本人一度控制了中國最富庶地區,但占領中國并不能完全解決日本帝國崛起的全部需求,首先當時的中國沒發現石油,而戰爭機器沒有石油是不能開動的。當時亞洲的石油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比如菲律賓、印尼,但這些地區的石油全掌握在英美和老牌殖民國家手里,那么怎么才能拿到這些石油呢?只能通過戰爭。駐扎在菲律賓的美軍,成了擋住日本帝國野心的攔路虎。當時菲律賓雖然已經獲得了獨立,不再是美國的殖民地,但是跟美國的聯系千絲萬縷,連菲律賓軍隊的唯一的元帥軍銜都授給了麥克阿瑟,由他來指揮菲律賓軍隊,從中可以看出美菲關系的密切。這也讓日本人意識到,帝國的崛起是繞不開美國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鋌而走險,貿然發動了珍珠港偷襲。

  對于日本人為什么會偷襲珍珠港?很多人從戰略上去解釋這種行為,認為日本的統帥部明明知道自己的國力不足以跟美國抗衡,卻想在較短的時間內一舉拿下東南亞資源,以便讓自己的力量變得更加雄厚,再跟美國決一雌雄,這是很多人的看法。而我卻寧可相信山本五十六的一位密友的說法:山本五十六從一開始就知道日本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但是他希望能夠通過一次偷襲重創美軍之后,讓美國人看到日本的勢力不可小視,而美軍也一時半會兒恢復不了在太平洋地區的戰斗力,同時還要考慮歐洲戰場的壓力,就可能在太平洋地區跟日本媾和,被迫吞下珍珠港這枚苦果。而對日本來說,和談如果能成功的話,日美雙方相安無事,那么整個東南亞和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就會全部落入日本的囊中,這才是日本軍部的主要考慮。

  但是日本的這一戰略企圖最終沒有得逞。歷史也就沒能被日本人改寫。日本人未能改寫的還有一段歷史,那就是它此前在諾門坎向北的嘗試被蘇軍痛擊之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此一直恪守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這是因為日本人此后始終懷著對蘇軍的恐懼記憶,即使在德國大舉進攻蘇聯之際,也不敢跟德軍聯手進攻蘇聯。其實如果這時候日軍能重新回過頭來,從西伯利亞再去偷襲蘇聯的話,蘇聯可能就完了,而現代世界歷史,就真有可能被改寫。

 

  日本對小學生進行軍國主義教育

  日本如果能夠主動悔罪中國人一定會寬恕

  搜狐讀書宋晨希:關于歷史清算的問題。德國、意大利這些二戰元兇,它們現在并沒有像中國和日本那樣,與歐洲國家之間遺留了那么多的歷史問題。而且歐洲還形成歐盟了,且德國是歐盟的主導。歐洲是如何反思這場戰爭的?為何可以跨過這個歷史的遺留問題?

  喬良:我覺得這和宗教精神有關。基督教是歐洲交戰國的共同宗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信條就是寬恕。中國和日本雖然同屬于佛教和儒學影響下的國家,并且這兩者都倡導寬容和恕道,但卻并沒對人們的行為形成多少約束力。

  不知什么原因,我覺得東北亞人真的沒有多少宗教情懷。佛教在中國曾經輝煌過,佛教是講寬恕的,在弘揚佛教最鼎盛的時期,也沒有把中國人全變成佛教徒。中國人對于宗教的認同,用孔子的一句話說,就是“敬神如神在”。

  西方人能夠用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完成戰勝國和戰敗國之間,或者說,曾經的侵略國和被侵略國之間的整合統一,是經歷了一個積極互動的過程。首先侵略國誠懇的先有悔罪的姿態,然后是被侵略國才有寬容的姿態,這兩個要素是因果關系,缺一不可。日本人今天只是要求被侵略的國家,包括中國、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對他寬恕,自己卻不肯認罪,這樣一來,受害國家就無法原諒你。

  而日本人卻把他曾經的輕描淡寫式的“認錯”言論,認定為對亞洲受害國家已經有過悔罪的表示,并且以自己是唯一被原子彈摧毀的國家為由,認為自己也是戰爭受害者,甚至認為自己遭到的損失比其他國家還要大。所以,要讓他誠懇悔罪,他認為自己在感情上過不去。這就沒有一點普世的是非觀、價值觀了。因為你違背了人類的基本良知。你在靖國神社里面供奉幾百萬二戰死者,連甲級戰犯也供奉其中,你把受害國人民的情感置于何地?這就導致基本價值觀的沖突,結果是,他不認罪你就不會對它寬恕,這個矛盾就成了死結。

  解鈴還需系鈴人,日本人如果對歷史問題有悔罪態度,相信中國人肯定也會寬恕。中國人雖然沒有基督教式的寬恕,但是中國人有儒釋道精神的寬恕。恕字在中國所有的宗教里面都有所表達,在世俗生活中,恕字是一個很重要的價值觀和文化觀,但前提是,中國人不可能寬恕一個死不悔罪的罪犯。

  亞洲問題是有歷史淵源的,只要日本不認罪,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哪怕幾百年之后,當這段歷史變得像成吉思汗征服歐亞大陸那么久遠,被蒙古人殺掉的后人已經不知道仇人是誰,歷史的記憶也可能會有所淡化,但日本人做為加害者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記錄卻不會改寫。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南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2.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4.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5.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6.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9. 中日合作:是該扒扒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軍美化師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0.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6.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