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和張廣寧誰懂政治?
時寒冰
面對既得利益集團哄抬房價所導致的民生問題,廣州市市長張廣寧日前強調:“現階段房價偏高、增長偏快已經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之一。住房問題已經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社會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他采取七大措施抑制廣州房價的過快增長。
張廣寧的做法深深觸動了開發商等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他們擔心張廣寧的做法被更多的官員效法,導致房市壟斷被打破,房價下跌,讓老百姓得了好處,因而,對張廣寧群起而攻。他們所祭出的大旗卻是冠冕堂皇的,一是公平,二是市場。
在眾多地產界人士及二奶專家粉墨登場后,著名理論家任志強肩扛他的力作《住房是誰的政治》走上舞臺,對張廣寧及之前中央的兩次調控政策發難。
我們處在一個令人困惑的時代。比如,為什么有的學者寫文章越來越像開發商,而有的開發商寫文章又越來越像學者?為什么有的官員說話口氣越來越像開發商,而有的開發商說話口氣越來越像官員?
任志強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很像學者和官員的開發商。他在文中指出:
如果堅持將住房列為“政治”問題,那么各級政府應首先堅持住房生活質量提高中的市場化取向,積極推動用市場經濟的方式發展住房市場化、維護房地產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政策,而不是用住房是“政治”的借口破壞與干預市場、破壞和扭曲市場經濟中的價值規律。另一方面則是必須承擔起住房保障制度建立的責任,而不是用住房是“政治”的借口將政府的保障責任推給市場,應用政府的優惠政策與轉移支付做到對低收入家庭的應保盡保。
這段話是任志強整篇文章的核心。意思非常明確,政府要肩負起保障責任,不要用住房是“政治”的借口破壞與干預市場。
任志強祭出的這面市場經濟的大旗頗為嚇人。然而,其中的邏輯卻是經不過任何推敲的:
一,國家權力干預市場是國際慣例
政府肩負住房保障責任與干預市場并不矛盾,干預市場是政府肩負住房保障責任的方式之一。
在我國高等院校房地產教材《房地產經濟學》中,有這樣一段話:“西方發達國家無一不運用國家權力干預住房市場來達到住房保障的目的,只不過社會背景與歷史發展過程不同,各國的干預程度有所不同。”
在《房地產經濟學》中,明確把住房保障政策列入政府干預住房市場的一種方式。如果以此理論來看,任志強先生所說就前后矛盾了。他一方面反對政府干預住房市場,一方面又要求政府“承擔起住房保障制度建立的責任”,不幸的是,后者恰是政府干預住房市場的一種方式。任志強先生勇敢地舉起自己的矛興致勃勃地刺向自己的盾——但愿他能從這種游戲中得到攫取房地產利潤之外的另一種快感。
任志強指出“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權利則不是市場中的事,而是政府應優先和必須保障的責任”,問題是,在開發商的強取豪奪和哄抬房價之下,許多中等收入者甚至中高收入者,也正在逐漸淪為望房興嘆無可奈何者的“低收入者”,請問,政府應該無動于衷,聽任既得利益集團對民眾敲骨吸髓,還是像市場經濟國家那樣進行干預?
開發商在與之勾結的腐敗官員庇護下,一方面哄抬房價制造民生問題,把越來越多人人群趕出市場,一方面又不允許政府干預,請問,這是什么邏輯?難道政治只是維護包括開發商、腐敗官員在內的少數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嗎?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證明:蔑視民生疾苦,無視民眾利益的“政治”從來都不會長久。
因此,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對人民高度負責”;溫家寶總理在記者問時指出“世界上大多數人是貧窮的,所以如果我們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也就懂得許多真正重要的經濟學原理”。任志強先生如果只懂得富人的經濟學,又怎么能“懂得許多真正重要的經濟學原理”?又怎么能像政治家那樣居安思危、深謀遠慮?
