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憲法與人的全面發展
(該文系作者2010年3月14日下午在烏有之鄉紀念鞍鋼憲法誕生50周年學術報告會上使用的演講稿)
郝貴生
鞍鋼憲法是1960年毛澤東命名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的管理大法,其內容極其豐富。本文把鞍鋼憲法放在馬克思主義學說和毛澤東思想的完整整體系上特別是從人的全面發展角度理解其內容及其實質,以及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和唯物史觀是關于人的發展的理論學說
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但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和精髓究竟是什么?筆者在多年對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研究中,發現相當多的學者和領導并沒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主要表現在不重視或沒有把馬克思主義學說中的人學思想、人的發展理論擺在重要地位。文革及其以前的哲學教材主要講的就是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社會的結構及其發展規律問題。經濟學教材把經濟學只講成經濟關系本身的發展及其規律,特別是講成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的發展、貨幣和利潤的發展。科學社會主義講成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發展。給人的感覺就是經濟發展、制度發展都是離開了人的所謂純客觀的發展。1983年哲學理論界關于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的討論是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很好的一次大討論。但這次討論又在一種新的大帽子下夭折。但我始終認為,完全可以把馬克思主義看作人道主義,不能簡單把人道主義與唯心史觀劃等號。關鍵是對人道主義中的“人”做何解釋,用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學說中的人性思想解釋,人道主義就是抽象的唯心史觀中的人性理論。但馬克思主義在回答世界的本質的同時,也科學地回答了社會的本質,回答了人的本質。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實踐的人,是社會關系的人,是具體歷史的人。在階級社會里主要就是階級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解釋“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的人道主義,是弘揚、高楊作為實踐主體的勞動者的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也是人的發展的學說,是勞動者發展的學說。恩格斯就說,唯物史觀是現實的人及其發展的科學。
所以我們說,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發展的理論把社會發展區分為外部世界的發展和人自身的發展。外部世界的發展又區分為經濟的發展、制度(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發展、文化的發展(自然科學理論和技術、社會科學理論)也就是哲學教科書中說說的社會結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發展。但社會發展中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人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講到共產主義社會時,不僅從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角度講共產主義的特征,還從人及其發展的角度講共產主義的特征,即大家所熟悉的“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早期的著作如《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德意志意識形態》以及中晚期的《資本論》、《法蘭西內戰》、《反杜林論》、《費爾巴哈論》都有許多類似而深刻的論述。
毛澤東思想中雖沒有直接提“人的發展”的概念,但毛澤東一開始走上政治舞臺,就特別強調革命隊伍中的革命者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的發展。民主革命時期最著名的就是延安的整風運動,就是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武裝全黨,努力塑造真正的共產黨人。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所寫的《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三篇短文就是關于中國共產黨人人的發展的理論。民主革命勝利后,毛澤東這方面的論述更多。他的“兩個務必”思想,關于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思想,特別是毛澤東在各條戰線樹立的一系列英雄模范如大家最熟悉的孟泰、王崇倫、王鐵人、陳永貴、雷鋒、焦裕祿等無數個先進人物,同時結合反面典型教育全黨、全社會。如建國初期的對劉介梅現象的解剖、對張青山、劉子善的批判都教育了全黨和整個社會,對促進我們的黨的領導成員、普通黨員和整個社會人的社會主義覺悟的提高和全面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毛澤東所發動的歷次政治運動特別是文革時期對走資派的批判,絕不是單純揪出幾個人來,而是通過對他們所走的道路的分析解剖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提高其基本素質。毛澤東特別倡導全黨“改造我們的學習”,倡導學風的根本轉變,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應該說毛澤東思想理論中是特別重視人的發展問題的。
