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疑云背后: 國家戰略角力和公關輿論大戰
早報記者 劉莉 發自美國華盛頓
中國是美國轉基因大豆的最大買家。IC 資料
轉基因技術和中國糧食安全與主權的話題在歷經一年的爭論熱議,以及多輪政府決策者、非政府組織以及消費者的互動之后,歲末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12月8日,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就轉基因問題給出官方定調:“推進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應用是大勢所趨, 是我國實施科教興農的重要戰略舉措。農業部將積極穩妥地推進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12月9日隨即爆出消息:農業部機關幼兒園“魚肉類食品統一由為農業部機關食堂供貨的優質水產品公司供貨,食用油采用非轉基因油”。
聽其言,觀其行,部分民眾要求“農業部的機關幼兒園采用轉基因食品,給全國人民做個表率”的聲音響起。
在全球范圍內,轉基因技術也仍是個爭議巨大的話題,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辯論仍處進行時。一面是轉基因技術所承諾的解決人類面臨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機和資源匱乏等難題,另一面是由于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潛在風險,如何在促進轉基因技術發展和保護人類免受這種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之間尋求一個恰當的平衡,是大多數國家所面臨的挑戰。對于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價值和風險,各利益相關者有著截然不同的認知。在這場“辯論賽”中,沒有任何一方占據絕對的道德優勢,各自代表的利益直接影響其立場和相應的爭奪話語權的公關戰略。
關于轉基因和糧食安全話題,早報記者公開或私下相繼采訪了不少中外政府決策者、產業界和公關人員,盤點中國轉基因政策的利益相關者,嘗試為讀者揭開轉基因疑云背后的利益集團及其公關輿論戰。
國家戰略
美國
全球輸出轉基因技術
轉基因大豆、玉米并非美國人主食,但已成為美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出口支柱。
中國是美國轉基因大豆的最大買家。作為一個重要的利益相關者,美國正密切關注著中國的轉基因技術政策層面以及輿論的動態變化。
美國地廣人稀,農業以高度的機械化和工業化著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出口市場決定美國農業的興衰與從業者利益。保持美國農業品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主導了美國的農業政策。1991年,由“美國競爭力總統委員會”起草的《國家生物技術政策報告》確立了轉基因農業的國家戰略,報告明確提出要“調動全部力量進行轉基因技術開發并促其商品化”。
自1996年開始,在孟山都(Monsanto)和杜邦旗下的先鋒良種(Pioneer Hi-Bred)等公司的推動下,美國的轉基因國家戰略飛速推進。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統計數據,2010年,美國的三大轉基因農作物大豆、玉米和棉花的種植面積分別占相應作物總播種面積的93%、86%和93%。
轉基因技術因其存在環境和安全等不確定性因素,從其推出伊始便遭遇環保團體和消費者的強烈反對和抵制,然而美國政府的決策者依然不為所動,堅決高舉“轉基因國家戰略”的大旗。美國國內輿論甚至認為,這是由農民和生物技術公司等“特殊利益集團”組成的“農業游說”成功地滲透并公關了政府決策層的結果。
其實,美國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大豆、玉米并非美國人主食,糧食安全的風險相對較小,而大豆、玉米、棉花這三大轉基因作物因其成本低、產量高,成為美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出口支柱。此外,美國在轉基因農業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和獨家知識產權在向世界各地傳播的過程中,除了獲得巨大的商業利潤,還進行了重要的戰略布局。
目前,中國是美國轉基因大豆的最大買家,同時中國每年進口的玉米和棉花也大部分來自美國。作為一個重要的利益相關者,美國正密切關注著中國的轉基因技術政策層面以及輿論的動態變化。
阿根廷
悲情的反面教材
在目前出版的有關轉基因的書本中,阿根廷幾乎都以悲情的反面教材形象出現。
作為世界上第二個大規模推進轉基因農業革命的國家,阿根廷在全球的大豆和玉米市場上已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也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對華大豆供應國。但是,阿根廷不具有轉基因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所有的種子和技術均來自美國。