如果站在開發商等既得利益集團的立場上,住房可以看作是市場的事,正是利用這一借口,一些地方官員對房市中的黑幕和高房價導致的民生問題置之不理,甚至唯恐房價漲得慢;如果站在民生的問題上,住房問題無疑就是政治問題。
從個人利益的角度來看,張廣寧也許不懂得政治,因為壓低房價將損害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會遭到他們的抵制,也會導致GDP增長速度放緩影響自己的政績,損害自己的利益。但是,從民眾的角度和社會穩定的角度來看,張廣寧是最講政治的,他拋棄自身利益,擯棄官場上常見的官腔,明白無誤地告訴民眾,他將壓低房價,而且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而非行政的力量來壓低房價。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在開發商眼里不懂政治的官員。
強調一點:改革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本意是,讓先富起來的人帶動更多的人走向富裕而不是讓先富起來的人去剝奪那些本來就不富裕的人。
二,我們的住房市場已高度扭曲
如果我們是真正的市場經濟,開發商能夠安享暴利嗎?做夢去吧。看看那些發達國家的開發商的利潤是多么微薄,為何?人家是真正市場化競爭的結果,而我們的所謂市場在官商勾結和壟斷之下,已經成為一個高度畸形的怪胎,而開發商不過是這些怪胎滋生出來的一個更丑陋的怪胎而已。現在查出來的與經濟問題有關的官員,大都涉及與開發商的勾結,這一點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中央采取的房市調控政策和張廣寧市長采取的七項措施,并非如任志強所說的“破壞與干預市場、破壞和扭曲市場經濟中的價值規律”,而是為了使這個已經被開發商勾結腐敗官員所“破壞和扭曲”的市場回歸理性。
市場經濟的靈魂是公平競爭,由亞當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調節經濟。市場經濟同時也是法治經濟。而在我們的房市,從土地供應的政府壟斷,到建房土地使用權和商品房開發的開發商壟斷,最大限度地排擠與扼殺了競爭,這是導致我國房價連年飛漲,遠離民眾實際購買力,引發一系列民生問題的根源。面對這樣一個市場,如果政府放任不管就是尊重市場規律嗎?不,這是一種可怕的不作為。市場將在開發商、腐敗官員等既得利益集團的殘害下,繼續扭曲變形,將有越來越多的民眾被剝奪一空,從而,使房市成為滋生社會矛盾的巨大隱患。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開發商像中國的開發商這樣,操縱著如此龐大的市場。在新加坡,只有3%左右的住房由開發商供應,滿足富人的需要。在瑞典,合作建房占了住房供應的40%。由于開發商所掌控的市場只是多元化市場中的一部分,且面臨著真正的公平的市場競爭,即使權力不干預,房價也不會像我們國家這樣到了近乎失控的地步。開發商壟斷了龐大的房地產市場,通過哄抬房價毀滅了許多人的住房夢,這樣的市場政府不干預行嗎?
也許,任志強先生需要的是一個無政府主義的市場經濟,這種經濟形態不知道在哪里才能看到。
三,黑幕重重的房市需要矯正
住房既是政治家的政治,也是民眾的政治,同時也是任志強們的政治。
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只有市場經濟的皮——甚至連這張皮也千瘡百孔,而沒有市場經濟的實質內容。包括開發商、腐敗官員及其親屬在內的既得利益集團,操縱信息、哄抬房價、合同欺詐、暗箱操作、違規強制拆遷,因此,建設部、國土資源部、財政部、審計署、監察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等八部門聯手從4月下旬起,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打擊房地產領域涉及的違法違規、權錢交易行為。
國家為什么不一遍遍地對家電等行業如此興師動眾?因為家電行業真正形成了公平競爭,家電供需真正市場化了,充分而公平的競爭促使價格保持在合理價位,而不像房市,淪為既得利益集團手中掠奪、榨取民眾血汗錢的工具。開發商們在與之勾結的腐敗官員的庇護下,一邊扭曲市場、哄抬房價、制造民生問題,一邊又反對權力干預,以確保自己可以繼續為所欲為、安享暴利。試問,天底下有這種違背天理的市場經濟嗎?
如果政府漠視這種狀態持續下去會造成什么后果呢?一旦造成社會動蕩,開發商這一嗜血群體能夠勝利大逃亡嗎?在中國目前的各個行業中,為什么開發商最令人憎惡?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答案。把住房問題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促使扭曲的房市回到市場的規則之下,既是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的需要,也是消除掠奪者(開發商及與其勾結的腐敗官員)與被掠奪者(民眾)之間仇恨的需要,而后者無疑對開發商這一既得利益群體是有益的——對于任志強這樣一位在國民最想打的人名單中高居第三的人而言,益處之大更是難以估量。
四,支柱體現在何處?
任志強強調,應該“維護房地產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政策”。所謂支柱,至少應該體現在包括納稅、就業等幾個方面的貢獻,然而,在這幾個方面,房地產業做了什么?從就業方面來看,從《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的數據來看,2004年末,全國共有房地產開發經營法人單位5.9萬個,就業人員僅158.5萬人;從競爭力方面來看,我國住宅的平均壽命僅30年,比英國的132年相差了100多年;從納稅方面來看,在國稅總局2006年9月2日發布的“中國納稅500強”企業中,房地產企業的數量僅占0.6%,納稅額僅占0.3%!2005年公布的2004年度中國納稅500強企業排行榜中,前300名內沒有一家房地產企業,500強中也只有一家。
開發商偷逃稅款之猖獗從相關披露中可見一斑。財政部去年11月3日發布的一份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報,通報了39戶房地產企業存在會計失真問題,有的房地產企業刻意隱瞞的利潤率最高達57%。對39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檢查結果顯示:資產不實93億元,收入不實84億元,利潤不實33億元。有評論指出:“39個房地產商隱瞞利潤33億元,按照33%的所得稅稅率,偷逃稅款就是10億多元,這與從國庫偷走10億元資財有什么區別呢?”
