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人口與經濟問題
首先必須說明,人口問題就是婚姻問題,而婚姻問題是所有民生問題中的第一核心問題,縱然挨餓受凍的時代,人們也要養育子女,我們的民族就是這樣繁衍至今的。我們新中國建國初的兩件頭等大事,一是解決土地問題,二是解決婚姻問題,所以新中國的第一部《婚姻法》和《土地改革法》同時于1950年發布。追溯革命年代,土地和婚姻都是革命同時進行的兩個重要方面。可以說,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是社會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經濟問題,而婚姻則是人的社會的基礎,是人口問題,任何的小看婚姻問題,都將是家庭和社會的隱患。
一、中國人口問題
計劃生育政策幾十年,控制人口很有效,但市場經濟以來,又出現了難以遏制的一種反向效果,即迫于養育子女的經濟壓力,人們不愿多生,盡管放開二胎三胎,出乎專家預料,沒見生育潮的到來,專家不得不提出全面放開生育的意見。中國是第一人口大國,但中國也一個地理大國,如果僅從人口上說,十三億人口的確龐大,從建國初人口四億五千萬在七十年中增長到十三四億,增長率很高,但不止中國,其他各國人口都在增長,如今世界人口已達七十多億,相比他國,中國的人口增長率不高,這是我們實行計劃生育的緣故,而實行計劃生育的國家也只有中國。然而用人口密度衡量,我國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人,考慮到西部地區的地理因素,即使按一半國土面積算,人口密度不過為每平方公里260人,大概處在世界排位的24位左右,按實際算的話,一下就掉到70位以后了。換成簡單的一句話,中國并不是人口擁擠的國家。
之所以人們感覺上認為中國人口多,一是國土廣大,二是因為幾十年來的城鎮化發展,人口主要集中到了城市,尤以一些大、特大城市為典型,將在面上分散分布的人口高度集中到幾個點上,而生活于其中的人們感到身處人海汪洋中,抱怨到處都是人,使得生存競爭非常激烈,中國人多也就順理成章成了共識。集中到城市的人口,主要是農村人口的進城,但由此而造成的是農村人口的減少和農村的凋零破敗,現在農村的普遍狀況是空心化,青壯年人口進入城市,留守農村的幾乎皆是老弱病殘者,中國農業竟然是在靠他們支撐。
放眼中國地圖,偌大中國,現在城鄉人口分布嚴重失衡,再過若干年,等現今留守農村的老年人都過世后,農村將幾乎無人,遷居城市的農民及其下一代已無法再返回農村,即使返鄉,沒有種植農業的手藝也無法生存,而且從思想和習慣上他們已無法接受農村。而農村也將因持續的人口離開,無新人口補充,如果不能調整政策,中國的人口還將向城市聚集,同時加速農村的荒涼。
這種趨勢是顯見的。以今日之農村考察,即使不得已留在農村的青壯年人口,也將面臨結婚、生育的壓力。從不久前春節反映出來的狀況,農村普遍有大量的男光棍,上有四五十歲的,下有二十七八歲的。他們一旦錯過了適婚年齡,將很難找到結婚對象,他們未來的結局很大可能要孤獨終老一生。之所以農村出現大量男光棍,是因為農村青年女性不愿留在農村,而選擇外出到城市打工,追求城市生活,一旦進城,很少有女性再返鄉,她們要么在城市結婚安家,要么寧可在城市單身也不愿回去,等待機會的降臨。所以農村年輕女性已很少見,而同齡適婚男性,他們與城市男性無競爭優勢,縱然有本地女性可以談婚論嫁,但當代女性對男方的物質要求,如縣城要有樓房,還要有車有存款,給彩禮,本就男多女少,剩下的必然是男性。而農村結婚的青年男女,他們也要考慮自己的下一代的婚姻問題,有誰愿意自己的兒子長大后也是個光棍呢。
