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季度非國有經濟發展報告:
國企可在一般競爭性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 夏小林
□政府鼓勵民資、私企和外資、外企政策密集謀劃
□要完善結構調整、企業重組政策
□依中央文件,國企可在一般競爭性領域結構調整中發揮積極作用
□企業重組要防跨國公司以大搏小,進一步操控競爭性領域
□《政府投資條例(征求意見稿)》核心條款欠精準
□轉基因糧食失控應嚴肅處理
□非國有投資增速重超全社會和國企投資。
□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延續V型反彈
□非國有部門進出口擺脫負增長
□非國有部門信心指數總體提升
□今年非國有經濟增速可能“前高后低”
□政府確定,提高職工工資以非公企業為重點對象
一、增長與結構
(一)2010年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非國有部門投資同比增長26.3%,增加2.8個百分點(見圖1)。同期,非國有投資增速快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0.8個百分點,快于國企投資1.9個百分點,開始轉變一度落后局面。其中,私營企業投資增速高達41.6%。個體經濟投資為11.7%。外商、港澳臺商投資也有所增加。
按非國有單位分類比較,一季度非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前5位的依次是:私營企業41.6%;聯營企業35.9%;集體企業28.8%;有限責任公司28.5%;其他企業26.3%。私營企業投資快速回升。同期,外商企業投資增速為2.9%,港澳臺企業為11.8%。
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構成中,非國有部門比重為72.2%,比2009年末增加4.2個百分點。其中,個體(含農村個人投資)和私營經濟為22.1%,外商企業和港澳臺企業投資為6.9%,合計為29%,比上年末增加2.2個百分點。
(二)2010年一季度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8%,上升15.3個百分點,這明顯與去年同期基數太低有關系(見圖2)。1-3月同比增速是29.4%、21.2%、19.8%。
一季度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同比增長18.8%,上升17.4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同比增長20.8%,上升13.1個百分點;股份合作制企業同比增長14.5%,上升7.2個百分點;集體企業同比增長13%,上升9.5個百分點。另外,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9.9%。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構成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比重為34.9%,比上年末增加3.1個百分點,非國有企業的比重為65.1%,比上年末減少3.1個百分點。但計入國有控股企業的份額后,非國有企業的比重為83.3%。其中,股份制企業為53.2%,三資企業為26.5%,集體企業為2.6%,股份合作企業為1%。
(三)2010年一季度非國有部門進、出口扭轉負增長局面,出口總值增速為31.1%,進口總值增速為65.3%(見圖3)。當然,這種恢復性快速增長,雖然反映了經濟復蘇進程,但還是以去年同期負增長為基礎的。
出口情況分類看為:外商投資企業增長28.4%,其他企業(以私營企業為主體)增長39.7%,集體企業增長16.6%;進口情況是:外商投資企業增長57.6%,集體企業增長39.9%,其他企業增長102%。
在出口、進口總值構成中,非國有企業的比重分別是84.3%和71.6%。按細類分,在出口總值構成中,外商投資企業的比重為55.2%,其他企業為25.9%,集體企業為3.3%;在進口總值構成中,外商投資企業的比重為52.3%,其他企業為16.7%,集體企業為2.6%。
(四)2010年一季度小企業貸款增速繼續高于大型企業貸款。據央行數據,一季度末主要金融機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及外資銀行投放的小型企業貸款余額6.3萬億元,同比增長23.9%,雖然速度比上年末低17.9個百分點,但比中型企業高1.6個百分點,比大型企業高6.5個百分點。另外,“三農”貸款保持平穩增長。1季度末主要金融機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及財務公司投放本外幣的農村貸款余額8.2萬億元,同比增長34.6%,比上年末高1.2個百分點;農戶貸款本外幣余額2.2萬億元,同比增長31.9%,比上年末高0.2個百分點(注:由于貸款統計分類發生較大變化,目前已找不到按經濟類型分類的數據,但小企業和“三農”貸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部非國有經濟的貸款波動趨勢)。
(五)2010年一季度非國有企業、中小企業景氣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總體上繼續提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集體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私營企業景氣指數比上季度均有提高;有限責任公司、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景氣指數與上季度基本持平。大型企業景氣顯著提升;中、小型企業景氣指數也比上季度略有提高。
同期,集體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營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企業家信心指數比上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大型企業企業家信心明顯上升;中、小型企業企業家信心指數也比上季度提高。
二、主要政策取向
(一)形勢和任務
中央強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鍵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見實效。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等。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根據新形勢新情況不斷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貫徹落實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出一要立足擴大內需,鞏固重點產業企穩回升勢頭。二要優化產業布局,嚴格市場準入,強化投資管理,做好有序轉移。三要壓縮和疏導過剩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引導產業健康發展。四要著力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企業競爭能力。五要加強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的技術改造,提升優化傳統產業,夯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六要深化改革,研究建立促進調整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
