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秀林:批駁朱禎“轉基因食品(一)”
顧秀林
·
2011-08-19
·
來源:烏有之鄉
朱禎: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轉基因水稻專家。最近(8-16)他在杭州“市民大學堂”發布了一篇科普文章:“轉基因食品(一)”,來源見:
http://gov-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1/08/16/011461912.shtml
朱禎先生把問題聚焦在“轉基糧”上,我非常贊同,下面的討論,只涉及“轉基糧”,即轉基因食品。
朱先生在方舟子、饒舟子一個接一個敗下陣來的節骨眼上上場了。
以前沒有讀過朱先生的科普,我今天領教了。我和朱教授在今年4月28日的第四次國際生物安全研討會上初次見面,他根據在網上看到的影像資料,一下子就把我這個圈外人辨認出來,并非常熱情地邀請我和他保持聯系。
我認為,批評就是一種“保持聯系”,不一定要面對面說話才算保持聯系。
如下:朱先生說:“正如鄧小平所說的,將來農業問題的出路最終要由生物工程來解決。如今,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一方面提高了勞動生產力,降低了生產成本,使糧食大幅增產;另一方面大大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非常高。”
在下面我主要駁斥這兩句話。讀者請看下面附的原文。
首先,朱教授把鄧小平搬出來是什么意思呢?挺轉一號主力黃大舫最近也提過鄧小平。
還是麻煩朱教授給個出處吧!政治家說話,一句頂一句,但是不能偽造。挺“轉基糧”【而不是轉基因技術】的主流,處處引用美國,現在忽然搬出一句“正如鄧小平所說”,是以前把他忘記了嗎?科學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還不停地犯錯誤呢,政治家來說科學,就不會犯錯誤嗎?這樣的錯誤犯得還少嗎?
我認為,朱教授這是以政治之勢壓人,他是理屈詞窮了。你們挺轉的專家一再說,“轉基糧”是個科學問題,挺“轉基糧”的科學家們(朱教授不過其中之一),以主流的強大陣營,和一群主要是“不懂科學”的反轉人士過招,竟然會辯不過,一辯不過就想起來,可以用政治之勢壓人,那么你們自己是科學家,還是政客呢?
我假定,鄧小平真的說過這樣的話,朱教授、黃教授沒有偽造。但是,政治家不是科學家,在政治上占據合法性,不等于在學理上、在科學上正確。用政治壓制批評,是錯誤的。在科學中永遠存在辨別真偽、求真去偽的問題,朱教授掄了一根政治上正確的棍子——請問,轉基因【轉基糧】究竟是科學問題,還是政治問題?
如果朱教授能把轉基糧的好處說得清楚明白,先做到以理服人,然后再引用鄧小平1988年的“先見之明”,那樣才能在科學和政治兩個方面同時矗立。對不對?
具體一些:
1.“將來農業問題的出路最終要由生物工程來解決”
討論“出路”,需要先說明,現在農業的問題是什么?農業是供養人的,糧食一年一收、人們天天都消費,不能“雪藏”,所以農業的問題是,能不能做到百年千年可持續,滿足每一個時代人口的需要。在市場化模式下,短期行為、掠奪地力,是難以抑制的壞事;所以如果說到“出路”,就必須符合永續的“可持續”原則。
今天中國農業的問題在哪里?農民不愿意種地,化肥農藥過度使用,基礎設施30年失修,生態失去平衡,僅僅兩代人的時間,就破壞了200代人積攢下來的老本。在這樣一塊“地基”上,用轉基因的生物工程,制造轉基因的種子,能解決的是什么問題?用抗旱抗貧瘠的種子,把農田變得更干更瘦?用抗蟲抗草的技術,把生態環境破得更加徹底?——這就是農業最終的“出路”嗎?我不這樣認為。朱教授和挺轉派,似乎都是這樣認為的。
2. “如今,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一方面提高了勞動生產力,降低了生產成本,使糧食大幅增產;另一方面大大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非常高。”
這幾句話,沒有一句是有根據的,特別地,對于中國農民來說,全是謊言。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不論是抗除草劑,還是抗蟲【一共只有這兩種】,都有利于超大規模的美國農場,所謂提高勞動生產力,是驅逐了很多不幸的農民、用飛機更有效地噴灑除草劑、用超大型機器,使用更少的勞動力——是用這樣的辦法實現的。糧食大幅度增產,要看怎樣說——巴西阿根廷為了給中國提供轉基因大豆,從2003年以來瘋狂地砍伐森林,去種植“綠色黃金”——轉基因黃豆,就是這樣增產,不是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量。至于“大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更是徹底的謊言——美國農業部今天正在修訂統計,它已無法掩蓋2009年以后農藥使用量大幅度提高的事實;美國各州20種以上的抗除草劑“超級草”,正在斷絕轉基因技術的后路。除了勞動力以外,美國的轉基因農業沒有減少任何投入,它從哪里減少了碳排放量?是不是被裁減的農場工人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
“社會和經濟效益都非常高”——朱教授自打耳光。
這種謊言被重復過很多次。科學家本不應該這樣做。
請朱教授談談對曹明華提出的“可變剪切”、基因次序和基因微陣列片的看法,然后再來談“農業的出路”。這是你的專業,不是我的專業,我讀了曹明華的文章,反轉的態度更加堅決,為了不發生偏聽偏信的錯誤,我特在此向你求教。
——顧秀林
...............................................
