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莊子·天下》有言:“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于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這是“內圣外王”第一次出現在典籍里。
莊子的意思是,研究天地宇宙的規律,分析萬事萬物蘊含的哲理,再體察古人先賢的經驗,就能塑造內圣外王之道。
但“內圣外王”到底是什么,莊子沒有明說,只是感嘆道:“后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遺憾,洋溢其間。
莊子留下的空白,儒家后來給補上了。
《大學》開篇就寫了兩段——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明德、親民、至善是《大學》的三綱領,意為執政者要發揚自己的光明美德,敬愛人民造福人民,締造一個至善至美的社會。
格物、至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大學》的八條目,其中格物、至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圣賢必備的內在修養,可稱為“內圣之道”,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王者必備的外在功業,可稱為“外王之道。”
如果沒有內圣的修養,便不可能有外王的功業,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魯國的季康子向孔子問政的時候,孔子就答道:“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言外之意便是,執政者的內在修養、氣質、謀略散發于外,一層一層影響周圍的人,就能共同成就一番功業。
所以,踏踏實實的落實這“三綱領八條目”,便是儒家實現內圣外王的方法論。
2
自青年起,教員便砥礪苦修,完善自己的健全人格。
他在湖南省立圖書館第一次見到世界地圖,首先想到的不是“世界如此寬廣,有多少美好事物”,而是在韶山沖沒見過幾個生活快樂的人,全湘潭縣、全湖南省、全中國、全世界恐怕也差不多。
一股悲天憫人的情懷,充斥胸中。
進入湖南第一師范以后,教員刻苦讀書,并寫下大量讀書筆記,取名為《講堂錄》,其中一篇里寫道——
“人情多耽安佚而憚勞苦,懶惰為萬惡之淵藪。人而懶惰,農則廢其田疇,工則廢其規矩,商賈則廢其所鬻,士則廢其所學。業既廢矣,無以為生,而殺身亡家乃隨之。國而懶惰,始則不進,繼則退行,繼則衰弱,終則滅亡。可畏哉。”
“少年需有朝氣,否則暮氣中之。暮氣之來,乘孰懈之隙也,故曰怠惰者,生之墳墓。”
“不遷怒,不貳過,蓋行事之大難者也。”
“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漫游四宇尚已。”
“惟明而后可斷,既明而斷矣,事未有不成者。”
這些讀書筆記,基本涵蓋了格物、至知、誠意、正心、修身等條目,所以教員進步很快,沒用幾年時間,便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成為湖南一師的學生領袖之一。
人到中年時,教員通過秋收起義、四渡赤水、抗日戰爭、三大戰役等輝煌功業取得非凡的地位,不僅吸引了數百萬追隨者,還帶著他們建立了新中國,改變了江山的顏色。
以往的戰爭領袖走到這一步,必然要大封親戚,無論賢愚都提拔到重要崗位,確立自己家族的獨尊地位。
但教員沒有。
大舅哥楊開智給教員寫信,提出到北京謀個職位,最好是個領導崗位,教員非常不滿,回信把楊開智一頓訓斥:
“希望你在湘聽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
以教員的脾氣,這封信的措辭已經相當嚴厲了。
楊開智不甘心,又請表弟向三立給毛岸英寫信,說想在長沙謀一個廳長職位,毛岸英體會父親的意思,給舅舅回了一封長信,信里寫道:
“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后,而尤以通過我父親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皇親貴戚仗勢發財,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靠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抗美援朝爆發以后,教員又親手把長子毛岸英送到朝鮮,做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第一個兵。
把政治理論和個人品德結合起來,用于治理家務,便是教員的齊家。
正因教員能做到這一點,他才敢說:“高級干部的子女是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漢獻帝,嬌生慣養,吃不得苦,如果他們不能人格獨立、生活獨立,就會逐漸走向官僚化和貴族化,損害黨的事業。”
說完,教員就要求高級干部子弟夾著尾巴做人,不要把父輩掛在嘴邊出去唬人。
教員修成了圣賢身,并以身帥正,又有誰敢不正?
此為教員的內圣之道。
3
除了橫掃天下的軍事戰績以外,政治,尤其是影響全黨、全國風氣的政治建設,教員也是頗多建樹。
1938年9月召開的六屆六中全會,不僅總結了抗戰以來的斗爭經驗,還徹底糾正了以往的右傾錯誤路線,真正明確了我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定位,為我黨領導抗戰勝利奠定基礎。
在會議上,教員提出“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的著名論斷,然后和同志們制定了“任人唯賢”的干部政策——
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聯系,有獨立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對犯錯誤的干部,要采取說服教育的方法,幫助他們改正錯誤。
此后,數十上百萬的三八式干部,在我黨的領導下加入抗日戰爭,并成為新中國的中堅骨干力量。
1941年5月,教員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做了《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整風運動開始。
經過數年整風,以教員思想為核心的辯證唯物主義,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數百萬黨政軍人員的思想,至此統一到史無前例的地步。
這種無堅不摧的凝聚力,便是此后數十年,各項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教員提出著名的“兩個務必”——
全黨在勝利面前要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要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兩個務必一經提出,立即通過各級黨組織向下傳達,成為全體黨員的行為準則。
新中國成立以后,干部隊伍不變顏色,常年累月保持著沖天干勁,以人定勝天的信念再造山河,“兩個務必”功莫大焉。
當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那么多黨員干部總會出幾個害群之馬。
1951年開始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中,教員親自處理重大典型案件,并在征求黨外民主人士的意見之后,批準華北局逮捕貪污腐敗的高級干部劉青山、張子善,隨后將其處以死刑,立即執行。
用教員的話說:
“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
這次處決高級干部,可以視為給“兩個務必”打的補丁。
同樣是1951年,教員收到長子毛岸英犧牲在朝鮮的消息,難受的不行,聽彭德懷說了毛岸英的犧牲過程以后,更是淚流滿面,望著院里的松柏,他不禁背起庾信的《枯樹賦》: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可能是心情不佳,他就到石家莊休息了兩個月。
但就是在這里,教員親自審定了一批文稿,那些得意之作,他原文留存,那些不滿意的文稿,他又幾經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這些經他一手篩選審定的文稿,匯編起來,便是《毛選第一卷》。
此后兩年,教員又親身參與了第二卷、第三卷的編輯工作,編輯第四卷時,教員參與的比較少,但審定了收錄的篇目,并一一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教員懷著悲愴的心情參與審定、編輯工作,可見他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
原因就在于,教員要把自己的思想、觀點、方法論公布出來,讓人民群眾參考借鑒,人人都能成圣賢。
就像他給湖南大學校長李達的信中說的:“關于辯證唯物論的通俗宣傳,過去做得太少,而這是廣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學生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多多寫些文章。”
直到人生晚年,教員還在研究“三個世界”和“繼續革命”理論,試圖給新時代的國家和人民指明方向。
此為教員的外王。
4
教員曾說,喜歡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他自己的詩詞風格,也是走浪漫主義這個方向。
但他砥礪苦修的過程,實在談不上有多么浪漫。
從現在回溯歷史,教員其實是用數十年的時間,融合了儒家理學的格物致知,以及心學的知行合一,成為二十世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三皇五帝及至周公以后,政統和道統、政治和教化合一的國家領袖,唯其一人而已。
達到這個程度,足以稱為內圣外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