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要決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突出體現。報告要求各級政府,要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加強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努力為人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本次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之一。
優秀傳統文化
也是有效治理手段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縣象鼻嘴村的黨支部書記向平華是來自最基層的干部。 象鼻嘴村的文化建設搞得很有特色,向平華說:“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治理現代化也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象鼻嘴村有個不成文的“鄉規民約”:但凡兩口子雙雙出門打工的,帶著娃娃走;如果娃不出門,父母里面就留一個。“象鼻嘴村沒有‘留守兒童’。”向平華說,“我跟大家講,你們出門打工10年,孩子就長到了十幾歲;就算賺到錢,孩子沒學好、心理扭曲了,到頭還是一場空。留個人陪孩子,培養親情、講講孝道,比什么都強。這些話很實在,村民也容易聽進去。”
沒有留守兒童,鄰里關系和睦,基層組織發揮作用,象鼻嘴村做事也順溜。向平華說:“比如國家糧食直補到我們那里,每人頭上一兩百元錢,能管多大用?我們和村民商量,把錢集中起來修路、修溝渠,大家再出出力,事情就辦成了。”
“要說治理,‘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根線’,基層最重要。”向平華說,“總書記參加上海團審議時也說了,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應該把基層組織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我們手里的武器。”
公共政策
應更多考慮普通群眾需求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了好文件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關鍵在落實。落實的關鍵在基層。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高等研究所所長汪暉教授表示,在現代治理體系中,出臺公共政策應該更多考慮普通群眾的需求。在今年的提案中,汪暉希望國家能為建筑業的農民工“編織”一張安全網。
“我國建筑業總產值早在2011年就突破了10萬億元大關,但總數達4000萬的建筑業農民工卻承受嚴重的欠薪、工傷事故和職業病傷害。”汪暉說,“問題根源就在于絕大部分建筑業農民工缺乏一紙證明其身份、規范其權利的勞動合同。”
汪暉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潘毅合作,形成的提案有扎實的社會調查基礎。清華、北大、香港理工大學等高校師生近年開展的一項“關注新生代農民工計劃”,對全國建筑業用工狀況進行了大規模問卷調研,調研報告顯示:2013年超過80%的建筑業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這個數字甚至比2011年還高出5個百分點。
《勞動合同法》中的明文規定,落實起來卻無比艱難;勞動合同簽訂率隨著經濟發展“不增反降”……汪暉意識到,工人維權不但需要法律支持,還需要組織給力。他在提案的“委員建議”欄中加了一條,希望“通過工會系統監督建筑公司的勞動合同簽訂、工資支付、繳納社會保險、職業安全培訓、發放勞保工具等工作,并在建筑工人權益受損的情況下,第一時間提供支持和援助,介入農民工的維權糾紛,避免維權事件的暴力化”。
頂層設計
應助社會形成自治能力
象鼻嘴村的村民可以說是幸運的,因為黨的基層組織在發揮作用。建筑業里遭遇拖欠工薪或工傷補償的農民工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缺少談判維權的有效渠道和能力。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做好制度“頂層設計”的目的,恰恰應該是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安全和發展的空間。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在采訪中,汪暉說,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應該注重社會自治能力的形成。自上而下落實,自下而上探索,整個治理體系才會更好地發揮不同主體的能動性。“公共領域是分層次的;對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生活的地方,是地方性的公共領域。”汪暉說,“現在大家經常討論西方制度,其實西方以選舉為中心的所謂民主制度,在實踐中已經遇到很大問題,但也有一些經驗值得借鑒。比如美國的一些小鎮居民,他們通過參與公共政策討論,可以和比較強勢的資方或者權力進行博弈,很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可以說有一些不錯的底層設計,這種地方治理的經驗,值得我們思考借鑒。”(記者 楊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