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里,不僅存在個人利益,還存在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相互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然而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在具體利益問題上仍然存在矛盾的一面。正確處理三者關系是社會主義國家一項重要任務,處理得好,可以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處理得不好,就會引發各種問題,影響經濟的發展和政局的穩定。毛澤東提出了處理這個問題的方針,即“統籌兼顧、統一安排”。“不能只顧一頭。無論只顧哪一頭,都是不利于社會主義,不利于無產階級專政。”③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鄧小平根據毛澤東這一思想,針對某些人身上出現的“一切向錢看”的極端個人主義,特別強調:“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暫時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我們提倡和實行這些原則,決不是說可以不注意個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暫時利益,而是因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歸根結底,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統一的,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是統一的,暫時利益和長遠利益是統一的。我們必須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來調節各種利益的相互關系。如果相反,違反集體利益而追求個人利益,違反整體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違反長遠利益而追求暫時利益,那末,結果勢必兩頭都受損失。”④這就是社會主義利益觀,按照這種利益觀來處理利益矛盾,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協調各方面的利益,切實保證共同利益的實現,形成和諧的利益關系,進而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
除了在物質利益方面要講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三者協調外,毛澤東還注意到,社會主義建設還必須把物質作用與精神作用統一起來,兩者不可偏廢。他指出:“社會主義社會要有‘物質鼓勵’和‘精神鼓勵’。‘精神鼓勵’拿老子的話來說,就是要‘尚賢’。”這兩方面都不能過頭,過頭了,“會變成個人主義”。⑤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隨著赫魯曉夫修正主義思想的泛濫,一股片面強調物質刺激、忽視思想政治工作,片面強調個人利益、忽視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的思潮蔓延開來。這實際上是一種修正主義利益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第三版就是一個典型。毛澤東在讀這本書時嚴厲批評了這股思潮。毛澤東指出:“這本書很多地方一有機會就講個人物質利益,好像總想用這個東西來引人入勝。”毛澤東認為,“教科書把物質刺激片面化、絕對化,不把提高覺悟放在重要地位,這是很大的原則性錯誤。”⑥“強調物質刺激,可以預計,一定會走向自己的反面”。⑦
就物質利益來說,毛澤東還批評只講個人利益、不講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是一種“最近視的個人主義”。把對“個人物質利益的關心”絕對化起來,一定要出毛病。應該看到,片面強調個人物質利益的思想,連資產階級革命家都不如。歷史上許多資產階級革命家英勇犧牲,他們也不是為個人的眼前利益,而是為他們這個階級的利益,為這個階級的后代的利益。
毛澤東并不反對個人物質利益在生產中的作用,但反對把它絕對化。他指出:“物質利益是一個重要原則,但總不是唯一的原則,總還有另外的原則,教科書中不也是常說‘精神鼓勵’原則嗎?同時,物質利益也不能單講個人利益、暫時利益、局部利益,還應當講集體利益、長遠利益、全局利益,應當講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暫時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⑧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毛澤東主張的社會主義利益觀以及他對修正主義利益觀的批判,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在分配問題越來越突出的今天,它的意義更為重大了。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新自由主義思潮的侵入,我國一些經濟學家根據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這一“經濟人”假設,宣傳人人都是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潤,謀求利益的最大化,進而提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別看這只是一句俗話,卻是千百年來人們對自身經濟行為的總結,揭示的是一個淺白而又深刻的經濟學原理。”公開宣布“人為財死”是人們正常而又合理的追求,把剝削階級的最腐朽的思想推崇為人人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仿佛個人利益是唯一存在的利益,完全否認社會主義條件下除了個人利益,還有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完全否認在分配中應該統籌兼顧三者利益。同時他們還完全否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除了物質作用,還有精神作用。這種利益觀,同赫魯曉夫修正主義利益觀本質上是一樣的,不過說得更加赤裸裸罷了。
其實,“人為財死”,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思想意識;利潤最大化,這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產物,是資本本質的表現。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只有占有生產資料的資本家才有可能去追逐最大限度的利益,也才會有追逐最大利益的動力;而喪失生產資料的工人是沒有條件實現利潤最大化的,他們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維持生活。“人為財死”,并不是抽象的人們經濟行為的總結,而是私有制基礎上剝削階級經濟行為的總結。它不是普遍地適用于一切社會和一切人的“普世價值”,更是同社會主義公有制這種經濟基礎格格不入的。正如鄧小平指出的,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而不是為了剝削。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這些特點,我國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理想,共同的道德標準。”⑨這種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標準,是在公有制基礎上形成的,是要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的,而決不是追逐利潤最大化,決不是“人為財死”。一些經濟學家從“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這種歷史唯心主義觀點出發提出的個人利益最大化,是違反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資產階級利益觀。按照這種利益觀來處理利益矛盾,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就是你死我活的“狼與狼的關系”,沒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利益,那么怎么能夠形成和諧利益關系、實現社會和諧呢?正是在這種資產階級利益觀的影響下,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泛濫,利益沖突加劇,不僅損害了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而且導致某些人腐化墮落,甚至鋃鐺入獄,毀了一生。這類教訓值得深思。
隨著時間的流逝,毛澤東提出的社會主義利益觀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真理性,它應該成為我們處理社會主義分配問題的基本原則之一。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8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②參見《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28—3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③《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30、3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④《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75、17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⑤⑥⑦《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第403、427、428、671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印,1998年印。
⑧《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第431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印,1998年印。
⑨《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6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