工信部工業經濟運行春季報告顯示,工業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著六大困難。一是經濟運行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二是部分行業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的問題嚴重;三是產業布局不合理的矛盾仍然突出,淘汰落后產能壓力較大;四是新興產業產業基礎和支撐的條件仍然薄弱;五是世界經濟的復蘇過程將曲折而漫長;六是企業經營狀況總體上仍然粗放。另外,還有資源環境的約束加劇,節能減排壓力加大等問題。在此背景下,工信部領導表示,對中小企業發展來說,2010年的工作,關鍵是把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29條意見落實好。但歸根到底還希望廣大的中小企業家們,自己要優化自己的生產要素,要調整產業結構,要找準在市場中“專、精、特、新”的定位。
(二)中小企業和內、外資非公經濟發展政策
《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意見》指出:要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更好地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該《意見》并提出,要推動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優化利用外資結構,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地區總部等各類功能性機構,鼓勵中外企業加強研發合作。鼓勵外資參與國內企業改組改造和兼并重組,加快建立外資并購安全審查制度。促進“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引導外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增加投資。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界定政府投資范圍。會議確定的政策措施,一是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通過推進體制改革、健全收費補償機制、實行政府補貼和政府采購、給予信貸支持和用地保障等多種方式,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交通電信能源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國防科技工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領域,興辦金融機構,投資商貿流通產業,參與發展文化、教育、體育、醫療、社會福利事業。二是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和技術攻關,幫助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開發中心,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鼓勵民營企業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三是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進一步壯大實力。四是建立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加強服務和指導。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間投資發展的法規政策規定,清理整合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產品和服務進入政府采購目錄。在放開市場準入的同時,切實加強監管。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抓緊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國家發改委一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務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國家發改委目前正在醞釀推出新一輪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
商務部等《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目錄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確定,鼓勵、支持和引導各種所有制文化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保障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文化企業依法獲得出口經營資格。
衛生部等印發《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推進多元化辦醫格局,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院。
(三)完善中小企業金融
銀監會負責人說,2009年銀行業小企業貸款實現了三大突破:小企業貸款(不含票據融資)增速快于企業貸款平均增速,比企業貸款平均增速高5.5個百分點;小企業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之比進一步提高,較上年增加1個百分點;小企業貸款跑贏信貸大市,高于各項貸款增速0.61個百分點(注:2009年小企業貸款余額為5.8萬億元,占企業貸款余額的22.2%)。2010年將以提高小企業信貸增量與增速為重點,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全面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實現小企業貸款滿足率、覆蓋率和服務滿意率的明顯提升。銀監會將著重抓幾項工作: 一是健全機構體系,提高機構網點覆蓋面。二是完善業務經營考核體系,提高專業化經營水平。三是構建差異化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引導與督促。四是改善信貸統計體系,統一小企業信息披露口徑。五是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為小企業金融服務創造寬松環境。
工信部發出《關于做好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合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中小企業管理部門和四大銀行及其系統的務實合作,以發揮四大銀行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的示范和帶頭作用,帶動其他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
(四)政府確定非公企業為推進工資集體協商重點對象
