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以黑龍江省為代表的我國石墨產業正經歷著與稀土產業一樣的窘境: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利用水平低、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秩序混亂等,致使石墨這一戰略礦產資源低價流失海外,給國家利益造成損害。
石墨是戰略性非金屬礦產資源,可廣泛應用于新興材料、機械、能源、國防、航天工業等領域,是我國繼稀土外的又一優勢礦產。我國作為石墨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探明礦石儲量約為20億噸,占世界石墨儲量的72%;黑龍江省石墨資源儲量占全國60%以上。
有專家擔心,按照目前開采方式和速度,幾十年后國內已探明石墨資源將消耗殆盡,到時中國將從國外高價進口石墨,由石墨大國變成石墨貧國。
“低出高進”與“以購代采”
業內人士介紹,雖然石墨資源比較珍貴,市場未來前景廣闊,但目前我國石墨產業整體發展狀況不佳,大量優質天然石墨初級產品以較低價格出口,發達國家在實施儲備之余,將其加工成高端石墨產品再高價返銷國內。
“外國人把咱們的石墨原料加工成高端產品再以幾十倍的高價賣回來,真的讓人很痛心。”我國天然鱗片石墨主要供應商之一黑龍江奧宇石墨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劉金柱說,他們的產品有一半以上直接或間接銷往國外,這些石墨初級產品大約以三四千元一噸價格出口后,被加工成12萬元一個的人工心臟膜瓣或者氟化石墨等高端石墨產品,再被國內進口。
黑龍江省石墨行業協會秘書長陳育群介紹,石墨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我國約有近千家石墨企業,主要生產中低檔的高碳石墨、高純石墨、微粉石墨及可膨脹石墨等產品。這些石墨產品主要出口美國、日本、歐盟、韓國等國家。目前出售價格為每噸2000元—4000元,但經過外國提純加工再進口中國,每噸價格達10萬元—20萬元。
黑龍江省石墨行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主要石墨生產國有中、印、巴、加、朝等國家,約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美、日、德、英等發達國家是世界石墨主要消費國,石墨需求量約占世界總需求量的80%。
黑龍江省科技廳、蘇州中材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專家介紹,一些發達國家也有石墨礦藏,但考慮到其重要性、稀有性以及開采的環境成本,都把本國石墨資源作為戰略資源進行儲備,限制開采,轉而從中國等其他國家低價進口石墨初級產品,用于生產或儲備。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玉認為,由于我國并不掌握石墨深加工核心技術,而先進石墨加工技術被美日歐盟等少數國家壟斷,導致我國石墨資源“低出高進”,外國“以購代采”的狀態長期存在。
低端無序開發嚴重
業內人士指出,以黑龍江為代表的我國石墨產業發展面臨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低端產品惡性競爭、礦產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如不加以規范和管理,幾十年后可能使我國由石墨大國變成石墨貧國。
我國石墨產業結構不合理、低端產品惡性競爭的情況比較突出。黑龍江省石墨行業協會會長韓玉鳳說,我國石墨企業布局不合理、生產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初級、低檔產品產量多,企業互相壓價,市場秩序混亂。尤其石墨產品經過2010年、2011年熱炒后,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省區產能快速、無序增長,低端產品開始以低價搶占國內外市場份額。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中國石墨之都”雞西、“中國石墨城”蘿北等地看到,這里部分石墨采選企業使用的仍是二三十年前的設備和技術,能耗高,污染重,生產效率低。
