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澤東精神是20世紀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和主要象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推動中華民族進步與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需要進一步挖掘、詮釋、提升中國精神的內涵。毛澤東精神不僅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重要源泉,亦是構成當代中國精神的主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我們要在全面繼承毛澤東精神的基礎上,大力培育和弘揚當代中國精神,使之真正成為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
在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振興的歷史征程中,毛澤東不僅以他彪炳史冊的偉大實踐和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1 3所創立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深深影響了20世紀中國歷史的進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理論基礎、制度基礎和物質基礎;同時,體現著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群體人格和精神風貌的毛澤東精神,亦成為20世紀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主要象征,以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對整個民族和整個時代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本文擬就毛澤東精神對20世紀中華民族精神的影響及其與當代中國精神的關系作初步探討。
毛澤東精神是20世紀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和主要象征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沒有昂揚奮進的民族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民族意志的民族,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一個時代的民族精神,往往會集中體現和凝結在深刻影響這個時代發展變化的偉大歷史人物或群體的思想意識和精神風貌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20世紀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杰出代表,20世紀中華民族精神便集中體現和凝結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的集體實踐和群體精神中。之所以聚焦毛澤東來談“毛澤東精神”,是因為毛澤東是毛澤東精神的主要體現者和實踐者,他的革命實踐與光輝業績,他的思想、言行、品格,他非凡的精神風范與人格魅力,乃至于他的名字和形象,都已成為20世紀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動人的感染力”和“非凡的號召力”。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思想和實踐活動的毛澤東精神,也主要地是通過毛澤東這位“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而深刻地影響著20世紀中國歷史的進程的,深刻地影響著那個時代整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社會意識、價值觀念和文化形態,“構成了一個民族意識的其他種種形式的基礎和內容”,使那個時代的政治、文化、科學、藝術、思想、倫理、風俗、社會心理、生活方式等都深深地打上這種精神的“標記”。
筆者曾在《毛澤東精神芻議》一文中對毛澤東精神的內涵作過闡述。所謂毛澤東精神,是指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活動中,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對中華民族傳統民族精神的繼承與更新、豐富和發展,代表著20世紀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不甘落后、英勇奮戰、自強不息的生存意志和共同信念,是中華民族共同意志、共同理想、共同價值觀的集中表達,它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為人民服務精神為出發點和歸宿,包括獨立自主精神、實事求是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和平共處精神、集體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豐富內涵,是20世紀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和主要象征。毫無疑義,毛澤東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文化穿透力,是得到全國各民族和廣大人民認同的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內核, “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支柱”。
毛澤東精神代表著20世紀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民族意志。中國臺灣學者李敖曾在題為“毛澤東的精神就是民族復興的光輝道路”的演講中說:“這種精神是唐以降吾民族久失了的浩然之氣,久失了的天行健,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是1840以來吾民族面對保國、保種、保教三重危機的挑戰而激應出的勇敢的應戰的精神。”“毛澤東的精神,不僅在49年是引導民族復興的偉大動力,在49后,盡管經歷了幾次悲劇性的失誤,這種精神仍然是我們取得偉大成就的主要動力。”“毛澤東的精神給了吾民族以靈魂,毛澤東的精神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也談到毛澤東對20世紀中華民族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深刻影響,認為正是籍著這種影響力,“無論世界風云如何變幻,中國人民都能堅持其民族精神不墜”。20世紀是中華民族從沉淪的底谷走向振興的世紀,是中國人民書寫“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的世紀,毛澤東精神正是20世紀中華民族在追求獨立和振興的奮斗歷程中培育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和象征。
說毛澤東精神是20世紀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和象征,一是因為毛澤東精神全面繼承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薪火相傳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依靠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經歷了刻骨銘心的磨難”,“進行了感天動地的奮斗”,“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偉業”。二是因為毛澤東精神更新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是薪火相傳的,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雖歷盡滄桑,飽經磨難,卻始終生生不息,傳承不輟,根本原因在于有偉大的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文明的精魄。中華民族精神也是與時俱進的,它能夠隨著文明的進程和歷史的發展,順應時代的潮流,切合時代的主題,因而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內涵。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主題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爭取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斗歷程中,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同時,切合時代的主題和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的要求,賦予了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以新的內容,實現了民族精神的更新與升華。如作為毛澤東精神核心的愛國主義在傳承了強烈的民族自尊、自強、自信、自立意識,崇尚統一、反對分裂的觀念,堅決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的立場,“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擔當精神這些傳統愛國主義精神資源的同時,克服了傳統文化中的“忠君報國”的封建性、盲目排外的封閉性、固守傳統的保守性、“嚴夷夏之防”的狹隘性等消極因素,將基于傳統民族主義立場的愛國主義與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及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立場結合起來。將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推動社會進步與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目標結合起來。毛澤東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又是愛國主義者。”他堅決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一切外國勢力的干涉,強調“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但他決不盲目排外,主張中國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面向世界,對外開放,向世界上一切國家、民族學習。“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他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為人類的最終命運戰斗和操心” ,主張“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正因如此,毛澤東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他“贏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進步的人們敬佩”。所以,作為毛澤東精神核心的愛國主義是擺脫了狹隘民族主義的愛國主義,是開放的、進步的、有著世界視野與人類關懷的愛國主義,是與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相統一的愛國主義。
