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沉寂多年的歌手刀郎以一首《羅剎海市》引起了公眾的高度關注,歌曲播放量刷新紀錄。這首歌在互聯網上“火爆出圈”,引起人們的強烈興趣,一方面自然是因為這首歌本身旋律易于上口,另一方面,這首歌復雜的隱喻和難明的指涉,引得人們紛紛“索隱”“猜謎”。各種解讀紛紜,試圖解釋這首歌的內涵。
刀郎的歌向來以朗朗上口為人們所熟知,有些作品寄托了人生的感悟和感慨,想必這也是他的歌吸引人之處。這一首《羅剎海市》可以說把這種“功效”發揮到了極致。
刀郎本身想表達的意思恐怕很難考證,同時,當對這首歌的討論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的時候,作者原意的指涉也許已不是最重要的了。但這首歌所引發的社會現象很有趣。無論是對于流行樂壇過往糾葛的探究,還是把這首歌代入國際局勢的分析或是以此對一些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探討,這首歌所觸動的公眾心理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這首歌取材于蒲松齡《聊齋志異》的故事《羅剎海市》。這篇幻想小說講述了美男子馬驥漂流到羅剎國,后又到龍宮的故事。羅剎國以丑為美,以貌取士;美男子馬驥在羅剎國被視為異類,只有在抹著鍋灰扮作“張飛”之后才勉強做了一個小官。而到龍宮之后,那里的審美才算正常,龍王求他為婿。
羅剎國美丑顛倒、是非顛倒的狀態是這篇小說著力嘲諷的對象。這正是這首歌的靈感來源。刀郎的歌諷喻色彩更濃,一些文字游戲更是增添了嘲諷的“攻擊力”。
歌中嘲諷的意味自然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刀郎本人的生活境遇,所以有一種解讀認為歌曲是對流行樂壇一些人和事的諷喻。古語說“詩無達詁”。一首歌變成了一個獨立的文本流傳于世后,自然會有各式各樣的闡釋和理解,甚至作者的理解也只變成了理解的一種,并不能替代其他的解釋。往事已經模糊,很多難以證實也難以證偽。一些過度瑣碎的解釋,未必能夠反映這首歌的主旨。
但無論這首歌原意想諷刺什么,里面所描繪的美丑顛倒、價值錯位等現象,確實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鳴,反映的也許是對于公平公正、善良美好等基本價值的追求,是對于價值混亂、顛倒的憤憤不平。無論是將歌曲引申闡釋為國際問題的解讀,比如認為羅剎國就是當今世界上的某個超級大國;還是影射到其他的社會領域,比如有人解讀為這是草根對權威的反抗。對這首歌的解釋見仁見智,但對于虛偽、荒誕、價值顛倒的批評和嘲諷,都是共同的情緒。這其實才是這首歌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它受歡迎的關鍵。
人們所喜歡的是通過揭開一些假、惡、丑的面目努力去表達、追求真善美。其實這種價值是很單純的。也許這首歌意象復雜,有多種闡釋的可能性,但其實人們真正感興趣的可能并不是某件具體的人和事。
某人某事其實已經如風過耳,或也終將成為往事。但這首歌里表現出的“顛倒”卻在不同的時和地都能找到對應物。它的趣味也許就在于它似有所指,但又并不清晰;看似具體卻又抽象。每個人,基于自己的經歷和視角都可以找到不同的對應物。它所引起的共鳴來源于此,有趣之處也在于此。
《羅剎海市》至少表現出社會對于一些風格不同、具備獨特思考角度的作品有強烈的興趣。關于它的議論其實也是人們對于社會的思考,內里不乏對于公平公正等真善美的追求。這種渴望是永恒的,這首歌正是在這一點上觸發了人們的共鳴,成為了獨特的大眾文化現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