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
湖南“黃金大米試驗”事件曝光后,輿論焦點中的試驗主持者湯光文、蔭士安、王茵等人,于較早的2004年,在浙江亦做過類似的“兒童營養試驗”。面對各方追問,相關單位和人士紛紛澄清,浙江的試驗沒有涉及黃金大米。
盡管湖南“黃金大米試驗”主要的國內作者蔭士安、王茵、胡余明已分別受到各種處分,但由此事引發的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又一波爭論并沒有降溫。
爭議多年的轉基因食品到底是魔鬼還是天使,仍沒有結論。有專家表示,現在的一些安全檢測,在時間長度上還遠遠達不到真正能夠說明問題的程度,必須要花大力氣做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檢測。
浙江澄清未涉黃金大米
湖南“黃金大米試驗”事件曝光后,浙江省醫學科學院(以下簡稱浙江醫科院)研究員王茵9月份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2004年在浙江仙居所做試驗是“黃金大米”試驗的“預試驗”。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月初的通報顯示,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主持的“兒童植物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項目于2002年12月由美國國立健康研究所(NIH)糖尿病消化道和腎病研究所批準,項目內容是研究菠菜、黃金大米和β-胡蘿卜素膠囊中的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的吸收和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蔭士安以課題中國部分項目負責人的身份,與浙江省醫科院簽訂了美國NIH課題合作協議書。塔夫茨大學于2004年8月與浙江省醫科院簽訂合作研究協議備忘錄,合作項目負責人是湯光文,中方負責人是蔭士安和王茵。
該項目的初步論文成果為《浙江仙居農村175名學齡兒童營養狀況分析》,發表于《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5年06月第13卷第3期,并注明了是美國國立健康研究所NIH基金項目(05/2003-02/2007)。作者除王茵以及蔭士安,還包括仙居縣衛生局衛生監督管理所原所長應煥友,湯光文不在署名作者范圍內。
論文顯示,作者于2004年3月對浙江省仙居縣某農村小學175名兒童進行營養狀況評價,年齡10-12歲,其中男生89名,女生86名。試驗內容包括對參與試驗的兒童進行膳食調查、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以了解農村學齡兒童存在的營養問題。
浙江醫科院副院長倪崖告訴媒體,據院方向王茵了解,可能是黃金大米“還沒有拿到,當時的量很少,所以這個項目就沒有開展下去”。
該項目中斷之后,蔭士安轉而以類似的項目名“植物中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5年獲得批準(No.30571574)。根據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網站上檢索顯示,項目負責人為蔭士安,批準金額33萬元,項目起止年月為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之前。
但根據標注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30571574)的兩篇研究論文《平衡膳食對改善山區學齡兒童營養狀況的初步觀察》《學齡兒童體內植物源性胡蘿卜素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顯示,蔭士安早在2004年就已經著手操作,有人士懷疑,論文的數據實際上取自中斷的NIH基金項目,只是冠上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發表在2006年05期《衛生研究》雜志的論文《平衡膳食對改善山區學齡兒童營養狀況的初步觀察》顯示,2004年11月份在某山區選取二年級小學生60名,分為兩組,每周5天在學校進食3餐,干預組根據營養素推薦攝入量配餐,對照組則保持日常膳食模式,實驗期為30天,觀察實驗前后兩組兒童營養狀況的變化,目的為研究平衡膳食對山區學齡兒童營養狀況的影響。
兩篇論文的作者同樣涉及了王茵、蔭士安,論文中沒有提到黃金大米。
隨著譴責湖南黃金大米試驗輿論的升溫,一同被卷入漩渦的浙江醫科院以及試驗開展地仙居縣步路鄉中心小學對媒體堅稱,2004年該項目在仙居縣的試驗,未涉及黃金大米。
為了了解有關試驗的更多細節,記者對浙江醫科院表示了采訪意愿,但風口浪尖中的浙江醫科院選擇了回避。該院保衛部一位吳姓負責人表示,衛生部要求只接受央視和新華社的采訪,其他媒體一概不接待。(按:這就是某人說的公平正義?)