雞西市發改委副主任黃祖文介紹,國內石墨企業的采礦、選礦工藝幾十年沒有大變化,不少石墨企業處于“小、散、亂”生產、加工狀況,環保問題突出。而工藝及設備的落后,造成石墨浮選回收率不高,排放的尾礦中仍有不少石墨,造成資源浪費。
黑龍江省石墨產區一些基層干部和群眾反映,當地石墨資源濫采亂掘、采富棄貧、粗放經營、管理水平低的現象比較普遍,開采和加工呈現無序化狀態。即使在資源統一規劃開采的蘿北縣,也存在石墨選礦生產線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
此外,受資金缺乏、人才短缺及國外技術壟斷等因素制約,我國石墨產業創新能力不足,高科技應用產品開發緩慢,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產業優勢不強。作為產品技術研發主體的石墨企業,缺乏技術研發創新意識,科研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以雞西為例,參與協會調查的37戶石墨企業中,有研發費用投入的僅有4家,研發費用僅為全部主營業務收入的3.8%。
一些專家擔心,我國雖然是世界石墨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但石墨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按照目前的開采方式和速度,最多20年,國內已探明石墨資源將消耗殆盡,到時中國將從國外高價進口石墨,由石墨大國變成石墨貧國。
產能過剩問題凸顯
韓玉鳳作為黑龍江省石墨行業協會會長,也是黑龍江省人大代表。近年來,她利用自己的這些身份在不同場合,通過各種方式向上級部門呈報關于“保護石墨礦產資源,調控產能產量,維護市場穩定”的建議。
目前全國石墨產能已嚴重過剩,黑龍江省也不例外。韓玉鳳說,盡管石墨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用途極其廣泛,但目前市場還無法實現無限擴張,導致石墨市場形勢呈明顯的周期性變化。即市場需求增加,石墨產品價格上揚,投資資金流入,石墨產能提高,產量增加,繼而出現供求失衡,價格下跌,市場低迷,產量價格雙雙滑落,行業效益低迷,市場競爭加劇,企業跌入谷底。然后隨著市場需求改善,又開始新的循環,基本上是3至5年一個周期。
據黑龍江省石墨行業協會統計分析,由于世界經濟形勢萎靡不振,市場需求減少,石墨部分產品在經歷了兩年的產品供不應求、價格扶搖直上的輝煌后,在2011年下半年開始下滑。
業內人士分析,未來石墨產業發展將以資源高效利用、精深加工為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產業集群化發展特征更加明顯,主要產區政府對石墨產業發展越來越重視,是促進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因素;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培育大型骨干企業,淘汰落后小企業,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朝著精深加工產品及制品方向發展;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將是促進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石墨深加工高端、核心技術將成為石墨產業核心企業角逐的中心戰場;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將成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出口形勢將發生新變化,限制原礦及初加工產品出口,鼓勵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將促進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戰略資源吸引全球目光
陳育群分析認為,隨著現代工業風起云涌與高新科技的突飛猛進,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對石墨越來越重視,國際市場需求將保持較快增長,使得石墨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第一,天然石墨資源分布不均,大中型石墨礦集中分布在少數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對石墨資源開發政策轉變,石墨初級產品國際市場供給量將受到影響,石墨有可能成為國際市場上受控礦產。
