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雙規案震動金融界
中國經營報 作者:丁玉萍
官員、企業家、老師、學者、音樂家,當在公眾面前分飾多角的王益被國務院批準雙規時,談吐儒雅、個性張揚的他開始顯露出不為人知的一面。
“嚴重違紀”。這是2008年6月18日,距王益被雙規十天后,一直緘默其口的國家開發銀行首次就此事對外界做出的正面回應。
證監會前副主席、國開行前副行長,曾經的顯赫地位和工作閱歷決定了他在金融界有廣泛的人脈,也正鑒于此,在眾多無從證實的市場傳聞中,多名金融界官員被傳與之有染。 但可以肯定的是,王益事發與離奇上市的太平洋證券有關。而后者與資本巨鱷明天系淵源頗深。
太平洋證券的離奇準生
2007年12月28日,3年累計虧損8428萬元的太平洋證券(601099.SH)在質疑聲中登陸上交所,這家注冊資本15億元的券商,掛牌首日股票漲幅就達到了424%,市值一躍達到700億元,成全了多位股東的“暴富神話”。
太平洋證券躋身A股市場的途徑是與即將退市的云大科技進行換股操作,但其上市用的卻是新代碼。據相關媒體報道,它既沒有經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批準,也沒有經過證監會重大重組審核委員會審核而直接上市。知情人透露,該案例通過參與上市公司股改以換股操作獲得股份的流通權,通過中介機構煞費苦心的操作,在股東人數上做文章找到了備受質疑的法律依據,更“巧妙”利用高層領導的有關批示,最后得以使證監會和交易所放行,獲得準生證。
有業內人士提醒記者注意:太平洋證券上市背后有資本大鱷明天系的身影,而明天系一度在魯能收購案中出沒。公開資料顯示,從2006年5月到9月,國源聯合(魯能的主要收購方)股權三度發生變更后,股東變為新時代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5%)、大連通易新達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新時代信托正是明天系的核心公司之一。眼花繚亂的股權安排背后是鮮明的利益劃分:幕后大股東借新時代信托代持國源聯合95%股權,并間接絕對控股魯能,“明天系”則可借通易新達的5%持股坐享事成之利。頗為巧合的是,當時備受公眾質疑的魯能私有化一案中,正是一場以37億元人民幣對應700億元資產的“巧妙”收購。魯能案的收購標的額與太平洋證券股東的賬面利益,即上市后的流通市值有著驚人的吻合。
而對于與“明天系”關系密切的太平洋證券大股東之一的外經貿信托持有股權以及資金來源,太平洋證券一直也沒有進行詳細的披露。
記者試圖致電明天系的掌門人肖建華求證其中淵源,肖的電話無人接聽,幫他打理公司日常業務的夫人周虹文電話則由秘書接聽。其秘書管梅表示,周本人目前不在國內。
雖然一時難以證實究竟有多少知情人分享了太平洋證券上市的盛宴,但王益受累其中卻已成事。
2008年3月份,市場曾傳出王益的胞弟王磊因不當收受“高額財務顧問費”,已被調查和“控制”,此事或成為王益“出事”的直接誘因。業內人士透露,這筆“高額財務顧問費”其中的4000萬元用于購買太平洋證券的原始股份。太平洋證券上市后,王磊投資的4000萬元也飆升逾16億元。
多面王益的廣泛人脈
王磊緣何與太平洋證券結緣?業內人士稱雖然此時其兄王益已離開證監會至國開行任職,王益憑其積累的深厚人脈關系仍然在證券界非常活躍。其人在太平洋證券上市案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不得而知。
據記者了解,王益的人脈可遠溯其求學時期。1978年,22歲的王益北京大學就讀于中國史班,開始了他6年的求學之路。北京大學78級歷史系可謂聲名顯赫,出了不少后來活躍在學術界、政界、商界的執牛耳者。
王還戲謔自己為“非著名”作曲家,沒有受過正規音樂訓練的他憑借一曲交響大合唱《神州頌》在作曲界占有一席之地,蜚聲圈內。
草草梳理王益的簡歷,即可看出他在商界、政界、金融界、娛樂界所積累的人脈之豐富。目前為止,有關機構尚未公布王益本人何以被批準雙規?據王益身邊的人員介紹,王益得悉王磊持有太平洋證券的股份后,曾要求其退出股權。“王益本人不是一個貪財的人。”他強調。
A股歷史上的第一次十連陰(6月2日至17日間)。整個資本市場蔓延著前所未有的寒意。沒有一種原因能夠將A股市場持續下跌的原因完全解釋清楚,于6月中旬公之于眾的王益雙規案無疑助長了這種低迷情緒的滋長。
4月29日,資本市場江湖中的最后一個“大佬”,“涌金系”掌門人魏東因不堪忍受的壓力在北京中海紫金苑9樓的家中墜落。在最新的版本中,魏東出事前曾經攜夫人去香港,但在邊控室被限制離境,憤怒的魏東那時才知道,不久前王益秘書孟濤被有關部門調查一事,已經波及到他的涌金帝國。
王益“雙規”在金融界引起的震蕩之大,更遠遠超出事件本身的反響。在這輪金融反腐調查中,王益,不是開始,更談不上結束。
王益案:掏空云大套現太平洋 “一頭豬殺兩次”
云大科技到太平洋證券的利益鏈調查
