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社會問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總結經驗教訓,從認識和理論上講主要在于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內在矛盾所包含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之間的關系認識不夠,不能區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適用領域,未能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
正確認識這種關系,要從國情人手,以基本路線為綱。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基本路線是植根于國情的。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政治條件決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內涵,同時包含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因素,因而同時存在相對應的兩種價值觀、兩種政策和兩種機制。例如社會需求在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但滿足需求,對社會問題來說是民生的要求,是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而滿足需求的消費,對經濟問題來說則是反過來推動生產、推高GDP的手段,對資本和資本主義來說則是獲取利潤的手段。由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有對立的方面,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它們在許多問題上是矛盾的。例如市場經濟的話語房地產“牛市”,對GDP、資本和資本主義來說是“利好”,被視作黃金季節,而房價高漲對大多數中低收入消費者來說則是住房難的民生問題,被形容為“新三座大山”。正確認識和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這些內在矛盾,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因素與資本主義因素之間的關系,是駕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要的,也是復雜、艱難的課題。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基本路線的目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不能走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老路,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而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公平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追求社會公平的社會政策是貫穿社會主義建設全過程的。而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公平的政治保證,堅持、鞏固、發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社會公平的制度保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長遠講也更能保證經濟持續增長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所以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而社會公平是個歷史的命題,它的實現是個動態過程。社會公平的實現程度和水平要受物質條件的制約,其中最基本的是經濟發展水平。經濟既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又是社會公平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經濟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為實現社會公平提供物質條件。這包括用以解決當前以民生為中心的社會問題,和為以后更高程度、更高水平的社會公平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鞏固、發展奠定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商品經濟和生產力不發達,還不能滿足全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更高程度、更高水平社會公平的需求。因此基本路線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此就要實行市場經濟,把市場調節作為配置資源的基礎,發揮包括資本主義在內的私營經濟對推動經濟發展和滿足多方面社會需求,解決民生問題方面的積極作用,并為更高程度和更高水平的社會公平準備物質基礎。這是改革開放的主要歷史內容和基本內涵,它被稱為富國之路。這就必須實行市場調節、鼓勵經濟發展的經濟刺激政策。
但是,社會主義因素與資本主義因素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地位并不是處于同一層次、平起平座的。社會主義因素是主體,居于統治地位,起著基礎的、主導的作用,社會主義建設的最終目標,也是鞏固、發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雖然其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著基礎作用,但必須服從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為最終鞏固發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服務。所以社會主義國家最重要的社會職責是維護社會公平,必須把追求公平的社會政策放在優先地位。
因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公平和經濟增長之間是辯證統一關系。我們的五年規劃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不只是經濟發展規劃,包括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都是發展的主題。社會公平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更能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為更高水平的社會公平提供物質條件。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現階段的政策,必須遵循以上規律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公平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區分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各自不同的功能和地位,區分各自適用的不同領域。
例如,社會領域的就業、住房、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教育等等關系所有公民的生存、生活基本需求方面,必須運用公權力以公有的資源加以調控,保證全體公民基本平等享有的權利。但現階段還不具備滿足更高水平需要的物質基礎,因此在基本需求保證公平享有的基礎上,同時也運用市場調節的手段,這包括國有企業和私有經濟經營這些領域的高端產品和服務,以滿足非基本生活需要的更高層次需求,同時也為國家創造稅收,用以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和為鞏固與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創造物質基礎。前者屬于社會政策,后者屬于經濟政策。
