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錢”實際上是一舉多得
《現代快報》2009年1月12日 快報記者 陳永忠 王海燕
就十教授聯名建議給低收入家庭發放1000元消費補貼一事,快報記者采訪了當事人之一,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研究員盧映西。
關于動機
記者:對于如何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此前國內不少專家也給出了各種建議。您這次和其他幾位專家提出“發1000元”的建議是出于什么考慮?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想出這樣的建議?
盧映西:這次提建議的幾位學者,多年來互相切磋砥礪,一直對“發錢”問題進行研究,這次的建議就是我們研究成果的展示,在目前經濟衰退席卷全球之際,正是我們這些非主流學術成果發揮作用的時候。
關于可行性
記者:在中國的財政體制下,給老百姓發放補貼(包括現金、消費券)的做法有沒有制度性障礙?根據該建議的測算,需要資金合計約1.2萬億,主要來源是財政收入。2008年中國財政總共收入約為6萬億,您覺得財政拿出20%的收入發放補貼有沒有困難,如有困難資金應該如何解決?
盧映西:應該沒有制度性障礙。目前民政部、財政部正在部署為城鄉困難居民發放一次生活補貼,中央財政投入90多億,發放對象是全國7400多萬困難群體。也就是說,發錢的渠道是通暢的。
另外,我們不應孤立地、機械地理解財政收入和支出。目前的經濟困局是:一方面許多生產者發愁自己的產品賣不掉,另一方面許多消費者發愁買不起自己想要的商品。這樣的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經濟危機。財政向低收入者發錢,一方面保障了所有公民基本消費需要的滿足,另一方面也讓很多生產者減少商品庫存,盤活了經濟,從而間接維持了財政收入的可持續性。通俗地說,政府向低收入者發錢,實際上是左手發出去,右手又收回來,收發之間還能預防經濟危機,一舉多得。
至于財政資金有困難該怎么辦,我的觀點是讓央行直接印鈔票。主流經濟學家總是條件反射地把增發鈔票與通貨膨脹聯系起來,這樣未必正確。其實通貨膨脹與貨幣供應總量沒有直接關系,倒是與央行發行貨幣的速度有關系,這方面我們正在做一個系統的綜合研究。
關于可操作性
記者:“給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萬元以下的家庭,每人發放1000元的消費補貼。”對于1.2萬元的標準,也有人提出疑問,東西部地區收入差距比較大,都按1.2萬元標準是否不公平?
盧映西:關于操作細節問題,中國的個人收入界定的確比較困難,但不影響做這件事的必要性,可以在實踐過程中邊觀察邊調整。比如可以由政府舉辦失業人員培訓班,向參加學習的人發錢。
關于效果
記者:這次十教授提出的建議是發錢,為什么不同于以往發消費券的建議?不少質疑說,如果每人發一筆錢,他們只會把這筆錢存起來,因為未來收入預期不明。因而最終可能達不到刺激內需的作用。
盧映西:與主流經濟學家的不同,我們是專注于研究“發錢”理論的,這是一個一直為主流經濟學忽略的領域。我們認為,貨幣在市場經濟中調節流通和分配的作用至關重要,不是消費券能夠代替的。至于錢發下去后會不會被存起來不消費,倒不必過于擔心,因為發放的對象是低收入家庭。常識告訴我們,與富人相反,窮人提高收入后增加消費的可能性大,增加儲蓄的可能性小。
附:
十教授建議給低收入家庭每人發1000元補貼促消費
2009年01月11日 中國新聞網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十教授日前聯名提出了“反周期財政政策”的建議。建議認為,擴大消費需求,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給民眾發錢,因此建議給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萬元以下的家庭,每人發放1000元的消費補貼。
擴內需最有效辦法是發錢
建議書中指出,任何經濟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消費。沒有消費需求,就不會有投資需求;沒有消費熱點,就不會有投資熱點。目前,消費品生產領域已經存在嚴重產能過剩,我們不能指望市場會主動到該領域投資,而國家主導的基本建設領域,也會因為消費需求的不足,使得其投資價值降低,投資風險增大,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甚至會有錯誤配置資源的危險。出現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在于分配結構不合理。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些過剩產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福利。
建議書中認為,要擴大消費需求,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給民眾發錢。目前,全世界各地都有采取類似措施的先例。如我國臺灣最近就頒布了每人3600新臺幣的內需刺激方案。包括香港、澳門、廣東東莞都采取過類似方案。其他國家還有日本、新加坡等也采取過類似方案。德國最近也在研究采取類似方案。
該建議需要資金1.2萬億
為此,建議國家實施適度規模的“反周期財政政策”:給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萬元以下的家庭,每人發放1000元的消費補貼。具體細節為:(1)凡家庭人均年收入(包括各類收入)1.2萬元以下的家庭,按照人頭每人發放1000元。家庭可以憑戶口本在指定商業銀行開惟一基本賬戶,相應款項直接存入該賬戶內。(2)分二次發放。春節前發放500元,兩個月后再發放500元。從現在開始,約4個月就可以完成全部發放工作。(3)該建議需要資金合計約1.2萬億。資金來源首先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籌措一部分,可以壓縮掉一些不急需的投資項目,不足部分由國家財政向央行發行長期債券籌集。
建議書中認為,可以仿照我國臺灣的模式,不排除任何人,所有人都有資格領取該補貼。但鼓勵高收入階層放棄該補貼,或用該補貼做慈善捐款。該建議也可以轉化為一項低息長期消費信貸政策。由中央銀行撥出一筆專項資金,給每個個人一筆大約1000~2000元的消費信貸配額,時間約為30年,年利率約為0.1%。
十位教授是:武漢大學國際軟件學院教授蔡恒進、廣州求心經濟研究所主任黨愛民、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研究員劉海波、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研究員盧映西、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黃衛東、《西方經濟學的終結》作者張建平、杭州學者施曉渝、北京學者甘修康、浙江金華市武義縣鄧蘊才、中共杭州市委黨校余杭區分校桂祖武。(信息時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