第二,高新技術、戰略新興領域將會為石墨創造更廣闊發展空間。特密高石墨和碳化學公司、西格里炭素集團等少數跨國公司已開發出眾多高技術含量的石墨深加工技術與產品。隨著世界技術進步,石墨新材料應用更加廣泛。
第三,世界經濟一體化不斷加強,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將加速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世界統一市場的范圍和領域將進一步擴大,為發展石墨國際貿易提供了便利條件。
尤其是石墨烯的出現,已經引起全球研究熱潮,甚至成為帶動新的科技革命的熱門材料。
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等介紹,有一種呼聲認為將來石墨烯可替代硅,成為微納電子工業的支撐材料。石墨烯應用在芯片領域,可以將大幅提高速度芯片;制成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能夠大幅提高電池性能;制成的超級電容器,充電時間只需1毫秒。
專家分析,目前石墨烯尚未形成產業化,而一旦量產將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石墨巨大的價值一經挖掘,投資資金將會蜂擁而至。
保護性開發刻不容緩
業內人士認為,要確保石墨行業健康持續發展,還需要國家借鑒稀土資源管控模式,從全國范圍內調控石墨產能,鼓勵科技研發,統籌規劃石墨產業發展。
“統籌規劃石墨產業,保護性開發石墨資源是當務之急。”韓玉鳳說,政府部門應對國內石墨產業鏈上下游的產能合理規劃,加大對資源掌控力度,提高全產業利潤和競爭力,建立合理的石墨價格管控機制,避免惡性炒作和價格戰。借鑒稀土資源的管控經驗,嚴格調控產能產量,維護市場穩定。
黃祖文、陳育群認為,要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在精深加工方面加大力度。全國各地要嚴格執行《石墨行業準入條件》和《石墨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杜絕石墨采選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對能耗高、產量低,產品回收率低,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有計劃地關停并轉。同時,鼓勵有實力的央企和其它大企業采取收購、兼并、聯營等方式整合石墨采選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企業生存能力,增強行業發展后勁。
黑龍江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認為,應該在黑龍江省建設國內一流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和技術研究中心,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加速成果轉化與應用,不斷提高我國石墨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同時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提升我國石墨產業科研水平和國際地位。
第一現場
“石墨之都”見聞——一些地方種出黑芯大米
在黑龍江省雞西市及蘿北縣石墨主產區附近的村屯,這里的植物葉片一般呈黑綠色,太陽一照輕微反射亮光,鳥類與其他地區相比顯得又小又黑。
當地居民王延福說,他們院里種的蔬菜上面都是石墨灰,洗五六遍才能吃,衣服和被子都不敢在外面晾曬。人只要在外面走一圈,身上就落一層石墨灰。
我國石墨資源儲量豐富,黑龍江省石墨礦石儲量約占全國六成以上。雞西市和蘿北縣擁有亞洲較大的石墨礦,被稱為“中國石墨之都”“中國石墨城”,吸引了不少石墨開采加工企業。
《經濟參考報》在當地采訪發現,亂采濫挖、無序開采甚至盜采資源的情況比較嚴重。這些石墨企業產生的大量粉塵已經嚴重影響群眾正常生活,一些地方連種出的大米都是黑芯的。
“吃的大米是黑芯的”
在雞西市麻山區車站委居民楊玉英家里,雖然窗上遮了一層塑料布,但屋內窗臺上還是積著一層石墨灰。
楊玉英說,她家周圍有3個石墨廠,產生大量石墨粉塵,飛得到處都是,根本不敢開窗戶。晚上用手電筒向天上一照,石墨粉塵就像下小雪一樣,第二天早晨起來,無論車上還是房子上都是厚厚一層石墨灰。
