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煎外熬下的曙光初現——是軟著陸?還是以攻為守?
洪水烈火
早在黃金價格僅250美元/盎司左右時,民間經濟學家劉軍洛先生就曾私下上書建言增加黃金儲備。——然而他的聲音沒有受到關注。現在金價已經逼近900美元/盎司,美國、歐洲央行黃金儲備分別超過8000噸、10000噸。——美國、歐盟憑借超級黃金儲備,公開威脅逼迫人民幣升值。黃金市場的主動權已經幾乎掌握在美國手里,而以目前黃金價格之高,中國再大規模建倉為時已晚。
當央視調查發現本輪奔牛節近70%的股民虧損時,上絞索理事長耿亮立即指出,從今年初到11月中旬為止,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投資者凈盈利2.74萬億。其中個人投資者凈盈利1.42萬億元,占51%。——比“三年自然災害”的浮夸風更無恥啊。
6月,黑石基金紐約上市,中國股市大崩盤;10月底,格林斯潘在波士頓發話稱中國股市泡沫快“突然爆破”,(年初他在上海時還建議中國政府不要干預股市),QFII集體唱空中國;11月8日,以“做空中國股市”為標的第一只GTF“超短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上證指數就在這一周出現了9年來的最大周跌幅;11月20日,美國“小鷹”號航母戰斗群準備訪港,11月22日,中國政府在最后一秒鐘“基于人道考慮”,準許“小鷹”號進港。——但“小鷹”號非但不進港歡度感恩節,反而率領艦隊氣勢洶洶地調頭駛向臺海,12架艦載機升空警戒,擺出臨戰姿態,殺氣騰騰、大搖大擺地穿越臺灣海峽。(傳我東海艦隊緊急出動6架飛豹戰斗機,逼近美艦隊,不斷警告:“這里是中國領海!你們已經侵犯了中國主權!”導彈雷達鎖定“小鷹”號航母隨時準備發射,美海空軍亦進入一級戰備,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緊張對峙5分鐘后,令人窒息的5分鐘后,“小鷹”號航母戰斗群率先退離臺海中線100海里外,以最高航速倉惶撤回日本。)——11月22日,上證指數暴跌4.41 %,從5100點以上跌穿5000點以下。11月30日,上證指數又下跌2.63 %,失守4900點。整個黑色11月,中國股市在31個交易日中暴跌了1288.67點,市值蒸發超過6萬億元。一說兩市總市值共計蒸發5.25萬億元,平均每天損失近1700億元。
12月4日,XX部新聞網——鳳凰網,高調轉發了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聯執主任胡祖六的文章《子虛烏有的“貨幣戰爭”》,惡意攻擊宋鴻兵,這篇冗長的奇談怪論宣稱“歷史上每次金融危機都為國際銀行家故意制造,有違基本常識。”“書中彌漫了反猶太色彩——不斷影射一些國際金融家的猶太出身背景;揉雜了極左思潮——抨擊私有化、自由貿易等市場經濟政策;極右傾向——仇視羅斯福新政與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政策;民粹主義——反精英階層,敵視華爾街、金融界與大企業;美國式的孤立主義——不信任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WTO和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內的任何國際組織與機構;無政府主義——主張絕對的個人自由,并流露出對任何集中權威包括中央銀行的天然不信任;”“總之,在意識形態與價值判斷方面,此書是一杯奇特的‘雞尾酒’。這也難怪。書中所援引的原著政治立場本來就五花八門,作者只不過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到了中文版而已。”
12月5日,《中青報》“冰點”針鋒相對的刊出特稿《誰會偷走你口袋里的錢》,熱贊宋鴻兵。指出:當下的樓市和股市,大量外部熱錢通過各種正規或非正規渠道進入,吹大泡沫,“這種熱錢的來去騰挪,有計劃、有預謀、有組織,是有人在背后操縱的。”
“目前,在一小撮‘金融寡頭勢力’的策動下,‘金融恐怖分子’即將對中國經濟發動一場不流血的貨幣戰爭,妄圖把中國勞動者多年積累的財富席卷一空。 ”
“10月下旬,上證A股開始了1000點的深度調整。人民幣匯率繼續向歷史高點挺進。而遠在美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已出現了針對中國股市的‘做空’產品……各種跡象似乎正向宋鴻兵的預言靠近。”
“政府官員、公司白領、金融行業從業者、持有房產的投資人、學者,以及買了股票的散戶,都被這本講述金融史的暢銷書攪得寢食難安。‘十一’長假期間,重慶市某區政府給400多名副處級以上干部布置的‘家庭作業’,竟是‘閱讀《貨幣戰爭》’。 ”“上市3個月,《貨幣戰爭》連印8次,印量超過20萬冊。 ”
我通過分析計算中國人民銀行公開的數據,指出:9月末,國內發行貨幣總額39.3萬億元,10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7.62萬億元,國內流通中的現金近3萬億元,4萬億元已經越境外逃(不計算被120萬腐敗分子掠走的1萬億元臟款),股市存量資金在1.66萬億元以上,(進入股市的資金估計不會少于10萬億元。)——則國內銀行中的全部現金不可能超過3.02萬億元。——10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9.06萬億元。——則國內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可能超過8%!已經跌破國際警戒線!
