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本是高山》首映之后,惡評如潮,即便是有央視電影頻道的辯解,可是觀眾依然不買賬,當然,客觀的說,這次對于《我本是高山》電影的批判是來自于不同立場和視角的批判,也有居心不良的批判。那些居于所謂女權的批判,就是一種混淆是非的表現,這里不去解讀了。
雖然我沒有看到電影,但從電影發布之初有意的忽略掉張桂梅老師那常年不輟佩戴的黨徽這一細節,我就認為該片立意不高,在公映之后,從各方的評論中得知了一個大概,正是因為影片中粗制濫造的情節,還有平庸的情懷表達,才引爆了網絡。
對于這部電影的上映引發的輿論熱潮,我其實內心是特別悲憤和痛恨的,而且我認為,這部電影不僅僅是褻瀆了張桂梅老師,也是褻瀆了整個新中國。有人看到我這么說,恐怕是難以理解,一部電影為什么就會褻瀆了新中國的歷史呢?請聽我慢慢說來。
我多次強調過,新時代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張桂梅老師,這種敬佩是有歷史緣由的,說句實話,自從改開之后,整個中國的思潮都轉變到了一個只圖個人利益而毫無高尚信仰的軌道上,我悲傷的以為前三十年那種令人高山仰止的平民楷模,如雷鋒,王進喜,王杰、邢燕子等就會成為了歷史的絕唱,直到張桂梅的出現,我才明白,毛主席給中國人留下的精神財富,依然有人繼承著,無數共產黨的革命先烈用生命詮釋的高尚信仰,依然有人在發揚著。
可以說,張桂梅老師的出現,讓我從滿目的晦暗中看到了一束光,讓我時常能夠擺脫那揮之不去的悲哀,讓我相信即便是那些骯臟的蛀蟲們再怎樣去歪曲歷史,貶低高尚,但依然有人在繼承著紅色精神奮力前行,而這種精神就是新中國最為寶貴的東西,失去了這種紅色精神,那么在所謂的市場經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不足以彌補,因為沒有這種精神,成就也就乏善可陳了!
所以,在我的心目中張桂梅老師是足以和雷鋒并列的新中國的優秀代表,她代表著那一代人的信仰高度、代表著那一代人的高尚情懷、代表著能夠引領中國成功的紅色精神雖被宵小貶低,卻依然有人在不屈不撓的延續著,而這種延續必將會最終將那些自私自利的蛀蟲們送上歷史的恥辱柱。
我要是文宣部門管事的,此一生就定下一個目標,用盡各種方法去宣傳張桂梅老師的高尚情懷和偉大品格,就像當年宣傳雷鋒一樣,在全國人民中掀起一個學雷鋒的熱潮,讓中華民族的文明素質再次具有一個飛躍似的進步,因為張桂梅老師就是一個平凡人,宣傳她讓更多平凡的人們知道,我們不會因為平凡就沒有高尚的追求和偉大的信仰,平凡的人也能閃爍出照亮他人的光芒。
而且,重要的是,張桂梅老師的事跡,在今天這個讓人普遍感覺信仰缺失的時代,是一劑重要的強心劑,她的事跡也會讓更多的人去堅定自己的共產主義信仰,做一個逐漸脫離低級趣味的人,讓更多人在張桂梅老師的感召下思考生命的真正意義所在,尤其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有這么一位身居平凡卻無比崇高的共產黨員,這將成為普通黨員的一面旗幟,所以說品德高尚信仰堅定的張桂梅老師,既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也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有什么理由不去加大宣傳呢?!
然而,我高估了當下中國文宣人員的境界,我甚至不得不懷疑,他們宣傳的目的不是在頌揚她,而是在貶低她,他們不是希望張桂梅老師的事跡能夠名垂青史,而是要讓他們制造的歷史灰塵來淹沒,這就是我最痛恨的地方,把偉大演繹成平庸,把崇高解構成俗套,把紅色信仰演繹成為愛癡迷,這些蛀蟲要說不是故意的我真不相信!
