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對于BAT為代表的新經濟,相當一部分人持有相當好感,以為這不僅意味著信息時代的創新,還似乎代表著中國新經濟方面的進步水準。準此,往往持有一種不自覺的維護態度。這一次螞蟻金服暫停上市,就有大量同情式言論出場,其中一種同情式言論,反對各路水軍唱衰螞蟻和阿里系。
實際上,水軍只是水平低,只有結論沒有依據,或者沒有打中要害——例如有人說花唄造成了信用發行的乘數關系——這個說法僅僅是演繹了《貨幣銀行學》教材的相關內容且不是支付寶或花唄獨有的狀況。實際上,阿里和騰訊的支付相關業務,均已經挑戰了百年來世界各國金融規管的底線,侵入央行業務范圍并實際上獲得了記賬貨幣的發行機會。水軍傳播的各種說法,以及一些想當然的演繹雖然多不靠譜,但支付寶和花唄存在的問題,比他們說的內容和范圍,都還要更嚴重。
為了方便理解,舉個很切近的例子。在抗日根據地時代,因為國民黨政府“不管飯”,所以逼迫共產黨不得不“另起爐灶”,共產黨自己印發貨幣在根據地內部流通,然后收兌老百姓手上的法幣向國統區購買物資,內部流通則發行北海幣等幣種(老田按:根據地不止發行北海幣一種貨幣,為簡化敘述本文僅提及北海幣,這無損于我們通過類比獲得對支付寶業務獨特性的理解)。在這一波操作中間,共產黨發行的北海幣數量,相當于有了一筆鑄幣稅(流通幣值大于鑄幣成本的差額)形態的財政收入,同時收兌過來的法幣則是一筆對外的凈盈余,這兩筆錢都可以用于壯大八路軍和抗日事業。自發北海幣同時收兌法幣,就同時獲得了對內和對外的兩筆收入,其方法和憑借都在于獨立于國府的共產黨根據地政權——這個政權擁有實質性的金融主權。
同樣地,支付寶相關業務,也一樣支持了收兌用戶人民幣存款同時對用戶發行記賬貨幣的機會。當然,支付寶結算對于人民幣的排斥和替代,沒有一次性百分百完成,還有各種結算發生在支付寶與(外部用戶)銀行之間,這部分相當于“外循環”,其中人民幣流通規則繼續起作用;所以,支付寶的貨幣發行權能是不完全的,但各支付寶用戶之間的結算則屬于“內循環”,這部分流通量會支持該公司獲得鑄幣稅收入。
從最大化鑄幣稅收入出發,支付寶的首要經營策略,是盡可能縮小“外循環”,同時擴大“內循環”。而內循環的擴大,一般與支付寶應用范圍和用戶數量成正比,支付寶越是為更多民眾接受和應用,在支付寶內部循環和完成的結算比例越高,在這個部分支付寶就等同于獲得了發行獨立于法幣的北海幣的機會了。所以支付寶應用范圍越廣,民眾持有的支付寶金額越大,就相當于在支付寶流通圈內部發行的北海幣數量在上升。相應地,支付寶就獲得了這部分相當于是基于貨幣發行而獲得“鑄幣稅收入”——支付寶甚至連印發貨幣的成本都節省下來了(并無實際貨幣而僅有電子記賬)。而花唄的廣泛接受和應用,不僅會吸引更多民眾加入支付寶收付方式和范圍,而且還能夠在自己存款數量之上參與購銷行為,花唄向用戶授出一定數量的信用額度且只要下月按時還款就不收利息,這種“小額度無息貸款”的吸引力,本身也是一種相對于人民幣結算的擴張策略——會有越多越多的民眾擺脫常規收付方式,加入支付寶結算網絡,相應地,就會提升內循環比重。
支付寶在市場流通中間占比越高,相應地其“內循環”比重就會上升,其對于金融主權特別是貨幣發行權的排擠程度就越高,阿里系資本得到的鑄幣稅數量就越大。正是因為鑄幣稅收入主要與內循環的規模和范圍相關,不同的內循環流通圈之間就具有零和博弈性質,故此,騰訊與阿里系在支付問題上至今拒絕互聯互通,其目的和奧秘都在與此——雙方對于鑄幣稅利益的爭奪,處于不可調和的互斥狀態。有個高官樓某出面,說支付寶借助壟斷地位損害公平競爭,回避了支付寶基于內循環而獲得鑄幣稅收入這個關鍵問題,更不提這部分無本收益是侵入央行業務范圍的結果,樓這么說不知道是出于何種心理,究竟是出于無知還是別有懷抱?