2008-6-21 東方早報理財一周記者/柯智華 發自云南昆明
6月17日,昆明,第四天下雨。
行走在街上,褲腳上不會沾上任何泥巴。也不用擔心,踏上某塊板磚突然有水濺起。此后三天晴朗,據說昆明私家車的擁有量在全國排第三位,令人驚訝的是,沒有任何灰塵。
在干凈的空氣里,財富掠奪血雨腥風。
“見過黑的,但是沒見過這么黑的。”在理財一周記者面前,接近云大科技重組小組的多位人士如此感嘆。
從云大科技(600181.SH)退市,到太平洋證券(601099.SH)上市,一場金錢與權力的黑幕在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證監會前副主席王益被“雙規”之后緩慢揭開。
6月17日到6月20日,理財一周記者經過多方采訪,調查從云大科技上市開始,至太平洋成功上市結束。
如此,期間對財富掠奪的行為邏輯逐漸清晰——云大科技大量股權投資、云大科技虧損面臨退市、重組小組需要尋找重組方、太平洋成功重組云大科技并獲得“不可復制”模式上市(同時,在太平洋上市時憑借資金實力進入太平洋),云大科技在云南省高等法院的債權處置亦正在加速……云大科技走向消失,隨同不被知曉的云大科技歷史……
“一頭豬被他們殺了兩次。”上述人士苦笑著說,“他們掏空了云大科技,他們又在太平洋上收獲巨額財富。”
上篇
云大科技重組前后
上市:付文明和王益
知情人士H告訴理財一周記者,太平洋僅僅是云大科技故事的一個收尾而已。故事的起點在云大科技。
1998年9月28日,云大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該年年末,總資產為56360萬元人民幣,業務范圍涉及農化、醫藥及功能食品、房地產、旅游業和城市基礎產業等領域。
上市后,六家發起人持股比例變更——云南大學科工貿總公司(簡稱“云大科貿”)作為大股東占比22.89%,云南龍泰農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云南龍泰”)10.02%,云南省農墾供銷公司(簡稱“云南農墾”)9.80%,深圳市蛇口大贏工貿有限公司(簡稱“深圳蛇口”)7.52%,深圳市捷發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簡稱“深圳捷發”)5.34%,云南正通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云南正通”)占比1.88%。
云大科技的前身是云南大學生物化學廠,1992年成立,該廠主要致力于發展生物化學高科技產品。1995年被評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上市一年后,云大科技被評為“云南最具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和“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之一。
接近上市核心的人士H告訴理財一周記者:“云大科技實際上是一只垃圾股,不應該倉促上市的,因為當時的融資條件比較好,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就上市了。”
按照H的說法,在云大科技上市的過程中,時任云大科技大股東——云大科工貿(2003年改制后名為云南云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云大控股”)總經理的付文明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付文明,1983年畢業于云南大學企業管理專業,此后留校工作。歷任云南大學經濟系助教、校團委書記、講師、校產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云南大學科工貿總公司總經理,云南大學南亞生物化工廠廠長。
“付文明是云大科技的創始人。”多位知情人士說。
據H透露,付文明和中國證券監會前副主席王益私交甚好。平常,付文明稱呼王益“大哥”。
1995年11月,王益從國務院證券委副主任調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分管股票發行、基金等重要部門。
“在云大科技上市過程中,‘大哥’王益給予了不少幫助。”
知情人士H提醒理財一周記者還應注意如下幾個關鍵人物。
賴昆宏,付文明的大學同學,畢業于云南大學。1994年到1996年,王益在西南財經大學讀博士時,賴則為廣發證券成都營業部的負責人。
根據當時的招股說明書,1998年,云大科技的主承銷商是廣發證券。1997年,王益的師兄李建勇(同為西南財經大學的博士,師從劉詩白教授)被廣發證券委以重任,接替董正青升任廣發證券總裁助理兼投資銀行部總經理,恰好負責此事的具體操作。李建勇在王益案發后回應稱:“我和王益私交是比較好。”(詳見東方早報5月17日相關報道《李建勇:廣發上市未受王益案攪局》)