——而12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表示,今年9月底,銀行存款40萬億元人民幣,貸款27萬億元人民幣,相差的13萬億元人民幣為流動資金!——國內流通中的現金不是3萬億元,而是13萬億元,相差10萬億元。
——換句話說:國內銀行中已經沒有一分錢現金,國內銀行資本充足率——0%。
但愿這是我的嚴重誤判,但愿這是成思危副委員長的一時口誤,但愿成思危副委員長立刻出面呈清。
12月6日,《南方周末》刊出《深圳地下錢莊:野火春風的奧秘》,為猖獗的地下錢莊申冤,為遲遲不開通港股直通車鳴不平,炮轟了外匯管制政策,文章說:“深圳的地下錢莊已經存在了幾十年,靠每年打掉幾個窩點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像杜氏這種規模的錢莊每家的日處理量可以達到數億元,廣東幾千家港臺企業,它們一年的外匯額度中多出來的部分就足夠這些地下錢莊運作了。”
文章說:熱錢是鎖不住的,“在2001年之前,由于國內資本市場尚不發達,加上外匯儲備不高,內地與香港資金在總量上呈現為單向流出的特征;與此相應的則是地下錢莊以走私方式將大量現金運往境外。——而在2001年之后,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內地樓市、股市的投資機會凸顯,地下錢莊的資金流向也開始從‘單向流出’變成‘雙向對流’。”(言外之意:這反映了中國經濟蓬勃向上,欣欣向榮!)
文章援引社科院的一項研究報告,“從1994年到2004年,中港兩地跨境資金流動規模,從7985億港元上升到了1.55萬億港元,占2004年內地GDP的10%以下。而在這一大規模的資金流動中,非貿易類的跨境資金流動規模達6747億港元。在中國存在資本管制這一金融風險防火墻的制度前提下,中港之間的跨境資金流動,如果不能有效監管,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令‘香港路徑’成為內地金融穩定的‘阿喀琉斯之踵’。”——然后筆鋒一轉,高調宣傳商務部梅新育研究員的不同觀點:“漏洞是有,絕對規模也不小,但跟中國高速增長的龐大經濟總量相比,其相對規模并不足以影響整個經濟格局。”
文章指出“企業目前在使用外匯時需要通過層層審批,還不如直接通過地下匯兌走得快,”“由于內地與香港對‘非正規資金流動渠道’的判斷有所不同,香港的一千多家人民幣兌換店是由香港警署監管的正式金融中介,而這種中介在內地則屬于非正規金融范疇,因此,‘香港的正規金融與內地非正規金融的結合便造就了非正規匯款渠道鏈條’。”
文章得出的結論是招安地下錢莊,問題的關鍵不是鏟除地下錢莊,而是“如何合理規范這些地下金融機構的運作,制定相關的游戲規則和規章制度”。“在資本管制的背景下,地下錢莊既為企業提供了更便捷的貨幣通道,又不免泥沙俱下,為洗錢大開方便之門。鄰近香港的區位優勢,使深圳成為地下錢莊最有利的生存環境,外匯管制的機制如不改革,這種現象可能仍會長期存在。”“對資金跨境流動的‘香港路徑’應采取疏導方式,促進非正規渠道向正規渠道的融合。”
文章最后統計了境外流入熱錢總額,“2001-2006年,隱性與非法資本年平均流入額為1321億美元,占平均短期資本流入額的78%。”“由于缺乏數據,對地下錢莊渠道流入的短期資本估值可能偏少,總體而言,隱性與非法流入的短期資本數量龐大,2006年已達2291億美元。”
——而近日社科院發布的《2008年經濟藍皮書》中,明確指出“一些單位在資本市場上進行非法炒作,國際熱錢進入資產市場”,是當前資產價格漲幅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家地方報紙也與社科院唱起了反調。