石墨粉塵嚴重影響了當地種植業。原雞西市東麻山區石墨礦職工尹言勝抱怨說,礦區周圍種植的水稻整個生長期都受石墨粉塵污染,導致大米根本賣不出去,只好自己吃,“我們吃的大米都是黑芯的”。
蘿北縣云山林場部分居民反映,當地人做過估算,石墨廠附近土地平均每公頃玉米地比其他地方少產近2噸;當地種植的木耳,很容易腐爛,有些根本長不大。
據透露,針對石墨粉塵污染,雞西、蘿北石墨產區附近居民多次向省市相關部門反映,但始終沒能得到徹底解決。
當地多位群眾說,只要有市級以上領導來檢查,這些石墨企業總會提前得到消息,停工或者半停工,限制粉塵排放。企業還會提前對當地主要街路進行清掃,有時會雇傭群眾的機動車在后面綁上大功率吹風機,將路面上的粉塵吹走,甚至調來縣區的灑水車清洗路面,給領導呈現一個干凈整潔的礦區。但領導走后,一切污染又恢復,老百姓依然受苦。
“山皮”被挖開植被遭破壞
在雞西等一些石墨產區,亂采濫挖、無序開采甚至盜采資源的情況比較嚴重。
在雞西市恒山區和麻山區兩大石墨主產區,《經濟參考報》記者租用摩托車等臨時交通工具深入礦山進行實地采訪,只見不少地方“山皮”被挖開,植被遭到破壞,裸露的巖石留有被大型機械挖掘的痕跡,這些礦坑成為青山綠水間一個個刺眼的“傷疤”。
雞西市柳毛石墨資源公司退休職工張志堅說,一些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開采工藝、方式、方法都比較落后,看哪里礦產資源好、易開采,就到哪里開礦,把石墨含量高的礦石運走,一些純度不高的礦石就廢棄,國家資源被大量浪費,看著都讓人心疼。
有關材料顯示,2011年前后,雞西市大約有24個石墨采礦權證,但全市采石墨礦的企業有40多家。目前當地采礦權證正在進行整合,很多證照已經過期,但企業仍在開采資源;此外,一些地區石墨資源的地質勘查資料較少,部分石墨生產企業沒有采礦權,無固定石墨礦產來源,促使周邊居民受經濟利益驅使,亂采濫挖、盜賣原礦后出售,嚴重擾亂正常市場秩序。
“從事盜賣原礦在這里基本形成了一條利益鏈。”雞西市西麻山一位曾從事盜賣石墨資源的居民說,麻山區石墨品質好,易挖掘,當地有些居民會自發到山上勘探,發現品質好的石墨礦后,就會找一些有背景的“社會人”合作開發。這些“社會人”往往與政府監管部門關系密切,他們盜采資源一般沒人管。只要將山上這些石頭裝車運到山下的工廠就可以賺錢。
據透露,在利益分配方面,發現石墨礦的老百姓一般只拿約10%的利潤,剩下90%的利潤會被其他利益相關方以不同比例進行分配,一些充當“保護傘”的官員也會從中獲得好處。
遇到大風天就起沙塵暴
雞西、蘿北等地一些群眾說,他們這里沒進行大規模石墨開發前,山清水秀,空氣清新。但隨著石墨企業增多,生產石墨的尾礦砂堆積如山,遇到大風天就會起沙塵暴。
今年72歲的李興國在雞西市麻山區一家石墨礦工作了30多年,沒成想他的生活環境卻因石墨開發變得越來越惡劣。他說,他們村幾乎被石墨尾礦壩包圍了,一到春天經常是大風卷著尾礦砂籠罩整個山村,人出門都睜不開眼睛,身上、嘴里滿是細沙子。
“原本肥沃的農田,建成尾礦壩后就變成了沙漠,太可惜了。”蘿北縣云山林場職工趙江曾經是當地一個尾礦壩的看護員,他說,按照規定,石墨企業要建尾礦壩,用于收集石墨生產的廢水和廢渣。當地有些尾礦壩占用的是農田,而尾礦內的淤積工業廢料含有化學物質,不適合植物生長,因此廢棄的尾礦庫就如同沙漠一樣荒涼。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云山林場一個石墨生產企業的尾礦庫區看到,這個尾礦占地20多公頃,如同一個大型火山口,充滿了泥水混合物,散發著刺鼻的油料味道。有多條管道從石墨生產車間延伸到這里,管道內不斷流出灰黑色泥漿。在尾礦庫外南側的一個坡地上殘留著大量尾礦砂,一直延伸至附近的一個水域,疑似有偷排跡象。
據當地居民介紹,每當有大雨,一些尾礦庫為防止發生潰壩事件,就會將廢水、廢渣偷排至尾礦壩外,給地下水和河水水質造成隱患。還有少數企業尾礦壩應該清理,企業出于經濟利益考慮沒有清理,也趁政府監管薄弱期進行偷排。
對于雞西、蘿北等地石墨企業的污染狀況,當地居民反映,這些石墨企業一般是當地支柱產業或重點招商項目,當地政府很難對其違法違規現象徹底查處,希望能夠由省級或以上政府部門對污染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拿出根治辦法。同時,建議結合棚戶區改造和小城鎮建設將鄰近石墨生產企業的居民實施整體搬遷,以解決環境污染給百姓生活帶來的不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