國家發改委表示,要在收入分配改革中,穩步提高職工工資收入。推動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以工資集體協商為重點內容,以非公有制企業(注:95%以上是中小企業)為重點對象,大力推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設。完善最低工資標準。
全總一副主席說,深入推進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要進一步向中小企業延伸,扎實解決中小企業勞動關系矛盾突出的問題,促進中小企業勞動關系和諧發展。
三、評論
(一)2010年一季度非國有經濟開局良好,投資、工業和進出口增長保持了回升態勢,非國有企業、中小企業景氣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總體上繼續提升。其中最主要的亮點,是進出口邁入正增長狀態。國務院認為,當前經濟發展環境仍極為復雜,經濟快速增長較大程度上還是政策刺激的結果,也有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原因,經濟回升向好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困難,國內外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也在顯現。這種判斷也完全適用于非國有經濟的情況。特別是,第一,非國有經濟(和中小企業)出口依存度最高,一季度進出口高增長是以去年同期負增長為基礎的,所以,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性的影響不可輕估。第二,非國有經濟集中的常規制造業產能過剩現象較突出,一些基礎設施領域存在的產能過剩也限制了其轉產的空間,由此帶來的結構調整、企業重組壓力,不可輕估。所以,相對于2009年非國有經濟總體增長“前低后高”,2010年非國有經濟增長可能是“前高后低”。
一季度完善宏觀調控,引導結構調整、企業重組和“走出去”的政策,以及著力擴大市場準入,鼓勵民間資本、私企和外資、外企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后續政策不斷。這表明2010年政府將進一步為各種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注入政策性動力。
另外,在收入分配改革,穩步提高職工工資收入的政策日程中,政府確定以非公有制企業(包括了中小企業)為重點對象,大力推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設,這抓住了解決城鄉2億多私營部門雇員工資福利問題的牛鼻子(國企工人僅1700萬左右),但這將是一項巨大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
(二)進一步完善結構調整、企業重組的政策設計。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兼并重組,客觀上將以競爭性領域(包括“一般競爭性領域”)為重點展開,并在數量主要涉及中小企業。一些相關問題需要深入分析和評估,以完善政策設計。例如:
——關于國企是否應在競爭性領域(包括“一般競爭性領域”)發揮作用的問題。該領域的國企,將在結構調整、企業重組中發揮什么作用,或不作用(即“退出”),應該依據黨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有一個客觀的評估和相應的操作性政策設計。
黨中央的政策很明確。十五大報告提出,“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
十五屆四中全會關于國企改革的決定中﹐更為具體地提出﹐“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其它行業和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集中力量﹐加強重點﹐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素質。”“競爭性領域中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要吸引多方投資加快發展”。
在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也重申了這些政策,要求“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
這些重要政策至今沒有改變。中央文件中使用的“競爭性領域”、“其他行業和領域”是指競爭性行業和領域無疑。進一步從語義學、邏輯學和經濟學的角度看,也理所當然地包含了近幾年時興的一個政策性詞匯“一般競爭性領域”所表達的意思。
什么是“一般競爭性領域”?應該是指相對于特殊競爭性領域而言的那些競爭性領域。當然,“特殊競爭性領域”這個詞很別扭,其本意是指那些既身處在競爭性領域,但又涉及國家安全、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企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一些重要骨干企業,等等。
真的,如果我們按照集中度標準去衡量中國30多個工業行業,除了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及煉焦兩行業外,其余的行業(包括煤、氣、水、電)統統是競爭性行業。如果國企統統從這里退出,結構調整、企業重組中就沒有國企的作用了,就剩下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外資“先進生產力”與小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展開一場“大魚吃小魚”的無懸念之戰了,結果如何不用猜。大家曉得,近幾年境外跨國公司已經順利完成了對一些有品牌或有一定實力的私營企業的收購。憑借經濟實力繼續前推這個進程,對這些巨無霸的跨國“民營企業”而言,易如反掌,不費吹灰之力。不過,在上述重要中央文件中,都確定競爭性領域的國企要進行“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的活動。所以,在當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政策日程中,要求國企積極參加結構調整、企業重組是符合中央精神的。而要求國企“退出”則不合理,并會有利于跨國公司以大搏小,進一步操控競爭性領域,在客觀上為跨國公司輸送戰略利益。
另外,還需要注意,中央文件中使用的“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等,客觀上都是一個動態的、隨時在演變的概念。此一時,彼一時。例如,現實表明,前些年沒有列入國家安全行業的水、糧食和一些稀有礦產資源的地位近幾年地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就是如此。