真的是百家爭鳴了。
可怕的不止是境外的熱錢,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更大的隱患還是來自壟斷利益集團。今天《中青報》發表了《會鬧電荒嗎?》,罕見地同時雙炮轟了電力壟斷集團與石油壟斷集團,全文轉載如下:
———————————————————————————————————————
中電聯上書提高電價:會鬧電荒嗎
2007-12-08
張貴峰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最近向國家發改委“上書”,建議明年上半年適時實施煤電聯動,即建議提高電價。據中電聯上遞的相關報告稱,主要產煤省煤企已發出簽訂2008年電煤合同的通知,提出漲價幅度均在30元/噸以上,因此,“若不對電煤價格采取必要措施,電煤價格上漲幅度會難以控制,國內大多數燃煤電廠的生產經營將難以為繼”。(《上海證券報》12月7日)
“會鬧電荒嗎”——這是一位網友在閱讀上述新聞之后寫下的一個疑問。
眾所周知,前不久剛剛大幅上調的成品油價格,就經歷過這樣極富戲劇性的漲價過程:石油巨頭連番上書要求漲價——油荒大面積發生——漲價成功(而且,從目前的情形看,此一“油荒—漲價”循環,似乎仍沒有完全終結的跡象,而漲價之后,油荒依然在持續)。而一直與石油巨頭并肩作戰、輪番上書漲價的正是以發電企業為代表的電力巨頭。現在,石油巨頭的“成功”經驗就擺在面前,電力巨頭會不會效仿?
站在公眾和社會公益的立場上看,如此“逼宮”式的漲價邏輯顯然無法容忍。原因不僅在于其行為背后濃烈的壟斷背景,以及油價、電價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商品價格,與社會民生、公共利益的緊密關系;即便從純經濟經營邏輯上看,上述做法也缺乏起碼說服力。
數據顯示,與石油巨頭一面高喊“價格倒掛、煉油虧損”,而一面又坐擁巨額壟斷利潤一樣,電力企業雖然也在抱怨電煤價格上漲、“大多數燃煤電廠的生產經營將難以為繼”,但另一不爭的事實卻是:今年前5個月,全國電力行業實現利潤總額637億元,增長57.6%,其中,電力生產業利潤359億元,增長40.8%,電力供應業利潤278億元,增長86.3%……而據國家電監會日前發布的監管公告:今年抽查的275家供電企業中,有近三分之一存在違反國家節能減排、亂收電費等問題。
“經營將難以為繼”卻又暴利著,利潤及增速均為驚人卻仍不忘要求漲價且熱衷于亂收費,面對如此混亂、蠻橫霸道的壟斷邏輯以及背后蘊涵的“逼宮”風險,有關管理部門無疑不能坐視。在既有的政策制度框架內,應對之策是現成的:對電力價格實施公開的成本監審。
去年11月,發改委在其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曾明確要求:“對壟斷行業重要商品價格和收費,要建立定期成本監審制度和定價成本公布辦法,加強成本約束”,有關官員并強調:“未經成本監審,不得制定或調整價格。”
電力行業的壟斷性質,以及電力作為重要政府定價商品的屬性,無疑均無可置疑。這種背景下,電力企業一再以電煤價格上漲、成本上升為由要求調整價格,針對其進行“成本監審”,已是繞不過去的基本程序前提。可以肯定,如果這樣一個“成本監審”,能足夠公正地被執行,并將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那么,電力行業究竟是虧是賺必將一目了然。而在此基礎上,“實施煤電聯動”是否正當,電價調整是否必要,當然也會自有公論。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