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呼吁下架電影《我本是高山》,而且是強烈呼吁,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強烈呼吁下架這部電影,因為我心中的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老師,不該被這部電影進行庸俗化的解構!
現實中的張老師,之所以辦免費女子高中,是因為在1975年(補充一條時代背景:知識青年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從東北到云南支教的時候,看到山區女孩因貧困而失學,心痛到無法呼吸,是對黨的信仰支撐著她一步步走到今天!
電影是如何解構掉她辦學初衷的呢?將這一切寄托于對亡夫的思念上,完全沒有信仰所在、只剩下庸俗化的、小布爾喬亞幻想出來的愛!
為什么我說這是小布爾喬亞幻想出來的愛呢?
張老師曾回憶過一段關于亡夫的故事,當時她的丈夫用二胡伴奏,張老師唱了一曲《毛主席來到咱農莊》。。。
這一幕,將革命的理想主義與愛情的浪漫主義融合在一起,是何等的真實、真切,又是何等的感人。
然而,導演和編劇對真實的畫面棄而不用,愣是在電影中幻想出了張老師和亡夫合跳華爾茲的畫面。。。
是的,他們理解不了革命的理想主義與愛情的浪漫主義是如何融合的,于是便用小布爾喬亞的華爾茲來對張老師進行庸俗化解構,理解了這個,你就能理解我為什么強烈呼吁下架這部電影!
張桂梅老師是七一勛章的獲得者,在獲獎感言中她如是講到:
“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黨建統領教學、以革命傳統立校、以紅色文化育人,引導學生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女兒。”
張老師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她教育自己的學生:
“我希望她們出來能夠,不需要感謝張桂梅,不需要感謝女子高中,我希望她們感謝我們黨和政府就足夠了。”
字里行間,透露出的無一不是對黨的忠誠、對黨的堅定信仰!
可是這部打著張桂梅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呢?就是用幻想中的華爾茲來展示嗎?用電影里那種對亡夫的庸俗的愛來替代信仰的力量嗎?
建黨百年時,我們全黨一共選出了29位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老師是其中之一,他們不敢明里否定她的信仰,就打著宣揚正能量的旗號來抹掉她的信仰,將一個純粹的共產主義戰士給徹底庸俗化、低俗化、鬼神化,其目的是什么呢?
我不禁想問一句:
1.是誰把這部電影審核通過的呢?
2.面對著萬千群眾的批評,又是誰堅決支持這部電影公映的呢?
3.難道有人就這么迫不及待地想把我們的七一勛章獲得者的精神力量給徹底解構掉嗎?
4.到底是誰在玩高級黑、低級紅?
5.又是誰在扛著紅旗反紅旗?
真以為9000多萬共產黨員,無一人是男兒嗎?無一人敢站出來戳破這一切嗎?
若誠如是,你們把信仰的力量看得也太不堪了吧!!!
相關文章
- 從張桂梅校長到《我本是高山》,之二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藝
- 在現實的共產黨人中,確實存在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人
- 不理解共產黨人的人,塑造不出真正的英雄形象
- 四評《我本是高山》:以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青年人
- 警惕別有用心的人揮舞“極左”的大棍企圖將社會主義引入歧途
- 三評《我本是高山》: 對批評的批評—為什么把一個基于偉大共產主義信仰的故事矮化為基于愛情的故事?
- 《我本是高山》與武訓傳是意識形態教育領域激烈階級斗爭
- 對《我本是高山》的爭論應該再激烈些,求得徹底澄清思想混亂
- 再評《我本是高山》:犯了幾個致命錯誤
- 譚吉坷德|從《我本是高山》讀懂胡錫進
- 評《我本是高山》:張桂梅支教的動力之源?
- 國產電影的氣質為什么越來越“猥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