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沖突該怎樣擺平
張志坤
中印邊界爭端還在持續(xù)發(fā)展過程中,印度方面拒不撤出越界進入中國領(lǐng)土的武裝人員,中印雙方的士兵還在那里對峙,但這事總得有個了局,對中國而言,怎樣才能擺平這件事呢?
辦法與出路無非如下幾個:
一、死磕干耗,看誰熬得過誰;
二、軍事決勝,較量輸贏;
三、外交敦促,唾沫游戲;
四、經(jīng)濟出手,以利換地
如果采取第一種手段,爭端將長期化發(fā)展,政治上對中國不利,對印度有利,印度可以用這一事端營造國內(nèi)的民族主義情緒,可以拿這個事兒向霸權(quán)討媚邀寵;有利之處是中國物質(zhì)力量強大,可以長久同印度耗下去。
如果采取第二種手段,那就需要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而做到這一點,可不是吹吹氣就可以的,現(xiàn)如今的中國能否有這個把握,難說。同時,不能不考慮的是,在現(xiàn)如今的中國,吳建民學說受寵,死了的那個吳建民有個著名的論斷,說現(xiàn)代世界戰(zhàn)爭已經(jīng)過時了,這個手段已經(jīng)不管用了,一切都要靠外交談判來解決。這個論斷教誨了許多中國人,特別是在外交界很有影響。
更重要的問題在于,一旦對印度開打,就把中印兩國間的所謂“合作”、“共贏”打沒了,連帶著也把諸多“合作”、“共贏”打得岌岌可危,甚至也可能把“和諧世界”打沒了,也等于把當代中國的國際政治學說給打沒了。所以,開戰(zhàn)的決心無論如何都難下。所以,依目前的情形,采用第二種可能性不大。
第三種手段其實就是磨嘴皮子,看起來高大上,其實屁用不頂。如果寄希望于這種手段,將正墜印度的陰謀中,印度就要讓這個爭端在外交上發(fā)酵,而這種發(fā)酵的結(jié)果將有利于印度而不利于中國。
第四種手段比較有可行性,用錢來擺平,拿利益來誘惑,中國社會這種事見得多了,外交上也不例外。如果這樣做,有些事可以遮起來搞內(nèi)幕交易,做暗箱操作,這樣中印雙方可以都保住面子,都可以相當?shù)丶澥恳话蚜?。只不過印度方面有可能頑冥不化,在沒有受到足夠的軍事壓力之前,未必肯這么干。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四種辦法,除了第二種辦法外,其它三種辦法都難以避免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即今后印度可能要對中國進行更多、更大的投機。事實上,印度的此次挑釁,也是一次赤裸裸地投機訛詐,無非是找準機會要從中國這里撈點便宜而已。要說同中國大打開戰(zhàn),印度目前還沒鼓起這樣的勇氣。印度現(xiàn)在之所以用投機的辦法挑釁中國,一則出于長期以來野心的驅(qū)使。因為印度的野心就是稱霸南亞,而不搞定中國則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印度幾十年來都處心積慮地要與中國再打一仗,報當年的一箭之仇,同時為稱霸南亞次大陸奠基;二則受到亞太局勢的鼓舞。中國面臨多個方向的熱點糾葛,印度感到有機可乘;三是得到了強有力的戰(zhàn)略支撐,美印關(guān)系事實上已經(jīng)達到盟國的水平,印度的安全有了切實的保證,因而膽氣就空前足了起來。所以,展望未來,中印關(guān)系始終將是中國的一個夢魘,而這恰恰是美日英澳等國所夢寐以求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國無力采取第二種手段而采取上述三種辦法的任何一個,不丹這個可憐的國家今后可能就要陷入危機存亡之中了。
所以,此次中印邊界危機,大概卓有成效地驗證了兩句真言:印度已經(jīng)不是1962年的印度,中國也已經(jīng)不是1962年的中國。這句話前半句是印度高官說的,后半句是中國官員說的,他們說的都很對,但個中意味,卻個人有個人的理解了。
相關(guān)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