開發商們不僅不對貢獻之弱深感羞愧,反而在維護自身利益的時候又一遍遍地舉出“支柱型產業”的幌子,其心理素質之好令人瞠目。
開發商們的暴利之豐厚與其貢獻之微薄在提醒我們,對于這樣一個空手套白狼的行業,將其列為“支柱型產業”本身或許就是錯誤的,如果不盡快矯正,開發商們肆意巧取豪奪,沿著民眾的血淚急劇聚集財富的現狀就難以改變。在這一群體巧取豪奪和哄抬房價的圍擊下,將有越來越的人甚至包括中上等收入者也被逼得即使按揭也買不起房,到了那時,政府所承擔的社會保障責任有可能累積到難以完成的地步。
五,政府干預恰是為了促使房市的市場化
開發商們勾結腐敗官員對民生財富血腥的掠奪性榨取,導致房價在極度扭曲中迎著調控政策和民憤帶著越來越大的泡沫上漲,不僅為社會動蕩埋下罪惡的種子,也對民生問題發出了赤裸裸的威脅和挑釁,奸商用非市場化手段扭曲市場牟取暴利的行為,在任何法治國家和市場經濟國家都是不被容忍的。容忍這種行為才是真正的不講政治。
事實上,無論是中央的兩次房市調控政策,還是廣州市長張廣寧推出的七項措施,都不是用行政力量促使房價下跌,而是用市場化的力量。
中央的兩次調控政策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這里具體說說張廣寧推出的七項措施:一是加大經營性商品住宅用地供應量,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給,緩解住房供需矛盾;二是加快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設,切實解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三是加大閑置土地收回力度,盤活再利用存量土地,增大老城區居住用地供應量;四是加快推進老城區改造,改善人居環境;五是加快用地和房屋建設審批,加快住房供應;六是開展房地產市場專項綜合整治行動,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規范誠信的市場秩序。堅決打擊閑置土地、擅自變更規劃用途、違規交易、故意延遲發售、惡意炒作、囤積房源和哄抬房價行為;七是加強宣傳引導,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增強政策透明度,全面、及時、準確發布土地出讓、商品房供應量、基準地價、基準房價等信息,促進市場理性發展。
這些措施都體現中明顯的市場化特點,是為了加大多渠道供給,打破壟斷,激活競爭,使現在被開發商及腐敗官員高度扭曲的房市因注入了競爭的元素而回歸市場經濟規則之下,這不正符合任志強所說的“堅持住房市場化供給應是最大的‘政治’”嗎?這不正是用市場經濟宏觀調控手段來履行政府的職責嗎?中央兩次調控政策所出臺的多項措施和廣州市的七項措施,到底是在扭曲房市還是在矯正扭曲的房市?如果是在扭曲房價,請問任志強先生是哪一條?
六,開發商應該如何講政治?
對于一個商人而言,不偷逃稅款、不囤積居奇、不哄抬房價、不搞官商勾結、不進行合同欺詐等等法律、法規禁止的行為,就是講政治;不制造麻煩,不引發社會不滿同樣也是講政治;不唯利是圖、遵紀守法、主動捐助社會,那么,這樣的商人無疑是真正的懂政治、講政治者。
但是,我們的許多開發商是怎么做的呢?就說任志強先生吧。僅以媒體公開報道的有關任志強先生的言論為例(以下為報道原文):
1.富人市場論。2004年12月12日,任志強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說:如果考慮窮人,我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就是錯誤的。嚴格地說起來,商品房市場就是“富人”的市場。
2.無責任論。2005年1月8日,任志強在“2005宏觀經濟引導力”論壇上發言說:我沒有責任替窮人蓋房子,房地產開發商只替富人建房。
3.違憲論。2005年11月,在“2005首屆中國地產品牌價值評估與品牌評選活動”論壇上,任志強說:房地產行業就應該暴利;買賣有理,炒房無罪,禁止炒房就是違憲。
4.分區論。2006年2月,在上海舉辦的房地產論壇上,任志強說:現在出現窮人區和富人區很正常。
5.只漲不跌論。4月26日,任志強先生在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策略聯盟董事長聯席會議上說:“歷史證明房價永遠都是上漲的。”
6.不蓋房論。今年7月24日,任志強先生在大型網站的現場直播的活動中,公開聲稱,如果房價會下降,發展商不是傻瓜,就不蓋了。
2006年3月9日的《南方周末》對任志強先生作了如下表述:“在網友列出的‘全國人民最想打的十人’名單中,他排名第三。”
一位商人,屢屢用冰冷的言辭刺激民眾的神經,引發他們的不滿,為社會添亂,甚至高居國人最想打的人第三把金交椅,如果任志強先生真的身居政治家的位置,將給社會帶來什么?也許任志強先生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如果中國房市真的已經是市場經濟,在競爭之下,他還會有“歷史證明房價永遠都是上漲的”這種自信嗎?
任志強先生,不懂政治不是你的錯,不懂政治興高采烈地跑出來充當政治家的師傅就是你的不對了。
任志強先生問住房是誰的政治?我來回答:住房是全體國民的政治,不是少數既得利益者的政治!
寫于4月8日凌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