|
| 今日主講 | 朱禎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中心思想 | 轉基因食品正在逐漸走入我們的餐桌。 正如鄧小平所說的,將來農業問題的出路最終要由生物工程來解決。如今,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一方面提高了勞動生產力,降低了生產成本,使糧食大幅增產;另一方面大大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非常高。 | 課堂速寫 | 糧食需求面臨巨大現實壓力 本世紀內,世界人口將增加一倍,也就是每100年增加一倍;而糧食需求則是每30年就要增加一倍。 別看現在我們的生活好多了,實際上糧食問題并未從根本上得以解決。尤其是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對糧食的需求還有更大的缺口存在。前兩三年糧食都漲價,就是因為有了世界性的糧食危機,如果蔓延下去,那是非常危險的。 我國用世界耕地面積的7%,養活了13億人口。到2030年,我國的人口將達到14.5億,這個缺口是非常巨大的。因為現在我們從溫飽型要向小康型轉變,我們的人均糧食的需求將從300百多公斤增長到400百多公斤、500百多公斤。所以,我們提出口糧自給率達到95%。這里還不能說是糧食,因為糧食還包括飼料,而現在我國的飼料玉米是大規模進口的。在僅能維持口糧自給率的情況下,到2030年的話,情況就困難了。 除了人口壓力外,耕地面積也是一個巨大壓力。國土資源部下了一個死命令,就是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能否守住紅線是個大問題。我們的人均土地面積只有1.3畝,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比印度還要低。另外,我們的水源匱乏,災害頻發,鹽堿、沙漠化現象突出,70%的江河和10%以上的土地受到污染。這些都限制了我國農業的發展和糧食增產。即使按現在的速度,按現在的水平發展,也是不可持續的。 農業問題要由生物工程解決 鄧小平說過,將來農業問題的出路最終要由生物工程來解決。溫家寶總理也在最近說過,我力主大力發展轉基因工程,特別是最近發生的世界性糧食緊缺,更增強了我的信念。 有一種遺傳物質,決定著遺傳特性。小到病毒,大到靈長類動物,都使用著一種語言,這種語言是叫做DNA。基因的化學本質就是DNA,翻譯過來就是脫氧核糖核酸。 現在有種技術,就是把特定位置上的基因剪切下來,安裝到一個載體上,然后再去轉化給別的生物。這套技術首先應用到了細菌上。現在糖尿病及其他一些疾病,基本上都是以轉基因的細菌作為藥物,叫做重組藥物。比如胰島素,90%以上都是重組的。過去胰島素是從豬的胰臟里提取,數量有限,價格非常貴。現在把胰島素基因擱到細菌里,然后從細菌發酵液里就能提取了。在醫藥界,轉基因技術并沒有引起過大的反響。 在植物方面,從一個生物的基因組中把一段基因分裂出來,然后放到載體上通過遺傳轉化,最后獲得一些組織塊,我們叫做育墑。由育墑再形成一個完整的植株,最后形成一個新的品種。這樣一個過程說起來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做起來,整個流程要做完得花七八年時間。 所以什么叫轉基因呢?科學地說,所謂的轉基因,也就是轉基因生物,就是利用DNA重組技術、轉化技術,將外源目的基因轉移到受體生物中,使它產生定向的、穩定的遺傳改變,并形成新的品種。這是科學的術語,對于民眾不太適合。 舉一個淺顯的例子。蘋果是紅色的,那么決定它的紅色是由基因決定的。我們可以把蘋果中控制紅色的基因提取出來,轉到香蕉里,然后香蕉就變成了紅色。這個過程就叫轉基因。 有人認為,我們利用傳統育種就完了,何必用轉基因技術呢?實際上,轉基因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作物缺少一些基因,品質不好,缺少抗源或基因,我們得老給它打藥。通過常規育種,是不可能產生抗源或基因的。它的特點是,過去的常規育種只能是在種內進行,而轉基因技術可以在種間、屬間、動植物之間甚至是微生物和植物、動物、人之間形成交換。 轉基因技術確保了糧食安全 就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轉基因技術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轉基因可以解決高產優質的問題,最終確保國家糧食的安全。