阿根廷是繼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大規模推進轉基因農業革命的國家。目前,阿根廷境內可耕種面積的50%被種上了轉基因作物,轉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的種植面積分別占相應作物總播種面積的98%、80%和60%以上。與美國相同,阿根廷的轉基因農業也是以出口為導向的。上世紀90年代,拉美債務危機爆發,阿根廷背負巨額外債,通過農產品出口還債被認為是阿根廷農業轉基因化的主要原因。單從經濟收益來看,據2007年數據統計,阿根廷轉基因十年,農產品出口所得共計200億美元,額外增加國內100萬個就業機會。
與美國不同的是,阿根廷不具有轉基因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所有的種子和技術均來自美國,確切地說,來自美國種業巨頭孟山都。無數新聞、研究報告記載了關于孟山都與阿根廷的種種恩怨:孟山都如何最初免費派送種子,在成功占領99%市場份額之后又開始收取高額專利費;與孟山都種子配套的殺蟲劑如何破壞生態環境,殺死其他莊稼,引起動物后代器官畸形,使人出現惡心、腹瀉、嘔吐和皮膚損傷等癥狀。在目前出版的有關轉基因的書本中,阿根廷幾乎都以悲情的反面教材形象出現,諸如“阿根廷:全球第一個轉基因實驗品”,“阿根廷在哭泣,孟山都不相信眼淚”等標題,比比皆是。
盡管如此,阿根廷在全球的大豆和玉米市場上已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阿根廷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對華大豆供應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玉米消費國,中國2010年從美國采購的玉米已達到150萬噸。隨后便傳出中國2011年將從阿根廷進口550萬噸玉米的消息。阿根廷農業部長公開預計,阿根廷2011年玉米將有2000萬噸盈余,中阿正在就阿根廷玉米進入中國進行談判,兩國有望在2011年上半年簽署轉基因玉米植物檢疫協議。而中國農業部則反駁稱,中阿兩國農業部從未就進口阿根廷玉米事宜交換過意見。
一名美國農業部的官員私下對早報記者表示:“中國和阿根廷官方的不同表態,非常有意思,值得回味。”該官員同時稱,他也注意到中糧集團從美國進口的5.4萬噸轉基因玉米因被檢出尚未被中國批準的轉基因成分而被退貨,以及南非農業部官員接觸中方官員、兜售南非滯銷的轉基因玉米等消息。
中國
商業化種植之爭
中國至今沒有批準轉基因大豆和玉米在國內商業化種植,但是現在國內市場上幾乎已難覓非轉基因豆油的身影。
國內專家和從業人員擔憂,玉米將重蹈大豆覆轍,“被轉基因”時代即將再次到來。
與美國耕地面積廣闊、高科技做后盾不同, 中國需要用世界7%的可耕地面積養活占世界23%的人口;與阿根廷出口為導向的農業不同,中國長期堅持“自給自足”的農業政策。對于轉基因技術,中國官方一直持謹慎支持態度。
1997年,中國政府正式批準商業化種植轉基因Bt(蘇云金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棉,這也是迄今為止惟一在國內獲得商業化種植許可的轉基因作物。全國轉基因棉花種植面積已從1998年的380萬畝,發展到2010年的5240萬畝,占到總種植面積的70%以上。把此視為成功典范的一方認為:自帶抗棉花“天敵”棉鈴蟲基因的Bt棉降低了農藥使用量和種植成本,提升了棉花產量;而反方則認為,Bt棉雖控制了棉鈴蟲害,卻使原先的次要害蟲盲蝽蟓(又名臭屁蟲)暴發成災,農藥和種植成本不降反升,打擊棉農種植積極性,導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連年下挫。
無論中國Bt棉商業化種植是成功還是失敗,美國的公司和棉農都有方案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如果棉農選擇繼續種植,2015年孟山都公司含抗盲蝽蟓基因的Bt棉種子將進入市場,如果棉農選擇繼續放棄種植,美國棉花正好可以大舉進入中國的市場。
中國至今沒有批準轉基因大豆和玉米在國內商業化種植,但是現在國內市場上幾乎已難覓非轉基因豆油的身影。自從2004年農業部授予孟山都5個轉基因農產品安全證書以來,美國和阿根廷的轉基因大豆以價格低、出油率高等優勢大舉涌入中國市場,徹底擠垮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種植業,目前牢牢占據國內90%的市場份額。而2010年中國從美國采購150萬噸轉基因玉米,創下自1995年以來進口玉米的最高水平,也被外界解讀為中國多年來玉米凈出口國的地位正在松動。農業貸款機構荷蘭合作銀行最新報告更是大膽預測,2015年中國對進口玉米的年需求量將高達250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玉米進口國。國內專家和從業人員擔憂,玉米將重蹈大豆覆轍,“被轉基因”時代即將再次到來。
而外國觀察人士則普遍認為,是否要進口,進口多少,中國的選擇余地很小,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多年來“自給自足”的“神話”正在被打破。