二、鞍鋼憲法體現了人的全面發展思想
鞍鋼憲法給人的直觀感覺是一個企業的管理大法,是制度大法。但從它的基本內容分析,它實際上也是塑造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新人的大法。具體表現在:
第一,它塑造的是堅持政治掛帥的又紅又專的全面發展的人
任何一個現代化企業都需要業務過硬的技術人員。不僅技術人員過硬,管理人員、普通個人的業務技術也要過硬。西方管理學、馬鋼憲法中有這樣的要求,鞍鋼憲法中也有這樣的要求。但鞍鋼憲法是社會主義企業的大法,它所塑造的絕不是單純業務、單純技術過硬的人員,而是具有政治方向、政治頭腦、政治過硬的專業和技術人員。因為鞍鋼憲法中最重要的一條內容就是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而無產階級政治掛帥的主要內容就是政治方向問題、就是為什么人的問題,就是世界觀問題。毛澤東這里所講的政治掛帥直接是針對馬鋼憲法中的利潤掛帥、物質刺激所講的。這一思想實際上也是資本主義企業管理的一個核心思想。資本主義經濟學的老祖宗亞當·斯密就認為,任何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首先是關心、愛護自己。社會生活之所以有交換活動,就根源于人的自私自利性。人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客觀上就會促進企業和社會的進步。這就是理論界所說的“經濟人”因此他們認為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的惟一方法、手段就是用物質利益刺激勞動者的積極性、刺激勞動者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和技術能力。原蘇聯的馬鋼憲法雖然也是號稱社會主義的企業之法,但卻把資本主義的依靠物質刺激調動人們積極性的方法照搬過來。雖然這種方法不是直接講人的理論的。但它隱藏的含義就是人是自私的,其結果就是進一步助長人的私有觀念。所以這種素質的核心就是個人主義、就是自私自利的人。毛澤東認為,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積極性確實同人們自身的物質利益有關系,但它不僅只是同個人的物質利益有關,也同群體的、階級的、民族的利益有關。同時,人不僅是一個經濟人,也是文化人、政治人。人在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的活動中,必然是在一定的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下進行的,離開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的純粹“經濟人”是不存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不僅要求作為共產黨人的領導者、管理者樹立為大多數人的集體主義觀念,也要求普通勞動者、普通工人逐步樹立為國家、為民族、為集體獻身的觀念,努力把集體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上,努力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從來不否定個人正當的物質利益,但馬克思主義反對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之上。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塑造人的最重要的內容。孟泰、王崇倫、王鐵人等一大批工人階級的楷模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塑造的社會主義新人的典型。社會主義企業絕不單純是純物質生產的單位和組織,它也是生產和發展人的社會組織。
第二,它塑造的是主人翁意識的主體性的人
一個現代化企業中,誰是企業的真正主人?普通工人在現代化企業中只是被管理者,還是企業的主人?同時,參與企業活動的領導者、技術人員、工人如何具有責任感?是從單純的從個人出發才有責任感,還是從人民、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才有責任感?在這些問題上,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與西方企業,是有原則區別的。在西方企業中,資產是老板個人的,老板是企業的主人,而技術人員和工人不過是老板的雇傭者,是老板的奴隸,二者是商品買賣關系。而在鞍鋼憲法中,社會主義企業是公有制企業,這種經濟基礎決定了企業領導者與普通工人是權利平等的關系。領導者的責任是因為他代表國家和人民行使對企業的管理,所以就有責任感。而廣大技術人員和個人也感到企業是自己的,自己是企業的真正主人。“兩參一改三結合”中工人群眾參加管理是鞍鋼憲法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這一條內容決定了工人群眾在整個企業運行過程中,絕不是單純以被管理的奴性意識的地位出現,而是以企業主人的主體性面目出現。普通工人的這種主人翁地位決定了工人群眾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意識。他們把工廠企業看作自己的家,工廠企業的興衰就是自己的興衰。“愛廠如家”就是當時相當多的工人強烈社會責任感意識的具體表現。當前在國企改革中流行一種所謂“現代企業管理”的特征即“以企業產權制度為核心,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而展開”。實際就是說社會主義公有制產權不清晰,導致各級人員權責不明確,工作主動性不強。只有私有制、只有物質刺激才能調動人們積極性。其背后的理論依據就是亞當·斯密的人的自私觀點。這種企業管理大法實際是資本主義的管理大法。我們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下形成的無產階級最重要的階級本性,就是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無產階級自己,就是大公無私,技術集體主義,就是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思想。這個思想就成為作為無產階級政治組織的共產黨人的個別宗旨。革命時期這樣,建設時期也是這樣。社會主義企業的勞動者、管理者之所以有責任,最重要的就是無產階級的本性和黨的根本宗旨所絕對的,而絕不是是否產權歸自己。而且這種企業的管理制度同社會主義一系列其它組織有其共同特點,領導者是仆人,而不是領導者之上的主人。這是社會主義任何一個組織包括企業能否搞好的最重要條件。南街村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條件就是以王宏斌為班子的領導班子是真正履行“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共產黨人。
