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法國也因此成為獲諾貝爾文學獎最多的國家。有趣的200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裔法國作家高行健。《靈山》的作者在中國被視為法國人,在法國卻依然是“中國人”。法國媒體——如《解放報》——在對諾文學獎進行回顧時,明確把高排除在法國獲諾獎作家行列之外。還有的媒體干脆只列出“用法語寫作的法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名單”,也同樣把用中文寫作的“法國作家”高行健排除在外……一個其母國和寄居國都不屑于承認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潛臺詞頗令人深思。
莫迪亞諾在獲獎前不到十天剛剛出版的新作《為了讓你不在這個區迷路》卻并未借諾貝爾文學獎的風光而攀上暢銷書排行榜首位。將莫迪亞諾擠下來的,是《法國自戕——令法國衰敗的40年》(La Suicide francaise):一本典型的政論書。此書一問世即大受歡迎,創下連續十天每天銷售超過5000冊的驚人紀錄。目前已經連續二十多天高踞法國暢銷書榜首,直到第一版全部售罄。與此同時,這本書也引起法國各界的巨大爭議,左、右翼圍繞這本書爭吵不已,各自立場都趨于極端化。支持者大贊其“勇于說出真相”、而反對者則驚呼是“赤裸裸的歷史反動思想”……這本書的暢銷,恰恰證實了法國社會思潮風向正在急劇向右轉。從這一背景看,極右翼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在2017年時當選法國總統的預測并非完全是空穴來風(在最近一次參議院選舉中,極右翼甚至破天荒首次有兩人當選,這在歷史上是無法想象的)。這是否能與二戰前夕希特勒當選上臺相提并論?目前下斷言顯然為時過早。
《法國自戕——令法國衰敗的40年》(La Suicide Francais)
作者艾利克·齊姆爾(Eric Zemmour)是法國著名的“另類記者”,以大膽直言、特別是公開宣揚被批為帶有“極右”色彩的政治主張而倍受爭議。在這本《法國自戕》一書中,齊姆爾描述的是法國自戴高樂將軍逝世以后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
眾所周知,法國與西方其他發達民主國家一樣,近年來面臨嚴重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困境。盡管法國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法國悲觀主義情緒卻依舊彌漫整個社會。超過10%的失業率、高達2萬億的巨額債務、社會福利的日益削減(取消優秀學生獎學金、取消部分家庭的多子女國家補貼……)、犯罪率不斷上升、經濟增長率卻不斷下降……使得法國社會充滿了“憤怒”,充滿了要“尋找責任者”的沖動。齊姆爾的書用大膽、甚至是“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全面否定目前法國主流價值觀,提出要以“回歸過去”的保守主義思潮來總結和解釋導致法國出現今天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
齊姆爾認為,法國墮落到這一地步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思想;40年來統治法國的意識形態是“平等、多元文化和絕對的自由主義”等“68年5月思潮”,正是這股席卷了法國學術界、媒體、大學乃至政界的“左翼思想”,一步步自我摧毀了一個正常社會所應該擁有的正常價值觀:如家庭、民族、工作、國家、學校等等……從而導致法國走向崩潰。今天法國的種種問題,從失業到債務、從移民問題到企業競爭力下降,都是緣于這一“68年5月左翼思潮”。盡管這種說法在左翼思潮占據明顯統治地位的精英階層(即法國社會上層建筑領域)看來明顯屬于“政治不正確”,但卻迎合了法國社會相當一部分(如果不是大多數的話)中、下層民眾的心態。齊姆爾特別舉出同性戀、女權主義和伊斯蘭教為例。特別是后者。齊姆爾認為法國是一個建筑在猶太—基督教基礎上的國家,無法接納和容納與之尖銳對立的外來穆斯林移民。這一判斷顯然得到了大量法國保守的中、下層民眾,特別是支持極右翼國民陣線的選民的支持和認可。
作者艾利克·齊姆爾(Eric Zemmour)是法國著名的“另類記者”
齊姆爾認為,正是同性戀、女權主義和伊斯蘭等“左翼異端思想”摧毀了法國傳統價值觀,從而導致法國社會的墮落。所以要重振法國,只有在思想上正本清源,重歸傳統。齊姆爾的書大受歡迎,恰恰反映了今天法國社會正處于最強大的“保守主義思潮”席卷之中。齊姆爾的思想并非一股“孤流”。只是齊姆爾被主流媒體與接受,而其他一些與他幾乎有著同類思想的人,則被法國主流思想界有意忽略。如著名作家阿蘭·索哈爾就是一例。索哈爾的觀點被認為甚至比齊姆爾更深刻,但因其被指責有“反猶色彩”,因而遭到法國主流媒體的全面封殺。但索哈爾的書也幾乎本本暢銷。從法國的這股“反動”潮流來看,說法國目前正處于對“68年5月風暴”以來的“左翼思想”(即否定家庭價值、否定國家權威、否定愛國主義、主張人權至上、主張干預主義……)最強烈的全面反思之中,絕對是恰如其分的。
齊姆爾之所以受歡迎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他敢于把一些“政治不正確”的話題公然放到臺面上來。比如書中所提及法國今天國家背負巨額債務的原因這一非常敏感的問題。他認為,這一債務并非緣于主流媒體所認為的是法國國家“福利過度”、國家花費在公民福利上的錢大大超出其能力,而是與法國1973年1月3日通過的一項法律《銀行法》密切相關。這一觀點過去在法國只是私下的竊竊私語,盡管法國四位總統候選人極左翼的梅朗松、傳統右翼的龐德尼昂、極右翼的勒龐以及無法歸類的舍米納德在競選總統時說到過這個話題,但都被媒體輕描淡寫地有意“忽略”過去了。而齊姆爾則將它變成一個公共話題。當公眾認可這條法律是法國今天巨額債務的源頭時,其對法國社會會產生何等樣的沖擊,將是令人難以逆料的。
法國急劇向保守主義的右翼思潮轉向,是當今歐洲的一個大趨勢。只是,這一轉向與過去如二戰前夕的思潮有著根本上的不同:歐洲今天的極右翼所排斥的已經不再是猶太人,而是以穆斯林為主體的阿拉伯人和黑人……
令人驚訝的是,這股遭到齊姆爾質疑且日益為法國民眾所拋棄的西方“左翼思想”卻被中國部分知識界視為“先進意識形態”的代表,并涂抹上“右翼自由派思潮”的色彩而一心要引入中國。正如當年法國著名的“毛派”知識分子、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卻被中國思想界當作“走出文革”的旗幟一樣荒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