但是,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雖然各自解決的主要問題不同,實踐中有時也不能截然分開,同一領域有時既有社會問題又有經濟問題,社會政策適用于前者,經濟政策適用于后者,有些問題要兩者兼用。社會問題的解決也要盡量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就業、住房、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教育等社會領域都既有民生基本需求的社會問題,又有非基本民生的更高水平需求的經濟問題。例如,住房分保障房和商品房,社會保障分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醫療分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教育分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等,同一領域的不同性質問題必須用不同的政策。而有時同一件事情還兼有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例如征用民房的拆遷中,以與被征用房等面積實物置換的部分屬于社會政策,而超過部分則應用市場價購買,屬經濟政策。在實踐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別運用不同政策。
然而也正因為這個特點,掌握公權力的人容易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進行尋租活動,利用社會領域的公權力謀私。這就更增加了駕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復雜性。
改革開放中發生的經濟社會發展失衡問題,從理論上講就是片面解讀基本路線,混淆社會政策和經濟政策,違背了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
一方面,改革開放初期所倚重的經濟學家,也就是當時的一些所謂的主流經濟學家,很少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多是研究純經濟問題的,他們側重效率、利潤和經濟增長,忽視社會公平,而其中有些人又教條地看待市場經濟,成為市場原教旨主義,把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絕對化,陷入市場萬能論,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早期的自由資本主義理論(現代資本主義汲取了社會主義的成果,國家擔負起了部分社會職能,從而相當程度緩解了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尤其是照搬西方正在流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全盤否定過去30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把社會主義的社會政策貶為“包袱”。
另一方面承擔貫徹實施基本路線的許多領導干部,對社會主義的改革缺乏理論準備,也由于擺脫貧窮愿望的迫切,片面地解讀基本路線,尤其是受上述自由化思潮的影響,加上曲解小平同志關于發展是硬道理的話而陷入GDP主義,拋棄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違背了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片面追求經濟指標,從而背離四項基本原則,違背公共職能,拋棄社會主義的社會政策,重資輕勞、重效率輕公平、重經濟輕社會建設,導致勞資關系失衡,經濟社會發展失衡。
例如,政策向資本傾斜,為GDP、效率和利潤犧牲公平。在沒有社會保障的條件下隨意大量裁減工人,壓低勞動者工資,許多企業逃避生產安全設備支出;取消或削減雖然限于當時條件水平還不高、范圍還不廣的社會保障政策,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公有企業的廉價住房、公費醫療以及退休金,認為這些影響經濟效益和經濟增長;又如摧毀了連西方都很稱贊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際取消了免費基礎義務教育,把醫療、教育和住房等關系公民生存基本需要的民生領域統統推向市場,搞醫療市場化、教育產業化,并成為“創政績”的重要手段。作為社會主義的我國政府,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全世界竟然排在尾巴之列。
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領導干部在個人或小團體利益的驅使下,違背公共職能,混淆社會問題與經濟問題,打著市場經濟的旗幟,利用這些領域的公權力謀私,利用自己掌握的住房、醫療和教育等公共資源作為肥私的手段,例如與房地產開發商結盟炒地炒房抬高房價,教育和醫療濫收費。
還有,在“市場萬能”論的影響下,把“市場化”泛化到全民經商,許多機關、學校、街道甚至部隊都不惜影響執行公權力的社會職能,把社會政策拋于腦后,利用公有資源賺錢。尤其是一些屬于全民、擔負民生保障重任的大型國有企業,利用其壟斷地位唯利是圖,為小團體甚至高管謀不正當利益,擴大貧富差別,強化社會問題。
這就把關系廣大勞動群眾生存權的民生問題,推入了資本主義追逐利潤的旋渦,成為資本逐利的祭品,甚至成為既得利益階層特別是執掌公權力的官員以權謀私的手段。
于是,在市場經濟自發的驅利機制強大氛圍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些擔負解決民生問題的公共職能部門竟異化成為制造住房貴、看病貴和上學貴的民生問題。致使相當多的低收入群體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成為所謂的新三座大山,導致社會問題積聚,貧困積累,甚至代祭傳遞,貧富差距拉大以至兩極分化,社會矛盾激化。
這種重經濟輕社會、重效率輕公平、重資輕勞的違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GDP主義,既是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失衡以及內需不足影響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深層原因,也是權力腐敗、官商結盟給社會問題火上加油,激化社會矛盾、威脅社會穩定的重要原因。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正是為糾正這種偏向,強調恢復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致力于解決民生問題,并出臺了許多惠民政策,但收效并不理想。根本原因,除既得利益集團的抵制和以權謀私以外,在認識和理論上就在于未能全面、正確理解基本路線,混淆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甚至拋棄了社會政策。例如社會上最近討論“內需不足”問題時,許多人仍限于把它看做是純經濟問題,只把它看作是生產擴張的手段,指導思想還是GDP主義,而不從貫徹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這些根本問題上找原因。更有甚者,一些人害怕談論改革中發生的問題有否定改革開放之嫌。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正視改革中發生的問題,找出根本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從理論上重新學習、全面深刻理解基本路線,才能貫徹科學發展觀,切實實踐執政為民的要求。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