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油氣管道線路示意圖
新聞背景:據媒體5日報道,經過3年建設,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緬甸段)天然氣管道工程建設近日全面完工,正準備投入試運行。這條始于緬甸西海岸終至中國云南省,全長800公里的天然氣管道將能夠滿足中國四分之一的天然氣需求。兩、三個月后,一條并行的原油管道也將投入使用。屆時,中國將能夠把中東石油經由印度洋直接輸送到內地。該項工程總共耗資25億美元。
中緬油氣管道建是中國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管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其中原油管道的設計能力為44萬桶/天(2200萬噸/年),天然氣管道的輸氣能力為120億立方米/年。
有觀點認為,中緬原油管道的開通將使來自中東的原油不用繞道馬六甲海峽,經由印度洋在緬甸上岸,由管道輸送進入中國,以實現國家“原油進口多地區、進口方式多元化”戰略。但筆者認為,輿論對此不可過分樂觀。
首先,據統計,中國約80%的原油進口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運進國內的,而2012年中國進口原油2億8000萬噸,也就說每年約有2億2400萬噸原油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中國,而中緬原油管道的設計能力僅2200萬噸/年,尚未達到前者的十分之一,對于長期維持高位運行的中國原油進口量來說,中緬原油管道運力只能算是“杯水車薪”。
其次,5月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巴基斯坦時,中巴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稱雙方同意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共同研究制訂中巴經濟走廊遠景規劃,推動中巴互聯互通建設。因此,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巴基斯坦油氣管道”仍處于研究階段,短期內無法為中國原油進口分擔更多的壓力。
以上兩點決定在未來不短的時期內,單靠中緬管道無法完成“繞道馬六甲”,大量原油的進口旅程依然需要經過海盜猖獗、各方利益交織的馬六甲海峽。除此之外,中緬油氣管道本身是否能夠穩定運行,在近年來復雜的中緬關系背景下,可能也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我們知道緬甸本屆文官政府上臺后,積極改善同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關系,緬甸現任總統吳登盛、緬甸著名“民主斗士”昂山素季等人正與美歐日“打得火熱”;與此同時,包括密松水電站等多項中緬合作項目卻接連被緬政府叫停,這其中總少不了西方國家政府與媒體在背后指手畫腳。
緬甸政府的“變臉”之舉確實為其帶來不少經濟利益,西方大國爭先恐后解除對緬甸的經濟制裁,并提供大量經濟援助,據統計,截止到2012年底,緬甸已收獲超過15億美元的貸款和援助。巧合的是,中緬油氣管道每年為緬帶來的外匯收入正是約15億美元。
雖然緬甸政府與克欽獨立軍(KIA)于近期簽署初步和平協議,緬甸總統吳登盛在會見中石油總經理時也表示,緬甸將確保緬中油氣管道安全正常運行,但在美國重返東亞、緬甸向西方開放的背景下,很難說中緬油氣管道是否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刻被某些國家作為要挾中國的工具,甚至直接被關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緬油氣管道顯然無法解決中國能源進口通道安全問題,就其本身而言,可能還需要依靠一個并不完全可靠的盟友的“忠誠”。中國要時刻關注緬甸方面的動向,運用政治經濟等多種手段不斷加強兩國關系,同時加快推進巴基斯坦方向的項目進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可能無法擺脫對于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我國在加強海上力量、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等方面還需不斷努力。時間站在我們這邊!
原題:不要對中緬油氣管道過分樂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