毛澤東精神對中華民族傳統民族精神的更新和發展,更集中地表現在將體現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與基本原則的為人民服務精神、集體主義精神,以及體現著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實事求是精神等新元素,融人到了中華民族精神之中,使20世紀的中華民族精神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立場、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結合起來,將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之成為支撐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毛澤東精神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重要源泉和主要內容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中國夢,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必須以強大的當代中國精神作支撐。
習近平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所謂中國精神,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育和弘揚當代中國精神,需要我們進一步挖掘、詮釋、提升中國精神的內涵。這種挖掘、詮釋和提升,不是另起爐灶,重新建構,而是在對中華民族傳統精神資源傳承基礎上的豐富和發展。它既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來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的傳承,更是對作為20世紀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集中體現和主要象征的毛澤東精神的直接繼承。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毛澤東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的杰出代表和典范,毛澤東精神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的精神內核,不僅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重要源泉,也是培育和弘揚當代中國精神的主要內容。
(一)毛澤東精神是當代中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主要資源。毛澤東精神不僅涵蓋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的全部內容,而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將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些內容都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重要資源,也是構成當代中國精神的主要內容。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礎。在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更是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愛國主義歷史,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奮斗過程中,將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作為毛澤東精神核心的愛國主義有以下鮮明特點:一是以爭取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二是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自強、自立、自信意識;三是具有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舍小家為大家的擔當精神;四是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決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五是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辯證統一。今天,我們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全球化背景下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主體多元化和價值訴求多樣性的問題,這樣一種愛國主義無疑是我們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的。
為人民服務精神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傳統民族精神的新發展,雖然亦傳承了中華民族天下為公、公而忘私的傳統精神資源,但其主要來源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主張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強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時時、處處、事事都為群眾著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甘當人民的勤務員。毛澤東說:“我們國家要有很多誠心為人民服務、誠心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立志改革的人。我們共產黨員都應該是這樣的人。”“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精神的出發點和歸宿,體現著毛澤東精神的價值內核,它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永遠繼承和發揚的寶貴精神資源。
獨立自主精神是毛澤東對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發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獨立自主的主體精神,強調“我們自己的命運完全應當由我們自己來掌握”,“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二是自力更生的創業精神,強調“全軍民,要自立”,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把立足點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中,歷來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和實踐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也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我們今天“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增強政治定力,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尤其需要弘揚這種建立在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強基礎上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
艱苦奮斗精神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嚴重困難條件下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對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勤儉節約、廉潔奉公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毛澤東曾談到:“我們民族歷來有一種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要把它發揚起來。要把現在許多人中間流行的那種自私自利,貪生怕死,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風氣,根本改變過來。”他和他的戰友們所倡導和踐行的艱苦奮斗精神,主要包括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政治本色;厲行節約、勤儉辦事的社會風氣;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革命風格;腳踏實地、奮發向上的工作作風;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克勤克儉、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和平共處精神是毛澤東精神對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傳統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歷來是熱愛和平的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盡管長期遭受著西方列強侵略,也從未放棄對和平的追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革命戰爭始終堅持對和平的追求和向往??谷諔馉幊跗?,毛澤東就指出,中國人民所進行的“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戰爭”,“是神圣的、正義的,是進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國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時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他強調,為了“爭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國和新世界”,“便須決一死戰,便須準備著一切犧牲,堅持到底,不達目的,決不停止”,“打倒了日本帝國主義,創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對于爭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貢獻,無疑地是非常偉大的”。他在中共七大報告中將“保持世界和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堅持奉行和平的外交路線,明確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張中國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應當為爭取世界和平作出貢獻。同時他也強調,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今天,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嚴峻的全球性問題,尤其需要弘揚毛澤東所主張的這種和平共處精神,“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友好相處,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積極開展同各國的交流合作,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集體主義精神是毛澤東精神對中華民族傳統民族精神的重大發展,將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使中華民族精神與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一致起來,是一種“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言論行動的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強調一切以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為最大多數人民謀利益,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
