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風田:轉基因大米,商業化應慎行
2010年03月15日
一號文件提轉基因農作物要加快產業化,引起太強烈的爭論.建議兩會代表,對于轉基因主糧的大米應該研究可以先行,但商業化一定要慎行!
自從我國轉基因水稻、玉米獲得安全證書之后,有關轉基因的爭論一直很激烈。贊成者認為轉基因產品無毒無害,應該馬上進行大面積商業化推廣,以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反對者認為轉基因產品有害,不宜進行研究與推廣。
其實我認為上述兩個觀點都是比較片面的,正確的思路應該是:在研究上要特別重視,國家應該投入重金進行研究探索,申請專利,進行技術儲備。而在商業化大面積種植方面,還是應該慎行。等某一天技術成熟了,爭議少了,安全性與擔憂也沒有了,再商業化也不遲。目前如果貿然進行太超前的商業化推廣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心理承受壓力,不宜急躁。
印度政府近日否決了轉基因茄子在印度的商業化種植,有不少做法值得我國借鑒。在去年10月份印度的轉基因委員會宣布批準轉基因茄子時,一大批印度的消費者組織、醫療工作者、環境NGO組織、農民及州政府等組織起聲勢浩大的抗議運動,波及到全國。環保組織認為這些轉基因茄子如果種植,在開花時,其花粉會隨風漂散,從而對其他作物產生基因污染。印度政府經過權衡之后,宣布無限延取消轉基因茄子在印度的種植,直至獨立的第三方研究確實證明轉基因茄子對人的健康、周圍環境以及生物多樣性沒有問題為止。
印度政府宣布否決轉基因茄子種植的是環保部長而不是農業部長,這點也很值得玩味。其實原因很簡單,不是印度沒有農業部,而是農業部門一般管農業生產,他們的主要關注點應該是增加產量,而環保部門可以作為一個相對中立者對農作物產量的增產技術進行全面的環境評估,會更多地考慮轉基因作物對人類的健康、環境及多樣性的影響。目前我國轉基因作物從品種審定到推廣批準基本上都被轉基因研究者所把持,缺乏獨立的無攸關利益的最后把門者,這種機制缺失應引起我國決策部門的警惕。我國未來的轉基因品種審批權應該從農業部門轉移到環保部門或者衛生部門去,以更多地考慮消費者的利益。
我國目前缺乏獨立的第三方轉基因品種審定以及安全試驗機構,僅有的一兩年觀察試驗對于健康來講時間太短。有些科學家甚至在電視臺作秀說我吃了轉基因大米并沒有毒死,這樣的表演其實也是誤導。因為食品類的作用影響是慢慢積累的,沒有一二十年的長期對照觀察試驗,僅在小白鼠身上做一兩年試驗就斷定轉基因有害無害是不負責任的,也是非科學的。
其實目前轉基因作物的增產潛力遠沒有宣傳的大。以這次批準的“Bt水稻”為例,據說產量可比普通水稻提高大約8%,這個增產效果也太有限。目前影響我國水稻產量的主要因素是生產成本太高而收購價格太低。稻農們一年忙乎下來,除去成本一畝地能夠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就不錯了,勞作一年的收入還不比出去打工一個月的收入。所以原來可以種三季的,就選擇種植一到兩季。目前我國水稻不是產量不夠,而是供需基本平衡。如果國家真的缺少大米了,農民們如果能夠真正地可以從種植水稻中獲得好的收益,南方的一季改為兩季三季所帶來的生產潛力還遠未挖掘出來。與這些價格收益帶來的潛力相比,目前轉基因水稻所帶來的10%以下的增產潛力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講,目前全球尚無任何一國敢把主食的轉基因進行商業化種植,包括轉基因技術最發達的美國。我國批準首個轉基因水稻品種投入商業化種植,也可叫“敢為天下先”了。大米是中國人的主食,每年我國要消費1.7億噸大米。轉基因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投入研究,也可以在小作物上進行商業種植試驗,這些我都不反對。但如果真是在全球還對這個問題還遠未達到共識的情況下,我們貿然去對主食作物進行大面積的商業化種植,是有點太超前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