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10至20年內有較大可能保持政治體系結構性穩定,但這并不意味著未來中國政治發展不存在任何風險。根據國際經驗和中國現實情況分析,未來中國社會和政治體系依然具有若干風險因素或導致中國的不穩定。其中有三個問題最值得關注。
權力分散化風險
權力集中與分散是衡量和劃分政治體制的另一個標準。民主政治發展將導致政治權力的分散,這是民主政治發展的客觀趨勢。未來在中國以擴大社會民主為取向的政治體制改革還將繼續,如擴大政治參與、擴大民主協商、加強權力制衡和民主監督等等,地方和部門層面的體制改革也將繼續,所有這些改革,都具有分散中央權力的潛在風險。這一點不僅為民主政治發展長期歷史趨勢所證實,也有越南等國家政治改革的事例作為近期的佐證。
越南在工業化初期階段,出現了推行以擴大競爭選舉為特征的民主化改革的趨勢。越南實行革新開放時間較短,目前從總體上看越南社會分化以及經濟社會結構變動尚屬工業化初期,新興社會群體處在萌發狀態。越南政治變革超前于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變化的原因何在?據多方調研,我們認為:越南實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動因主要來自上層,是權力結構內部的原因所導致的。越南自上而下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黨的最高領導層沒有“核心”。越南最高領導層中具有平等地位的領導集體成員以及他們所主管的部門,演化為權力主體之間相互競爭、牽制和弱化他人權力的趨向,最終導致集中統一權力的分散和弱化趨勢。這一趨勢已成為越南保持政治體系穩定和黨的團結統一的隱患。
經濟波動風險
經濟持續發展與維持社會流動,是任何一個處于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社會穩定的根本保證。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也證明這一點。因此,未來10至20年保持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流動是保持中國社會穩定的基礎。然而,經濟自身的波動性和外部環境影響對于中國經濟帶來的風險始終存在。
從內部風險控制看,關鍵是要形成“退路”機制。針對重大經濟政策和改革措施應有反向論證和善后預案,形成一旦出現經濟政策和改革措施重大失誤的補救和糾錯機制。“退路”機制是經濟社會發展風險控制的重要環節。從外部風險控制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來自世界經濟中不確定因素的風險會繼續上升。在這方面,繼續維持強大的國有經濟、謹慎逐步的金融開放和戰略物資的安全供應保障是最為重要和關鍵的因素。
輿論失控風險
主導社會意識形態,調控社會輿論,管理社會情緒,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思想條件。從國外經驗和中國近年來自身遇到的新情況看,是輿論沖擊和社會情緒管理方面的挑戰和風險在增加。
中國在未來10至20年將經歷向工業化中后期的轉折,反映到社會結構、社會關系和社會思想領域同樣會引發轉折效應。從社會結構看,社會流動高潮將趨緩,轉入平穩狀態,呈現回落趨勢。從社會關系看,改革開放前相對均質的社會不復存在,代之以利益多元化的復雜社會關系。從思想領域看,思想意識的多元化成為基本趨勢,社會的自我意識上升,并隨社會流動機會相對減少而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和不滿情緒。這種現象一旦出現并形成一定強度,將對政權的合法性、正當性構成挑戰。
由于技術變革和新媒體、自媒體的出現和迅速發展,輿論工具、傳播手段已從政權的壟斷或主導轉向普遍化,日益為民眾所掌握。這種局面在當代世界普遍發生,幾乎構成對所有國家政權的挑戰,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近十余年來,我國民間主要表現為民族意識、宗教意識和權利意識的自我意識普遍增長。這種自我意識的成長具有兩面性,在激勵自我,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展現出極端化的負面趨勢,其主要表現是:民族意識極端化發展為民族分裂意識,宗教意識極端化發展為宗教極端思想,權利意識極端化發展為民粹主義思潮。這一現象已經對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穩定形成了影響。
可以預見,社會思想引導、社會輿論調控、社會情緒管理,將在未來中國社會的治理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將在未來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新著《中國民主的經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