最后,中央強調要加快解決初次分配領域的公平性問題。無論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還是從新古典經濟學的角度看,這也理應包括在初次分配領域防止生產性財富在少數人手中高度集中的問題。因為,此問題解決不好,收入分配公平性問題也難解決,經濟結構失衡和社會矛盾會進一步發展。所以,在鄧小平的看來,馬克思關于所有制決定收入分配的觀點也沒有過時。因此,他強調改革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防止兩極分化。而強調國企從競爭性領域退出,無疑會加劇中國已經夠高的財富集中度,與解決收入分配難題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綜上所述,根據中央的決定和實際情況,在競爭性領域(包括“一般競爭性領域”)的結構調整、企業重組(包括“提高產業集中度”)中,進一步進行市場細分,注意充分發揮有實力的國企的作用,是順理成章、合情合理的事情。這方面,國務院關于發揮私營企業、外企作用的文件都有了,也應該是為國企發揮作用發個文件。例如,今年3月人大會上,針對山西的資源整合,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就曾經說過,這在中國煤炭工業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頁。但是輿論壓力也很大,有所謂“國進民退”等說法。所以,一旦有了國務院的相關文件,今后類似問題也可以少些莫名其妙的壓力。
如是,媒體也不會出來這種似是而非的報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說,“繼續推進和深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逐步退出一般性競爭領域,為民間投資開闊更廣闊的發展空間”(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001/29/t20100129_15461739.shtml)。更不會再來一個連續報道:國資委主任李榮融 “認為,在市場經濟這一段路上,國有企業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哪天市場競爭的規則比較健全了,國有企業應該是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逐步地、穩妥地退”( http://www.china.com.cn/rollnews/2010-04/06/content_1436564.htm)。其實,針對這類說法或報道,今年3月23日國務院總理已含蓄糾正道,國企是“收縮一般競爭性領域投資”,而非“退出”(http://finance.sina.com.cn/g/20100329/11177651221.shtml)。至于那種杜撰的“十五大確定競爭領域國企退出”論(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24&articleId=19221),只會不斷地引發無謂的爭論和炒作,妨礙競爭性領域的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
——關于維護產業安全和“騰籠換鳥”問題。已有研究報告指出,在28個主要工業行業中,外資在其中21個行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近10年,外資對制造業市場控制度基本在30%以上。而高技術產業總體外資控制度近幾年已經達到近70%的水平。這些外資憑借多方面的優勢,將在競爭性領域的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中發揮什么作用,導致什么結果?基本處于產業鏈低端的、總體素質差的國內個體私營企業能與其爭鋒否?“鼓勵外資參與國內企業改組改造和兼并重組”如何打破慣性,找準引進外資與保護產業安全的平衡點?這些問題都需要深入討論和解決。要加快建立中國的產業安全機制。
另外,王小強等早已指出,30多年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制造業濃縮的結果,就是工業聚焦高科技和軍工,此乃國之利器,不可授人,這極明顯地使得發展中國家進一步“承接美、歐先進制造業正逢其時”的“騰籠換鳥”構想黯然失色。更何況還有貿易保護主義和意識形態原因在興風作浪。中國的結構調整、技術進步、企業重組的重心應該放在國內。其中,有實力和發展前途國企的要充分發揮作用。依靠外資促進競爭,是有利于國內企業進步,但風險必須是可控的。但“以市場換技術”是已經落空了的政策。所以,結構調整、企業重組要立足依靠國內力量。對外資要引導有方,揚長避短,趨利避害。
總結以上分析,基本結論是:2010年在經濟結構調整、企業重組中,政府要進一步明確政策行動在企業層面的抓手在哪里。要按照中央精神,正確處理經濟結構調整、企業重組中各類企業的互動關系。要進一步進行市場細分,明確國企在競爭性領域“優勝劣汰”的功能,正常發揮積極作用;要在鼓勵外資進入、促進競爭的同時維護產業安全;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企業素質。還要防止民間過剩資金和境外“民營”游資變成在樓市、股市擴大“投機賭博新經濟”的大功率發動機。
(三)《政府投資條例(征求意見稿)》核心條款表達不精準,國內外都有爭議,難落實。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政府投資條例(征求意見稿)》,其中第六條規定,政府投資主要用于關系國家安全和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經濟和社會領域。這顯然是把一個即使在美國和歐洲也是非常有爭議、無定論、不精確的新古典經濟學表達引入了政府的重要文件。例如,在美國的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之間,包括在各派別內部,關于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經濟和社會領域”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解釋。而由于人們對國際貿易自由度的不同解釋,也使什么是“國家安全”的標準具有了不同理解。由此發生的大政府、小政府和如何落實“自由貿易”之爭至今不止。中國經濟學界也是如此。黨員、官員們在這方面看法也是涇渭分明,爭論從來沒有停止。既然如此,在一個信息不對稱、多元化和變化無常的現實世界中,政府文件作這樣的不精確的經濟學表達,是不是會惹麻煩呢,是不是應該修改一下呢?另外,這種表達與中央有關國有經濟布局的政策之間是否會發生矛盾,也值得深入討論。
(四)轉基因糧食失控應嚴肅處理。綠色和平稱多個省市非法銷售轉基因大米,并列出名單(http://policy.caing.com/2010-04-14/100134687.html)。轉基因技術是一個世界性爭論問題。在中國,由于農業部和美國跨國公司的大力支持,監管失靈,一些國立單位的管理者、專家和“民營企業”唯利是圖,肆無忌憚,大吹大擂,我行我素,至使轉基因主糧、蔬菜、水果等現已在市場以更大規模悄悄流行。此等怪事應該嚴查。
最近一個令農業部和涉事“權威專家”無比尷尬的事實是,為了保障上海世博會順利進行,科技部、上海市政府聯合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10個部門和單位專門成立世博科技領導小組,啟動實施世博科技專項行動,其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已經把“轉基因成份”與“病原體、有毒有害物質”,并列為危害生命健康的三大違禁食品,嚴防死守(http://www.most.gov.cn/ztzl/lhzt/lhzt2010/tpxwlhzt2010/201003/t20100302_76059.htm)。雖然,之前的“2009年8月17日,農業部依法批準發放了轉植酸酶基因玉米、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另外,《新民周刊》記者也曾報道,除國內有反對聲音外,“已有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和日本等七個國家因我國出口的米制品‘受到轉基因水稻的污染’而采取了拒絕入境或撤架、退貨等措施”。“轉基因水稻腹背受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