黎維彬,付文明在云南大學的另外一個同學,現為國家開放銀行天津分行行長。1999年之前,黎維彬是農業開發銀行云南分行行長。
1999年3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國家開發銀行天津市分行成立,黎亦到此任職。
在云大科技上市5個月后(1999年2月),王益調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2008年6月8日,正式被“雙規”。
而付文明,自云大科技上市后一直擔任董事長職務,2002年10月份“因事辭職”,2003年5月,付文明擔任過云南省花卉產業聯合會(簡稱“花產聯”)副會長、云南花卉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隨后于2004年年初,付文明再次兼任云大科技的董事長,并于4個月后再次離職。
據接近花產聯的人士稱,付文明涉及動用花產聯資金重返云大科技,此后于2005年6月赴澳大利亞長期不歸。期間被花產聯撤銷相關職務。
上市四年后,云大科技公布的業績開始急速下滑。
2003年1月4日,公司發布業績預警公告稱,2002年全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國內農藥市場競爭加劇,中國證監會昆明特派要求調整相關債權賬齡并補提壞賬準備,因此,預計2002年全年度公司凈利潤,相比2001年將同比下降50%以上。
2002年最終的凈利潤為3100萬元。此后的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別虧損2891萬元、55082萬元、21658萬元、9779萬元。與此形成對比的是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四個年度的凈利潤分別為4517萬元、5271萬元、6753萬元、7426萬元。
然而,云大科技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虧損的?
據另接近重組成員的知情人士L告訴理財一周記者,云大科技的資產究竟如何,云南省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省國資公司”,今年上半年改制成工業投資控股集團)對此有過調查清理。
他透露,2005年,在成為云大科技實際控制人前后,省國資公司和天津泰達(此前同北京和平公司有過激烈的股權爭奪)在云大科技的流通股及云大科技資產清理上有過深入的合作。
“整理清查那些東西,光成本就花了幾百萬。”上述人士說,“一共有四五箱文件。”
不過,奇怪的是,省國資公司并未公布調查后的詳細資產狀況。
看過年報后,幾位CPA人士表示:該公司的主要問題還是在往來款項里面,其次是利潤表里的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可能包含了不合理成分。此外,該公司經營性資產較少,大部分是股權投資和應收帳款。
華夏證券研究所趙獻兵,曾經如此分析云大科技2003年半年報:眾多下屬公司,支撐起了云大科技23.68億元總資產,在銀行的長短期貸款高達10.46億元,相當于同期凈資產9.46億元的1.1倍。也正是這些層層疊疊的子孫公司,使云大科技上半年的三項費用高達8500萬元,而公司資本金才3.5億元。
知情人士F表示,大大小小、參股控股的子公司孫公司,云大科技一共有37個。
從云大科技(600181)退市,到太平洋證券(601099)上市,一場金錢與權力的黑幕在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證監會前副主席王益被“雙規”之后緩慢揭開。6月17日到6月20日,《理財一周》記者經過多方采訪,調查從云大科技上市開始,至太平洋成功上市結束。“守正、出奇、寧靜、致遠”,太平洋證券的八字企業精神中,為首的就是“守正”。目前,“守正”二字卻值得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云大科技在收購大連聯合漢信(此前名為大連高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時花了1.2545億元,而該公司的凈資產僅為5100多萬元,相差7100多萬元,溢價高達130%。
此外,據F透露,到目前為止,云大科技仍舊有13個多億元的應收賬款未能收獲。
股權之爭真相
對于外圍的人來說,云大科技“是個股權斗爭很厲害的公司”。
2003年10月15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天津經開”)以8870萬元的成本,收購了云大控股51%的股權,從而間接控制了云大科技20.95%(經送股、配股后,所持股份比例因此下降)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這讓中國和平(北京)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和平”)十分惱火。北京和平早有意向入股云大科技,2002年曾以高出8870萬元很多的價格示意,不過未能如愿。