第三,它塑造的是具有團結協作意識的人
我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能夠取得勝利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軍民魚水情,就是全黨全軍的團結。“團結就是力量”是那個時代非常響亮的一首歌曲。按照辯證法質量互變原理中的結構變也會導致質變的原理。同樣是個體力量的相加,但最終形成的力量是不同的。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1+1可能大于2,1+1也可能小于2.。對辯證法熟知并運用非常嫻熟的毛澤東非常懂得這一原理。如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中最大限度地把不同類型的人的個體力量凝聚為最大的集體力量,是毛澤東認真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鞍鋼憲法中強調干部走群眾路線還參加勞動,強調工人參加管理,強調干部、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的原則就就是把個體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為最大力量的一種人員組成和合作方式。毛澤東這一思想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一大獨創,是唯物辯證法原理和唯物史觀原理的具體化。唯物史觀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主人,但從來沒有否定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但人民群眾和杰出人物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只有結合起來才真正體現人民群眾的決定作用,也真正體現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毛澤東在鞍鋼憲法中既強調領導干部的作用,也強調技術人員的作用,更強調工人的作用。但三者不是孤立起作用,是相互學習、相互依賴、相互合作、相輔相成的關系。這種管理模式形成的人就是具有團結合作意識的人。不同類型的人的這種結合模式就能夠最大限度地形成最大的物質力量,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發展的內在的強大動力。
第四,它塑造的是肯于學習、善于學習、不斷學習的人
一個組織、一個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活力究竟是什么?在筆者看來,就是學習。理論要學習,技術要學習;今天要學習,明天也要學習。毛澤東所批示的鞍山市委關于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報告中許多地方特別強調干部、技術人員、工人的學習問題。如要“學習毛主席著作”,各級領導“應抽出時間來學習和務虛,以虛帶實。”要在企業“造成‘學、比、趕、幫、超’的熱潮。”“還要不斷搞文化革命,舉辦業余文化學校、技術訓練班等,迅速培養和壯大科學技術隊伍。”毛澤東本人就是終身學習、善于學習的楷模。他對這個報告中強調企業各級人員的學習問題也是非常感興趣的。他在批示中指出要把這個報告“當作一個學習文件,讓干部學習一遍,啟發他們的頭腦,想一想自己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學習報告中的強調學習的內容。毛澤東1966年“五七”指示中提出要“把軍隊辦成一個大學校”,同時指出:“同樣,工人也是這樣,以工為主,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也要搞四清,也要參加批判資產階級。在有條件的地方,也要從事農副業生產,例如大慶油田那樣。”毛澤東這里雖然沒有像美國學者彼得·圣吉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學習型組織”的概念。但他對鞍山市委報告的批示以及“五·七”指示的內容中,毛澤東已經具有把一個社會組織包括現代化企業辦成學習型組織的思想雛形了。
按照唯物史觀,人類社會任何活動、任何制度、任何組織都離不開人及其人的發展。同理,人的發展也離不開人的活動、人的組織、人的制度、人的關系。不同的活動、不同的組織、不同的關系、不同的制度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的發展。私有制度必然會培養和助長私有觀念的人,公有制度下有助于克服私有觀念和培養集體主義觀念的人。不平等的經濟、管理制度會助長特權思想和奴性意識,反之,公平的分配、管理制度有助于人們的平等觀念、責任觀念、主人翁意識的形成。因此,鞍鋼憲法中的人的發展思想離不開一定的經濟和管理制度。鞍鋼憲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的管理大法。沒有公有制作基礎,就不可能有人的真正的全面發展。同時,鞍鋼憲法的具體的管理制度也是保障人的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鞍鋼憲法中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想就是在現代化企業中堅持黨的領導即“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現代化企業中堅持黨委領導,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創。毛澤東在紅軍時期就主張黨支部建在連上。它不僅是個組織形式、組織結構,更重要的是保證黨指揮槍這一根本原則。而黨指揮槍也絕不是黨的干部指揮槍,而是從組織上保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指揮槍。同理,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也不單純是幾個專職但的干部的領導,而是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思想路線的領導。