同時在城市出現的則是另一番景象,即剩女泛濫。農村大量女性進城,讓城市適婚男性在選擇結婚對象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和經濟上的獨立,不少女性進入社會的中產階層,但她們的擇偶標準也憑著自己經濟的獨立和地位的提高而不斷抬升,即使條件相當的男性也不能滿足她們的要求,她們將眼光瞄向條件更好的男性,那些男性本就不多,他們的擇偶標準通常是門當戶對,婚姻歷來是兩個家庭經濟的結合,某些從”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女性,縱然收入高、學歷高,但多數時候他們不會選擇她們作為結婚的對象,而她們卻夢想有白馬王子會騎著白馬來娶她,長而久之,她們就過了適婚期,只有被剩下來。現在城市剩女很多屬于這類群體,其他的剩女所剩的原因各不同,但歸根到底的普遍情況是,她們學歷越高、知識越多、收入越高、越自由、地位越高,反而她越看不上普通男人,感覺沒有幾人能般配她。女性總是仰頭尋找配偶,而男性則是俯視選擇。有的女性年齡已越過四五十,多數已過三十,而年輕女性每日都在源源不斷地頂替上來,這些剩女的婚姻命運將很難改變,降低擇偶標準她接受不了,她眼中的好男人又看不上她,幾乎注定她們也將跟農村剩男是一樣的結局,孤獨終老。所不同者,城市剩女是在選擇中自己把自己剩下了,農村剩男則是無法選擇地被剩下的。
男女性別的天然差異,使得男女在婚戀中是不對等的,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主動權和選擇權,所以自古以來,只有男光棍,而沒有嫁不出去的女。女光棍則是男女平等后在財富不平等的社會里的產物。只有在公有制社會里,才能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以及以公有制社會里的男女平等實現婚姻是愛情的結合。當今我們的社會,愛情基本已經死亡,無論男女,幾乎都是以愛情、婚姻為借口,其實內心圖的都是利益,給婚姻套上房、車、彩禮、存款、地位的外衣,這些都是利益的表現,某些高唱男女平等的人,這時就徹底拋棄了平等的標榜,變成了對男方以及男方家庭的一種搶劫和剝削,如彩禮動輒少則幾萬多則幾十上百萬,沒有多少普通家庭能夠承受得起。
這里需要補充說一下涉外婚姻,某些中國女性嫁給外國人,不論歐美人還是非洲人,只要是外國人,都是能拿出來炫耀于人的,她們感覺是“光宗耀祖“的事。而中國男性,則很少有外國女性嫁過來,涉外婚姻在男女上分差懸殊,也許中國男人難配外國女性。但一點非常明顯,有的女性不論雙方美丑、身高、學歷、地位、收入的高低,嫁外國人有人既不要彩禮,不要房、不要車、不要存款,甚至還主動倒貼,嫁過去之后是那么恩愛、那么勤勞、那么體諒夫家,一副相夫教子、賢妻良母、好兒媳的形象,尤愛主動下廚做飯,變著花樣做各種中國美食,美其名曰向外國輸出中華文化,讓洋人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專家出主意說將農村的剩男與城市剩女婚配,這完全是胡言瘋語,他們之間既不會發生空間上的接觸,也沒有經濟上的可能、情感上的接受,兩頭的極端,只能極端地存在下去。
生育觀念的改變、養育子女的經濟壓力,和大量剩男剩女的存在,組合在一起,注定了中國新生人口的必然減少,這不是一個什么政策就能徹底扭轉人口的頹勢,或者激勵人們多生,事實是中國老齡化社會在加速到來。等到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人(其人口占比很高)過世之后,若以現在的生育率,幾十年后的中國人口將斷崖式掉落,而可憐的是那時也是一個以八十、九十年代已成老人的老齡社會,而青壯年人將會還有多少呢?
