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歷史虛無主義,最近有人似乎要對此進行重新定義,矛頭直指馬克思主義,并試圖將馬克思主義定義為歷史虛無主義。“這些言論打著“學術”的旗號,以自由探討的名義,偷換歷史范疇與概念,故意曲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其實質仍不過是既往歷史虛無主義表現的翻版,只不過是從理論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予以更加赤裸裸的否定。
“如果我們信奉和堅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都成了虛無,那我們所從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又將安在?”近日,河北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鄭清坡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些歷史虛無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批判恰恰是以支流否定主流,以個別現象否定本質,以階段性、局部錯誤否定整體發展過程,否定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并非歷史全面的、辯證的看問題。況且其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概念充斥著偷梁換柱與故意曲解,其本身就是歷史虛無主義的集中體現。
鄭清坡指出,抓住中共歷史上曾經“左”的錯誤和失誤,有意將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相混淆,抹殺取得的巨大成就,試圖借此否定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道路,這是歷史虛無主義者慣用的手法。
對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某些錯誤和失誤,我們黨從來沒有予以掩蓋和否認。這一點在《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都講的很清楚,《決議》中講到,“毛澤東同志發動“文化大革命”的這些左傾錯誤論點,明顯地脫離了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軌道,必須把它們同毛澤東思想完全區別開來。至于毛澤東同志所重用過的林彪、江青等人,他們組成兩個陰謀奪取最高權力的反革命集團,利用毛澤東同志的錯誤,背著他進行了大量禍國殃民的罪惡活動,這完全是另外一種性質的問題。”
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在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十分落后,地區發展又極其不平衡的基礎上展開的,可資借鑒的經驗并不多,只能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前進。正是這樣一個長期摸索過程,難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這也只是探索過程中的失誤。而這些失誤除毛澤東領導上的錯誤直接原因外,更有很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對此,《決議》也進行了客觀的分析。其主要原因仍在于社會主義運動和建設的歷史較多,對一些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多還有待繼續探索。特別是,“我們黨過去長期處于戰爭和激烈階級斗爭的環境中,對于迅速到來的新生的社會主義社會和全國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科學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科學著作是我們行動的指針,但是不可能給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各種問題提供現成答案。”這樣在領導思想上,就會習慣于沿用過去熟習的舊方法和舊經驗,從而導致階級斗爭的嚴重擴大化。加之國際環境的惡劣,使當時中國承受著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巨大壓力。鄭清坡說,離開這些具體的歷史環境,以今天的眼光和標準看待那段歷史,孤立片面地講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失誤和錯誤,甚至把黨所進行的艱難探索過程說的一無是處,顯然不是尊重歷史的態度。在歷史研究中,只看支流,不看主流;只講缺點錯誤,忽視成就,都不是歷史全面的、辯證的方法與態度。
事實上,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在不斷發現、解決問題和錯誤的摸索過程中向發展的。新中國成立后,因沒太多現成的經驗,在經濟建設上照搬了蘇聯模式,這在當時雖屬必要,但也并未停留于此,而是進行各種各樣的試驗,尋找比較適合我國實際的發展道路。另一方面,也要辯證地看黨的歷史上曾經發生和存在的失誤,而不是靜止、孤立的一味暴露和指責。實際上,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某些失誤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毛澤東在1962年曾講到,“在民主革命時期,經過勝利、失敗,再勝利、再失敗,兩次比較,我們才認識了中國這個客觀世界。”接著他講到,抗日戰爭時期形成的革命經驗的總結,“只有在那個時期才能產生,在以前不可能,因為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還沒有充分的經驗,就不會很快掌握中國民主革命的規律。”“同樣,如果沒有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也就不會很快找到改革開放的正確道路。”鄭清坡表示,近30年來的成就也正是在前一階段探索建設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基礎上取得的,是前30年探索的經驗累積。
因此,從根本上說,歷史虛無主義者在立論基礎上并非歷史全面的、辯證的看問題。更不用說其在歷史范疇和概念上的偷換和有意曲解。他們將馬克思的科學理論體系與基督教神學等量齊觀,只看到二者之間外在的某些相似之處,而看不到它們顯著的根本區別,試圖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納入宗教的思維框架里,其實質是庸俗化了馬克思主義。他還以早已為眾多學者所批判的“歷史終結論”來解釋馬克思主義,毫無根據的強加“共產主義終結歷史”的觀點于馬克思,進行毫無根據的攻擊。
歷史虛無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意曲解還不限于此,如其在指責,“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連鄧小平都多次承認,他和他的同志們還沒有搞清楚,既然連他都沒有搞清楚(詳見《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63、116、137頁),卻要考我們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還有不少像上述有的批判者一樣,指責別人“反社會主義”。”實際上,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認識也是一個探索逐步深化的過程。1992年,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有了一個科學論斷,“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也在某種程度上科學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在這里,他們顯然是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是有其政治目的的。”鄭清坡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