三、鞍鋼憲法中的人的發展思想的現實意義
鞍鋼憲法是企業管理大法,但鞍鋼憲法所包含的一般內容不僅對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對社會主義的任何一種社會組織都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同理,鞍鋼憲法中的人的發展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1、高度重視人的發展在社會發展特別是現代化企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口號即發展是硬道理。孤立地講這句話是對的。但馬克思主義一講發展觀,必然講發展的主體是什么?發展的內容是什么?發展的目的是什么?發展的依靠力量、動力是什么等一系列問題。而貓論、摸論就是這種發展理論的內容。這些觀點是錯誤的。因此這種發展理論就有極大的片面性,由此導致實踐中把社會發展單純歸結為經濟的發展和GDP的發展。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思想,黨的十七大對此又做了深入闡發。筆者認為,科學發展觀思想正是針對把社會發展片面歸結為經濟的發展、制度的發展,經濟發展又歸結為GDP的發展提出的,突出強調人的發展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筆者在正式刊物發表的有關論文中指出,“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發展觀實際上也是“人的發展”為核心的發展觀,“人的發展”為本的發展觀。“人的發展”為核心要比“經濟建設為中心”更核心,更中心。我們今天之所以強調人的發展問題,不僅是因為人的發展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中的重要內容。更重要的是我們民族在社會發展進程暴露出許多問題、弊端和缺陷。最主要的就是三點,一是拜倒在權力、金錢面前的奴性意識,二是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偽性意識,三是欺軟怕硬、欺善怕惡的窩里斗的內耗性意識。這種落后意識不僅普通群眾中存在,干部隊伍和知識分子隊伍同樣存在,而且更為嚴重。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拜權主義不僅得不到批判,而且隨著國門大開與資產階級的拜金主義思潮結合起來構成了當代中國最腐朽文化內容,形成了大批異化了的畸形人、片面人、單向度的人。中國人的這種素質的落后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瓶頸和桎梏。這是我們今天重視人的發展的最重要的現實依據。“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思想提出已經六、七年了,中央也一再強調學習、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但據筆者觀察,各部門、單位的學習貫徹基本上是走過場。把經濟特別是GDP發展看作重中之重仍然是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學校則仍然是把規模、金錢、研究生點、項目擺在第一位。“育人為本”的教育宗旨完全被拋棄。鞍鋼憲法中包含的人的發展思想也符合世界發展的潮流。西方一些開明的企業家和學者也開始認識到人的發展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如美國學者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項修煉》一書中就講到,一個現代化企業“不能只依靠福特、史隆或華生那樣偉大的領導者一夫當關、運籌帷幄和指揮全局”,而是要靠企業全體員工的素質和能力。因此,今天我們研究學習鞍鋼憲法一定要結合其中關于人的發展的思想,學習馬克思主義人的發展思想,學習毛澤東思想中的人的發展思想、結合中國人的發展狀況,真正把人的發展問題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戰略地位上來。
2、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正確處理政治與業務,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人的發展的首要目標
鞍鋼憲法最重要的一條內容就是要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政治掛帥”這一提法這些年被當作“左”的空洞的口號,不講業務、不講技術。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政治掛帥”是“掛帥”,是指導思想,是方向,是全局,它不能代替業務、技術、手段、方法、局部,但它可以指導它們。離開無產階級政治的業務、技術、方法必然要走錯方向。生活中這類現象太多了。一個黨、一個組織是如次,一個人也是如此。毛澤東在抗戰時期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提寫的“三八作風”中第一句話就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軍隊是如此,社會主義各種組織和社會主義各種新人的標準也是如此。近三十年來,那么多的干部走上腐敗道路,那么多的知識分子變成了商人、政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方向的迷失。特別是原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后,一些領導干部認為,社會主義失敗了。中國早晚也要走蘇聯的路,也要走資本主義道路,不撈白不撈,不貪白不貪。在這些人的頭腦中,什么馬克思主義、什么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都是虛的,只有權、錢、色才是真的。看看我們周圍,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領導干部不都是喪失了政治方向嗎?堅持政治掛帥,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方法,堅持階級斗爭為綱的思想,必須在意識形態領域批判封建文化和資本主義文化。
