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旱再襲云南,這是云南連續5年遭遇旱災。
4月中下旬,記者走訪昆明、楚雄、大理、保山、瑞麗等五個州、市,一路往西,從滇中進入滇西,所到之處,無一例外是烈日、飛揚的塵土、干裂的土地,以及焦躁的守望者。
干旱就像一場慢性病。“200多天都沒有一次有效降雨了。”旱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楚雄市子午鎮杞木村村委會總支書杞光富感嘆道。
據云南省水利廳公布的數據,截至4月末,大旱致使333條中小河流斷流、342座小型水庫干涸,全省超過1200萬人受到旱災影響,其中343萬余人、173萬多頭大牲畜出現飲水困難。
盡管近年來云南省提出了“興水強滇”戰略,全力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但這次大旱仍暴露出工程性缺水仍是應對旱災的薄弱環節。
“水利設施缺乏已經成為云南發展的最大制約。”云南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鄭寶華對本報記者說。
楚雄67條河流斷流
4月中旬,記者從子午鎮政府出發,駛進海拔1940米的半山區杞木村,車輪輾過之處,柏油馬路上揚起厚厚的塵土。
“杞木村今年的小春減收近80%。”村民小組長段恩才指著干巴巴的紅土地說。而整個楚雄州,小春作物受旱面積已達98.58萬畝。
2012年10月雨季結束至2013年4月,楚雄州平均降水僅11毫米,比上年同期偏少78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少106毫米,偏少幅度達91%,是有氣象記錄以來降水最少的年份,氣溫也突破了該州的歷史最高紀錄。
楚雄各主要河流徑流也較常年大幅偏少,計有67條河流斷流。目前各主要河流水位大多在極枯水位下運行,各站平均徑流量與歷年相比偏少25%~96%,較近年比偏少29%~91%。
當年楚雄188座小型以上水庫中,蓄水超過正常庫容70%以上的48座,占28%;蓄水超過正常庫容50%以上的88座,占50%;還有近一半水庫蓄水不到正常庫容的一半。
“我們村的小壩塘都干涸了,靠打井抽水。”段恩才說,等抽出來的水變干凈后,再抽到500米的半山腰蓄水池留作人畜飲水。
楚雄市紫溪山風景區已取消今年的“櫻桃節”,“預計今年櫻桃的產量只是往年的10%左右。”當地政府官員表示。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保山的甘蔗、咖啡和瑞麗的檸檬產業上。
紅瑞檸檬園的檸檬年產量占整個瑞麗的1/5,園區的馬姓副總向記者感嘆:“正常情況7、8月份檸檬就收成完畢,但大旱導致成熟期推遲,去年到11月份還沒收成完,如果今年5月上旬還沒有雨的話,我們8000多畝的檸檬園將會減產2/3。”
截至日前,云南省已有1173萬畝農作物受災,成災537萬畝、絕收128萬畝;林地受災面積2331.11萬畝,全省直接經濟損失近100億元人民幣。
即使如此,當地生活用水依舊緊張。
在楚雄市蒼嶺鎮,目前8個村委會中僅3個可部分使用水庫的水,其他村民只能依靠當地的山泉水,自來水廠也已開始分片輪替供水。而在楚雄市區,近幾年一到旱季,都實行每周供水五天的方法。
水利設施嚴重缺乏
云南2009年以來,連續遭遇干旱,旱情持續時間之長歷史罕見。
按照官方的解釋,云南雖為水資源大省,水資源總量2222億立方米,排名全國第三,但開發利用率僅為6.9%,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且全省面積6%的壩區,集中了三分之二人口和三分之一的耕地,水資源量只有全省的5%。
除氣候異常,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和地形地貌特殊的原因,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亦表示,云南干旱也與水利基礎薄弱工程性缺水突出有關,“嚴重干旱在云南很可能常態化。”
靠天吃飯,是過去云南人的生存法則,卻成為今天最大的弊端,“水利設施缺乏已經成為最大制約。”鄭寶華指出。
比如在瑞麗的檸檬樹,主要種植在半坡地,正常的年份水主要來自于山泉水,“這兩年山泉水完全干涸。”馬副總說,因為缺乏水利設施,企業幾乎無計可施。
瑞麗江亦是如此,“我十多年前到瑞麗時,江水都是很充沛的,現在河床都露出來了,到處是沙。”馬說。
實際上,近四年來,云南省水利投資增幅巨大。按照官方數據,四年來,云南省建成157座大中小型水庫,新增庫容14.88億立方米。據省水利廳統計,云南全省水利投資2009年起由過去每年不足20億元,突破到100億,2010年突破150億元,2011年突破200億元,2012年則達264億元。
楚雄州防汛抗旱指揮部專職副指揮長吳志宏則指出,如果沒有這些水利工程,這幾年干旱產生的影響無法想象,“‘十二五’期間,在楚雄市上游興建了一個青山嘴大二型水庫,今年楚雄市整個市的用水來自該水庫,已調用2000立方的水,保障了楚雄市30萬人口的生活用水和重點工業用水。”
但這些現有的水利工程,離需求量都相去甚遠,而其中最大的難題是資金。
鄭寶華的研究表明,目前,在云南農村民生水利建設中,中央政府對于大(二)型以上水庫,投資70%,仍然需要地方政府投資30%;六大江河治理、各種天然湖泊治理,主要由中央政府投資。
但大中型水庫投資額度高,動輒幾個億,甚至10多億,“如以10億計算,地方政府配套3億元,這對云南來說,無疑是個大數字。”鄭寶華指出。
在保山騰沖縣,就因為資金的差距,干旱呈現明顯的南北之分,“南片區因為地形不平整,項目引不進來,經濟條件差,水利設施就跟不上,所以干旱嚴重。”上述騰沖官員指出。
向“五小水利”傾斜
資金的缺乏,同樣體現在“五小水利”設施的建設上。
對于山地、高原、丘陵占總面積94%的云南來講,“建大水庫非常困難,更急需的是五小水利工程。”吳志宏強調,所謂的“五小水利工程”,指的是水窖、水池、小壩塘、提水站、攔河壩等。
