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當,我上過了幾回,但昨天下午是最惡心的一次。因為以前上的當,多少可以值回點票價,或留作軍火,或存為玩物,而昨天買的那本書,則是地道、標準、典型的爛書,令人不快之至,就如同吃了一只蒼蠅,惡心到現在。閑暇時間,而遇此爛書,誠可謂不幸矣。
這書的名字叫《神學與哲學和科學的對話》,乍看之下,令人對它期望很高。因為是新書,也帶了個套,但封面上有個漫畫,有點蔡志忠的風格,再一看作者,叫王津洲,前面加了個括弧,內書“美”字,心想:這可能是本深入淺出、又不乏機智幽默的書,而且聽聽身在美國的人講點神學,也許會有啟發,最主要的,是希望看到其中觀點的交鋒和邏輯的思辯。再看后面一排人的吆喝(為了醒目,序列如下):
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所長趙曙青:“碰撞,火花四濺;融合,如水歸海。這本書會給你心靈的啟迪,思想的升華。理性的思考。”
2、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學者田青:“本書是一本奇書,它突破了神學、哲學、科學之間森嚴巍峨的壁壘;本書作者是一個奇人。他似乎同時長了三個腦袋!讀這本書時,不知道為什么我總會想起茨威格筆下那個在監獄里自己和自己下象棋的奇才。本書作者和棋手最大的不同是:讓棋手頭腦分裂的原因是人類的罪惡,而促使本書作者‘頭腦分裂’的動機卻是人類最珍貴的本能——探求真理。”
3、中芯學校執行校董、美國德州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博士胡淑光:“由不同角度的對話與探索中,層層揭開了蘊藏在人類心靈深處的智慧。一本發人深省的好書,一席挑戰思維的享宴。”
4、中芯國際創始人,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張汝京:“朋友們對他最多的評語就是‘王兄的說法很抽象’。但是,經過一番深思和討論,朋友們也能逐漸地領會津洲兄的精辟之論。”
5、美國英特爾中國區數據中心事業群總監,美國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張肜:“王博士的這本散文集有助于讀者擴大心胸視野,得著創新所需要的智慧。”
6、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物理學博士俞曉華:“王博士屬于在浮躁的時代也能精心專注自己興趣的一類人。”
然而,當我翻完這本書,我簡直要控告這六個學者虛假代言了!以前侯耀華代言藥品廣告,被網友諷刺為“侯藥華”,而這些所謂的博士、學者、所長,簡直就是“侯藥華”之流亞。這本書平庸之極,里面的所謂哲學家、神學家,全無邏輯話語,亦無真知灼見,哲學神學的味道稀薄得像高原缺氧。所謂“碰撞”,其實是碰而不撞;所謂“突破壁壘”,其實是幾個普通人頂著“哲學家”、“神學家”、“資訊學家”等頭銜聊天,間或賣弄些可憐的知識;所謂“精辟”,只是掇拾孔孟、圣經之言,或是諸如“失敗是成功之母”、“條條大道通羅馬”之類的尋常諺語;所謂“創新所需要的智慧”,更是一些老生長談,如“天道酬勤”、“安平樂道、持之以恒”等等。并且,書中還有一些錯誤的地方。例如,第一一一頁引用美國總統林肯的名言說:“一個人可以欺瞞所有人于一時,或是欺瞞少數人于一世,但不能欺瞞所有人于一世。”事實上,林肯的名言是:“你可以欺騙多數人于暫時,你可以欺騙少數人于永久,但你不能夠欺騙多數人于永久。”(You can fool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and all of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but you can`t fool all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綜合印象是:這本書完全就像那種老干部為了自慰而自費出的書,且還到處送人品題!試看光前言和序言(其中請人作序三篇),就高達五篇,外加附錄四篇游記散文、一篇后記、一篇致謝,其自慰之情可想!
書中有作者介紹曰:
“王津洲,一九四七年出生于中國浙江杭州,一九六九年臺灣大學物理系畢業,一九七六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曾任職工業界研發部門與學校機構三十余年。涵蓋美國東西南北各州,與太平洋兩岸。現定居于北加州灣區與上海兩地。早年曾受教于近代中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先生,受其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執著和熱忱與對基礎科學的嚴謹治學態度和方法影響頗深。個人的嗜好為探討神學,哲學,文字符號,物理學的思考邏輯與概念之間的連貫性和相關性。在專業領域,對固態物理范疇內,短程有序與長程有序界面間的轉換過程和機制,頗感興趣。最近獲選為二〇〇九年上海市浦東新區專利優秀職務發明人。”
從這段介紹中,更印證了我的一個看法:理工科出身的人,是不應該對他的文科程度有過高的期望的,就如同文科學者不太可能有很高的理科修養,強出頭就未免太自不量力了。這位在海外和大陸兩棲的王津洲博士,好學深思固然是好的,但跨界前來,面對如此深度的題目,推出這么一本東西,無異以美國人之身份,來浪費中國之森林,豈非罪過也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