2003年11月,北京和平通過司法拍賣,受讓云南農墾所持3040.09萬股(8.73%),之后又與云南龍泰、深圳捷發、深圳蛇口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如此共計持有25.966%的云大科技股份,取代天津經開第一大股東位置。
自此,雙方對公司控制權的爭奪拉開了眼花繚亂的輪流上臺大戲。
2003年12月3日,2002年底接任付文明職位的戴曉暢辭職。
2004年1月12日,付文明時隔一年多后,再次擔任云大科技董事長。
2004年5月30日,付文明辭去董事長、董事職務,黎志明(北京和平方)被選為新的董事長。
2004年9月13日,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選舉第三屆董事,黎志明落選,2004年11月,馮兆一(天津方)被選為董事長。
在此期間,雙方還將彼此告訴法庭各一次:天津方以拍賣程序不合法為由將拍賣公司訴至法院,北京和平則認為2004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所選董事不合法。
表面上看起來紛繁復雜的股權爭奪,早在當時就有媒體對此進行了解讀。《證券市場周刊》李德林認為,“泰達系”與北京和平的結怨,與云大科技難產的MBO計劃淵源頗深。
知情人士F認為,真正的斗爭不是天津方和北京方的斗爭。
2003年,云南大學因為修建教師宿舍急需資金,10月17日,時任云大科技董事長戴曉暢牽線,天津經開介入云大科工貿的改制。從而間接成為云大科技的第一大股東。
上文——據接近花產聯的人士稱,付文明涉及動用花產聯資金重返云大科技。
——有說法稱,付文明花產聯期間曾經和北京和平有過合作。不過,并未得到證實。
“我們都是你們云南人叫來的。”F轉述說。
重組
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巨虧之后,云大科技面臨著退市的風險。
2006年5月8日,云大科技公布2005年年報,再次虧損21658萬元。因為連續三年虧損,按照上證所要求,2006年5月18日,公司股票將暫停上市。
與此同時,省政府方面積極的展開了云大科技的重組工作。2005年4月7日,云大科技大股東云大控股、二股東云南龍泰,同省國資公司、云南大學、花產聯簽訂重組工作備忘錄,五家單位共同組成*ST云大重組工作小組,實施對*ST云大的重組工作。
一個星期后,省國資公司又分別以一元的價格收購了深圳蛇口、深圳捷發、中國抽紗汕頭進出口公司,共同持有的總計2000萬云南科技法人股。
根據媒體報道,在整個重組期間,省國資公司先后接觸了滇能控股、云天化、云南白藥,但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據說云南當地的媒體云南經濟日報稱,“經過多方甄別,選擇了昆明恒安房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安公司“)作為主體對云大科技進行重組……于是,從2006年6月份開始,所有工作重心轉移到以恒安公司為主體進行重組。”
不過上述知情人士透露,2006年10月30日,重組小組組長劉崗表示,“重組有可能失敗。”11月30日,劉崗再次在給省政府的報告稱,只有太平洋能夠重組,并且云南崇文作為老股東,還要對太平洋增加4000萬元投資。
云大科技的重組得到了高度重視。云南省政府以《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通過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風險請求支持的函》云政函[2006]113號,由當時云南省副省長李新華親自提交證監會。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最終,太平洋和云大科技走到了一起,符合上方的利益。“云大科技重組成功,太平洋成功上市,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再關注他了,以前的歷史也因此而消失。”
此外,據了解,云南省高等法院對云大科技的資產債務處理工作已近尾聲。
下篇
太平洋收尾
三次擴股
2004年1月6日,太平洋證券成立,注冊資本金6.65億,由五個股東共同出資。
招股說明書里表示,“(太平洋證券)化解云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風險,彌補了云南證券1.65億元保證金缺口,全面接收了云南證券的客戶資產和員工,得到了云南省政府的高度認可。”
