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紫荊》踢爆美阻撓政改黑手
圖:《紫荊》雜誌踢爆,今次阻撓政改是反對派議員在前臺表演,而美國勢力在后臺謀劃,目的在聯手對抗中央政府\資料圖片
繼本報多次揭露美國勢力一直暗中資助本港多個反對派組織,甚至在“佔中”事件背后推波助瀾之后,《紫荊》雜誌最新一期封面專題踢爆,今次阻撓政改是反對派議員在前臺表演,而美國勢力在后臺謀劃,目的在聯手對抗中央政府。而美國一些機構對香港政改已經明確了“兩步走”策略,一方面繼續策動反對派與中央對抗,一方面則要反對派留有“轉身”的空間,如出現民主黨何俊仁忽然推遲“辭職公投”等一系列“奇怪”言行,原因均源于此。\大公報記者 冼國強
《紫荊》雜誌六月號的封面專題以《政改較量背后的美國因素》為題,指表面上看,影響政改通過的重要因素是27名反對派議員的取態,而對這些議員取態產生重要影響的則是美國政治勢力;前者前臺表演,后者后臺謀劃,“聯手對抗北京,是政改博弈的主要特徵”。
既對抗又留“轉身”空間
該文指,來自反對派陣營的多個消息透露,美國一些機構對香港政改已經明確了“兩步走”策略:一是堅持與北京對抗到最后一刻,能爭多少爭多少;二是替最后通過政改留下一定空間,有普選總比無普選好。對于第一個策略,反對派已經在落力表演;對于第二個策略,表演的序幕則悄然拉開。該文頗有寓意地指,“在可見的將來,香港市民或許還會看到一些‘怪事’”。
該文引述消息說,美國自身對此也存有矛盾。從本質上而言,政改方案通過而令中央政府對香港影響力得到加強,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但從戰略層面考慮,美國需要通過香港普選的機會達到其代言人上臺“執政”的目的。基于此,美國要在反對和容許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文章指,來自反對派陣營的消息稱,美國不斷微調其“香港策略”。從“佔中”期間的“顏色革命”方程式,重新回到“公民運動”的對抗模式。即既保持對抗,又開始小心地留有“轉身”的空間。有反對派成員稱,“轉身”策略的出現,始于美國議員訪問團抵港之后。五月七日,三名主理亞太事務的美國國會議員邵建隆(Matt Salmon)、湯姆.艾莫爾(Tom Emmer)和艾倫.洛文塔爾(Alan Lowenthal)抵港。其后分別與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會面;再后又分別與民主黨、公民黨、工黨、民協及人民力量等政治組織的代表見面。
而在此之后,反對派陣營旋即發生一些微妙變化。文章分析稱,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決定“暫緩”辭職公投,其真正用意是打算給少數溫和反對派轉?作一點鋪墊。何如果在政改方案表決前辭職,無異于又一次將反對派生死捆綁在一起,所有反對派將不存任何妥協空間;而在表決之后進行“辭職公投”,這種危險便大打折扣。民主黨以及民調製造者、溫和反對派近期接二連三的“奇怪”言行,都與美議員訪港有關,與美國當局香港政改“兩步走”的策略有關。
製造麻煩阻撓表決方案
文章最后形容美國對反對派的政治指導是“先逼后放”,強調不論是“滾動民調”還是近期泛起的“推遲表決”之說,目的都是製造麻煩,盡可能的破壞政改方案按照全國人大8.31的決定框架獲得立法會表決通過。該文預測,美方有意無意地提醒反對派,抗爭焦點不要完全局限于政改,還要顧及立法會功能組別的存廢,顯示立法會功能組別的作用是否被削弱甚至整個組別何時被取消,將會是反對派下一個主攻方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