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看了《環球時報》的社評《向羅陽致敬,向他身后的精神致敬》,感到異常清新,好久沒有看到過《環球時報》發這樣的好文章了。晚上,又看到習近平同志的相關指示:“羅陽同志不幸因公殉職,我謹致以沉痛的哀悼,并向他的家人表示深切的慰問。羅陽同志秉持航空報國的志向,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英年早逝是黨和國家的一個重大損失。要很好地總結和宣傳羅陽同志的先進事跡,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羅陽同志的優秀品質和可貴精神。習近平還要求有關方面妥善照顧羅陽同志的家人。遵照習近平的指示精神,中央組織部要求深入總結和宣傳羅陽的先進事跡,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羅陽的優秀品質和可貴精神。中央宣傳部要求主要媒體立即對羅陽先進事跡采訪宣傳,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向羅陽學習,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提供榜樣的力量。”看了后,更感到一種振奮,好!確實好!
為什么振奮?因為從這些內容中,感到了一種精神的回歸,一種正氣的回歸。我們或許可以把它稱為羅陽精神,但它不就是我們熟悉的大慶精神、大寨精神、兩彈一星等精神嗎!毛主席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在羅陽的身上,體現的就是這種精神。這種精神雖然一種還默默地存在在羅陽們身上,但卻成為了一些人的嘲弄對象,好像要與這個社會告別了。然而,突然,它來了一個漂亮的轉身,好像又要回來了。好!實在的好!
致敬!羅陽。 致敬!“精神”!
附:(社評)向羅陽致敬,向他身后的精神致敬
2012-11-27 環球時報
沈飛董事長、總經理羅陽25日突發心臟病逝世,在“遼寧艦”航母艦載機成功起降傳遍全國的當天,這個不幸的消息強烈震動了無數人的心。羅陽是領導研制殲—15艦載機的核心人物,他在大功告成后舒氣放松的時刻突然倒在工作現場,甚至沒來得及參加慶功宴,人們忍不住為他惋惜,也被他的故事及故事中某種漸漸陌生了的精神深深打動。
羅陽的溘然長逝讓我們以另一種眼光重新審視“遼寧艦”和它的艦載機。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通過一長串技術數據和投資額了解中國的先進國防裝備,我們很少再去想這些裝備背后的科研團隊,兩彈一星的精神好像早就畫上了句號,我們會以為中國新的國防裝備都是用錢“砸出來的”。
羅陽以他的死告訴我們,沒有一批甘于奉獻的人,多大的投資都買不來國防現代化。現代世界的大多數技術都能花錢購得,但頂尖技術買不來,頂尖國防技術尤其買不來。在追趕世界最高軍事水平的路上,中國將長期處在“兩彈一星的時代”。
中國需要現代化版的錢學森以及與他一起照耀了那個時代的光輝人物。今天的中國極盡開放與繁華,很多名人、有錢人從榮譽到資產與世界連為一體。但中國國防科工團隊對這一切的分享一直落在后面,“獨立自主”、“艱苦奮斗”這些老掉牙的口號必須在他們那里得到忠實的堅守。
愛國主義不斷在互聯網上遭到嘲弄,但它作為國防科工的精神支柱,仍在鼓舞一代又一代人。從羅陽不多的公開材料中,我們不難推測他與愛國主義同樣有著特殊的親近。
羅陽身為大型軍工企業的領導,并有科研人員的典型出身,是非常標準的軍工領域領軍人物,他的成長也像是國防科工“流水線”的作品。總之他在自己的環境下并不特別,包括他突發心臟病倒在科研現場,這也并非軍工行業以及中國泛科研隊伍里的極端個例。
羅陽的死在一個特殊時間和特殊地點抓住了全社會的關注,然而恰恰是他的不特別帶給了我們真正的震撼。他向我們展現了一個龐大的、默默無聞的人群,他們非常努力,工作強度遠高于社會平均水平,而且壓力巨大,幾乎不容閃失。他們中極個別的幸運者有可能“出頭”,但絕大多數人注定只能做“中國崛起”這個大輝煌中的一粒分子。
在今天的社會里,很多人因為默默無聞或者利益太薄而厭倦自己的工作,但國防科工團隊的最大不同就是,他們仍能相當投入地分享國家軍事進步帶來的快樂和驕傲,他們至今是中國最善于合作、最充滿集體榮譽感的團隊。
羅陽帶領他的團隊突破了中國艦載機的關鍵技術,中國從航天到航空、以及很多我們并不熟悉的國防科工領域有很多這樣的團隊,他們共同推高了中國國防的實力。羅陽是中國國防科工愛國主義及甘于奉獻的縮影。
羅陽的死因為航母艦載機起降成功的寬大背景而多了一份面向全社會的壯烈,在多元化社會早已色彩紛呈的今天,我們應當停頓一下,對羅陽的死給予一份特別的凝望。我們未必要把不同的人生追求進行價值排序,但羅陽帶給我們心中的那一份震動值得我們珍惜它,放大它,我們對人生的理解會因此多一個高尚的維度。
向羅陽致敬,在官方還沒來得及反應時,這樣的聲音在過去幾十個小時里已經響徹互聯網。這反映出,中國社會的各部分是相通的,多元化帶給社會的裂痕似乎并非看上去的那么深。這個國家有著埋在復雜表象下的共識與認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