而在第169頁甚至有這樣的話,“公司設立時,公司股東為證券市場的穩定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這么一個券商,成立時居然沒有一個云南當地股東。
無論如何,按照招股說明書的說明,太平洋的增資擴股步驟如下——
第一個階段并沒有增加資本金,唯一的變化是股東——當地公司云南崇文。
2006年6月9日,泰山控股將所持的全部股權(22.56%)轉讓給普華投資;2006年8月28日,泰山華信將持有的全部股權(15.03%)轉讓給華信六合。
2006年11月14日,云南崇文化經營管理公司成立,注冊資本金100萬元。11月26日,世紀華嶸轉的2852萬的股權轉讓給云南崇文。
第二個階段,太平洋股東數和注冊資本同時增加。
2007年2月13日,經臨時股東決議、中國證監會核準,太平洋新老12家股東共同增資7.33億元,使注冊資本增至13.98億元,而總股東數則達到了16位。
第三個階段,變更為股份公司后,向四家股東北京冠陽、深圳天翼、深圳利聯、湛江涌銀定向增資1.02億元,此部分股權用于同云大科技換股。至此,太平洋有20家股東,注冊資本達到15.03億元。
“這是說謊。”知情人士L說,盡管他同樣把太平洋的增資擴股劃分三個階段,但對上述的部分細節并不認同。
“云南崇文當時(和太平洋相關方)談好了(利益)才去注冊的,在進入太平洋上可進可退。”L說,11月14日崇文完成注冊后,一直到12月11日才正式進入太平洋。
11月30日,當時國資公司總經理、云大科技重組小組組長劉崗將“云大科技股權分置改革暨太平洋證券重組上市組合操作方案”送交省政府,并于12月7日獲得省政府批準支持。換句話說,也就是在獲得省政府的明確表態后,云南崇文才涉足太平洋的。但是劉崗在11月30日的上報方案里表示,云南崇文已經入股,屬老股東。
第二個階段,在股改前大量購入太平洋原始股,有投資者質疑涉嫌內幕交易。上海中申律師事務所主任郭霽律師指出,“這種交易,表面上看是合法的。”
有金融業內人士則認為:“如此投資,這不是明火執仗嗎?!”
“守正出奇、寧靜致遠”,這是太平洋證券的理念。
股東之謎
2007年3月28日,太平洋通過了規范類券商的評審。5月底,云大科技同上述第三階段進入的第四大股東換股,年底經證監會辦公廳下發的《關于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有關問題的批復》,并于去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成功上市。
截至2008年6月18日,太平洋證券收于19.34元。相比上市首日41.92元的收盤價,盡管跌去一半多,但上述20家股東的賬面收益還是達到了將近2000%。
在誘人的收益背后,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和奇特地方券商不一樣,太平洋證券這20個股東來自全國各地——北京、深圳、天津、上海、南京、黑龍江、湛江、昆明,且大多數籍籍無名。
“重組小組組長劉崗,在多次重組工作會議上推薦太平洋證券,稱他的股東是非常有實力和背景的。”上述知情人士說。
天津順盈是明確爆出的有背景股東之一。王益被“雙規”后,其弟弟王磊、妹妹王薇被爆出可能持有擁有太平洋原始股,王益成了第一個公開可能同太平洋有關聯的高管。
據媒體報道,持有1%比例的太平洋股權。王磊在2006年一度持有天津順盈85%的股權,但在年底的時候退出。緊接著,王薇在2007年5月份也全身而退,退出前她一度擁有67.5%的股權。對于兄妹倆在太平洋上市前“消失”,有人指出并不排除別人代其持股的可能性。
招股書顯示,太平洋第二大股東華信六合(持股13.20%)的股東為涂建、鄭億華、張憲、陳愛華。其中涂建持股最多,比例達到28%,其他三人分別為26%、25%、21%。
上述人士透露,涂建是王益之外,另外一位證監會前副主席的同學,“睡上下鋪的兄弟”。1997年時身為德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上海分所主任,被聘請為上海證券交易所首席法律顧問。
云南崇文則是當地一家公司,其公司股東為林屹松,持股95%。另一股東叫陳惠,持股5%。據了解,林屹松即為太平洋證券董事會秘書林榮環的兄弟。
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參與換股的股東之一,北京冠陽的股東之一李春云,曾經是云大科技的高管,期間擔任過云大科技的子公司孫公司的職務。比如,北京聯合漢信的法定發表人、昆明上成生物技術公司總經理、云南沃森有限技術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大連漢信(大連高新生物制藥)的財務總監。
“所有這些入股的股東,都需要重組小組的同意。”上述知情人其中之一說。不過,截至目前,云南省國資公司保持著沉默。
“守正、出奇、寧靜、致遠”,太平洋證券的八字企業精神中,為首的就是“守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