現代銀行業的興起,起源于錢幣兌換和匯兌業務——需要針對不同幣種和區域設置可及性很高的服務點,毋庸說,開展這些業務的固定成本是相當高的,因此從業者之間的互聯互通所帶來的廣泛性,才是結算業務的生命力所在;而多個從業者之間的互聯互通,原本就是節省成本擴張業務的不二法門。而微信始終拒絕與支付寶互聯互通,只能夠理解為“鑄幣稅數量”方面的巨大利益,帶來了高度互斥性,所謂“財帛動人心”——正是事關這一注橫財——帶來了雙方利益的不兼容。如果兩者互通,且給定不逃避銀行間結算渠道監管的前提條件,那么,互通就成為降低“內循環”比重的敗筆了,近似于支付寶與銀行發生業務關系——此時意味著北海幣退出而法幣又回來了。反過來,“巨額鑄幣稅”收入的存在,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支付寶等為了擴張應用范圍,所采取的“過分”積極態度——表現為承擔極高成本去推廣支付寶應用范圍和吸引用戶,無他,應用范圍的擴大,就意味著“內循環”的擴大,并由此獲得“北海幣發行數量”提高那樣一筆巨額的鑄幣稅收入。
此外,花唄授出的總數量,就相當于是一種“基于信貸發行”的貨幣超發行為——這部分發行數字沒有任何保證不說,還至今處于常規金融監管范圍之外。以此而論,阿里和支付寶、花唄等系列業務,不僅侵入常規金融服務領域,還深度侵入金融主權與貨幣發行領域,這兩者都是標準的央行業務。在完成央行業務私有化并全面開放相關業務的立法變革之前,顯然,基于支付寶和花唄業務而形成的“事實替代央行”相關業務,如果依然有著存在下去的必要,那么就只能夠二選一:要么實現國有化,要么把規管措施強化到徹底破除內循環的程度;而后一個選擇大概率會破壞支付寶業務的便利特點,因此,理性選擇大概率就只剩下這一個——“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隱含的央行業務國有化”。
應該說,馬云是否表現得過分狂妄,或者對官府表現出必要的恭敬,都不會改變支付寶基于內循環,侵入央行業務范圍并據以攫取大量鑄幣稅收入的事實。不知道馬云說中國沒有金融系統,是不是指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成就了巨大內循環,并由此深度侵入央行業務范圍還長期未被發覺和制裁的事實,若是,則是確鑿指證了金融規管方面的巨大空白和漏洞,倒也稱得上是“良心商人”了——他們得了大便宜之后不是藏著掖著,而是選擇到處說。
阿里和支付寶的崛起,在初期和成長階段,放任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業已成為巨無霸之后,就需要接受比照常規銀行更為嚴格的規管措施,要不然,馬云或者別的什么實際控制人,就有能力依托這個支付平臺部分地掏空中國——就跟根據地民眾接受了北海幣之后法幣逐步集中到了共產黨手里一樣,那兩部分錢現在成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發展資源了。
其實,從常識出發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民眾使用支付寶需要把銀行卡上的存款轉入支付寶,這樣,民眾在銀行的這部分存款數量,就變成了支付寶在銀行的存款了——相當于是阿里以結算平臺和中間人身份,在給用戶賬上記入一筆“記賬貨幣數字”之后,就得到了民眾對銀行的部分債權(存款)。民眾在支付寶的電子賬戶上有多少錢,就會表現為阿里系在銀行有多少存款資產,這部分電子貨幣在支付寶用戶群體內部流通時,不同結算主體之間相互結算,僅僅改變各支付寶用戶的記賬數字,并不改變支付寶母公司的銀行存款數字。民眾轉入支付寶的存款數目,就變成了支付寶母公司的存款資產了,這不僅不影響用戶自己的購銷行為,相反還能夠享受電子結算的各種便利,所以用戶群體對此毫無意見;但這在宏觀上和后果上,就與根據地時代搜集到手的法幣一樣,成了共產黨的對外購買力,這個如果不受到切實規管,很容易被阿里系的實際控制人卷到國外或者視為自有資產被任意挪用乃至于揮霍。
說到底,螞蟻金服或者阿里系類似的平臺經濟,其經濟價值僅僅與其市場壟斷地位有關,沒有壟斷地位就毫無價值可言。而支付寶業務擴張到今天這個程度,及其形成的龐大內循環規模,這份成功源自創業早期的政策性寬縱——新業務的特點和后果都還在持續產生和觀察中,而支付寶業務擴張所付出的成本也源自公眾存款轉化的“鑄幣稅”收入支撐,馬云或支付寶母公司選擇承擔高成本推進支付寶結算范圍的努力,也源于垂涎巨額鑄幣稅收入而產生的巨大激勵效應;如果最終選擇把支付寶隱含的央行業務國有化的話,似乎也沒有欠馬老板多少人情——他本人對此的付出和貢獻都是極為有限的。
支付寶和淘寶這一類平臺產業的成功和興旺,已經催生了一類借助壟斷地位攫取收益的平臺經濟類型和格式化的想象力,諸如滴滴之類的無不如此——這一類公司在初期往往投入巨資吸引買方和買方聚集,在形成了實際的壟斷地位之后,就開始了“吃完原告吃被告”那種“兩頭吃拿卡要”的難看吃相了。說到底,這一類“盈利能力強大”的公司,并無實際的技術含量或者實質性的內外部競爭力,如果關掉阿里或者滴滴,其重建成本僅僅相當于平臺程序開發和運維成本而已。反過來,這一類公司的興旺和強勢,則顯著助長了那種投機建設壟斷渠道然后大量攫取利潤的經營策略,所謂“渠道為王”的口號,就較為集中地體現了阿里系的成功經驗及其后繼抄襲者的心態。
無節制地抄襲阿里系的成功經驗,會相應地忽視經營管理方面的切實努力,漠視穩健經營原則,助長各種強烈的投機心理,還會因此帶來海量的公眾資源浪費。失敗的小黃車OFO,就是一個這樣的經典案例,其初期就是試圖以各種優惠措施吸引用戶,試圖借此快速排擠競爭者建立獨占地位,而前期大量投入都是違規挪用用戶保證金——這相當于是以用戶保證金投入風險極大的投機商業目標——萬一成功了那就收益歸己,失敗風險則轉嫁給海量用戶承擔了,不奇怪的是,當小黃車自己倒在半路上之后,就遺留下來了海量的保證金違約。OFO的失敗和浪費,算是對阿里系成功經驗進行一次失敗抄襲的“學費”——關鍵是這些學費中間很大一部分源自公眾的腰包。而支付寶的擴張成本,也一樣源自用戶存款轉入,若果經營上出現風險和意外,用戶損失中數量,會高出小黃車所攫取保證金總數好幾個數量級,因此,不管是從那個角度出發,國有化支付寶所隱含的央行業務,都是刻不容緩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