干旱四年來,云南省已建成山區“五小水利”135余萬件。
一方面,小壩塘等沒有防滲加固措施,蒸發量大,下雨水就變得渾濁,且容量不大,如果來水量比較大,裝滿以后水就從周邊溢出;另一方面,有些水窖周邊小震不斷,水窖開裂無法蓄水。
像在保山金寶村、比次村等地,提水站就成了最優的選擇。
4月16日,投資230余萬元、歷時45天建設的保山昌寧縣金寶提灌工程通水成功,水流入海拔1900多米的珠街彝族鄉金寶村高月水庫。
作為“十年九旱”的老旱區,珠街鄉全鄉已有7800多口小水窖和一批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匱乏,水利設施的作用難以發揮。
全鄉境內8條河流斷流,34座庫塘壩干涸,25個水源小干枯,小水窖僅有50%左右有蓄水,蓄滿水的不到20%,全鄉14452人中有7605人飲水面臨嚴重困難。
尤其是地處黑惠江東畔的金寶村共345戶1315人,已連續5年干旱,“特別是去年9月下旬以來,全村唯一的水庫——高月水庫早已無水可蓄,干涸見底。”村民李某告訴記者。
大旱已造成當地9個水源點干枯,186戶645人、800頭大牲畜飲水困難,1100畝烤煙移栽用水困難。
“雖然瀕臨黑惠江,但長期以來,我們只能望江興嘆。”李某告訴記者,為了接桶水,每天都要在寨子附近的老井旁守到半夜。
當地水利部門在多方討論后后,最后選擇的是建提水站、分級提水。
“但根本問題都在資金。”一位參與過當地水利設施調研的專家告訴記者,水窖一口大概6000塊的成本,提水站750米的高程需要4級提水,成本大概是80萬,如果加上配套灌溉設施,一個提水站需要350萬。
在金寶村,一個780米高程的提水項目,就是因為沒有資金做配套設施,所以村民用水還是要用汽車拉水。
這個供附近1173人使用的提水項目,當地的村民每人交100塊,共11.73萬,施工過程中村民投入了約500個工作日的勞力。
“以前一車水從江邊拉到山頂要老百姓自己交120塊,政府補貼180塊,從江邊到用水的地方要2個小時,現在山頂有水,拉一車水要花50塊,用水近的地方十多分鐘就到了,遠的話還是要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一位李姓村民說。
但這樣的項目很少,很多村子才有一個,山路不好走,有時候跑一個村子花在路上來回就要10個小時。
且提水站在云南的運用并不廣,“因為后期的運行管理費用,最基本的提水電費,比水庫、水窖等要高很多,山區老百姓承受不了,而且村子的周圍至少要有水源。”吳志宏告訴記者,根據去年楚雄做提水站的情況,每方的成本在3-3.5元。
因此“十二五”期間,楚雄“五小水利設施”的投入重點還是在水窖,“每年新建2萬個小水窖,計劃山區每一戶有2個生產水窖,2個生活水窖。”
吳志宏并不認同中央投入不足的說法,“就楚雄而言,大型水利設施建設1/3的資金都來自于中央和省,關鍵是整個云南的需求太大,再多都不夠。”
但他也表示,目前的資金主要投入大型水利工程,相關部門在提意見,希望資金往小水利工程傾斜。
云南省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將重點建設大、中、小型灌區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200萬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水利投入年均達到300億元左右。
而眼下,“只有出去打工。”金寶村的李姓村民對記者說。
記者走過的一些村子,有些近2/3的人口都已經選擇了外出。
水利失修加劇了用水困難
對于云南的干旱,有人認為過多修建水壩和水利失修是其中的人為因素。
早在2010年云南發生特大旱情之時,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出現嚴重旱情。湄公河(我國境內為瀾滄江)遭遇半個世紀來最嚴重的水位下降,泰國、老撾、越南和柬埔寨等國的一些地方農業、漁業和飲用水供應受到影響。這些國家認為,中國在湄公河上游修建水壩導致其旱情加重。國內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這也是導致云南等西南地區旱情加重的原因之一。
但是,2010年3月26日,湄公河委員會總裁赫雷米·伯德稱:根據目前的水量紀錄,沒有證據表明上游的這些水壩工程導致了河流水量減少。
當然,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壩是否導致該河流域地區的干旱或生態問題,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更長的時間來證明。
此外,水利失修也是造成云南用水困難的原因之一。
云南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既讓整個云南省的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35%,每年水土流失面積占全國水土流失面積1/10),又使當地修建水庫防旱變得困難。
一直以來,專家和水利部門認為,解決云南農村用水困境的最好辦法是大興五小水利設施,就是小壩塘、小水窖、水溝、水池等。
在上個世紀50年代,云南就興起了興修五小水利的高潮,但是,經歷幾十年,云南的水利設施是在吃老本,小水庫幾乎沒有進行過修繕,配套不齊,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的困局令干旱來襲時,五小水利比小水庫干得更快,發揮不到應有的作用。
五小水利失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小水利承包到戶,有的農民就利用小壩塘養魚,為了個體利益,無論是下游用水,還是防汛排空壩塘,承包者都不愿意,壩塘只能維持一定的養魚水分,起不到灌溉防洪作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