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8月5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有的傳統主流媒體官博,忘記了本媒體的基本屬性,把自己整成潛伏在執政黨里的“反對派”,混淆了做好輿論監督和顛覆執政基礎的界限,把執政黨的使命和人民群眾的訴求簡單對立起來。
此前,楊禹已在他的個人微博發表類似意見。他在7月31日的微博中表示:“傳統主流媒體辦官方微博,應力戒三樣東西:1、動搖。忘記了本媒體的基本屬性,把自己整成了潛伏在執政黨里的反對黨。2、迎合。一味順著網上此刻最大聲音說話,缺乏系統判斷和理性思維的養成。3、低俗。小清新、小情懷、小風騷過多。這三樣東西有內在關聯:因為動搖,所以迎合;一旦迎合,難免低俗。”該微博轉發逾4550條,評論數逾1800條。
“微博可以人氣不足,但不能為了要人氣而拋棄底線,嘩眾取寵。 ”網友@丫頭的靜評論。
@司馬南評論: “楊禹沒有點出那一個名詞一一#黨性原則#。”
以下為楊禹文章全文:
楊禹:媒體官微應守住品質格調
傳統主流媒體辦官方微博,已漸成潮流。但或多或少存在“技術控”傾向:重建設平臺,不重建設隊伍:重技術突破,不重內容把握:重適應新風,不重體現特色。這些官微帶來了新氣象,但也暴露出老問題——傳統主流媒體在今天中國的復雜發展中,在紛繁復雜的輿論場中,到底該如何體現基本職責?
對此,很多傳統主流媒體顯得思想認識不足、隊伍準備不足、把關定力不足。傳統主流媒體辦官方微博,應力戒三樣東西。
一,動搖。有了自媒體這個輿論場后,傳統主流媒體能否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堅持體現國家原則、堅持冷靜客觀真實報道原則,變得更加重要。公眾在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是,表面上看,存在拋棄傳統媒體的傾向;深層上看,公眾對傳統主流媒體的依賴更強。他們希望傳統主流媒體能以職業能力為依托,從海量信息中挑選和梳理出有價值、成系統的信息,從而降低公眾的尋找成本。
更重要的是,同樣辦一個微博,傳統主流媒體的官方微博,與一名普通民眾或者一名網絡大V的微博, 作用大不相同。它不僅要體現一個傳統媒體用接地氣的姿態、新潮的網絡語言、更鮮活的互動能力介入微博平臺的能力,還要把傳統媒體的負責態度、客觀信息、理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建設性能力,帶入微博平臺。它不能把“結合”變成“迎合”,不能把“不保守”變成“不堅守”,不能把“投入”變成“ 投機”。
顯然,對照這些原則,有的傳統主流媒體官博,目前做得并不到位。這些官博上的某些內容,忘記了本媒體的基本屬性,把自己整成潛伏在執政黨里的“反對派”,混淆了做好輿論監督和顛覆執政基礎的界限,把執政黨的使命和人民群眾的訴求簡單對立起來。
二,迎合。微博平臺是一個各種聲音、訴求、利益交織的世界。在這個平臺上,誰也不能堵住別人的嘴,大家要做的,都是努力釋放自己的聲音,最終構建起一種相互制衡的狀態。
傳統媒體是這里姍姍來遲的新兵。正因為初來乍到,頭腦更需清醒。你需要首先構建起來媒體的系統判斷能力,基于本媒體基本屬性和掌握的客觀事實,來確定和發出自己的態度。這態度可能跟“網上此刻最大聲音”吻合,也可能不吻合。態度不只是由評論體現,也由你在諸多事實、信息中所做的取舍和側重來體現。
目前,有些傳統媒體的官微,習慣于順著“網上此刻最大聲音”說話。這樣做,表面上贏得了點擊率和叫好,但往往起到的是讓非理性、誤讀和情緒化都更加極端化的推波助瀾作用。今天的微博上,炮聲多、戾氣多、浮躁多。傳統主流媒體官博是來這里做什么的?一定要想清楚。
三、低俗。微博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溝通習慣和文化特性。傳統主流媒體來此立足,確實要改變在傳統平臺上的一些習慣。但這種改變,并不意味著任由小清新、小情懷、小風騷泛濫。傳統主流媒體官博在微博的花花世界里,得放得下身價,也守得住自己的品質和格調。
為此,傳統媒體官微要舍得下一些點擊率,也挨得住某些罵聲。要致力于在微博平臺上傳遞規律和常識,傳遞對復雜中國的均衡理解,傳遞更多的善意、責任感和建設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