3、認真改造世界觀,努力解決為什么人的根本問題
人的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世界觀的問題。毛澤東早在1957年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和《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指出,無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而兩種世界觀的對立焦點就是為什么人的問題。無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是集體主義精神,而資產階級的世界觀是個人主義。拜權主義和拜金主義就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世界觀的突出表現。由于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同時受到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影響,我們隊伍中的干部、知識分子包括工人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要不要加強人們的世界觀改造,要不要努力解決為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就成為人的發展中的一個突出的問題。盡管鞍鋼憲法中本身沒有直接提世界觀改造和為什么人的問題。但“政治掛帥”本身以及對物質刺激、獎金掛帥的批判就包括了這一內容。這里既強調干部的世界觀改造(如強調根本參加勞動,毛澤東對此有很多論述),也強調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改造,也強調工人階級本身的改造。今天在所謂的企業改革中,一部分公有制企業變成了私有制,也就根本談不上政治掛帥和世界觀改造。那么就是在沒有改制的所謂國有企業中,一些企業領導利用權力為自己謀取高額工資,推行物質刺激,變相地也把公有企業變成私有企業了。他們雖然還頂著共產黨員的帽子,但靈魂深處已經資產階級化了。正如毛澤東早在1969年黨的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中就已經指出:“據我觀察,不講全體,也不講絕大多數,恐怕是相當大的一個多數的工廠里頭,領導權不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在工人群眾手里。過去領導工廠的,不是沒有好人。有好人,黨委書記、副書記、委員,都有好人,支部書記有好人。但是,他是跟著過去劉少奇那種路線走,無非是搞什么物質刺激,利潤掛帥,不提倡無產階級政治,搞什么獎金,等等。”目前國有企業的現狀難道不比60年代的工廠現狀嚴重得多嗎?
4、人民群眾要自覺樹立社會主人翁意識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主人。公有制是保障人民群眾成為社會主人的經濟基礎。但僅有這一點不夠,還必須有人民群眾做社會主人的管理制度。鞍鋼憲法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通過干部走群眾路線,干部參加勞動和工人參加管理,干部、技術人員三結合,開展群眾性的技術革新運動等保障人民群眾成為社會的主人,由此最大限度第調動工人群眾的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是調動工人群眾對干部的批評權、建議權和監督權。但由于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國特色的英雄史觀的嚴重影響,干部、技術人員瞧不起工人,與普通工人交往中往往高估自己。而普通工人也瞧不起自己,在與干部和技術人員接觸中,往往把自己放在被動的奴性地位。從這個意義上,人的發展理論中就要求人民群眾自身要自覺地把自己當作社會的主人、企業的主人。要自覺學會享受自己管理社會、管理國家、管理企業的權利。毛澤東早在1958年《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中談到勞動者的權利問題。他說:“這里講到蘇聯勞動者享受的各種權利時,沒有講勞動者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管理文化教育的權利。實際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最根本的權利。沒有這種權利,勞動者的工作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等等權利,就沒有保證。我們不能夠把人民的權利問題,了解為國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勞動、教育、社會保險等等權利。”去年,大家所熟悉的通鋼和林鋼工人正是依靠國家憲法賦予的主人權利通過斗爭維護了國家和廣大工人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社會主義國有企業的改革絕不是改制,絕不是單純地改革分配制度,而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進一步完善三結合的制度,在這大前提下,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5、各級領導要努力造就一種最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級人員主動性,并努力凝聚為大于各種單個力量機械相加的最大力量