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毛澤東精神鮮明的時代標識。20世紀是一個英雄輩出的世紀,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人民英雄和英雄群體。毛澤東本人更是“近代以來中國最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他們都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實踐者,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血與火的征程中敢于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風貌。在毛澤東精神中,這種革命英雄主義與“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的斗爭精神、“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擔當精神、“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生命豪情、“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堅韌意志、“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浩然壯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剛健自強精神、“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精神境界相結合,具有跨越歷史、穿越時空的永恒魅力。
上述毛澤東精神中所蘊含的各種精神資源在今天仍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并因為其對今天一定范圍內存在的某些社會消極現象和不良風氣具有極強的批判和針砭功能而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產生著廣泛的影響力,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
此外,毛澤東同志領導我們黨培育形成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培育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提供了作風保證,也為我們今天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提供了重要經驗”。我們應當繼承這一寶貴的精神資源,將其整體納入到當代中國精神的范疇進行培育和弘揚,使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發揚光大,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毛澤東精神是當代中國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重要源泉。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民族精神為時代精神的培育提供資源和營養;另一方面,每一時代優秀的時代精神在經過一定的歷史積淀后必然轉化為民族精神的內容,以推動民族精神的更新和發展,某些時代精神更直接表現為當時代的民族精神。所以,時代精神其實是民族精神的另一表現形式。
時代精神是時代主題的折射,當然是時代的產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實踐基礎。誠如中共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正是在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將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中華民族開拓進取的思想品格與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相結合,培育出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培育起來的。2004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首次提出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概念。同年,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將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列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任務。2006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起確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2013年,習近平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正式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概括為“中國精神”,并強調“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
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培育和發展起來的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僅從中華民族開拓進取的思想品格中汲取了豐富的養分,而且在思想上是直接孕育于毛澤東所大力提倡和踐行的實事求是精神的,從這一角度來說,毛澤東精神同樣是改革開放時期培育出來的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重要源泉。
實事求是在中國傳統思想資源中,原本倡導的是一種“務得事實,每求真是”的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毛澤東對其進行了革命性改造,賦予了其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全新內涵。實事求是既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又是毛澤東精神的重要內容。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路線的中國化表述,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在毛澤東精神的范疇中,實事求是強調的是“要有光明磊落、無私無畏、以事實為依據、敢于說出事實真相的勇氣和正氣”,尊重實際,尊重實踐,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講實話、辦實事、務實效的負責態度。毛澤東說:“科學的態度是‘實事求是’,惟有科學的態度和負責的精神,能夠引導我們民族到解放之路。”他所強調的實事求是精神的核心就是反對因循守舊,主張“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為尋求真理和發展真理開辟道路”。毛澤東一向提倡“活”的馬克思主義,他曾談到:“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沒有生命了。”這種實事求是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高度統一,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靈魂和精髓,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思想解放的源頭活水。正是由于這種實事求是精神對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深刻影響,才會有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才會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鄧小平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談到:“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縣委、公社黨委,就是一個工廠、一個機關、一個學校、一個商店、一個生產隊,也都要實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想問題、辦事情。”他要求每一個黨員和群眾都要解放思想,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這個講話實際上成為隨后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恢復,由此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的序幕。而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果,無一不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結果。毋庸置疑,由毛澤東首創和倡導的實事求是精神正是促成當時思想解放的強大精神動力,并因而成為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培育和發展起來的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直接源頭。誠然,時代精神是時代主題的反映,必然有許多新的內涵,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既源于毛澤東所倡導的實事求是精神,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毛澤東的實事求是精神。正是基于這種時代精神,中國共產黨才能“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當代中國精神與毛澤東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毛澤東精神曾深刻影響了20世紀的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在今天仍然能夠給我們提供強大正能量。我們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強大的精神動力來支撐。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最能激勵中華兒女銳意進取。我們應該在全面繼承毛澤東精神的基礎上,大力培育和弘揚新時代的中國精神,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