12月8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國內某知名財經雜志撰文指出:“糧食的產能越來越向水資源更為短缺的北方地區傾斜,建立在這樣基礎上的糧食供求平衡和國家糧食安全,其可持續性如何,令人憂慮。隨著某些農產品進口量增加、自給率下降,國際市場價格對這些產品的國內市場價格就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p>
12月9日,國際主要通訊社,大宗商品雜志均不約而同地部分翻譯了陳錫文的文章,并冠以“國務院官員:中國糧食‘自給自足’可持續性堪憂,自給率將逐年下降”的標題?!度A爾街日報》除了解讀了陳錫文的文章,還單獨撰文稱“中國將重塑世界糧食市場格局”。
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農產品貿易額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其中進口額約占60%,出口額占40%。美國農業部官員把中國農產品進出口戰略總結為:“以勞動力換耕地,中國主要進口大豆、玉米等土地密集型農產品,而出口海鮮、水果深加工品等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陳錫文也指出:“保守估計,按中國的農業生產水平計算,中國進口的農產品至少相當于利用了境外6億畝以上的農作物播種面積?!?/p>
“中國糧食未來供給的基本面對美國農產品意味著無限商機,雖然面臨來自阿根廷等大規模轉基因商業化國家的競爭,但我覺得中國政府在進口轉基因大豆和玉米政策面上不會發生重大調整。”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專為美國農業部、美國谷物協會等提供大宗商品市場咨詢服務的分析師對早報記者表示。
2009年8月,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的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種獲得在湖北省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這也是中國首次為轉基因水稻頒發安全證書,外界解讀此舉為轉基因水稻在中國商業化種植清除重要障礙,甚至有人預測轉基因水稻將在3至5年內上中國人的餐桌。
上述分析師說:“中國如果最終批準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這才是政策層面真正的爆炸性事件。世界上還沒有國家開放主糧轉基因商業化生產,從袁隆平到張啟發,可以稱為農業‘大躍進’?!?/p>
公關輿論戰
綠色和平
反轉基因運動
綠色和平組織打出的“捍衛中國糧食主權”、“保衛中國食品安全”的口號同時滿足了官方和普通民眾的共同訴求,而且并非只是喊喊口號,而是用實際行動扮演著市場監督者和揭發者的角色。
總部設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是全球反轉基因運動的一面旗幟,該組織宣稱自己的使命是:“保護地球、環境及其各種生物的安全及持續性發展,并以行動作出積極的改變。”由于其反轉基因立場堅定,行動力強,一般觀察輿情的專業人士都會把跟蹤綠色和平的動態作為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名在美國長期觀察中國公眾對轉基因技術接受度,并定期為其客戶撰寫輿情報告的分析師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非常不解地問:“綠色和平在中國怎么如此活躍?在參與公眾討論時,享有如此之高的議題設定權(agenda-setting power)?中國和國際非政府組織這個組合令人費解?!?/p>
與其說這位分析師對于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生存環境的認知過于簡單、平面、缺乏動態,倒不如說她太低估了綠色和平的輿論戰略水準和行動力。綠色和平打出的“捍衛中國糧食主權”、“保衛中國食品安全”的口號同時滿足了官方和普通民眾的共同訴求,而且并非只是喊喊口號,而是用實際行動扮演著市場監督者和揭發者的角色。
2002年,綠色和平揭露孟山都對中國野生大豆提出專利申請,此舉引發巨大的輿論關注,促使中國政府批示相關部門加強對生物資源的保護;2005年,綠色和平發現轉基因大米在湖北非法種植,并污染了武漢和廣州的大米,農業部進行調查后銷毀了非法轉基因大米和種子;2006年,綠色和平對中國市場上的嬰兒食品進行檢測,發現亨氏米粉含有未經安全試驗的非法轉基因大米成分;2007年綠色和平首次發現美國轉基因大米LL601被非法進口到中國;2010年,綠色和平發布了《超市生鮮散裝食品調查報告》,揭露沃爾瑪出售非法轉基因大米,伊藤洋華堂超市出售非法轉基因木瓜。中國幾乎所有的與轉基因相關的“揭黑消息”都是由綠色和平率先揭發出來的。
