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茂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點看法:
“解構村社”是農村私有化的核心目標
現階段主張推進農村私有化的政策導向的基本特征是一個核心目標和兩翼同時突破。
一個核心目標可以稱為“解構村社“,即消解農村村社社區集體組織。
兩翼同時突破是,一個是從集體土地制度上的突破,推進私有化;一個是從集體經濟組織的政策和立法上的突破,使其完全失去公有制社區經濟組織的屬性。
土地制度上的突破總體是這樣一些內容:將土地集體所有權架空、虛置,剝奪社區集體對土地承包等集體土地的管理權和統一經營權,強化、固化農戶個體對土地的股權,進而使股權證卷化,直到不受集體約束的自由化流轉,達到土地兼并集中的自的。這一系列措施已推行多年,并且有大量的理論論證、政策儲備和立法上的準備。如確權主要是確農戶的土地股權,如否定社區集體是集土地所有權主體,只是農戶委托的代管者等等。今后一個時期在土地制度上的突破點在宅基地問題上,要從這里以自愿退出的方式撕開一個口子。這一點應引起大家高度警惕。
解構社區集體組織的突破大體是這樣一些措施,逼迫社區集體必須將土地等集體資產量化到個人,然后確權,否則不予登記注冊;將社區集體通過這種產權改革變為以個體產權為基礎的共有制組織,在此基礎上打破社區集體產權的封閉性,轉變為對社會開放的公司企業組織,人員進出自由,產權轉移順暢。這樣,所謂集體經濟就徹底公司化了。加上經濟組織與社區村民組織的分離,宅基地再可以自由轉讓,最終,農村的以村社為載體的集體經濟才能最終私有化,而幾千年來形成的村社結構才能最終被解構,剩下的只是和城鎮社區一樣的居民點而已,不再有任何集體經濟組織的性質和功能,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也就徹底架空了。這一系列改變的一個核心的理念,是把農村社區集體變為“個體的集合體”,由公有變按份共有,然后自由流轉兼并?,F在很多關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理論論證、政策導向和立法準備,都是按這個路子推進的。
毛澤東的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的兩個基點,一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統一經營;二是這個集體所有的組織載體是社區組織,即歷史上自然形成的村社組織結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社合一,村社合一的特點。主張私有化的領軍人物們非常了解我國農村這種村社結構的穩定性和建立社區公有制(一定地域范圍上的社會公有制)的組織載體的作用,所以,一直以來,他們始終把“解構”掉這個集體化以來的村社集體做為總目標,進行了大量的、長期的”理論”準備和對策研究,公開進行宣傳、培訓活動,在制定政策和引導基層時發揮著重要作用。相反,我們很多馬克思主義學者和研究單位,卻基本上失去了理論上和與論上的話語權,顯得非常被動。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同志們,一定要對目前的農村形勢和未來演變趨勢有請醒的認識,要深入實際,系統總結各類堅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典型的成功經驗,探討農村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反思過去出現的重大偏差,并上升到政策、法規和理論層面,才能變被動為主動,為真正實現重新集體化基礎上的鄉村振興供獻自己的力量。
張文茂 2019.08.2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