多抗高效還可以降低農藥化肥用量,提高水分肥料的利用率,以確保農業生態的安全。另外,還能增加產品的功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 從1983年第一例轉基因植物誕生到1996年大規模推廣達到170萬公頃,2009年這個數字突破了14000多萬公頃。現在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大約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8%。一個新技術發展得這么快,肯定有它的理由。 1994年以前,我國一直是大豆的出口國,現在淪為進口國。大豆的主要生產國是美國、巴西、阿根廷和中國,前三個國家都采用了轉基因大豆,而我們沒有采用。在美國和阿根廷,97%的面積已經都種了轉基因大豆,經濟效益十分巨大。現在市場上賣的豆油大多是轉基因豆油,我買油絕不看它是不是轉基因的,而是看是什么油,這個更重要。我絕不會挑轉基因油或非轉基因油,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但有的東西不一樣,比如玉米。沒準我要看一下是不是轉基因的,在品質、價格等都一樣的情況下,我會選擇轉抗蟲基因的。為什么?少打農藥! 還有一種大米叫金色大米,這是一種含有胡蘿卜素的大米,是瑞典科學家Potrykus把兩個基因轉移到大米當中去,然而讓大米能夠合成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有抗氧化作用和防癌功能,轉到了大米中,那么對于東南亞國家和非洲國家是非常有用的。 還有一種西紅柿,是紫色的,富含番茄紅素。中老年朋友要注意多吃煮熟的西紅柿,番茄紅素是被列為十個最健康食品中的一個,對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一般的西紅柿含量比較低,紫色的增加了番茄紅素的含量,對我們健康非常有利。 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實現雙贏 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包括了南、北美洲,澳大利亞以及亞洲的很大一部分農業區,而非洲和歐洲應用非常少。在種植面積上,美國還是領先的,占了總數的60%多。其次是阿根廷、巴西、加拿大以及印度、中國、巴拉圭、南非、澳大利亞。我國目前主要還是抗蟲棉,而且速度偏緩放平了,2004年以后沒有什么增長,因為除了推廣轉基因棉花,我國沒有再推新品種。 在轉基因作物的種植種類上,比例最大的是大豆,主要是抗除草劑大豆;然后是玉米和棉花,主要是抗蟲的,也有抗除草劑的;再次是油菜,主要在加拿大推廣,也是抗除草劑的。因此目前廣泛推廣的只有四種作物、兩個類型,占了世界轉基因農作物95%以上。 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規模,每年都在以10%的速度增長,我想它不是沒有緣由的。如果真像某些人所說的存在著那么大的風險,那么各國政府和開發商為什么冒著這么大的風險,投入這么大的資金去研究一個前途不確定的東西呢? 從目前來看,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一方面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在1996年到2008之間,農民的收入提高了520億美元,其中50%得益于降低了生產成本,另外50%獲益于增產了4.67億噸糧食。而在此期間,開發商拿到的好處也有519億美元。另一方面,累計減少使用殺蟲劑35.6萬噸,減少殺蟲劑使用量8%。僅2008年就減少了3.4萬噸,使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了140億公斤,相當于一年內讓700萬輛汽車停開省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所以說,它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非常高。 |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