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2010-09-23 10:57:52 )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作者】曉德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天使還是魔鬼?這種截然相反的判斷,對象正是國人早已不再陌生的三個字:轉基因。多年來,隨著科學界及民間爭論的不斷白熱化,“轉基因”如同懸在中國農產品安全上的一柄利劍,有人為其現時的可觀利益大唱贊歌,有人則為未來可能的負面后果憂心不已。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本報記者在經歷了數月實地調查后,推出了核心報道《誰動了它們的基因》(詳見第557期9~11版),并引起了公眾和媒體同行廣泛的探討。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媒體,我們一直本著嚴肅的態度對待包括轉基因爭論在內各種未知領域的謎團,從來不曾想過嘩眾取寵,而只是本著新聞人的道德操守和職業素養來傳達我們實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并在詳細調查的基礎上,提出我們的疑問和思考。具體到上述這組報道,我們無意針對任何公司,更不曾先入為主,只是列出我們了解到的線索,表明了我們的擔憂,并希望有關方面和單位能夠在百忙中解答農民的疑問。
但是很遺憾,報道似乎從一問世起,就走向了我們意愿的反面。曾經以學術打假著稱同時也是不遺余力支持轉基因產品的某社會名人,充分發揮當下看上去個人正如日中天的影響力,用其慣有的操作手法將部分輿論引向了非黑即白進而開始人身攻擊的歧路。
轉基因是國際社會至今都爭議極大的生物技術,當這種技術被用在農產品身上,在產量高與潛在可能影響環境和人體健康之間,作出選擇當需慎之又慎。也正因此,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在此領域小心翼翼地探索。今年3月10日,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曾公開表示,農業部從未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商業化種植。
糧食安全不同其他,因為它事關全體中國人的生命健康,關系我們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子孫后代的未來。所以,農業部對轉基因產品嚴謹的態度和審慎的的決定,無疑是值得肯定的。而另一方面,必須承認,正因為對轉基因未知的部分我們還缺乏足夠了解,所以也就更需要多元的聲音的介入和探討。
真理將越辯越明,只是這種爭論,最不應缺少的就是科學的精神和理性的特質。我們認為,對轉基因來說,任何無根據的支持和無根據的反對都同樣不可取。遺憾的是,在今天的科學界,對轉基因的探討大抵還停留在各說各話的階段,舉證與反舉證的爭執尚缺乏應足夠的技術含量;而在以前文提到的某社會知名人士為代表的民間領域,更是將這種求證有過之而無不及地引向了“扣大帽子”式的謾罵與攻擊——這或許是最容易在氣勢上占據上風的辯論方式,但無疑,對于科學探討轉基因有百害而無一益。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轉基因推廣背后存在巨大的商機和利益因素,所以爭論的復雜程度可想而知。如同《北京青年報》的一篇評論所說,對轉基因糧食技術的應用管理,需要全社會的參與,而參與的前提,是讓民眾擁有充分的知情權。在今年以來各地不時出現的“疑似轉基因作物”讓人不得不懷疑,轉基因產品是否在中國已經開始了暗渡陳倉之旅?
就在本報截稿當天(9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稱,轉基因大米及米制品現身國內多家大型超市,而據環保機構綠色和平表示,這是該組織自2009年以來第三次在大型超市發現轉基因大米及米制品。這樣的現象,讓人憂慮。
這個案例很容易讓人想起今年6月發生在德國的轉基因暗渡陳倉事件。德國巴伐利亞州、巴登—符滕堡州和下薩克森州等地,遭禁NK603轉基因玉米被廣泛種植,下薩克森州環境部女發言人表示,問題起源于兩袋種子,但不知NK603種子怎么會混入傳統種子?!罢`種”的代價是驚人的——受影響的農田被要求在上述玉米開花前翻耕,所“誤種”轉基因玉米全部銷毀,據報道,農民承受的損失達百萬歐元。
德國與其他各國一樣,也在對轉基因問題爭吵不休,但在定論之前嚴格處置類似“誤種”事件的態度卻異常堅定。
同樣,在中國互聯網上,我們發現網民也對轉基因產品有著深深的憂慮,這種對未知東西的天然抗拒心態是值得理解的。好的技術,會造福人類;壞的技術,則可能戕害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說,以科學精神理性面對轉基因之爭,無疑才是當下最需要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