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東:全面深化改革為何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精彩導讀
○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在強調“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而絕不是“改向”,不是要改到資本主義那邊去。
○只有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才能真正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順利推進。
○戈爾巴喬夫談到蘇共垮臺時說:如果黨失去對社會和改革的領導,就會出現混亂,那將是非常危險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讓中國改革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決定》提出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成為全會重要的亮點,是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體現,更是“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也是實現“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必然要求。要學習好、貫徹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就必須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的必然要求和核心問題。
一
為什么要在整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都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確立和鞏固了自己的領導地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而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改革開放有一個方向問題。改革有正確的改革,也有打著改革開放旗號而搞各種脫離社會主義道路的錯誤教訓。在勇于進行改革開放的同時,也必須明確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這就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鞏固、完善和發展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也就是要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堅持改革開放這個基本國策。
早在1987年6月,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我們的改革要達到一個什么目的呢?總的目的是要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鞏固黨的領導,有利于在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生產力。”而蘇聯解體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在所謂改革中放棄了黨的領導。1990年1月,原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發表講話說:“我認為實行多黨制不會是悲劇”,“我們不應該像魔鬼怕燒香那樣害怕多黨制”。3月,第三次蘇聯(非常)人民代表大會更是正式通過修改憲法的法律,不僅取消了原來憲法中關于黨的領導地位的決定,而且還規定蘇聯公民有權組織政黨。取消了黨的領導地位,蘇聯解體的悲劇就不可避免了。在改革開放迎來一個新的30年的新時期,面對國內外的沉痛教訓,更是要必須堅持這“三個有利于”的根本標準,始終牢記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二
全面深化改革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項改革,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領域改革和黨的建設改革緊密聯系、相互交融,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改革密切配合。“中國是一個大國,不能出現顛覆性錯誤。”這里所說的顛覆性錯誤,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錯誤。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確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作為改革的最高領導機構,不僅層級更高、協調面更寬,而且由其進行“頂層設計”更具權威性、科學性,保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種政策、措施能夠自上而下得到貫徹實施,從而真正打破部門地方保護壁壘、突破部門地方利益格局和進一步形成公平有效的發展環境。
三
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自然也是中國經濟建設的領導核心。《決定》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不僅是《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也是這次全會的一次重大理論創新。但是,我們同樣必須明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辯證統一的,而絕不是對立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市場經濟如果離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就會走向資本主義。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必須始終牢記這個宗旨,牢記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人民群眾在我們整個國家和社會中的主人翁地位不動搖。當年蘇聯的所謂改革,就是背離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主張私有化和自由市場經濟的思潮大行其道,走上了盲目市場化、徹底私有化的邪路,通過所謂改革把本來屬于國家即全民的資產私有化。
《決定》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不僅對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進行了部署,而且強調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只有真正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順利推進。我們的政府是黨領導下的政府,調控政府的職能正是堅持、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的重要體現。
因此,我們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堅持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緊密結合,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改善黨對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的堅強領導,更不能忽視、削弱甚至取消黨的領導。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只有始終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才能真正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才能真正實現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辯證統一,才能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沿著正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前進,才能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成果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四
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黨對改革方向和改革進程的領導,蘇東劇變在這方面的教訓深刻,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戈爾巴喬夫接受中國記者采訪,談到蘇共垮臺說:“我深深體會到,改革時期,加強黨對改革進程的領導,是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在這里,我想通過我們的慘痛失誤來提醒中國朋友:如果黨失去對社會和改革的領導,就會出現混亂,那將是非常危險的。”鄧小平同志也早就指出:“有些人打著擁護改革開放的旗幟,想把中國引導到搞資本主義,這種傾向不是真正的擁護改革政策,它是要改變我們社會的性質。”對于這種現象,我們一定要高度警惕。
強調“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實際上是存在著是資本主義方向的改革,還是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的兩種主張。而《決定》明確提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就是對如何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給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某種意義上是在重申“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而絕不是“改向”,不是要改到資本主義那邊去。這個指導思想對于真正將全黨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具有重要意義,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所有領域的改革都必須遵循的。
五
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只有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而要真正保障國家安全,就必須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當前,我國面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國際國內的各種挑戰表明,加強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已是當務之急。而我們的安全工作體制機制還不能適應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需要搭建一個強有力的平臺統籌國家安全工作。因此,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黨中央領導下針對國防、外交等領域事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不僅對保障國家的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安全意義重大,而且對保護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經濟領域的安全也有重要作用,更對保證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意義重大,體現了我們黨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體現了我們黨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責任感。●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