它們的目的陰毒得很,一方面要利用張桂梅老師的熱度來賺取利益,而另一方面又不能表現出張桂梅老師因為具有紅色信仰而形成的高尚品格,因為那樣的話就是在宣傳了紅色信仰的偉大,那對于這一批一貫貶低紅色精神的宵小們來說,豈不是唾面自干的尷尬了?更深層的原因是,如果因為它們拍出的片子而讓更多的觀眾去遵從紅色精神,樹立紅色信仰,那么它們不就會被越來越多青睞紅色的人識破了它們的渣滓本色嗎?
所以,無論如何是不能表現出張桂梅老師因為紅色信仰而具有崇高品德的,它們要表現出張桂梅老師就是一個普通的老好人而已,表現出張桂梅老師就是一個普通的具有同情心善良的人而已,而非是具有一種基于歷史傳承接續真正的共產黨歷史使命的偉大情懷。
我無比痛恨它們的以這樣的方式去演繹張桂梅老師,因為本應該打動無數人對于紅色精神的思考、本應該激發無數人內心那種對于高尚的敬仰情懷的張桂梅,被平庸化了,讓眾多甘于平庸的人再一次關閉了可能引發自己升華的心門。以前人們總是說,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它們懂這個道理也害怕這個道理,所以就一定要把榜樣拍得不是榜樣。
無恥啊,真的太無恥,一方面,它們要榨干張桂梅老師的“流量價值”,另一個方面,又把張桂梅老師的高尚影響力減至最低,同時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自它們之后,讓更多的人止步于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感悟,它們拍出這樣的一部爛片,對于張桂梅老師造成傷害的同時,也切斷了很多人真正想追尋張桂梅老師的腳步,因為片子爛,包括我在內都取消的觀看的打算,但這同樣也是傷害了人們對于張桂梅老師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即便是這部拍完之后再拍一部立意更高的,因為這部瓦礫在前,不少人或習慣性的就拒絕了。無恥啊,無恥,它們就是想一次性利用張桂梅老師,既賺取了流量,又阻止了人們去真正了解支撐張桂梅老師的偉大信仰是怎樣鑄就張老師的偉大品格的。
對于電影如此的胡編亂造,顯然張桂梅老師是不滿的,在她之前其他的發言說電影有點歪曲張桂梅老師了,說張桂梅老師從來沒有吼過,而另一位老師也說張桂梅老師是很溫柔的,從這些張桂梅老師的同事評語中可以得知,電影塑造的張桂梅老師的性格與真實的張老師性格大相徑庭,而且隱隱的我能感覺到電影中的張老師,似乎是一個脾氣急躁動則發怒的人,然而真實的張桂梅老師配得上一個大愛無疆的形容,這樣的歪曲,張老師不滿意是必然的了,于是在電影首映后的對她采訪中,我們看到了張桂梅老師搖頭拒絕發表評論一幕。
根據采訪視頻,張老師拖著病體,由兩個人攙扶著坐下,我想對電影劇組說,你們不覺得自己太下作了一點嗎?為了宣傳自己的電影,硬要拉著身體諸多病痛的張老師來為你們站臺,而你們卻拍不出張老師真正想要對人們表達的理想信念,一塊臭肉卻強迫當事人咽下,卻還希望張老師說好嗎?
所以,張老師肯定會沉默,而也只能沉默,但這沉默卻震耳欲聾,燕雀對鴻鵠評頭論足,燕雀以自己的高度去揣測鴻鵠,鴻鵠不會對燕雀動怒,她只會繼續攀入云霄,因為那里有她敬仰的先烈的身影!
相關文章
- 從張桂梅校長到《我本是高山》,之二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藝
- 在現實的共產黨人中,確實存在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人
- 不理解共產黨人的人,塑造不出真正的英雄形象
- 四評《我本是高山》:以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青年人
- 警惕別有用心的人揮舞“極左”的大棍企圖將社會主義引入歧途
- 三評《我本是高山》: 對批評的批評—為什么把一個基于偉大共產主義信仰的故事矮化為基于愛情的故事?
- 《我本是高山》與武訓傳是意識形態教育領域激烈階級斗爭
- 對《我本是高山》的爭論應該再激烈些,求得徹底澄清思想混亂
- 再評《我本是高山》:犯了幾個致命錯誤
- 譚吉坷德|從《我本是高山》讀懂胡錫進
- 評《我本是高山》:張桂梅支教的動力之源?
- 國產電影的氣質為什么越來越“猥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