任何一個社會組織都不是單個人機械組織在一起。它自身有不同的結構。結構不同,最后形成的力量也不同。一種結構可能導致人與人交往中相互抵消力量,另一種結構可能導致單個力量凝聚為大于單個力量機械相加的總合。一個領導的社會職能一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下屬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二就是如何去凝聚為各個單個力量。制度的本質就是一種人員的結構模式。公有制、黨的領導、兩參一改三結合就是具體的制度,也是把人結合起來的結構。特別是這里提出的領導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干部、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的人員結合和構成方式,絕對是人類管理學方面的首創。它能夠保障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人員主動性、創造性,并把各種單個力量凝聚為更大力量。這種三結合方式在文革期間,毛澤東把革命委員會的組成也由三結合(干部、軍隊人員、群眾)組成。其實任何一個社會組織中,都需要努力把不同類型的人內在結合組織在一起。它對于今天的改革事業是有極大的啟發作用的。需要指出,任何制度,任何人員結構方式都是形式,沒有離開內容的形式。如果僅有表面形式,而不知形式中所包含的實在內容,就會流于形式主義。現實生活中這方面的事例太多了。同時,社會組織中任何形式都是人的形式,因此任何形式都要求形式中的人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的提高。這種人的素質的重要內容就是現代人的合作意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一書中倡導的現代人才的四個學會之一就是“學會合作”,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依靠他人,學會給他人幫助,學會相互學習。不僅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任何其它社會組織都應該努力培養善于團結他人善于合作的人。
6、努力把各級組織辦成學習型組織
鞍鋼憲法所勾畫出來的現代化企業實際就是一種學習化的企業。學習型組織、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是近些年來見諸報刊的常用的詞匯。黨的十六大報告把學習型社會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之一,黨中央又提出把中國共產黨建設為學習型政黨。這種思想在毛澤東倡導的鞍鋼憲法以及“五七”指示中已經有其萌芽和雛形。社會的發展、組織的發展、企業的發展與其組成人員的學習狀況成正比的。社會越向前發展,社會的人員應該更加重視學習、學會學習、終身學習。人的素質落后的重要原因是學習的落后。我們民族的學習狀況也非常落后。大多數人的學習是不懂學習、不愛學習、不會學習。或者說是缺乏科學的學習理論指導的消極、被動、盲目的狀況。人們在學習方面下的功夫極大,但效果甚微。從這個意義上說,改變我們民族的學習狀況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特別是教育改革的極其重要的戰略任務。當前在學習問題上要著重改變解決六個問題:一是解決學習是什么的問題。大多數人把學習只是理解為知識學習、技能學習。這種認識是膚淺的。學習實質是通過獲取知識內化為自身素質、能力的人的發展、提高、完善、改造的過程,是使人成為主體并不斷提高主體性的過程。二是為什么學。不能單純只是無論改變個人的生存環境和地位而學習,而應該像周恩來少年時代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把自己的學習緊緊同社會的發展、民族的進步、人民的幸福聯系起來,樹立責任學習的學習觀念。三是解決學習什么的問題。也就是要對學習的知識進行篩選,“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人自身的素質、能力的發展而選擇知識,而不能如邯鄲學步那樣,囫圇吞棗全盤接受,甚至排斥正確,接受錯誤的知識。我們今天學習的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學習馬克思主義文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毛澤東思想。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馬克思主義是當代最先進的文化,只有馬克思主義文化才能救中國。四是學習對象問題,要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毛澤東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卻是幼稚可笑的,包括我。往往是下級水平高于上級,群眾高于領導,領導不及普通勞動者,因為他們脫離群眾,沒有實踐經驗。不是有人說大學生不等于勞動者嗎,我說我自己不及一個勞動者。有些人站在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立場,反對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改造。他們就不用改造了?誰都要改造,包括我,包括你們。工人階級也要在斗爭中不斷改造自己,不然有些人也要變壞呢。”要在批判資產階級和錯誤思潮中學習。五是怎樣學習的問題,特別是怎樣理解消化知識,把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素質、能力的問題,怎樣清除頭腦中錯誤的東西和改造自己的問題。六是解決怎樣用的問題。學習一切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就是要用知識撞擊社會現實,去科學地說明現實,特別是說明現實社會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對立,或者說生活中的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科學與非科學、道德與非道德的對立,以及如何用正確戰勝錯誤、先進戰勝落后、科學戰勝非科學,道德戰勝非道德。最終達到人的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同時,學習型組織不僅是一種學習形式、方式,更要求其組織的人是肯于學習、善于學習、終身學習的人。各級組織的領導應該把培養好提高本組織人員的學習素質提到戰略高度上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