綠色和平與媒體的關系和互動也非常密切,單從記者角度看,綠色和平的專家有很強的新聞靈敏度,深諳抓住新聞熱點之道。比如,近來熱點問題是高通脹,這也體現在國內食用油價格的飆升,一位綠色和平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非常切題地指出:國內食用油價格上漲直接原因是國際大豆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國大豆90%的市場份額被進口轉基因大豆控制,造成中國如此龐大的市場面對外資卻沒有一點議價權的窘境。而當福建省政府率先明令禁止銷售轉基因大米,并下令徹查轉基因大米在市場流通后,綠色和平旋即發表聲明支持這一對公眾健康負責的態度,并鼓勵其他地方效仿。綠色和平的反應速度使得媒體在報道該新聞時,為體現平衡報道,體現各方聲音的原則,自然而然地加入其表態。
孟山都
主走政府公關路線
除了低調與政府決策層保持良性互動之外,孟山都通過每年巨額的科研投入,與各個大學和科研機構組成戰略合作伙伴,通過科學家、科研人員之口傳播轉基因的“福音”。
而在公共領域,孟山都不屑與綠色和平等反對者公開打口水戰。
孟山都在中國的公關戰略與其在美國本土的戰略基本一致:低調地避開公眾視線,主走高端政府公關路線。由于和美國國家利益高度一致,孟山都在世界各國的業務拓展都由美國農業部、貿易部和貿易代表辦公室等政府機構保駕護航,如在他國遇到投資和貿易方歧視和壁壘問題,可直接與上述部門溝通,并由美國政府出面以雙邊外交方式表達關切。
2004年,中國農業部正式頒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授予孟山都5個轉基因農產品安全證書的談判過程,這是由當時的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佐立克親自關照的。
在與中國決策層的交往中,孟山都的自我定位即官方認可的“為中國農業帶來資金,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外商。這個自我定位也體現在一些以金發碧眼老外在給中國農民傳授農業技術為主體畫面的孟山都的廣告和宣傳片中。
在公共領域,孟山都是不屑與綠色和平等反對者公開口水戰的。而口水戰是公關界最忌諱的,在公眾面前和對手一來一去無止境地糾纏、辯論,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暴露自身原本不為人知的弱點。
除了低調與政府決策層保持良性互動之外,孟山都通過每年巨額的科研投入,與各個大學和科研機構組成戰略合作伙伴,通過科學家、科研人員之口傳播轉基因的“福音”。被喻為“中國轉基因水稻之父”的張啟發教授項目最大的合作伙伴和資助方是孟山都。
公司財團正取代政府等公共部門成為農業科研經費主要來源的另一例證是,2009年,一群人數達26位的專家在發給美國環境保護署的一份聲明中指出:由于生物技術公司的種種阻撓,他們在有關轉基因技術對環境和人類潛在影響等很多關鍵問題上都無法進行真正獨立的研究。由于害怕遭到報復,被切斷科研經費,這些專家采取了匿名投書的方式。
中國種植戶和企業
國產大豆保護戰靠什么
進口轉基因大豆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之間的“戰火”已經蔓延到了中國大豆主產區黑龍江。大豆種植戶經不起進口低價大豆的沖擊,如果國儲收購則油脂加工企業不堪成本重負。兩種局面最終都會導致國產大豆種植和市場的巨幅萎縮。
中國遭遇轉基因技術的14年間,比較利弊,如果要列出純受害者,非國產大豆種植戶和企業莫屬。農業部最新預計,中國2010年大豆進口總量將達500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進口轉基因大豆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之間的“戰火”已經蔓延到了中國大豆主產區黑龍江。大豆種植戶經不起進口低價大豆的沖擊,如果國儲收購則油脂加工企業不堪成本重負。兩種局面最終都會導致國產大豆種植和市場的巨幅萎縮。
在此困局下,黑龍江有關方面最近率先喊出了“保衛國產綠色大豆產業”的口號。
“國產大豆保護戰”成功的關鍵在于,如何打好政府公關戰和教育消費者的輿論戰。在公關方面,要借鑒孟山都的成功經驗,做好政府的游說工作,把國產大豆產業的生存上升到捍衛國人餐桌的戰略高度,要求有關部門反思大豆產業陷入困境的教訓,秉持大豆進口不應損害國產大豆的原則,敦促加大對國產大豆的扶持政策。在教育消費者方面,要學習綠色和平的經驗,強調轉基因技術存在潛在的食品安全的不確定因素。美國主要人口沒有吃豆制品的習慣,轉基因大豆一般用來榨油和出口,在市場規模很小的豆腐、豆漿等含大豆蛋白的制品上,生產廠家都主動標明,原料為有機大豆,不含轉基因成分。在轉基因大豆占主導的市場上,國產非轉基因大豆要進行主動標示,方便消費者識辨。
中國的國家戰略是通過推進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而轉基因技術商業化的成功與否最終是要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檢驗。農業部確定的國家戰略,與農業部機關幼兒園作為消費者作出的選擇并不矛盾。
2010年12月3日,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做客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時強調,中國的轉基因產品必須“保證所有公民對轉基因產品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