這是將來的人口壓力,帶給當前的壓力則是國家須盡早啟動促進生育的政策,否則將沒有足夠的勞動力支撐老齡化社會。因此,人社部也就決定要搞延遲退休。
這里需要說的是,婚姻生育是個人和家庭之事,看待生育的角度可能會完全不同于國家對婚姻、生育的態度。比如古代有一位皇帝說:朕不管你娶誰,也不管你嫁誰,但你到了規定年齡必須嫁人,不嫁要懲罰父母,再不從者,著當地官府強制婚配。皇帝要的是人口,他不關心你們愛不愛,婚姻幸不幸福。當然現在我們現代國家考慮人口問題,需要平衡各種利弊,以及顧及人民群眾的權利與幸福。
延遲退休雖說有社保、養老金緊張之說,但刨根結底,是我們國家已臨勞動力不足的危機,勞動力不足主要來自新生人口不足,不得不讓年齡大的人延長勞動時間。
以延退退休延長勞動時間短期內是能見效的,但不能持久,因為他們終究要退休,如果沒有新生勞動力頂替上來,不僅經濟發展要下滑,而且國家也將變得危險。最主要的危機之一,兵源將無充足的保障,征兵將出現困難。兵不在多而貴在精,但精兵為百人中、千人中挑一,尤其現代軍隊,不再是是個男人就能勝任的時代了,一要身體強健,20歲左右,還要有文化知識,但應試教育逼得很多學生成了近視眼,所以若沒有足夠數量的新生男性人口的成長,精兵挑選將不好辦。可想而知,人口問題對國防安全也是多么重要。
從經濟上講,沒有一定數量的新生人口,社會新老交替必然失去平衡,不僅無法為退休老年人提供正常保障,而且經濟規模和發展速度都會減緩下來,國家財政將入不敷出。一旦在經濟下降通道中形成某種惡性循環,再從惡性循環中走出來是很難的。所以說人口繁榮是經濟繁榮的極為重要的條件,世界上凡是經濟繁榮、社會發達的地區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區。
延遲退休只能是權宜之策,要刺激新生人口增長,還必須從適婚階段的年輕人開始。幾日前已有代表提出,降低法定適婚年齡,將現在的男22歲、女20歲的法定結婚最低年齡降到18歲。這一意見將有利于促動生育,促進人們改變幾十年來養成的晚婚晚育觀念,也將有助于減少未來的剩女剩男現象,是比延遲退休更為長久有效之策。
延遲退休,階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中上層的人、體制內的人支持的多,廣大底層的人反對的多,因為延遲后的切身利益不同。同樣的情況,但若都變成國家態度,它必將會與個人的態度不完全一致,從個人來說,經濟壓力是比生育壓力更重,要想國家與國民意愿一致起來,國家就要首先解決好壓在人們肩頭上的沉重的經濟負擔。
二、東北人口問題
最近東北人熱議衛健委探索全面放開東北生育的意見,很多東北人態度明確,表示不支持。東北生育率的嚴重下降,不是用全面放開生育就能阻止。東北人口嚴重外流,原因是東北天氣寒冷,很多退休老年人離開東北到南方居住,更有很多年輕人到南方工作,而留在東北的主要是拉家帶口的中年人,而這部分人已完成生育任務。即使放開生育,但生育的經濟壓力太大,真的養不起。不止東北,全國都如此,前幾年放開二胎、三胎并沒有取得效果,原因就是養不起。
全面放開東北生育,假設使生育率有所提高,新生兒人口有了增加,但等到這批人長大后,他們仍會離開東北。這批在東北出生的人,并沒有為東北的人口貢獻什么,不過是在東北新增人口轉移到其他地區罷了,而東北仍是原樣或繼續惡化下去。所以,衛健委即使全面放開東北生育,不過是借東北地區為其他地區增加人口而已,況且這得是東北人積極響應這一政策,愿意承受養育不起的壓力。歸結一句話,縱然全面放開東北生育,愿望極大可能是落空。
東北地區有遼吉黑三省和半個內蒙古,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但地理氣候嚴寒,所以生活成本要比南方高。全面放開生育不是解決東北人口問題的有效辦法,要使東北留住人吸引人,必須解決人們的經濟問題。其實一招可解決。那就是在東北地區恢復計劃經濟模式,如搞“一國兩制”那樣在東北地區實行計劃經濟模式。
東北是中國工業的搖籃,那里有雄厚的工業基礎、熟練和龐大的產業工人隊伍,有幾十年計劃經濟的經驗,很多東北人還有計劃經濟情結。總設計師也說,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都是實現經濟的手段。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本沒有誰對誰錯,誰好誰壞之分。但計劃經濟的確被我們有些人惡意地妖魔化了。
若實行計劃經濟模式,首先使人們有了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將激勵人們熱愛東北、建設東北,而不再逃離東北。有了計劃經濟的保障,將不再有住房、教育、醫療、養育子女的壓力,沒有了壓力,東北的生育率自然而然地就會提升,新人口增加,人們不再離開,東北的人丁興旺只是坐等之事。
有了人口的保障,東北經濟只會好起來,這也讓計劃經濟與其他地區的市場經濟進行一次競爭,若東北有人不喜歡計劃經濟,可以自由遷移到市場經濟地區去大顯自己的身手,而其他熱愛計劃經濟的人們可以自由遷移到東北,為東北作貢獻,這是給人們多創造一個自由選擇經濟模式的機會,是有好處而無壞處。
可以判斷,若東北實行計劃經濟,不僅東北人不再離開,而且將有不少其他地區的人遷移到東北,畢竟一種穩定、有保障的工作、無壓力的生活會更讓人感到幸福。如此東北很可能會成為人們爭搶、向往的地區。
2021年3月8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