兩次黃金大米喂養試驗
2008年,研究項目轉移到了湖南。致力于推廣黃金大米工程的黃金大米人道主義委員會執行秘書AdrianDubock博士在給國內媒體的答復中表示,2008年3月,用于實驗的黃金大米已經準備就緒,但此時浙江暴發了麻疹疫情,而維生素A缺乏會提高麻疹的死亡率,實驗不得不遷至其他地方進行。
AdrianDubock向國內媒體提供的資料還透露,美國塔夫茨大學在中國先后進行兩次黃金大米喂養試驗,試驗標注地為山東和湖南。試驗時間、方式和具體受試人群,資料未有提及。據稱,稱該資料選自2009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一次學術會議報告,上有湯光文和蔭士安的署名。
記者檢索資料發現,一篇署有王茵、湯光文、蔭士安的論文《菠菜中β-胡蘿卜素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的效率》曾于2007年7月發表在《衛生研究》雜志上。試驗在山東省濟寧市的三個自然村募集受試者,從195名成年(40--60歲)男性篩選出10名健康受試者。試驗補充物氘標記的菠菜亦由美國塔夫茨大學提供。論文中注明,基金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30271121)、浙江省科技廳項目(No.2005F13026)、浙江省衛生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工程項目。
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檢索發現,(No.30271121)項目標題為“人體內β-胡蘿卜素轉化為維生素A效率的評價研究”,項目負責人為蔭士安,資助經費19萬元,項目共發表10篇論文。
此試驗是否黃金大米人道主義委員會提到的黃金大米在山東的喂養試驗,尚不知。
但記者檢索研究論文還發現,湯光文和蔭士安在中國各地兒童營養試驗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黃金大米問世之前。早在1996年,在國際原子能機構部分經費資助下,二者于1996年9-12月在山東省泰安市某幼兒園,對兩個班41名兒童使用富含類胡蘿卜素的蔬菜進行了干預試驗。他們還曾在北京市順義區板橋小學選擇80名10歲兒童,了解血清維生素A的季節性波動以及視磺醇營養狀態對維生素A營養狀況的影響。
遭抗議的黃金大米試驗
湖南“黃金大米試驗”曝光后,蔭士安、王茵、胡余明等人分別受到了相關處分。美國夏威夷大學農業與資源經濟學博士顧秀林認為,將黃金大米試驗定論為“學術不端”,只涉及了問題的10%,真正的問題是轉基因作為糧食的無限長期的安全性。
黃金大米人道主義的網站收錄的湯光文的一篇論文還顯示,2009年,科研人員還以美國成年人作為被試對象,進行過黃金大米的實驗。
就在這一年由22位全球知名教授聯名簽署抗議信提出“這些不道德的和有潛在危險的試驗必須停止”。在這封聯名信里列舉的三個有關黃金大米的人體臨床試驗項目,都與湯光文有關系。
聯名信里提到,“在臨床試驗網站和其他公開的文獻中,對試驗中所用的黃金大米的品種描述的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特性是不足的,是遠遠不夠作出預臨床評價的。它是一種沒有經過時間考驗被證明是獨特的,均勻的和穩定的轉基因產品。并且從來沒有在世界任何地方通過法規審批程序。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人類受試者(包括已經患有維生素A缺乏癥的兒童)的轉基因喂養實驗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央視稱,2013年菲律賓將要商業化種植黃金水稻。顧秀林在其博客里表示,黃金大米人體試驗是為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當開路先鋒。
中國人對轉基因并不陌生。來自中國科學院的資料顯示,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棉花、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轉基因作物的研究,目前已批準6種轉基因植物的商業化種植棉花、矮牽牛、番茄、柿子椒、楊樹和木瓜,現只有抗蟲棉在大規模種植。中國農業部于2008年、2009年分別給“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轉基因抗蟲水稻Bt汕優63”以及“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發放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
實際上,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有關轉基因安全性的爭議從未間斷。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質疑和擔憂,主要集中在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和它是否會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產生嚴重破壞。
顧秀林擔憂:“如果做完了一切可以想得到的、嚴格的、長期的、所有人都無法否認的科學實驗,轉基因產品食用安全的證據還是找不到,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